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节
和花儿们对视嬉闹了半天,任由兴奋难耐的小阿哥们跑来闹腾了他一会儿,感觉到自己刚刚喝的美酒的后劲儿齐齐朝头上窜,怕自己带着一身酒气回到壕璞间会惊扰怀有身孕的太子妃,就嘱咐四阿哥和康熙皇帝说一声儿,自己慢腾腾的踱步来到太和殿的偏殿暖阁醒酒。迷迷瞪瞪中被魏忠小管事伺候着,摘了顶冠朝珠,脱了外袍和鞋子,喝了醒酒汤简单的更衣洗漱一下,他就直接窝在软塌上睡了过去。
不放心的康熙皇帝瞅着机会脱身过来看看,瞧着他好似熟睡的样子,反应过来他今儿确实是喝了不少后劲儿特别大的高度酒,不是他平时喝惯的竹叶青平和养生,就吩咐下去让人给他准备好白粥甜羹等食物。
晚上九点,这场比预计中成功的国宴圆满结束,度过开心快乐的宴会时光,只剩下两三分醉的众人纷纷前来和康熙皇帝告辞。
安心的睡了半个多小时,醒来后又安逸自在的用完了特意给他准备的白粥小菜,自我感觉酒劲儿舒缓了很多,酒气也消散了一大半儿,太子殿下对此非常满意。把自己收拾妥当,打起精神和自家皇阿玛一起把各国使者们挨个愉快的送走,瞅着时间已经快到十点。
想到这个时候太子妃应该已经熟睡,他也不着急回西花园,借着北天夜幕中形似斗勺的北斗七星的指引,一路上慢腾腾的逛着,赏风,赏月,赏幕天席地、喝风饮月睡着了的路边小野花。
裕亲王亲自盯着人把阿哥们都送回南三所安顿好后就直接回府休息。恭亲王帮着皇兄把老臣和宗族长辈们都送走,和阿嘞尼一起亲自安排人把洋人们妥妥当当的送到使馆,几个打小儿玩的好的君臣披着外袍,坐在冷冷清清的太和殿广场上喝茶醒酒。
就听恭亲王感慨道:“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酒这个东西啊,···。”
虽然被勒令戒酒,但还是非常爱酒的容若大人有心想要反驳一句,又想着他因为在外面走商经常被人逼着喝酒的辛苦,不好意思太过打击他,就随口答道:“醉酒和酒无关,宴席中岂能无酒?”
因为康熙皇帝准备把佛伦大人外调一方,将织造局的事儿交接好以后提前回到京城,准备接替佛伦大人的礼部尚书之位的曹寅大人微微笑着接口,“西方人醉酒是因为不习惯我们的烈酒;大臣们今儿喝醉也是--情理之中。”
“神经紧绷的忙乎了十多天,终于让谈判有了大的进展,估计他们今儿实在是高兴,加上被热情开朗的欧洲人引着,念着明儿过节休沐,难得放纵一回也挺好。”
顿了顿,口气转为莫名的骄傲,“这样就是最好,七分醉的时候尽情闹腾;三分醉的时候离开,留下七分情。奴才这次回来,发现太子殿下对比四年前在扬州的时候见得那一面,变化真大。”
康熙皇帝虽然也为儿子的成长变化骄傲,却又笑着摇头,“你们都这么夸他可不行,他平时做事有思虑不周的地方,要大胆的给他指出来。”
恭亲王状似不满的抱怨,“打太子殿下还没剃头的时候,就听皇兄您天天念叨这一句。这么多年弟弟也没发现太子殿下哪里有做的不合适的地方。”
容若大人和曹寅大人看着康熙皇帝被自家弟弟堵的说不出话来,都低头闷笑。康熙皇帝拿这个混不吝的弟弟没招儿,又一向喜欢他没大没小的和太子闹一闹,让太子多点儿“人气儿”,就没怎么约束过他的性子。好嘛,现在瘫到自己头上来了。
“你们没发现他有任何不合适的地方,是因为他遇到问题,大多都是朕提前给他讲明白了;或者你们因为是他提出的意见,习惯性的认同他,都没有多加考虑。”
曹寅大人久离朝堂不大明白,恭亲王呆愣中,反应最敏锐的容若大人却是已经听懂了康熙皇帝的意思。
“阿玛有提起过,说太子殿下以前在早朝上就不大爱发言,现在更几乎是一言不发,原因在这里?”
明月当空,吴刚的桂花树好像在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露了面,康熙皇帝伸手捏了捏眉心,虽然没有回答他,却也是不需要回答。恭亲王和曹寅大人反应过来容若大人的意思,互看一眼,震惊过后都是满心满眼的心疼。
自家的孩子远超一般同龄孩子的懂事聪慧,让他们这些长辈们骄傲自豪,也让一心要给孩子们一个无忧无虑的好生活的他们惭愧内疚。
原来他们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依赖他的理性智慧,还给他造成了莫大的困扰和压力而不自知。
朝堂上的大臣们害怕他,尊敬他,喜欢他,对他的意见不加思考的听从,就导致了他越发的小心谨慎、轻易不敢出声。
因为他知道,自己再如何聪慧过人,也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也不可能代替其他人的思考。想当年共工大神不还因为与颛顼的争斗,怒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逼得女娲娘娘采石补天?神仙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下凡的小金童,有了凡心凡念的小金童?
曹寅大人对太子殿下的了解基本上是通过康熙皇帝的书信,容若大人大多是把他当忘年交、半个主子来对待,恭亲王思索了片刻后反而是最激动的那个。
自从当年他带着不到五岁的小太子在皇庄呆了几个月,叔侄俩人就处出来了非同一般的家人友谊,后来因为小太子的提议而建了如今赫赫有名的大清商队,他对太子殿下更是真心感激,一辈子的感激。
对他来说,太子殿下不光是大清国或者爱新觉罗家的继承人,还是最懂他的家人,说句犯上的话,有时候他是真心拿太子殿下当亲儿子疼,比疼他亲儿子还疼。
当年那个白白嫩嫩的小胖娃娃,本可以在天下人众星捧月的宠爱中,和同龄的小孩子一样无忧无虑,无病无灾的长大。
因为想到太子殿下这些年经受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伤势,不知不觉中眼眶湿润的恭亲王瓮声憋出来一句,“皇兄放心,弟弟明白。”
曹寅大人想到四年前在扬州的接风宴上,太子殿下听出来他看似沉雄朴厚的诗词之中挥之不去的悲哀凄苦,专门开解他的那番话,低头望着茶杯中的月亮沉默不语,心里头酸涩难耐。
自己因着他的福气,从满人和汉人,旗人与包衣,大清官员、皇上伴读,···这些矛盾交错的多重身份里面挣扎出来,澄心明镜的只做一个大清国子民“曹寅”。可是他自己却被困在无形的束缚中无法挣脱。
容若大人和康熙皇帝对视一眼,察觉到他眼中的另一层担忧,感觉自己明明没有喝一滴酒,却也是醉了。当年风华正茂的元皇后带着新婚的纳兰福晋卢夫人散步御花园的画面,不停的在他脑袋里翻涌沸腾,绞的脑袋疼,心肺都疼。
蓝蓝的夜幕如水洗,月光凉丝丝的冷心肺,没有察觉到自己也已眼眶湿润的容若大人,对着夜空中闪耀人眼的北斗七星,诚心诚意、全心全意的祈祷,祈求满天神佛保佑太子妃母子平安的生产。
第二天中秋节,休沐日,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的洒扫除尘做月饼。大清国的三份民间报纸却是照常刊发,主题都是昨晚上的国宴。
除了报导全世界人们如同一家人的团圆喜乐,三家报纸当然还是各有侧重点。《藤萝日报》主要讲述《千字文》舞曲的曲谱,重点介绍了小娃娃用低音唱千字文的时候,对于开发智力、梳理心性、感受诗词韵律的作用。
《大清商报》大篇幅的报导了国宴中众人吹拉弹唱用的各种乐器,尤其是太子殿下弹了多年的爱琴,三阿哥的爱筝,四阿哥的爱笛,古琴新筝竹笛,传承先人,和谐自然,却又有着属于今人的突破和成就。当然,重点是介绍了琴筝笛子的选购标准。
咳咳,不着调的《大清娱乐报》又用大篇幅的文章图片,如实的报导了小醉微醺的太子殿下月下踱步太和殿广场的不凡气度;散做弹琴的时候,好似九天之上垂云而下的一尘不染,以及那段随性而起的美妙琴声。
因为酒意脸上泛起一层薄红,闲适自在的沐浴在清风明月中,对着同样醉倒在月下的桂花微笑,任由小弟弟们围着他嬉笑玩闹,从容文雅、温暖平和。
理所当然的,今儿的《大清娱乐报》又是卖的最好;《大清商报》因为几个做乐器的老牌店家送来的捐助费欢喜。搞的过节也在忙碌的《藤萝日报》里面的新人都有些愤愤不平。
新进来《藤萝日报》的朱柔则先生听着旁边几个小姑娘的窃窃私语,笑着摇头,《藤萝日报》的办报宗旨本来就和其他两家不一样。况且,太子妃殿下就是《藤萝日报》的负责人,她怎么会天天夸太子殿下长的多好?
想到这些大胆奔放的西洋小姑娘们对太子殿下的簇拥敬爱,恨不得立马和太子殿下来段红颜知己、红袖添香的火辣热情,估计--太子妃殿下宁可太子殿下长的丑点儿哟。
太子妃殿下没有办法让太子殿下长的丑点儿,她早上起来自己用过早膳后,大致浏览了当天的三份报纸,让宫人把今儿的报纸,尤其是《大清娱乐报》按照一贯的习惯分门别类的放好,来到寝殿对着犹自熟睡的太子殿下的小俊脸一通拉扯。
这个天天招花惹草不自知的呆子。
家里的赏月宴是在晚上,紫禁城或者畅春园大大小小的主子们,今儿白天都可以自由消磨秋日时光。太子殿下舒舒服服的睡了一个好觉,醒来后就是日上中天。梳洗完毕陪着太子妃用过美味的晚膳,小两口就一起开始他们的胎教日常。
太子殿下轻轻摆弄着佛罗伦萨领主专门送来的拨弦古钢琴,对躺在躺椅上竖着小耳朵的太子妃笑着问道:“请问太子妃殿下,d小调奏鸣曲可好?”
作者有话要说: 康熙皇帝的元皇后是难产去世。容若的原配卢夫人,他一生的挚爱,也是难产去世。所以,他和康熙皇帝感同身受。
很多琴,比如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绿漪琴,四大名琴没有大圣遗音,但是俗气的在下最爱它,因为它还存于世,我们还可以听到它的声音。真心的希望小天使们也喜欢它。它目前在故宫好像,保存的非常好。
绿漪琴在梁王手里的时候,本来没有多大的名气,因为到了司马相如的手里才名噪一时。人和琴,互相搭配的嘿。
第204章 月明人尽望
阿茹娜想到他对那不勒斯宫廷乐长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的儿子, 五岁的小金娃娃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喜爱之情,含笑点头,“好。”
听到太子妃说好, 太子殿下就坐下来, 把原本历史上的多梅尼科创作的, 比较适合胎教的奏鸣曲用他的理解演奏了出来。
多梅尼科本人因为长居西班牙, 受到西班牙舞曲的影响很大,所以他的曲子中不光有意大利音乐美妙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多采的转调手法等等,还带有西班牙音乐的明快奔放等节奏。
但是拨弦古钢琴的音色是单一古朴的,想要把多梅尼科追求的想象力丰富且富有变化的理想声音表达出来, 确实是有不小的难度。
等到胤礽努力的调动十根手指、两个手腕把这个富有空间感, 以及即兴演奏情趣的钢琴曲弹完,看到她听的认真投入还没回过神来, 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样子, 又随性弹了两个他给小宝宝们作的小曲子。
拨弦古钢琴本身的纤细和韵味, 表达的刚刚好的颤音、和声、尾音, 姿态万千、富有创意的曲调细腻典雅、清雅灿烂, 如同一把撒在阳光下的珍珠烁烁生辉、色彩斑斓,阿茹娜从余音余韵中醒来, 静静的看着他因为和小宝宝们的玩闹, 浑身散发着的无尽欢喜。
正在和小宝宝们亲切的玩着“你轻轻踢我一脚,我轻轻亲你一口”互动小游戏的太子殿下察觉到她的目光,笑着抬头看向她,太子妃当即露出一个欢喜明快的笑容, “谢谢太子殿下。”
因为她笑容里面的欢喜心里更为欢喜的太子殿下,一探身一低头,在她光洁饱满的额头上轻轻亲了一口,“谢谢太子妃殿下。”
有点小羞羞的太子妃殿下,看着他欲言又止。
胤礽也没催她,只是目光中露出一丝询问之意。等到她终于酝酿好情绪,满脸笑嘻嘻的问出来,“傍晚听《海上小夜曲》,明天中午听《沧海映月,月对沧海》,好不好?”他却是看着她沉吟不语。
眼见他听到《沧海映月,月对沧海》的名字面露犹豫,太子妃立即奉上一个更加灿烂明媚的笑容,眼巴巴的看着他。终究是舍不得拒绝,太子殿下不放心的叮嘱道:“如果听的过程中小宝宝折腾的厉害,要立刻喊停。”
得到他的答应,心里头欢喜高兴的太子妃把他的手握在手里,瞅着他眼里的小无奈笑的甜蜜幸福。拿她这个小模样没奈何的胤礽,伸手捏捏她的小鼻子,也笑了起来。
小两口又给小宝宝们念了一段《汉书》里面的文章,胤礽要去给太皇太后请安,阿茹娜要提前去毓庆宫准备好晚上的祭月、拜月等事宜,两个人就一起出发回紫禁城。
古华夏人对于日月的崇拜古来就有,周朝时期就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文人贵族纷纷效仿帝王遥望明月的情怀,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到了唐朝时期中秋节就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宋朝时期开始盛行,到现在它已经与春节齐名,成为大清人的主要节日之一。
当夜幕降临,月亮在东边的天空缓缓升起的时候,大清国的家家户户都挂起来高悬空中的大红灯笼;街头巷尾都出现了卖兔儿爷的小摊,扮成兔首人身的小商贩;各个店家都把自己准备的灯谜奖品--极尽精巧的各式灯笼摆了出来。
文人雅士摩拳擦掌的酝酿情绪,力图在接下来的连诗猜灯谜活动中夺得魁首;富贵人家登高楼搭戏台,对月赏乐,把酒言欢;普通人家欢欢喜喜的安排家宴酬佳节,阖家团圆美,纵享天伦乐;风尘仆仆的江湖好汉们聚在一起,提一壶好酒,赏一轮圆月,今宵不虚度。
少男少女们,比如我们的四阿哥和他未来的小福晋,三格格和她的未来额附,在这个不可多得的,允许男女相聚的晚上,当然是结伴逛着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的四九城,手里挑起嫦娥灯,担边买得兔儿爷。
日坛祭日,月坛祭月。太子殿下领着宗室众人站在月坛前,于露天设案,先将代表着“节节平安”的九节莲藕、代表“团团圆圆”的花纹西瓜摆上,再把各色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诚心诚意的拜月。
荐蜻翅之脯,进秋风之鲶,酌元霜之酒,啖华月之羔。
烧锅鸭子水笋丝、羊肉炖萎瓜、燕窝烩鸭子、镶藕、五香鸡、果子粥、攒盘月饼等等美食陆续端上来,康熙皇帝在拜月阁摆上诱人的美酒佳肴,摆出皇家的格调氛围,宴请三品以上文武大员,情深义重的感谢君臣之间一年以来的相携与共。
身穿特制的正红小礼服,挺着大肚子的太子妃殿下,亲自指挥着宫人在御花园的东面立一架大屏风,摆上鸡冠花、毛豆枝和鲜藕。再在屏风前头放一张八仙桌,桌子中央摆起一快特别大的桂花月饼,真心实意的祭月,最后把祭过月神娘娘的大月饼切成若干小块分给后宫诸人。
大家伙儿品尝了这一小块代表着合家团圆的月饼后,一起来到了今晚上举办家宴的地方望月楼。
康熙皇帝和太子殿下还没回来,太皇太后就让太子妃好好休息一会儿,然后她和其他人围桌而坐,边吃边喝边聊天,共赏明月。
做工愈加精致的兔儿爷,有扮成书生模样头戴状元帽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头戴盔甲身披戢袍,脸上抹脂带粉也是霸气十足;坐在麒麟虎豹小葫芦上面,即使是趴卧不动也是威风凛凛。
小阿哥们和小格格们每个人手里都抱着一个自己喜欢的兔儿爷,笑的一脸满足。
唐宋时期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到现在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的世俗形象,被人形象的称为“月光马儿”,很多人家直接就把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当成月神像,和兔儿爷一起供奉起来。
妃嫔们把玩着手里的惟妙惟肖的软陶玩偶小“月光马儿”,笑的一脸喜气。
威海人拜月后来到成山头欣赏海、天尽头的大月亮,祈求能和心里的人儿,像太子殿下太子妃一样的“圆满”;杭州人祭月完毕来到西湖、漫步在苏堤上,重复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足迹;扬州人直接抱着月饼挤到太子殿下曾经呆过的小金山、五亭桥欣赏他们的“二分月色”。
乐乐陶陶的大清国人各自过着自己的中秋节,太子殿下的中秋宴俗,当然是--更为精雅?
等到康熙皇帝、太子殿下、三阿哥、四阿哥等人都来到望月楼,水洗一样的湛蓝色夜空一尘不染,云稀星疏,一轮又大又圆、饱满微黄的明月高挂在望月楼的檐角上。除了领兵在外的大阿哥,和家齐聚的皇家中秋小宴会正式开始。
升平署总管太监安排着手下的台柱子,把太皇太后、皇太后和妃嫔们都喜欢的,尽显中秋节日喜庆气氛的短篇神话戏剧,《丹桂飘香》、《日月迎祥》、《嫦娥奔月》等等轮番上演;御膳房大太监安排小宫人把精致素雅的小碟小菜、清爽应季的瓜果点心,一一呈上。
简单丰富的晚宴享用完毕,乐人们喜滋滋的抱着赏钱退去,宫人们轻手轻教的把残席撤去。美美的用了六七分饱的一家人手握团圆月饼,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花清香,喝一口桂花蜜酒,心里俱是甜甜蜜蜜。
“秋风响,蟹脚痒”,“秋风起凉,螃蟹肥香”,中秋佳节岂能少了品螃蟹的环节?螃蟹用蒲包蒸熟,除了太子妃和大福晋以外的众人欢快的围坐品尝,佐以酒醋味道鲜美至极。用完螃蟹喝一小碗苏叶汤是为散寒,再用苏叶汤洗手是为去腥。
到了歌风颂月的连诗环节,作诗方面实在没有天赋的太子殿下向来是只听不发言,安安静静的陪着太皇太后、太子妃赏月。以往还能代替他凑凑热闹的太子妃今年成了“国宝”,谁也不敢让她劳神。
瞅着眼前乐乐和和的五代同堂、兴致高昂的康熙皇帝干脆放开了一贯的规矩讲究,带着家里所有通晓文墨的男女老少一起玩个乐呵。
等到膳房将他们专门给不能吃螃蟹的太子妃和大福晋准备的“宝宝餐”端上来,酸甜入味的拌糟鸭丝、清鲜淡雅的开水白菜、清爽可口的燕窝拌白菜丝、开脾健胃的苏造肉、煮火烧、羊肉包子、燕窝炖鸭萝卜汤、、、菜式搭配的很好,尤其是那道煨的刚刚好的苏造肉,肉质酥软,滋味香浓,勾的太子妃又有了馋意。
可是她面对这些个器大料丰的御膳,感觉自己怎么也不可能吃完,当下就瞅着太子殿下嘻嘻笑,作为好伴侣的太子殿下当然是陪着太子妃一起。
苏造肥鲜饱老谗,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汤很浓,很鲜,肉也酥烂绵软、糯香柔韧,文火煨焖出来的“酥造肉”配着烧饼和火烧,让人吃了还想吃,吃完以后回味无穷,念念不忘。
太子殿下瞧着自家太子妃吃的眼睛眯起,一副小“老饕”的模样,心里也是欢喜。今儿的苏造肉香软可口,配汤熬的非常好。怕她吃多浓汤口咸,瞅着锅子里宛若一朵朵盛开的睡莲吐露芬芳的开水白菜,就成了一小碗放到她跟前。
怀着第二胎的大福晋虽然也是七八个月的身孕,却不是像太子妃这样肚子大的吓人,单胎的她看起来轻便很多。大阿哥不在,皇家新媳妇三福晋自告奋勇的陪着她。
纤细清丽的长相、知书达理的性情,乍一看三福晋和四九城的很多大家闺秀差不多,只有一双柔和润致的小内双眼,稍稍露出她与众不同的内秀。
看着隔壁桌子上的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好像老夫老妻一样,安安静静的用餐,心里就羡慕的不行。
再看到太子妃吃完了那一碗开水白菜,拿起一个小羊肉包子娴熟自然的把她不喜吃的包子皮都撕下来,太子殿下理所当然的把放有包子皮的小碗端过来,慢慢的吃掉,两个人之间萦绕着满满的温馨幸福,让她的心里更是酸涩难言。
她今儿才得知三阿哥的一个侍妾已经有了两个月身孕的事儿,傍晚的时候才和三阿哥闹了一场。
大福晋发现她的神色变化,立刻在桌子底下拽一下她的衣袖,提醒她注意场合。三福晋勉强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对她露出一个“放心”的微笑。
“听说三弟妹在新式学院的时候猜灯谜得过头奖,待会儿也来猜猜。”对三弟妹院子里的事儿心知肚明的大福晋怕她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当下就开口提议。
也想转移一下自己注意力的三福晋正要答应下来,那边康熙皇帝他们恰巧也到了猜灯谜的环节,宫人把写有谜题的红盘子端过来给她们挨个看看,每个人都试着写写谜底。
三福晋细细的看过所有的谜题后,刷刷几笔把所有的谜底写了出来交给宫人,然后她看着转身离去的宫人一脸纳闷,太皇太后她们不喜这些,太子妃有身孕不好费神,太子殿下也不猜?大福晋没等她问出来,笑着解惑,“太子殿下猜灯谜太快太准确,皇上一般不让他参与。”
被这个说法惊到的三福晋反应过来后,忍不住笑了出来,太子殿下真是奇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