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穿越重生 > 无论魏晋 > 第18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87节

    这仿佛晴天霹雳的消息直接把江南士族震得神魂俱裂。
    王敦虽然骄蛮专横,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王氏家族权位的最大依靠,无论他再怎么无视君上,在动荡的江南都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在南朝大半都是王氏姻亲的情况下,王氏的利益,一定程度代表了南朝的利益。
    更何况和王敦一起败亡四散的,还有前去武昌的两万军卒,南昌也随之门户洞开,晋朝在江州的统治一时间也岌岌可危。
    一时间,江南人心惶惶,晋帝闻此言,当场吐血昏迷,王导也瞬间头发白了大半,整个建邺,都在风雨飘摇之中。
    但这时,大家在绝望中却似乎被逼出了潜力,晋帝醒来后,强撑病体,和王导齐心合力,政令通畅无阻,他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南昌与江州绝对不容有失。
    出于安抚王家和人心的需要,王敦的堂弟王廙接手了南昌防务,江州大小士族也迅速补充了兵源。
    世家大族能出手的人物,纷纷进入军中,这时候,大部分高门都没有再嫌弃这是浊官了。
    他们明白自己已经退无可退后,中枢在江淮一带布下重兵,绝对不能让北方再进一步。
    同时,王导还派出陶侃的亲家、周访的儿子前去宽慰安抚陶侃,称这一切都是北方的离间之计,王敦大将军绝对不是想要杀你,如今你已经报得仇了,差不多得了,你有今天的成就,南朝对你不薄,就算你不念恩情,也请你不要在这时落井下石。
    陶侃当然不会在这时落井下石——如今说反抗王敦还可以说自卫,那么若是和北方联合回攻南朝,他将来在史书上的名声便绝对不会好听,对他在荆州的人望也会有重大打击,直接动摇他的基本盘。
    再者,杜弢的叛军虽然出了内讧,势力大减,但依然盘踞江汉,四处抢掠,他们必须将杜弢叛军完全剿灭,否则以杜弢的顽强,要不了半年,又能死灰复燃。
    至于杜曾,陶侃看得清楚,这人桀骜又不逊,北方能不能驯服,还是两说。
    他只有经营好荆州,才有以后。
    而这时,北方的封赏已经过来。
    如意料之中,他被加封于荆州刺史,总管荆州防务,但治下方的管理北方会慢慢派人过来接手清理,如无意外,户会被重新编户,官制会被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他若能接受,并且做得好,便会留在北方的官制之中。
    罢了,至少还有时间。
    -
    而在同时,晋朝,吴兴郡中,当今巨富沈家上下,正瑟瑟发抖。
    离沈充当年独身前去上党,已经过去快七年,当年的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经是沉稳可靠的高大青年。
    这些年,沈充依靠着北方商路和大船坊,在晋朝纵横开拓,几乎无往不利。
    甚至有一段时间,他感觉自己在南北两位最有权势的人物手下进退自如,有了一种我是世间第三人的错觉,在他看来,南北两边最好便维持着如今的局面,他才有更大的利益,这也是他一心扶持王敦的原因。
    但如今,北方甚至没有派出大军,只是依靠着一个肖妃在荆州,便让南朝最大的权臣败亡。
    这个事实,仿佛一柄大锤重重砸到他的天灵盖,让他在这春寒料峭的二月,内衫尽湿。
    更惨的是……
    “家主,”手下的官事拿着账本,有些肉疼地看着他,“我们在建邺、南昌、还有各郡的商铺都要出去么?这可是咱们多年的积累啊,一但失去,没有十年八年,就建不起来了,要我说,不如把船坊让出,填一下亏空吧。”
    朝廷因为南昌之败元气大伤,为了应对局面,这次要各家出财出物,而沈家这样的巨富首当其冲,其摊派下来的巨大数额,沈家根本不可能在一时半会中不伤根基地调出来。
    但再是拮据,也不能把渠道让出啊,更重要的是,失去这些出货渠道,让旁人占据后,沈家想再夺回来,就千难万难了。
    “愚蠢!”沈充脸颊微微抽动,大怒道,“你想做这家的主么?我还没死呢!”
    这话说得太重了,管事一时间被吓得跪在地上,祈求原谅。
    沈充当然知道他是好意,但心中却更加烦闷,挥手道:“照我说的做。”
    失去了靠山,沈家就是一块巨大的肥肉,随时有倾塌之祸,失了十数年积累的财富,反而还有断尾求生之机,这种情况下,有着北方异人的船坊,就是必须保住的存在,否则,若再于北方失了心,沈家才是真的十死无生。
    更何况,按他得到的消息,他们沈家的大敌、同为江东豪强的阳羡周家,也已经和北方搭上了线,光是这个消息就让他心凉无比。
    江东之地,周家的势力之深,还在沈家之上。
    这才是他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船坊的根本原因——北方可以扶持出他,又哪里不能再扶持出一个听话的巨富。
    以及,他深吸一口气。
    据他所知,周家那位,是想起事的。
    但他沈家,如今人手、田地,皆在周家之上,只是人脉略为欠缺罢了。
    真要于江南起事,他沈家,岂能落于人后?
    思及此,沈充骤然起身。
    “来人,备马,我要去见秦先生!”
    ……
    北方的风波,并没有波及到江南钱塘处的那个小小船坊。
    从北方来的玩家们,已经在江南搞了七年的船舶建造了。
    “唉,当年夸下海口,说三五年就能去南美,啧,我真是太天真了。”秦凤走在船厂的木料间里,这里都是陈放了一两年的巨木,后世极品的什么柚木、黄花梨之类在这里随处可见,以至于他每发一个木料视频,弹幕上都是成串的“车珠子、车珠子”。
    硬木在造船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便却明显提高了加工的难度,就算有从北方进口的钢锯,对人工、技术的要求都大得吓人。
    而有木头还不够,木船用卯榫拼接后,其中的缝隙必须用专业的胶水填补,然后刷上桐油,然后等木头泡水后自然膨胀,从而让缝隙达到的防水的程度。
    这些还不算完,出海还需要船做抗风浪试验,外海上随时都是一两米的大浪,船能不能抗的住,都要用人命去试,真的侵入这行后,才知道航海的每条航线真的是用人命铺出来的。
    原本他们还想将就着用现代社会的海况将就着用,但真到这个时代,才发现,小冰河期的风浪,和现代社会的海况是有出入的。而在海上,一点微小的错误,那就是血的代价。
    远的不说,秦凤一直想试验的,从宁波港去扶桑横滨的海船,就一直遇到各种问题,开始时船舱进水他们还找不到原因,为此不得不大力检修,然后才知道——大船木料密封做的再好,在那种压强下本身就是会浸水的,必须随时有水手在下边把水舀出去。
    所以如今去扶桑的航线,最安全的居然还是顺着朝鲜半岛过去,这让想在银矿上分一杯羹的秦凤非常伤心。
    “也不知多久才能完成去南美的壮举……”秦凤叹息道。
    “老大,沈充来见你了。”有玩家来找他。
    “他来做什么?”秦凤有些困惑地皱眉,“让他在客厅等我。”
    ……
    “这是我为你带来的,明前茶……”沈充恭敬地送出了精致的木盒,微笑道,“如今天气越发冷,霜来早,春来迟,明前茶难生芽,我以学北方,玻璃做房,炭火加温,浇的水都是略略升温之水,这才有了这少少芽茶,其味甚好,连陛下也夸赞不已。”
    秦凤点头,收下了:“多谢沈兄,有话就说吧.”
    沈充知道秦凤性情,也不纠结,开门见山道:“我欲举事于北地,只是毫无门路,还要君举荐一二。”
    秦凤微微皱眉:“这……好吧,我帮你问问。”
    “那沈某便先行谢过了。”沈充不由得苦笑,若换了北人南投,晋庭必然大喜过望,百般款待,哪会像自己这样,投个诚都还得请人找问路,真是何苦来哉。
    “嗯,”秦凤点头,然后又问道。“你知道了?”
    他说的是周家和北方接触的事情。
    “同是大族,他收揽壮士又不机密,我岂能不知。”沈充勉强笑道,“先前是吾太过自大,还望上方勿要在意……”
    长袖善舞的他一时有些语塞,竟不知说什么好。
    “没事,”秦凤随口安慰他,“只要你不犯罪,那边不会拿你怎么样的。”
    沈充不由得苦笑:“多谢,不知几日可有回复。”
    秦凤思考了一下:“你急的话,我现在就去问她,你等一会。”
    沈充自然感激不尽。
    秦凤起身时,不由琢磨了一下,这效率也太可怕了,要是江东周沈都愿意搞事,晋朝这还能撑的住多久?
    他来去如风,很快又带回来一位女子。
    看到这位过来的瞬间,沈充面色忍不住一变——这位大人都来了江东,定是对南朝势在必得了。
    “沈大人,”孟岚微笑着坐到他面前,“许久不见,可还安康?”
    又一条大鱼!
    啧,肖妃打死王敦,还真是帮了她大忙呢。
    -
    二月底时,北方的渤海公收到了四方的文书。
    辽东希银说新的稻种已经选育,只是还需要时间培育,请大大静侯佳音。
    苍秀儿在豫州与徐州兵马周坊祖逖僵持,并且对战争局面表示乐观。
    肖妃喜悦地表示已经开始了云梦泽开垦计划,预计今年会新增土地多少多少,新增粮食多少多少。
    孟岚表示太湖这边已经快了,女神请尽快把官吏准备好。
    一时间,连单秘书都惊了:“这太快了,你吃的下么?”
    灭国战不是一次吃完的,哪怕组织构架牛逼到现代的程度,一统南北也是花了三年时间,就这速度,都已经让内外势力都目瞪口呆了,如今还是生产生极不发达的古代,一但南方秩序崩塌,而北方又不能及时吃下,那么南方各地又会再生出大小割据政权,清理起来麻烦倒是其次,在这混乱之中,产生的伤亡就很可怕了。
    魏瑾头颅非常痛了,她忍不住捂住眼睛:“吃不下,一口吃不下,一次吃一州就够了。这明明是种田活动啊!赶快让各地学校扩招一下,另外你快卡卡他们的后勤和人手,让他们收敛一点啊!”
    另外,七测什么的,要快点开,这些玩家太厉害了,她要收不住了。
    第214章 设定历史
    相比于在荆州的局面,做为正面战场,豫州要混乱血腥的多。
    还是春寒料峭的季节,王虎等人便与祖逖发生了数次冲突,让祖逖惊讶的是,这个二十不到的黄毛小儿仿佛对征战有一种野兽般的天赋,可以轻易看穿战场上的虚实,且不惧伤亡,治军之严谨,远胜于己。
    几番交后,他竟未能战得分毫便宜。
    好在南方及时派来援军,来援的周访虽出生寒门,但能征善战,和北方打得甚有声色,甚至还利用北方的立功之心,将那女将引入陷阱之中,可惜兖州救援及时,虽损失不低,却依然逃出升天。
    更让祖逖焦躁的是,粮食艰难,豫州的饥荒毫无停歇之意,大军难以就食,为此,他数度上书,请陛下发运粮草,以免生乱。
    可扬州之地,总共不过三十一万户口,却要供应北方的三万大军、江州的两万水军,南下权贵世族、王室宗亲,又经历了三次大乱,存粮早就所剩无几,一时间,粮价飞涨,给祖逖送来的,也不过两三月之食罢了。
    祖逖也知朝廷艰难,只是心中越加焦虑。
    ……
    三月时,天气转暖,祖逖发现对面的兖州军居然停止了攻势,而是分发种子、收拢乡人,开始了艰难的复耕——很多流民并非不想耕作,而是饥荒之时,他们连泥土都吃,更何况种粮呢。
    这让祖逖甚是气闷,但他也明白,这时间攻打北方军除去让治下失却民心外毫无意义,索性分了一些种子,让治下也开始烧荒复耕,然后南方农具差北方甚远,效率感人。
    两边的暂时休战,反而催发了繁华的互市,豫州乱了数年,大家从东逃到西,从北逃到南,流民队伍之间都相互认识,这次虽然他们找了不同大腿,但通一下有无,也是很美的呢。
    但南北两方的上层都明白,这只是暂时的,等节气过去,大战一起,又不知有多少青苗会毁于乱军之中。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