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9.第1337章 兵进吴中
第1337章 兵进吴中“我等要见临川大王!大王若不肯见,某等宁洒血府前,也绝不肯散!”
长城县临川王府外,近千名吴中乡徒聚集在府邸门前,为首十几人向着府内大声喊话,面对着府前持刀披甲、全副武装的卫士们,脸上也全无惧色。
王府内堂中,陈蒨一脸烦躁的望着匆匆入堂的沈恪发问道:“查清楚没有,究竟是何方贼人作下凶案?”
备战月余,唐军没有等到,反倒是因为乡义部曲们大多集中在临川王府附近,以至于整个吴兴郡境中盗匪横行、四处为祸。这当中既有真正的强梁盗匪,也不乏豪强部曲趁火打劫,总之除了临川王府这附近一片,其余地境中秩序都是非常的混乱。
此时围聚在府邸外那些叫嚷的乡徒们,就是长城县北境乡人,他们乡里日前遭到强梁洗劫,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不说,家眷乡人们也都是死伤惨重。因此这些人聚集府前,希望临川王能够力察一番、严惩凶手。
连日来陈蒨已经被各种出乎意料的变故搞得焦头烂额,闻听县境之内居然还发生如此令人发指的凶案,心中也是恼怒不已,当即便着令部属们彻查到底。
“查、查清楚了,是陆子隆所部师旅做的。”
沈恪脸色同样不甚好看,垂首低声说道:“其部撤离吴郡时,因为奉命殿后,力战乃脱,但所携资货却尽数遗落。撤返吴兴后,因见乡户殷实,所以、所以便纵容部曲犯下凶案。”
“这狗贼、这狗贼!他难道不知当下正是备战应敌的关键时刻?怎么敢在我乡里杀人掳掠!”
陈蒨听到沈恪的奏报后,顿时更加的怒不可遏,口中大声喝骂道。
陆子隆出身吴郡陆氏,同样也是陈蒨部将之一,故而之前谋袭吴郡的时候,也让其人率领一队部众前往。近日来人心涣散、士气怠惰,陈蒨本来也想借着处理这一次乡里凶案一事严厉打击肃清一下境内那些趁火打劫的强梁盗匪,却不想追查一番后才发现竟然查到了自己的头上。
心中虽然深恨不已,但陈蒨却念及陆子隆忠勇有加且颇具谋略,否则之前便不会安排其人负责殿后,来日与唐军交战时,其人必也是一员骁将,倒也不忍真的施以重罚、明正典刑。
略作沉吟之后,陈蒨才又说道:“着令陆子隆交出十名犯事杀人的凶徒,与别处搜捕的贼寇一并处斩、传首诸营,给受害乡士一个交代!并着其人率部往钱塘驻防,不许再留于长城境内!”
为了让受害乡徒们情绪平复下来,陈蒨也不再深居府中,他穿着一身戎衣离开王府,亲自前往校场监刑,诸营乡士们也都纷纷来到校场周边观刑。当那些凶徒们一个个人头被斩落下来,血腥的画面顿时刺激的周遭看客们不断呼喊叫嚷。
趁着此间群情沸腾之际,陈蒨昂首阔步的走上高台,口中大声呼喊道:“今强敌须臾即至,家国危亡在即,众将士齐聚府下,唯望力战却敌、守家卫国!孤名列宗籍,若是畏惧降唐,唐国为统合江东、故示宽大,想应不失封侯之位。然众乡士义附于孤,孤又何忍苟全一身而弃万众!
今有强梁趁乱为祸、为虎作伥,使我乡人大遭迫害,乃至于家破人亡,唐军未至,祸已如此,敌若入乡,祸难必然更加深重!今尚有众乡人众志成城、共抗强敌,若民俱散于野、各守于户,何能当敌?不过引颈待戮而已!
前共众乡士商讨迎敌之计,乡士俱无良谋,俱仰求于孤。当时便告诸乡士,唯需令行禁止,遂能克胜强敌。今敌引而不发、欲令我士气怠慢,更散播流言、屡加中伤,俱因畏我人多势众、众志坚锐!敌之所欲,我必反之,而后胜算有望!今刑刀置此,贼无分内外,凡祸我乡土者,必举刀杀之、与众弃之!”
陈蒨这一番喊话,顿时便让校场周围的民情越发亢奋沸腾起来,乡士们纷纷举手高呼以作回应,也让近期明显变得比较低迷的士气重新振奋起来。
但是在行刑结束后,一般的乡士看客们尽兴归营,那些真正遭受祸害的乡士们却还不肯轻易罢休,便又上前去仔细辨认那些凶徒,查看是否还有漏网之鱼。
这一看不要紧,很快便有人发现真正的凶徒首领根本就不在受刑之人当中。毕竟陆子隆所部虽然杀伤乡人甚巨,但也不能将所有人都杀光,还是有侥幸逃脱之人对于这些恶贼的样貌刻骨铭心的深记下来,如今却发现仍有贼徒逍遥法外,这些人自然忍耐不了。
他们倒也不觉得临川王是在刻意包庇,毕竟刚才临川王那一番话语说的义正辞严、慷慨无比,就连他们都深受感动、甚至于热泪盈眶。如今发现仍有在逃之人,便也都想着尽快奏报给临川王知晓,从而继续剿杀这些贼众,不要再任由他们继续流窜乡里、为祸人间。
陈蒨这里刚刚回到府中,正待处理一下其他的事情,结果却被府员告知那些乡徒们又聚集回来,心中自是烦躁不已,只道这些乡徒们仍要没完没了的继续纠缠,当即便下令府中卫兵去将人驱逐散开,如若仍然不肯离去,直接抓捕起来罚作奴丁。
在他看来,这些人仍然纠缠吵闹,已经脱离了追究那些凶徒的范畴了,而是在质疑和挑衅他的威严,毕竟刚才他已经当众给了这些人一个交代。既然他们仍是刁顽难驯,那自然就要严加惩处!
那些聚集在王府外的乡徒们本来心中还有所幻想,认为临川王会认真倾听他们的禀告与诉求,结果却见到突然有大队甲兵从王府中涌出,围着他们追打一通,甚至直接用绳索捆绑拘拿,这顿时让他们心中的幻想破灭,不乏人意识到临川王可能是在有意庇护那些凶徒,一时间心中自是悲愤至极、喝骂连连。
然而诸营乡士刚刚受到临川王的鼓舞,这会儿还在营中互相打气,鲜少有人关注到这些难能报仇、反而还遭到驱打惩罚的乡徒们。即便有人留意到了,也只在心里稍加怜悯,却不敢直接发声声援,以免给自身招惹什么麻烦。
这世上很多的事情,往往在发生具体的变化之前,便已经有脉络埋藏在了波澜不惊的表象之下。
陈蒨为了能够保全家国、抵抗唐军的入侵,可谓是苦心孤诣、用力良多,但很多事情并不是做出了努力便一定就会有回报,尤其是当本身就是在与大势悖离,并且手段做法也未必准确的情况下,初心再好,到最后往往也只会酿成苦果。就比如眼下来说,尽管唐军还没有实际向吴中发起进攻,但吴中的乡士部伍们却已经是遭受了各种各样的磨练考验。
陈蒨想要凭借三吴之地来抗拒唐军,倒也并不是一味的盲目自大、痴人说梦。
江东时流对于北人南侵整体上还是持有一种抵触和敌视的态度,再加上陈蒨在吴中的造势,随着唐军入驻京口、威胁陡增,长城乡里也聚集了众多的乡曲部伍,甚至一度达到五万余众。
再加上吴中虽然没有什么高山险壑之类的地势要害,但本身水网密布、错综复杂,对于北人惯于使用的弓马骑射战术也有一定的限制。吴中乡曲们则可以凭着这一地理元素、以及对乡里的熟悉层层设防、步步为战,用一次次小规模的战斗来消磨唐军的锐气,从而成功守卫乡土。
可是之后唐军却并没有直接动用武力,反而选择其他方式手段来逐步瓦解敌视乡情与反抗斗志。这当中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聚集在临川王府周围的乡士部伍数量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锐减。尽管陈蒨动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威逼利诱,但这士民逃散的趋势仍是无可挽回。
等到春节这一天,陈蒨也着令府员筹措库物以犒劳众乡士们,而他自己也率领一干心腹们亲自巡营慰问诸营军士。
众将士们对此也是反应热烈,在营中列队欢迎临川王一行。但这热烈的画面却并不能掩饰整体的萧瑟,许多营中都出现了营士缺损的情况,甚至有的营垒早已经是人去营空。
所以在经过一番巡营、在返回王府之后,陈蒨脸上也殊无喜色,但他还是强打起精神来与诸府员们会宴一番庆祝新年。
但在结束宴会,返回内寝时,陈蒨望着从吴郡撤回、为其整理寝帐的韩子高蓦地一叹,口中涩声说道:“常听人言唐国李伯山韬略精深、用兵如神,故而战无不胜,我对此却总不以为然,但使临敌敢战、将士慷慨用命,何等强敌又不能战胜?但今真正与战,敌只引而不发,我却已经将要溃不能战了!”
韩子高听到陈蒨这略显颓废之言,便转身跪在陈蒨膝前,垂首小声说道:“大王实在不必丧气,这李伯山固然是北国英雄,但其如今势力雄盛所趁不过先发之势而已。但使大王能与之同时拥势称雄,全掌江东人地,必也能却之江表、南北对抗!”
“人间所争的,不就是时势二字?子高作此言论,真可谓无赖之言。”
陈蒨抬手抚在韩子高发顶上,口中又说道:“唐军来日若攻,必成雷霆之势,恐非我人心涣散的吴中师旅能抗。你先护送王妃、世子退往钱塘,若此间果真不守,我再往相会。”
韩子高闻言后却又垂首泣声道:“后路尚未战乱,谁都可以当此护送之职,仆请侍于王驾、生死与共!”
陈蒨听到这话后,也不由得面露感动之色。他待人御下多受叔父陈霸先的影响,许多原本仇敌之人都被他引为心腹,这也让他常常自诩御下有术。
可是华皎的背叛却让他大感惊怒失望,甚至一度都有些自我怀疑。但今听到韩子高这真挚的表达,他心中自是大感欣慰,本来有些低落的心情便也略有好转。
且不说陈蒨意志消沉、已经开始考虑后撤的事宜,随着新年过后,唐军方面也已经开始正式筹备出击三吴了。
尽管南陈军事上的实力要远比北齐弱小,但征服的意义却远比北齐更大,李泰这一次虽然没有亲自统军出征,但是对此事也是十分的上心。
因为长安距离江东前线更远,讯息往来传递不便,所以在长安过完新年之后,他便率领一批朝廷重臣前往洛阳,一边主持对河北、河南等地的政令推行,一边兼顾江东的战事发展。
因为心知江东回暖要比北方更早一些,加上将士过江待了小半个冬天,想必也对江东早春湿寒的气候有所适应,所以在正式的战术制定中,李泰给前线将士们所下的一个期限就是要在春耕正式到来前基本结束三吴地区的战斗,尽量不要耽误接下来这一年吴中农事生产的安排。
算起来就是要在春节过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三吴区域内的战斗,这对唐军而言,也算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一个任务。关键就在于除了吴郡和吴兴之外,地跨浙江的会稽区域面积更大,情况也更加复杂,所以当相关的计划传递到江东方面时,诸军将领也都纷纷打起精神来、不敢怠慢。
此番征讨三吴的主将是史宁,权景宣与若干凤兼为副将,在朝廷征令正式下达之后,史宁便着令若干凤率领一万步骑自京口南下吴郡,准备突破吴兴方面的松江防线,权景宣则将舟师继续向下游推动,全面接管东关以下、横江以东的大江防务。
如此一来,则整个江东地区都要向江北门户洞开。如果后路江东方面趁前线战事激烈之际有什么反复的举动,江北方面立即可以投入兵马予以扑灭。
至于史宁自己,则率领所部自宣城向东进行横推,直击太湖以南的吴兴地区。随着诸路人马一起出动,筹备蓄势多时的三吴征战便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