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辛苦读研(2)
胡育才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留校,1958年6月底一毕业,胡育才被分配至青昆民族大学教书,他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到了青昆省西仁市,再坐公交车来到青昆民族大学。一看,校门外到处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周围是一片庄稼地;校园内,只有几栋建筑物,稀疏地散落在空旷的土地上,与北大形成了鲜明的落差。
胡育才突然感觉人生一下子从高峰跌入谷底,24岁的胡育才曾经迷茫、困惑了一段时间,但生活还得继续。
慢慢地,他喜欢上了青藏高原,喜欢了青昆民族大学,也喜欢了班上各民族的学生,他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全部倾注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
过了不久,新的困境来了,这次是生活方面的,那就是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昆民族大学,也同样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生活物资极其匮乏,缺肉少油,定量的粮食很难填饱肚子,胡育才和广大老师一样,有时空着肚子讲课。
为了度过生活困难,学校鼓励广大教职工发扬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在学校空地上自由种植,大家非常高兴,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种洋芋,种瓜果,种小麦,种白菜。
胡育才也分到了一块杂草地,他立即到市场上买来了洋芋、白菜种子,利用课余时间翻地,栽种,施肥,除草,精心培育,到了秋天,大获丰收,他把班上的学生请到家里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同时,学校还在青昆省黄来办农场,组织了胡育才等三十多个年轻教师课后去一百公里之外的青河湖捕鱼,那时的青河湖盛产一种黄鱼,湖边到处都是,而来打渔的人也如蚂蚁般,密密麻麻,这黄鱼,真是救了青昆省人民的命。
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过去了,国家的经济建设速度加快,国民的经济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胡育才,满腔热情地在青藏高原上继续在教育事业上跋涉,如一匹负重的骆驼,从不言苦。
由于业务精湛,胡育才立即被评为教授,在教学之余,胡育才教授出版了多部著作,撰写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在语言学界,拥有了权威地位。
正因此,能在胡育才教授名下当弟子,管凌天觉得自己很幸运,并发自内心的地敬重这位经历坎坷、学问渊博的研究生导师。
胡育才教授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关心着自己的四位研究生,而管凌天他们四位研究生也非常爱戴着这位可爱可敬的导师,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
如今开学已经过了三个多月,12月的青昆省西仁市,气温很低,雨雪天气是家常便饭,这天是星期四,早晨七点四十分,管凌天从床上爬起来,习惯性地透过窗户往外看,哦,只见外面白茫茫的一片,下大雪了!
厚厚的雪把整个青昆民族大学校园装扮得银装素裹,煞是壮观。
突然,管凌天想起了导师胡育才教授,对,今天是星期四,他要给我们四位研究生上三节《庄子语言艺术研究》的课。
而他今年已经是73岁高龄,虽然他家离教室仅300米的距离,但这段路上下坡多,这样的下雪天,年轻人走起来也容易滑倒。
现在已经是早上七点四十分,胡育才教授总有提前到教室的习惯,莫非他已经在路上走了?……
管凌天不敢多想,迅速拿起手机,拨通了胡教授家电话,谢天谢地,接电话的正是他尊敬的导师胡育才教授。
管凌天关切地说道:“胡教授,外面下大雪呢,路滑不好走,您千万不要出门,在家等着,我马上过去接您。”
然而胡教授却怕麻烦学生,回答道:“你不用来接我,我自己能走到教室的,再说,你也要你去吃早餐,别耽误时间。”
对于胡教授提的这个“要求”管凌天显然是不会答应的,他穿好衣服,背起书包,带上雨伞,就直奔胡教授家,一定要把他接到教室,这也是一个研究生应该做的。
当然,管凌天去接胡教授还有一点私心:因为和他走在一起,总可以接受到很多有益的教诲,可以零距离感受一下大师的学问与思想。
管凌天踏着厚厚大雪飞快地来到胡教授的家门口,生怕他提前出门,还好他还在家里。
走出门外,管凌天就扶着他走在厚厚的雪上。一路上,胡教授兴致很高,欣赏着这美丽的雪景,时不时背出几句赞美雪的诗句来,并讲出它的出处,管凌天再次领略到导师深厚的学问。
接着胡育才教授又和管凌天聊起了自己50年代在北大中文系读书的历史,聊起了在青昆民族大学近50年的从教经历,聊起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
管凌天认真地听着,真希望时间过得慢些,这样的聊天太有意义了。刚走到半路上,就看见同学崔柳在路中央“恭候”多时。
胡教授感到惊讶地说:“你们还真考虑得周到,都想到要来接我去上课,只是太麻烦你们了!”
管凌天心中想:这是我们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实际上我们麻烦您胡教授的事情太多了:73岁高龄的您要为我们上三门专业课,备课又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啊。
还有我们的生活和将来就业等等您也操心着。雪还在下,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管凌天和崔柳同学一左一右搀扶着胡教授继续往教室方向走。
有些比较滑的坡路,他们就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前行,“此时无声胜有声”,大雪见证了他们的师生情。
一步一步他们总算走到了教室门口,正见同学陈红红和胡青青在焦急地等待着,原来她们也到胡教授的家去接他,结果扑了个空——管凌天先接走了,她们只好抄小路赶回到教室。
这一场大雪,让他们师生相互牵挂,紧紧相连,也使他们感到一个“小家”的温暖。
此情此景,却让管凌天想起另外一件事情。不久前,一个教授应邀到兰州一所大学讲课,也是大雪纷飞的天气,教授身穿薄棉袄,从一进门一直讲了近三个小时的课。
令教授惊诧乃至愤怒的是: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对他嘘寒问暖,没有一个学生为他倒上一杯热开水——他的杯子一直空着,教授在台上认真讲课时,一些学生却在台下争吵不休,毫无一点尊重之意。
当这位教授去领取那微不足道的讲课费时,心里真不是滋味。他深有感触地说:师生间的真情其实比金钱更珍贵啊!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对现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是个巨大的考验。
是的,老师为学生奉献了太多,而老师所期待的不过是学生大雪中的一个搀扶,下课后的一杯开水,校车上的一次让座,教师节上的一束鲜花……。
这场大雪是一次“考试”,管凌天相信他们四位研究生都及格了。
管凌天学习态度非常端正,因为他珍惜这次大学深造的宝贵机会,也知道自己专业底子薄,上课前,他要花大量时间去预习课本,不懂的地方就去找工具书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课堂上,管凌天集中精力去听取导师讲解的每一句话,在不懂的地方,直接举手请教导师,虽然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导师也不厌其烦地跟管凌天解释十几分钟。
当然,导师知道管凌天没读过中文专业本科,不懂也是很正常的。几位导师跟管凌天说:“你没有系统学过语言学专业知识,再说年级也大,一时弄不懂一些简单的专业问题也很正常,你这种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学习精神值得鼓励,我们欢迎你多提问题,并希望在课堂多分析讨论,这样才会进步。”
除了上好每堂课,管凌天下课回寝室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认真完成导师们布置的作业,到了考试的时候,管凌天从不去偷看,而是仔细审题,认真分析,全面总结,把题目一道道做完。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管凌天与其他三位研究生同学的差距明显在缩小,管凌天并没有满足,他希望有一天能超越她们,管凌天认为在学习中自己可以全面调动非智力因素:不服输的精神、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