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汤婷买房
毕竟京市是她的大本营,她回家还有地方住。相比较而言,刚刚经历过大变故的陈巧巧,才真的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家。
闻言,陈巧巧总算鼓起勇气,对徐婉宁说道:“那你借我四千块钱,我想把刚才的房子买下来。”
“四千?你不是有五千多吗?只需要借三千就可以了。”汤婷疑惑地问道。
陈巧巧:“可是刚才那房东说,低于九千块钱就不考虑卖了呀。”
徐婉宁笑笑:“这个你不用担心,价格我来跟她谈,如果八千块钱她不卖的话,适当地加点钱就行了,不管你差多少,我都给你补齐。”
“嗯!”陈巧巧用力地点头,脸上的笑容都变得灿烂了。
汤婷没看中这个房子。
主要是,第一次去看的那个房子实在是太好了,相比较之下,这个房子哪哪儿都不得劲儿,她又不是非得退而求其次,所以宁可不买。
房东就站在门口,听她们三个人站在院子里聊天,一颗心拔凉拔凉的。
不是都说好要买他的房子了吗?
怎么说着说着,宁可多加钱买别人的房子也不考虑他的?
虽然他的房子小了一点,但也便宜啊!
这样想着,房东不禁问出了声。
“如果您能再便宜一点的话,我们也可以考虑考虑。”
房东开的价格是七千块钱,七千块钱买这样一处房子,价格不贵不便宜。
房东就是个普通家庭,这房子还是家里祖产呢。
他不可能一开口就降价五百块钱,虽然徐婉宁身边的人都不差钱,但两三百也是普通人四五个月的工资了,一个普通家庭,半年都未必能花的了两三百块钱。
于是,房东咬牙报出了自己的底价:“六千七百块钱,这是最低的价格了。”
“行。”
徐婉宁回答的爽快:“房管局那边有银行,咱们直接去房管局吧,一手交钱一手办过户。”
嗯?
汤婷和陈巧巧都两脸迷惑地看着徐婉宁。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怎么这么快就把买房子的事儿给定下来了?
还能再迅速一点吗!
一直到徐婉宁手里拿到了新鲜出炉的房产证,汤婷才忍不住问道:“婉宁,这房子,你真的买了?”
徐婉宁点头:“虽然稍微小了点,但六千七百块钱实在算不上贵,所以就先捡漏买下来吧。”
现在的六千七百块钱,可能值以后的一两千万呢!
不过对于徐婉宁来说,能在七八十年代轻松挣到六七千块钱,在二三十年以后,挣个几百万也不差事儿。
汤婷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壕还是得看徐婉宁!
不过眼下,徐婉宁和陈巧巧的房子都已经有着落了,就她还两眼一抹黑,汤婷不禁有些着急了。
“算了,还是先陪巧巧去买房子吧,那房子确实不错,免得迟则生变。我再晚上一段时间买也来得及。”
“不着急,咱们再四处去看看,万一碰到比那个更合适的呢?”
徐婉宁说的没错,三人绕着几个胡同又走了一圈,果然让汤婷碰到了她的梦中情房。
房子的大小格局跟陈巧巧看中的那套大差不差,房子里还有桌椅板凳床之类的家具,属于可以直接拎包入住的房子。
而这房子,房东要的价格也不过九千块钱。
“房子值八千块钱,家具怎么着也得值个一千块钱吧?”汤婷悄悄地和徐婉宁咬耳朵。
虽然她是灯具厂厂长的女儿,比寻常人家的女孩子见识多,但比起徐婉宁而言,还是相差甚远,所以她才会忍不住问徐婉宁。
总觉得有徐婉宁帮忙出主意,她就能安心许多。
“值不了一千块,八九百也是有的。这房子各方面都很不错,我建议你买下来。”
“只不过我钱有点不趁手,你借我两千五,不,直接借我三千块钱吧。我总要留点钱傍身,等我下个月开工资了还你。”
相比较陈巧巧的小心翼翼,汤婷借钱就爽快多了。
徐婉宁自然不会厚此薄彼,不可能说借给陈巧巧却不借给汤婷,反正这点钱对于她而言不算什么。
于是,汤婷以九千块钱的价格,买到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套房子。
拿到房产证以后,汤婷坐在不知道什么材质的木凳子上感慨。
“之前家里每个月顶天给我十块二十块的零花钱,我就觉得我比大部分同学朋友幸福多了,至少去趟供销社百货大楼之类的,相中的东西都能买得起。谁能想到,这才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我竟然能够拥有自己的房子了。”
九千块钱啊,汤家举全家之力,再算上两个哥哥小家庭的积蓄,估摸着也未必能拿得出手这么多钱来。
但她居然能拿得出来,还买得起房子!
虽然这九千块钱里,有三千块钱都是跟徐婉宁借的,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总能挣上这笔钱,还给徐婉宁的。
将房产证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汤婷这才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继而正色道:“婉宁,有一件事,我很早之前就想跟你沟通交流了,但之前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徐婉宁颔首,“你说吧,什么事儿。”
“咱们开了学就要升大四了,按照学校给我们的职业规划,上半学期我们还是在学校里学习知识,下学期应该就要安排我们进单位实习了,等毕业以后,就能直接安排工作了。”
“我知道华清大学生的身份很值钱,我们要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容易分配到好的单位好的工作。但只要一想到我以后要在单位里为了一点点利益跟别人勾心斗角,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我在学习上有天赋,要不然也不会考上华清大学了,但我的天赋在真正的天才面前却又不值得一提,每年的大学生那么多,但是工作岗位就那么多,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人在学习上可能没我好,但却比我更适合在单位工作。咱们班就有不少这样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