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软美人的继室之路 第90节
媛姐儿想起就头疼,双手比划着:“可不是,金陵的寺庙我也去过,没见过京城这边,那阵势啊,怪吓人的。”提起雍和宫,纪慕云是很想去的,尤其向往大雄宝殿中的白檀木佛像。今日鲁家夫人在,她便没跟着,改日再去好了。
媛姐儿是头一回去,兀自带着敬畏和兴奋,“那尊佛像可真高,头顶都到屋顶藻井了,衣袋像能飘动,脚下满是供奉的牡丹和莲花,磕头的人排成三排。”
又没什么信心地问“姨娘姨娘,你说,若是想画出来,能行吗?”
纪慕云是她的师傅,鼓励道:“有什么不行,先打个稿子,有灵感慢慢再画。那尊佛像是印度来的弥勒佛,立在宝座上,与端坐的菩萨不同,没什么参考的样子。若年底有空,让老爷再带我们去一趟。”
媛姐儿等不及了,趁着记得清楚,拉着纪慕云到书房,用炭笔勾勒个稿子出来,又把佛像各个部位的颜色与周遭环境记下来。
忙活半晌,纪慕云把儿子交给吕妈妈,服侍的人打发下去,悄声道:“可见到了?”
一句话说红了媛姐儿脸庞,捏着帕子不吭声。
看起来,是看中了鲁惠中,纪慕云笑道:“鲁大太太可还和气?”
媛姐儿把鲁大太太给的白玉莲花环拿出来,说话的声音像蚊子叫:“像鲁太太一样,是个面善的。”又说“两位鲁小姐也在。”
那指环温润洁白,做工精巧,可当戒指戴,也可打了络子,挂在腰间做禁步。看起来,鲁大太太怕曹家觉得自家是商贾,准备礼物时颇费心思,亦没少花银子。
纪慕云握着海棠花团扇,笑道,“这么说来,我们家快要有好消息了。”
果然,第二日曹延轩当面问媛姐儿,后者红着脸不吭声。又过两日,曹延轩回来说“和鲁家说好了,等明年正月,和六哥六嫂一起去鲁家拜年。”
上回鲁、赵两家登门拜访,曹家回拜的时候,宝哥儿三人在孝里,不方便去别人家里,只有博哥儿三个跟着大人去了。如今媛姐儿点了头,鲁惠中也得见媛姐儿一面才行。
小女儿的婚事有了眉目,远在金陵的大女儿也在信里说“身体一日比一日好”,曹延轩放下一桩心事,没几日,他自己的难题也解决了:
时间倒退一点,听完侄儿“高人说自己命硬克妻,决心不再娶”,曹慷想了又想,不愿也不能耽搁时间,隔两日便找到苏大学士。
苏大学士听了,难免吃惊,“想不到,还有这种事。”曹慷态度十分诚恳,把自己劝侄儿的话和侄儿对原配嫡子的歉疚说了,又说“求神拜佛是妇人习气,哎,说起来,事关家里人,老朽不敢全信,又不敢不信。”
苏大学士脑筋很快,难不成,曹家看不中詹徽家的女儿?可他转念一想,如今曹慷年迈,只在六部之末工部做个侍郎,曹二郎、曹四郎远在外地,最高不过四品,想调回京,还要走门路,等位置,与旁人竞争;詹徽在炙手可热的吏部做尚书,掌管百官升调,只要曹慷曹延轩不是白痴,就不会放弃这门亲事。
这么想来,曹慷说的应该是真的了。苏大学士一副关心学生的样子:“延轩这孩子,是个勤奋的,亦知轻重,行事沉稳:圣上问过一回,他答得十分稳妥。”
曹慷也跟着叹气:“不瞒您说,延轩对婚事心灰意冷,老朽派了幼子,回金陵鸡鸣寺寻找破解之法,总不能让这孩子,便这么打了光棍。”
这么一来,便不得罪詹家,也没把话说死:即便曹延轩日后成亲,也可说“请了高人做法事”,詹家也没办法。
苏大学士便说“婚姻是大事,慎重些是好的”,过一日,把事情告诉了詹徽。
在曹慷眼里,自家侄子容貌英俊,文武双全,产业雄厚,族人众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在女方眼里,就是另一码事了:曹延轩三十余岁,膝下嫡子、庶子、嫡女、庶女俱全,家里三房妾室,嫡长子宝哥儿已经八岁,懂事了,续弦进门,怎么也养不家了。
再过几年,宝哥儿娶妻生子,即便续弦生下儿子,也得看宝哥儿夫妻的脸色。待曹延轩去世,西府家产大半归了宝哥儿,剩下的由昱哥儿和续弦生的儿子分,怎么想都不划算。
若是詹小姐没生出儿子,跟着宝哥儿过日子,还有什么指望?
詹徽夫人本来便不十分愿意,一听这话,忙告诉丈夫“算了吧”。
詹徽对曹延轩印象颇佳,不由有些惋惜,不过妻子说得对,天下男人多的是,又不是只有曹七郎一人,女儿家花期短暂,不可耽误。
话说回来,若这番话是曹家推托之词,曹家不愿与自家结亲,还能有什么话说,詹家的女儿又不是嫁不出去。
詹徽便谢过苏大学士,在其余举子、进士中挑选起来。
曹慷见“没得罪人”,便欣喜起来,回家告诉侄儿“等詹家小姐嫁出去,过两年,再谈你的亲事。”
曹延轩扶额,把“不娶妻”又说了一遍,曹慷听到便头疼,把话题岔开“等你六哥回来再说。”
? 第108章
十月十六日, 纪慕云在家里做针线。京城比金陵寒冷的多,昱哥儿的衣裳够了,老虎帽和雪帽是现成的,曹延轩是男子, 外出的衣裳也不少, 她便打算给自己做一顶卧兔儿。
皮毛是府里的份例, 她自己的是灰鼠皮,曹延轩的是银鼠皮, 箱笼里还有他银狐皮和玄狐皮两顶帽子, 纪慕云便把他那块新的银鼠皮拿了过来。
中间的装饰是现成的,在金陵时, 曹延轩带回来一些珍珠, 纪慕云捡出一颗粉色的, 再从箱笼取出米珠彩钻,打算镶在珍珠周围。
如今菊香针线越发好了, 纪慕云有些小东西就交给菊香做,伸着脖子看“姨娘, 这样子倒新鲜。”
“新鲜是新鲜,麻烦也多着了。”纪慕云用一张白纸叠起来, 把珍珠和米珠装进去,“得送到外面铺子打孔, 才能缝上去, 直接粘就太死板了。”
菊香便接过来,问清珍珠如何打孔,打多大的孔, “奴婢送给周管家去。”
绿芳什么都好, 唯独针线落下了, 托着下巴在旁边看:“姨娘,去年您还说,这丫头老大不小了。”
纪慕云一拍脑门,“过年菊香就十八岁了吧?”菊香不依,去挠绿芳腋下,“你这小蹄子嫁了,我便嫁。”丁兰也来帮忙,嘻嘻哈哈闹成一团。
屋里正热闹,外面脚步声响,曹延轩进了正屋,直接往次间来,丫鬟们忙忙退下。纪慕云放下针线,拈起自己选中的珍珠迎上去,就听他笑道:“给我找件衣裳,今日有麻糖和玉露茶--姐姐回来了。”
他唯一的胞姐,西府大姑奶奶曹延华吗?
曹延华丈夫徐奎在湖广,到金陵还好,可以坐船,若到京城来,中间一段路是要坐马车、走官道的,算一算,路上将近一个月。
纪慕云放下珍珠,找出一件竹叶青镶翠蓝襕边长袍,帮他重新梳头、挂香囊,笑道:“大冷天的,这一路过来,可劳累得很。”
曹延轩由她系着衣带,“可不是,上个月写信,还没说要来,今日就风风火火到了。”
片刻之后,曹延华也是这么向伯父、弟弟、六太太说的:“老七中庶吉士的信,八月初才寄到,我和俊哥儿他爹欢喜的不行,就打算来一趟。俊哥儿他爹脱不开身,本想让俊哥儿跟着我来,谁曾想,俊哥儿未来的媳妇家里祖母病重,我一时不得行。老人家拖了半个月过世了。俊哥儿未来媳妇和我们家是世交,我们怎么也要过了五七,九月半才出门来。俊哥儿就留在家里,腾哥儿又小,我就一个人来了。”
又对曹慷笑:“来的匆忙,轻车简从的,只给伯父带了些茶叶糖果,伯父莫要嫌弃,明年补上。”曹慷欣然道:“哪里的话!人过来就好,我可有年头没见华儿了。”告诉六太太“去北平楼买菜,调一坛好酒,华儿在家是酒量好的。”
曹延华彩衣娱亲,亲手给伯父端了杯茶,“还是您心疼我。只想不到,六弟不在家。”
曹延轩笑着接道:“你多待两日,六哥便回来了。”曹延华悻悻地,“我倒想住下不走,可惜,俊哥儿他爹那边离不开人,我算了算,最迟这个月底便得动身了。”
若是十一月再走,回到湖广就进了腊月,耽误过年了。
曹延轩哎一声,点点她,“你这人,刚来就惦记走。”曹延华不甘示弱地也指指他,再指指自己鼻子:“老七,我这回可是为了你回来的,是件大大的好事--你说,怎么谢我?”
一听这话,曹延轩收敛笑容,朝她使了个眼色,嘴里道:“这还不好办?来来,先用些点心。”
曹延华便知有事,不再说“好事”,拈起一块稻香村的乌梅饼,笑道:“这可是京城的味道,我得带些回去,还有富华斋饽饽,桂香春。老七,这几日,你陪我在京城走一走,有年头没过来了。”
“这是自然。”延轩亲手给姐姐续了茶,“总不能让你白来一趟。”
很快,六太太安排了饭食,带着孩子们过来,宝哥儿一见姑姑就奔过来,亲热地拉着不放,媛姐儿端端正正行个福礼,昱哥儿歪着头,打量面前的陌生人。
曹延华拉着宝哥儿,“个子高了,也大了”,又夸奖媛姐儿:“大姑娘了”,最后笑眯眯握住昱哥儿的小手:“我是谁啊?”
来之前,纪慕云是叮嘱过的,还给他挂了曹延华送的锁片,昱哥儿想了想,大声道:“姑姑好!”
曹延华惊喜地哎一声,把昱哥儿抱到自己膝盖上,对曹慷说:“上回见小十五,才三天大,就知道睡。来的路上我还想,不知多高了,想不到,这么大个子了。”
孩子结实,就不容易夭折。
曹慷也高兴,“人丁兴旺,方长盛不衰。”
吃饭的时候,曹延华是回娘家的姑奶奶,夫婿争气,便没什么避讳,和曹慷、曹延轩、涟哥儿一桌,六太太带着大太太、涟哥儿媳妇和媛姐儿琳姐儿另开一桌。
见昱哥儿端坐椅中大口大口吃饭,一点不闹腾,曹延华更加欢喜,告诉曹延轩:“这几日,叫小十五跟着我吧。”
曹延轩笑道,“只要你不嫌吵。”曹延华摸摸昱哥儿扎着小辫子的头绳,“我们乖得很,是不是?”
昱哥儿咧着嘴笑,含着的米漏出来,桌上的人都笑。
宝哥儿眼馋,“姑姑,我也想去。”
他原本住在博哥儿的院子,博哥儿齐哥儿跟着曹延吉走了,便想搬回竹苑。因宝哥儿身边的人太多,又想着曹延吉父子很快就回来了,涟哥儿便自告奋勇搬到博哥儿的院子,陪着宝哥儿住。
曹延华笑道:“好啊,也放你大哥哥回去和大嫂嫂团聚几日。”众人哈哈大笑。
吃过饭,曹慷自去歇了,六太太去忙碌,孩子们帮着曹延华搬家:距离竹苑最近的梅苑,分给曹延华住了。
因来的匆忙,路途遥远,曹延华一行只三辆马车,两个丫鬟四个粗使婆子,十余名护卫,箱笼只带了四只。
丫鬟把曹延华日常用的东西摆出来,按照她的习惯布置起屋子,一时间,梅苑乱糟糟的,曹延华便带姐姐回自己的院子小歇。
一行人进了竹苑,纪慕云隔窗见一位华服中年女子牵着昱哥儿,和曹延轩并肩上了台阶,不用问,便是西府大姑奶奶曹延华了,迎到屋檐下福了福:“给大姑奶奶请安。”
曹延华便知,是弟弟的宠妾,昱哥儿的生母,笑着点点头,打量两眼:只见那纪氏二十余岁,鹅蛋脸水杏眼,肤色白腻,高挑窈窕,穿豆绿色衣裳和淡黄色百褶裙,戴一根赤金海棠花簪,安安静静站在那里,令人眼前一亮。
是个难得的美人,曹延华微微笑,难怪弟弟宠爱。
众人在西次间落座,曹延华说起来时的见闻,“驿站不干净,房梁上跑老鼠,把我吓得在屋里坐了一夜。可惜赶了些,来不及去金陵”,宝哥儿几个听得津津有味,把京城好玩的事情讲出来。
纪慕云带着丫鬟奉上热茶,鲜果盛在水晶盘里,六角攒盒盛着各式蜜饯,用红漆海棠花托盘送了甜羹和八宝油炒面。
曹延华出身富贵,什么好吃的都见过,见到油炒面便笑起来:“这个可有年头没见了。”
昱哥儿张着手要,在曹延华怀里吃了两调羹,又侧脸不吃了--小家伙儿已经吃饱了饭。
宝哥儿问起最关心的:“姑姑姑姑,两位表哥怎么不来。”曹延华也没办法,抱怨道“你大表哥要成亲了,二表哥被你姑父盯着功课,我是带不出来的。等明年,你大表哥成亲,叫....叫你六伯六婶带着你,到姑姑姑父那里喝喜酒去。”
琳姐儿幼年见过这位姑奶奶一面,多年未见,不知性情如何,便没怎么说话,娴静地坐在媛姐儿身边。媛姐儿陪着说些闲话,告诉姑母“七妹妹待我十分亲近。”
曹延华听了,随手从发髻间拔下两根镶猫眼石赤金掐丝簪子,递给两位甥女,“琳姐儿我还是多年之前见过一回,如今认不出了。”
那猫眼石绿莹莹的,在光线下闪动幽幽光芒,颇为贵重。琳姐儿不敢收,媛姐儿去看父亲,见后者点点头,便一起接了过来,拉着琳姐儿道谢。
曹延华笑道:“这才好,我来一会不容易,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意思便是,两人成亲也不一定过得来,两人都是明白的。
又过一时,曹延华连日奔波,脸上难免露出倦色,曹延轩看一眼媛姐儿,媛姐儿便问道:“爹爹,女儿带着弟妹摘些花,送到姑母院里,顺便看看收拾好了没有。”
曹延轩点头,曹延华也露出笑容,亲亲手舞足蹈的昱哥儿,交给媛姐儿。立在屋角的纪慕云见了,轻轻打个手势,带着丫鬟们退出去,阖上屋门。
屋里清静下来,曹延华伸个懒腰,整个人松懈不少,把两个大迎枕拿到身后靠着,“真是女大十八变,六姐儿以前话都说不利索,如今能顶个人使了。”
曹延轩自然是得意的,给她看媛姐儿给自己缝的扇套,“书画亦有长进。”曹延华接过来把玩,见针线精巧,颜色鲜亮,又听他说的,不由颇为惊讶,“哦?改日倒要瞧瞧,可有合适的人家?”
曹延轩已在每月给姐姐的信里,把鲁家的事说了,信寄出去,曹延华已经离了家,一来一去没有收到,现下再把鲁常宁的事说一遍,“上回让六丫头见了那鲁惠中一面,等翻过年出了孝,去鲁家一趟,若成了,便把事情定下来。”
“家底薄了些。”曹延华咂咂评价,倒也没反对:“孩子是个争气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若是成了,鲁家能把六姐儿供起来。我月底才走,你找个机会,把那鲁惠中叫来给我瞧瞧。”
待曹延轩应了,她又直截了当地问:“珍姐儿那边,可有好消息?”
如果宝哥儿在,就会发现父亲告诉自己“你四姐姐一切安好”只是美好的愿望:曹延轩脸色沉重下来,拨弄着手里的扇子,半日才说:“范大夫说,只能徐徐调理,急不来的。”
今年八月,曹延华收到弟弟的信,除了高中庶吉士的消息,还有范大夫对珍姐儿的诊断:用了催产汤药,施了针,落红过多,得调理个几年。
曹延华用帕子按按眼眶,唏嘘道“老七,珍姐儿那边,你可得盯着点,实在不行,便接回家里住一阵,家里什么都有。”
两人都明白,花家是指望不上了。
曹延轩打心底叹气,“我也是这个意思,等天暖和了,让她搬到京城来,换一换心情。花锦明那边,跟着我打打下手,做个文书,再不然,管着家里的铺子--左右宝哥儿还小。”
曹延华却点点他,“谁说这些,我是说,珍丫头一时半刻,怕是转不过弯来--老七,眼瞧着你给六丫头找个举人,七丫头(琳姐儿)最不济也嫁个秀才,五丫头(玉姐儿)几个就不用说了,花家却不中用了。她那个脾气,非得钻牛角尖不可。”
这句话说到曹延轩心坎里,一时间既头疼,有心疼:“若没喜哥儿,我有时真怕,她和花锦明过不下去。”
“如今有喜哥儿,就好好过日子吧,人这辈子,又不是只有一种活法。”曹延华由衷劝道,“回头我给珍丫头写信,或者你当面告诉她,让她在京城好好过日子,若你日后外放,天高地远的她不乐意去,便叫她带着喜哥儿找我,找她表哥去。”
曹延轩面色稍缓,望着纱窗上的大红喜鹊登枝窗花,“我本想,赶回金陵去....”
这件事,他做父亲的,对长女是有歉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