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
这些卢鹏八九岁就就学完了,落英发话:“我们家不复以往,卢鹏暂且跟我们一起下地干活吧,”刘氏不甘心儿子没学上却又没法子,恨恨的背地里一通抱怨。
晚上刘氏红着眼质问她相公:“为什么不把家分了,”知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家里有多憋屈,要干从没干过的农活,还要倒马桶,想到这就“呕”干呕一声。
老二嗤笑一声:“我们当初进大牢前可是身上都搜身过的,我是一个铜板都没有,你娘家给的钱要拿出来盖房子吗?”
刘氏被他说的楞了下:“分家肯定要给我们分家银子的啊!”拿自己的私房钱出来她有点不愿意。
“没看娘说了,钱是2个妹妹和她侄儿给的,你想想会分给你吗?等盖好房子了,有新房子住,又不要你操心钱的事还不好吗?”
话是这么说,可是……,在转头一看,男人转了个身已经睡着了。
刘氏便也打住了,但分家的念头一直都在。
别人还在忙打扫,落英她去上街去定些农具。
“奶,你去街上吗?”陆宇问道。
“是啊,你想买什么?”
“不买什么,我和您一起去吧。”奶奶这么大岁数了,旁边可不能离开人。
“好,走吧。”
两人都不需要询问人,只要在几条街上转一圈,就知道谁家是卖什么的了。
打铁铺更是老远就听见叮叮当当的声音。
一进铺子,首先看看炉子里烧的什么,太好了,果然是石炭。
“老夫人,您要打什么。”
落英掏出一张图纸:“我要打一些种田的用具。都有哪些?还有骡子能用的梨铧”
铁匠细数了几样工具。
“犁铧这个要三副,其他的工具要4套。还有这个黑石哪里买?”
铁匠看她买了很多工具,满面堆笑道“就在衙门对面,你去了就能看到了。”
煤炭是这边的军营自己开采的,没有大规模贩卖,就在边城范围里自给自足,这也是皇帝默认的事情。
不过暂时家里不需要石炭,她也就是随口一问,没想到奇拉古山脉真的是一座宝山,现在已经发现了石油、石炭了。
落英又在铁匠那定了2个带铁炉子,以后放一个浴室。另外一个放耳房里,等寒冬时候,白天大家就在一个大房间里消磨时间,这样可以省点木材,毕竟煤炭很禁烧。
磨刀不误砍柴工,待东西都做好了,已经4月初十了,她带领一大家子不论老幼全去田里干活,也幸亏有骡车,不然这10里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
路上落英问大孙子“小宇,买的砖头瓦片都定好了吗。”
“定好了,我家要的多,他们还在赶工烧制。”
“那你交了定钱没?”
小宇点点头,“交了。”
“那你这孩子,怎么不跟我说下,我好给你钱啊,回去算算多少,跟我说。”
估摸着是不好意思跟奶奶要钱,小宇红着脸点点头。
这孩子太实诚了。倒不像他爹。
路过村庄时,让4个男人下车,带上点旱烟,去找老农询问农作物下种的时间。
4月天气整体在回暖,虽说偶尔会有冷雨,但土没那么硬实,落英带着一家人3头骡子开垦了快20天,才把30亩地给整出来。
主要是他们手生,动作太慢,男人犁地,女人儿童平整泥块、捡石子,草根之类的细碎的活。
落英穿过来5个多月了,改变都是在一家人眼皮底下变的。
以前是头发全部灰白了,白胖富态,加上身子不好,不是喘就是心脏不舒服,还有便秘尿频之类的毛病,整个人每天都是恹恹的,走路更是老态龙钟,拄着拐慢慢踱着步子。
到石固塔后,落英完全瘦了下来,精神也矍铄了,好好的一富贵老太太变成了黑瘦的老太太。
又在石固塔修养了一个多月后。
现在是腰杆挺直,后面几个掉了的大牙都重新长了一半出来。原先因为掉牙而瘪下去的脸颊又被撑了起来。
皮肤紧实了脸上的皱纹少了好多。要不是黑,现在说落英40多都可以。
儿媳妇打趣她说是返老还童了,落英照照镜子瞅着也太打眼了,只是之前没想到一点洗髓丹沫效果这么好,抽空给大儿媳妇吃了几次回春散,总不能再过几年,人家说大儿媳是她婆婆吧。
站在地头问几个儿孙,“你们看我们这30亩地,都种什么好啊。”
眼看着5月了,可以撒种了。
“娘,这个田分四份,水稻需要水,靠近临西河的那块地种水稻,最远的那块种你说的红薯,中间的种小麦。还有一块种大豆,据我们问的老农说,大豆养地,只种一样这个地越种越没收成。边上再种些南瓜。”老二看样子认真思考过的。
“成啊,趁这2天还有很多人家没洒种,你们去问问,多找点人来挖灌溉渠,人越多越好,”
“工钱稍微高几文没关系,只要人多速度快。”
老二带着陆宇陆鹏去了隔壁屯找人。
春种就在忙碌中过去,红薯苗只够一亩的,等这一亩的苗长大,在扦插一部分过去,争取今年种上2亩红薯,书上说红薯很吃地肥,今年先这样种的,沤肥的事情也要吩咐下去。
房子也有条不紊的开始盖了,按照她的要求墙体加厚,是京城的2倍厚,火炕必不能少。
好在石固塔炕文化很多年了,师傅们盘炕的手艺都很娴熟。
就是下水管起了一翻波折。好在也圆满解决了。
他们当初到石固塔的时候,这边已经过了最冷的时候了,其实他们还没见识过石固塔冬天的威力。
大缸也要多买些,要腌咸菜,还能储存水,这边冬天水井会不会被冻上?
“奶,今天不用去田里吗?”陆宇忙活着给农具加固。
“不用,大家今天歇歇。”这阵子大家都辛苦了,几个曾孙也天天去田里,当然他们是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很好玩,一开始开荒的时候地里会有田鼠,偶尔还能看到只兔子。
儿孙们倒是还好,媳妇里除了王梅,其他儿媳孙媳还没把身份转变过来,农活做得心不甘情不愿,导致这个家的整体氛围很是奇怪,几乎没有人说话,王梅会和落英说说话,偶尔和两个儿媳说话,刘氏是谁也不理,2个孙媳妇自成一团。
看样子还是要把刘氏分出去,毕竟这样过日子她也不痛快。有自己的小家后应该能舒心点吧。
落英起了培养曾孙的心思,不能科举但也不求他们建功立业,安安稳稳的做个富家翁就可以了。
但是这个智商不能欠费,不然多大的家业也会败没了,跟他们爷爷似的。
喊了陆鹏过来对着明浩念三字经,前3页,念了两遍后,落英问他记住了哪些。
“记住了人之初 性本善 。”
明浩智商应该属于一般正常人范畴的
喂了他1颗启智丹,用的前世部落里的白草炼制的,那个部落人的智商远高于其他部落。
启智丹提炼过杂质没有副作用,前世自己吃过,吃完脑子发热涨涨的,有没长智慧其实没感觉出来。
不过里面的草药用的都是好的,吃了哪怕没长脑子,对身体也有好处。
农忙期间几个曾孙在田里风吹雨打的,4人都生过一场病,虽说孩子越散养就越身体素质好,但是2个当娘的可不这么想,落英都能感觉2人带着埋怨的眼神了。
过几天再让卢鹏对着他念两遍三字经,这回可以背出第一页内容了。
说明这个启智丹挺好用的。
第55章
得空给家里其他2个曾孙子1个曾孙女一人喂了一颗。
陆鹏就算了, 虽然12岁但他属于孙子辈的。
秋收前把家搬了。
不管怎么样,这个房子是家里男人们自己买料子、找人,在自己眼皮底下一天天修建起来的, 哪怕没京城的房子大,成就感还是爆棚, 搬家时每个人都是欢欢喜喜的。
把老二家分配在东厢房她都没反对。
落英自己主的东主卧,老大住在主屋西边。
规整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农忙了。
水稻、麦子是请的隔壁屯的人来收的,自家又种些大白菜和萝卜后,还没得一点闲,大豆收完又要紧接着收红薯了。
这回因为要保密,就只能让自己家人收
“娘, 这个产量太高了吧!”老大欣喜,老二目光闪烁。
“是啊, 我也没想到这东西产量这么高, 怕不得一亩几千斤了吧!”
“肯定不止, 这么多吃得完吗,”王梅想到, “这红薯好像不抗冻。冻坏了就浪费了。”
“水稻那些也是要晒后干燥了储存的,这个红薯湿气太大, 把它晒干了应该能多放段时间。”陆宇回他娘道。
这个主意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赞同,还是年轻人脑子转得快。
这里家家都有地窖,收上来的菜如果不放地窖, 什么菜都会冻坏。
红薯一部分放进了地窖, 剩下的一部分趁天气还好, 抓紧切片晒干。
一家老小农忙下来全瘦了,他家有骡子可以拉粮食,不需要肩挑手提,比大部分农民省了不少力了。
就这样众人都觉得累的不行,这辈子没这么累过。刘氏也不挑刺啦,每个人包括孩子们都是吃了饭倒头就睡。
所以说刘氏那都是闲的毛病,俗话说吃饱了撑的。
落英闷了几大锅破损的红薯给她们当中饭吃,吃剩下的切成了条,一样的晒在屋外。
几天后:“娘,这个红薯干太好吃了吧,我们都做这样的红薯干吧。”那一大篓子的红薯干,还没等晒干就被大家吃完了。
本来她就是为了引导她们的思路才动手做的,于是以后的每天家里,漂浮着浓浓的蒸红薯的甜蜜香气。
明浩边在院子里玩边念三字经,其他3个也跟着一起念。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陆宇忙活着手里的活,扭头问最小的明祥:“明祥,你知道你读的是什么吗?”
“爹,书,背书。”明祥仰着脸很认真地回答。
陆宇一阵心酸,蹲下身看着明祥:“好,那你都会背哪些了?”
“哥哥教的那些。”明祥咬着红薯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