第12节
乔玉摇了摇他的袖子,难得低眉顺眼地道歉,“是我的错,都是我贪吃,现在已经好了,不疼了。”说完他又在称心面前蹦蹦跳跳转了几圈,问道:“今天御膳房人怎么这样少,空荡荡的,我才进来以为你也不在。”
称心看他活蹦乱跳,怕他又跳坏了脾胃,拉着他同自己一起坐在方椅上了,反正周围的小太监也都昏昏欲睡,或者忙着自己的事,无人注意到这边,称心也不太拘谨了,低声同他解释道:“昨日送上去的柿子,陛下尝了说味道很好,是御膳房的功劳,该好好赏赐一番。今日伺候完了午膳,御膳房的人便全去太监所领赏去了,就留下我合着几个小太监看着门。”
乔玉听了傻乎乎地问:“那为什么是你留下来了?旁的掌事都走了,他们不让你去吗?”
称心笑了笑,道:“去做什么,我才来御膳房两个月,本就和我没什么干系。再说若是去了,你去哪里要饭,不如看看门,倒清闲些。”
今日人少,乔玉又同称心说了今日早晨与侍卫之间的事,称心彻底放松下来,望着天色还早,左右无人,便交代了一旁的小太监一声,索性带着乔玉去了自己的屋子。
御膳房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吃的。称心拿了几碟易克化的点心果子并一碗素汤,围着火炉同乔玉烤地瓜吃。
乔玉和个小老鼠似的悉悉索索吃个不停,称心含笑看着他,也不知怎么的,其实同乔玉相处的时间不长,和流鱼比更是短得多,却实在是喜欢他喜欢的紧。
他想,大概是良玉不像是在宫里长大的孩子,天真又活泼,满心的诚挚,是从未见过的可爱。
宫里这样阴冷黑暗,良玉就像是缕光,又珍贵又温暖,叫称心一见就舍不得熄灭。
大约是因为他自己已经没有太阳了。
一想到这里,称心的心头一痛,不再敢往深处回忆,又望向了乔玉,瞧着他贪吃的模样不免叹气,只好强制不许他多吃,一碟只许尝几口,要留着肚子吃正经的饭菜。
称心一边翻炭火上的地瓜,一边叮嘱乔玉,“宫中的侍卫,身家门第各不相同,最要紧最有前程的职位定然是在陛下身边。而派到太清宫值守的,想必家世不太突出,听你的话,竟是难得的好脾气。你已经误打误撞与他们打好关系,今天就好过了许多。以后多少在他们面前收敛一些,多说说好话,我隔三差五让你给他们带些吃食,与他们之间便出不了什么大差错了。”
乔玉原先还认真听着称心的金玉良言,可听着听着,就闻见了地瓜的香味,心神全飘了过去,不经心地点着头。
称心摇了摇脑袋,将地瓜夹到地上,用厚厚的毛巾裹住,不再烫手后就递给了乔玉。他没收过什么徒弟干儿子,现在却像是多了个弟弟,免不得多教导一些宫里的事,能少吃些苦就少吃些。
乔玉一边啃地瓜,一边烘着火,同称心聊着些宫中的事。他虽然在东宫待了三年,却几乎是与世隔绝,而在御膳房除了才开始在白旭三手里吃了些亏,后来换上称心后日子好过了许多,对于宫中隐私,几乎一概不知。
不过典给署的东西还未送过来,乔玉知道不对,却什么办法也没有,他拉了拉称心的袖子,问道:“称心公公,你这里有没有针线,我想要一些回去缝衣服。”
称心道:“你学过针线吗?是身上这件破了吗?不如就在这里,我帮你补补就好了。”
乔玉摇了摇头,将撕过地瓜皮的手抹了抹脸,雪白的脸颊上多了几道黑色痕迹,颇有些可笑,他拒绝道:“不用啦。我今天看到大皇子的衣裳也脱了线头,就想拿自己的衣服试试,再缝那一件,好不好?”
他说话时满是为了景砚的真心实意,连语调都与往常不同,而不是那些为了荣宠和权势卑躬屈膝伪装出的忠诚。
称心一怔,摸了摸他的脑袋,“你可真是好运气。”便转身去找针线了。
在他看来,乔玉确实是好运气。即使是生活再苦,在这宫中能和真心喜欢且相待的人在一起度日,已经是上天庇佑最大的福分了。
他是没有的。所以也没什么盼头,就这样不好不坏,怎么过都行。
乔玉拿了针线后,时候也不早了,称心送着他出去。没多久,领赏的众太监也都喜气洋洋地回来了,流鱼拿着应属于称心的那一份,同称心略说了些话,得了几块碎银子,便回了自己的屋子。
他住在通铺,一个屋子挤满了八个太监,日日吵闹不休,不得安宁。
流鱼数了数自己攒了许久,藏得严实的身家,低头笑了笑,瞧着眼前欢喜的众人,心想这样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
一入夜,流鱼闭上眼,默默念着数,等到夜里寻房的来过了一次又走了,同房的小太监大多睡熟了。他轻手轻脚地起身,拿了外衣,不敢有丝毫动静,到外头吹了许久的凉风才穿上了,绕着走廊一大圈,偷偷从小门溜了出去。
第22章 消息
夜越发深了。
流鱼连盏灯笼都未打,拿钱打点了守门人,顺着小路,掩人耳目,绕过平时记下来的侍卫巡逻的路线,走到了离沉云宫不远处的一座假山后头,那里有一个入口隐秘的山洞,能勉强站的下三四个人。他掀开遮掩着的长青藤蔓,弯腰钻了进去,里头早有两个身影了。
映着微弱的灯火,流鱼瞧清那两人的面容,正是沉云宫的得福得全。
得全一脸不耐,沉云宫如今进出森严,即使是他们兄弟两个偷溜出来都要颇费一番功夫,若是被另一个太监盛海发现了,并不是那么好相与的。
流鱼一脸恭敬地同得福得全各磕了三个响头,得福视若无睹,冷冷地受了这几拜,问道:“你那日来送柿子,说是有重要的事禀告,今天咱家倒要听听。”
灯光在风中摇摇晃晃,得全不耐烦得很,在一边插嘴,“哥,他一个御膳房的小东西,能知道什么要紧事。”
流鱼朝得全叩头跪了下去,他调整了气息,平缓道:“奴才是小太监,知道不了什么惊天的秘密,只是这件事对两位公公而言十分要紧。”
他顿了顿,接着道:“是良玉的事。他不是御膳房的人。”
得全愣住了,得福却笑了笑,“咱家能不知道这个吗?御膳房掘地三尺都找不到踪影,必然是别处的人,怎么,你知道吗?”
流鱼抬起头,声音越发轻了,“奴才跟在称心身后,便是为了替两位公公寻出那个奴才究竟是什么地方的人,好叫得全公公能得偿所愿。称心将他的身份瞒得紧,奴才左右打听了许久,才发现那个小太监叫良玉,是太清宫的人,就是废太子唯一随侍的小太监。”
得福一怔,忽的笑了,连过分刻薄的面容都显出些喜色,拍了拍得全的肩膀,“我的好弟弟,你可选了个好人选。”
元德帝究竟为了何事而对冯贵妃震怒,虽说这件事对外瞒得严严实实,可坐到得福的位置,又是沉云宫内的事,总是有门路知道的。起因是原东宫的小山亭被翻出了一具尸体,同冯贵妃牵扯上了关系,才惹怒了圣意。废太子原先就是冯贵妃的一根心头刺,现在更是到了不得不拔的时候。
得福是很愿意替冯贵妃排忧解难。最要紧的是,将沉云宫另一个掌事盛海踩下去的。
沉云宫的总管是李六海,年纪不小,不久便到了该退下去的时候了。得福得全很早就来了沉云宫,从小太监一路爬到现在的位置,原先也该是他接管这个总管的职位。可前两年忽然来了另一个太监,很得李六海的喜欢,甚至用自己名字中一个字改了他的名字,那就是盛海。盛海借着李六海,气焰很盛,现下都快压过他们两个从小在沉云宫长大的太监了。
这可不行。
得福的念头一转,已想好了该如何运作这事,他弯下腰,用力抬起流鱼的下巴,说话的音调轻柔,掺杂着一丝阴冷,“那你呢,小东西,拿这个消息,要同咱家换什么?”
流鱼的脖颈被猛地一掰,疼得厉害,他却动也不动,望着得福道:“奴才一直仰慕两位公公,想来沉云宫随侍两位公公左右。得福公公仁善开明,可沉云宫的盛海却不明白,要与公公相争,奴才愿为公公效犬马之劳。”
良玉的事只是一个敲门砖,他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
得全终于得了良玉的消息,也没工夫同流鱼这么个小太监绕弯子,踹了流鱼的膝弯一下,阴阳怪气道:“得了,这么些好话假话,爷爷们听得多了,不如讲点有趣儿的。”
流鱼目光灼灼,里头盛满了野心,“我想拼一把,不拼一把,如何有前程?我不愿待在御膳房,整日与炊烟柴火待在一处,白白误了此生。”
富贵险中求,他一直明白这个道理。宫中不一贯如此,人人都想往上爬,哪怕踩着的是旁人的血,又有何干系?
得福挑了挑眉,又尖又轻地笑了声,“你倒是个机灵孩子,机灵的地方也对,咱们沉云宫,最缺的就是你这样的。最近咱们娘娘少一个梳头的,你回去练练,咱家把你从御膳房里挑出来,就当我收的第一个的干儿子。以后啊,富贵荣华,再也少不了了。”
他知道流鱼不是什么安分的性子,可到底年纪还小,身边又缺机灵能干的人手,他能掌控得住。
流鱼得了肯定的消息,又磕了几个头,连忙趁着无人发现,于夜深时回去了。
得全满心里还是那日遇到的漂亮脸蛋,谄媚地笑着,朝得福贴了过去,问道:“哥,我知道你有自己的计划,就是那个,那个叫良玉的……”
得福恨他不成器,但到底是自个儿亲弟弟,还是心软,冷声道:“你收敛一些,从小到大,你想要的,哥哥能有不让你得手的时候?且等着吧。”
他们的声音渐渐隐没在了夜色里,再听不清了。
太清宫中。
景砚立在窗棂前,披了件薄薄的外衣,并未点灯笼,而是借着月光,不紧不慢地削着手中的木雕,已经有了大致的模样。
萧十四藏在阴影里,低声禀告着近日的事宜,“小将军化名夏雪青,已寻了个机会入了军营。他托人带话过来,说是身处南疆,却十分思念塞北风光,不知殿下,该,该如何处置塞北军?”
因为事关陈桑,太过要紧,生怕有任何纰漏,都不能用纸笔书写,而都是由萧十四亲口禀告。可将这些话说出口时,萧十四还是不免过分紧张。
景砚举高了手上的物什,对着明堂堂的月亮瞧了片刻,抹去了些木屑,偏头道:“陈家上下一百余口人,早已死完了,陈桑也死了,世上不再有这个人。夏雪青是个南疆人,与蛮子有血海深仇,南疆都未曾平复,怎么能沾塞北的兵权?更何况,塞北需得上下一心,容不得第二个人。”
陈家在塞北经营多年,提拔培养了无数将领,都是塞北军的中坚力。即使是元德帝想要彻底拔除陈家的影响,都要有所顾忌。毕竟如果要一蹴而就,塞北无人,胡人必当踏破边关入侵,到时硝烟四起,民不聊生,损失更大。
可是元德帝的天性多疑,阴晴不定,对兵权的重视而言,是绝不可能放任塞北继续放在一群原先隶属陈家的将领手中的。即使陈家死光了,这些将军永远都不可能同陈家脱不了干系,他们要么慢慢地,一个一个死在元德帝的手中,要么跟随景砚这个废太子。毕竟即使元德帝英年早逝,登基得若是冯南南的孩子,塞北依旧会是新帝的一根心头刺。
现下最优也是唯一的选择,便是跟随废太子了,可有了陈桑就不同了。如果有了选择,就会有不同和纷争。
景砚顿了顿,似乎是在等待萧十四想明白,朝他一笑道:“孤以为你们都该明白的,陈桑是不能活的。”
萧十四额头上滚下一滴冷汗来,落在地面,有轻微的响动。
他稍稍抬头,能看到太子立在月光中,只能瞧见小半张侧脸,太子眉目低敛,凤眸微阖,隐约透出的目光如同冰冷的、染血的刀锋,能割开皮肉,刺穿骨骼。
萧十四的背后全湿透了,不敢再对视。他禁不住想,太子才不过十五,气势内敛却惊人,在方才的刹那,他竟以为自己在面对着元德帝。
景砚满意地看着刻了一半的木雕,似乎想起了什么,沉声道:“门口两个常在的侍卫,一个叫做陆昭,孤看他面熟,你去派人查查他的身世。”
陈皇后自景砚小时候就发现,太子的天赋着实惊人,他不仅早熟敏锐,能体察周围人细微的情绪变化,且能记得清前朝后宫,一切可能有用的人或事。甚至是看过一遍的地图,闭着眼都不会迷路。
只有一样不足,即使他再出众,年纪也太小了。
萧十四领命,复又道:“殿下,那,冯贵妃那边?”
景砚笑了笑,“在意她做什么?她和冯家,不过是条狗,现在刚被主子踢了两脚,正想讨回欢心,连后宫都顾不过来,更何谈前朝。”
他的对手,从来不是冯南南,也不是冯家在朝堂上结党营私的党羽,而是元德帝。
从来都是。
萧十四走后,景砚的木雕也刻了大半了。乔玉的寝室离这里不远,他能隐隐约约看到薄薄窗纸处透出的昏黄灯火,是不久前亮起来的。
景砚放下手里的木雕,朝那边走过去。他推门而入的时候,乔玉正缩在被窝里,聚精会神地做着什么,灯笼不像往常搁在木架上,而是挂在床头,上头还罩了层单衣,大约是为了掩人耳目。
他脚步很轻,走近了些,乔玉还未发现,忽然掀开纸灯笼上的衣服,出声问道:“做什么坏事,偷偷摸摸,不想叫我发现。还用衣服遮灯笼,若是走水,你跑得过火吗?”
乔玉一惊,手上的动作大了一些,针头戳进了自己的指尖,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第23章 金龙与花
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乔玉急促的呼吸声。景砚弯腰俯身,他的身量高大,影子几乎将乔玉整个人笼罩了起来,又越压越低,乔玉更蜷缩成一团了。他的动作与寻常一样,面色平淡,乔玉胆小又怂,前些时候还闹过一场,现在连拒绝的勇气都没有,自动自发地把藏在被窝里的东西拿了出来。
是一件中衣,大小正合乔玉的身量。
景砚拾起那件衣服,一根还连着线,闪亮的银针掉了下来,垂在衣角摇摇晃晃。他仔细打量了那一处,袖子的破口处被缝补得乱七八糟,针脚歪歪斜斜,线头繁杂,还有许多重复拆卸后的痕迹,大约是缝补了许多遍。
灯火映亮了景砚的面容,他是很内敛的性格,很少在脸上能瞧出什么别的情绪,此时正轻描淡写地问道:“这是怎么了?又学着缝衣服不成。”
乔玉抬头望着他,他从称心那里拿了针线,一路回来想好了如何缝补衣服,到时候在景砚面前大显身手,将衣服缝的漂漂亮亮的。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头一回练习就被发现了。
他觉得自己好像没错,可还是害怕,干巴巴地解释,“我想,先拿自己的衣裳练练手,等今天练好了,明天就能把,把殿下那件坏了的衣服,缝好了!”
乔玉的眼里闪着细细碎碎的光,映满了景砚的模样。
景砚偏过身,坐在床沿,揉了揉他的后脑勺,掌心满是柔软长发的触感。
小孩子总是这样,想一出是一出,从来不知道克制与忍耐。
可这也是乔玉无与伦比的可爱之处。
景砚轻轻地将他落下的长发揽到耳廓后头,似笑非笑道:“没想到小玉这么贤惠。”
乔玉瞪圆了眼睛,抓紧了一旁的小老虎,装模作样地挺直胸膛,很不服气地辩驳,“男孩子,男子汉怎么能说贤惠呢!要是,聪明,能干!”
可惜了,那个小老虎也是可爱模样,没半点凶猛可怕。
说完了,好像又有了干劲,要从景砚手里把针线夺回去。
景砚无奈地点了点头,笑而不语,不动声色地将乔玉冰凉的手都强硬地塞到被子里,一动也不能动。
他原已经将乔玉哄得开开心心,终于到了教训他的时候,“晚上躲在被窝里动针线,连灯笼都蒙起来了,没有光亮,才这么大点的年纪,就想要瞎了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