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携带百亿物资空间重生五零 第128节
“现在,那里有良田,那里有水井,那里有牲畜,那里还有数不清的草方格和梭梭林……”“我们果勒村几百年了,你们告诉我们,我们有什么?”
亚力昆大爷盯着这些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伙计:“我们老了!我们快要死了。难道你们也希望果勒村和我们一起老去,一起死去吗?”
维族大爷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起来。
良久,一个维族大爷开了口:“可是,一株树苗一分钱,也实在是太贵了。”
“别人育苗也是需要心血和劳动的。”亚力昆大爷领着维族大爷们去看河道边他种下的一百株梭梭苗。
“千年渡的叶广祥答应我们,只要买他家的树苗,等到将来可以免费教我们寄生肉苁蓉。”
“然后肉苁蓉种子不用花钱,可以直接从他那里拿……”
“可是,谁见过肉苁蓉是怎么寄生的?万一失败哩?”一个维族大爷忍不住反驳。
“哪怕就是寄生肉苁蓉失败了,咱们也把河保住了。”亚力昆大爷指着河道,“这条河,如果再改道,就会变成地下河。”
“到那时,咱们就得挖井才可以生存下去。”
“咱们村子的这条河,本来就是一条地下河呀……”一个维族大爷嘀咕了声。
这条河确实是地下河,只是在果勒村附近变成了地上河。
果勒村下游的地方,又变成了地下暗河。
这种情况,在沙漠里很常见。
“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果勒村毁在我的手里……”亚力昆大爷低头看着静静流淌的河水,低声发誓:
“果勒村必须种树!你们不同意,我就把我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部卖掉换钱。”
“买树苗!”
“扎草方格!”
似乎是在回应亚力昆大爷的话,河道两旁刚刚种下的梭梭苗在风中摇曳着枝条,翠绿的叶片发出沙沙的响动声。
几个维族大爷也低头看了看河道,又低头看了看亚力昆大爷亲手种下的梭梭苗。
以他们的眼光来看,梭梭苗全部存活了。
成活率挺高。
“沙漠里能够被称为绿洲的,必须要有水有树。咱们果勒村,只有水却没有树,所以只能叫果勒村,而不能叫绿洲。”亚力昆大爷幽幽长叹。
“要不然……”一个维族大爷被亚力昆大爷劝动了,“先看看这一百株树苗的存活情况?”
“反正……”
“反正秋天也是能种树的。”
亚力昆大爷想了想,知道一时半会也劝不动他们,便答应了下来:“但是,从现在开始,你们必须跟着我一起扎草方格。”
还要扎草方格?
维族大爷们脸上都露出挣扎之色:“地里的农活都干不完哩。”
“你们不扎,我扎……”亚力昆大爷指着儿子手里的袋子,“叶广祥支书送给咱们一袋子草籽,每扎一个草方格,就把草籽撒下去。”
“等到草籽发芽,长出绿叶!”亚力昆大爷说到这里,露出神往之色,“果勒村,就变成了绿洲。”
大家垂着头,虽然心里头抗拒种树,抗拒扎草方格,觉得这是额外的劳动。
却也隐隐有着一丝期待。
也许,亚力昆能成功。
只有一个名叫买买提的维族大爷十分的不满:“扎什么草方格,种什么树,撒什么草籽?那都不该是我们干的。”
“我们只要种好田,打到粮食,够一家几口人吃饱就行哩。”
“傻子才会去种梭梭!”
“种胡杨兴许还能成材,盖成屋子之类的。”
“梭梭能做什么哩?”
他低头埋怨着。
但他动摇不了亚力昆大爷想要种树的决心。
叶广祥能做的,他一样能做到。
千年渡连条河都没有。
叶广祥硬是扎出来草方格,垦出来荒。
果勒村还有条河呢。
先天条件就比千年渡要好。
第147章 1956年秋天
成立了林场,整个千年渡对于种树的热情都高涨起来。
因为林场是属于千年渡农业社所有。
将来林场里的树木不管是砍伐还是卖钱,上交国家之外,千年渡农业社也可以分得一些利润。
虽然现在没有什么利润,但谁能知道以后的事情呢。
去年大家都没想到种树扎草方格还能改善沙漠环境,保护农田。
现在大家对于叶广祥的任何命令都表示服从,没有异议。
“草方格扎上,把育苗地里的树苗移过来。等它们长成材,就能寄生肉苁蓉,就能卖钱。”
大家扎方格的热情空前的高涨。
起早贪黑的扎草方格,栽种树苗。
小孩子们特别喜欢跟在大人身后撒草籽,甚至超过了连环画的诱惑。
前些时间,叶广祥去了一趟团场,买了一袋水果糖。
叶蓠又往里添了很多水果糖。
每个小孩子来撒草籽之前,就可以去叶蓠那里领块糖吃。
吃着糖干活,孩子们别提多有劲了。
更何况,撒草籽的活也不累。
只需要拿个小铲子把草方格中间扎个洞,草籽往里一撒,再把洞盖上就可以。
小孩子们都很喜欢干这个活,而且还会比赛。
看谁干得好。
每隔两个草方格,大人们会栽种一株梭梭苗。
这是为了防止梭梭苗互相争抢水份。
如果从天空向下看,梭梭苗排成一排,中间空着两个草方格。
去年,叶蓠一家扎的草方格里,梭梭苗和青草已经长出来,如同披上一层绿衣。
在驻地……
关于千年渡成立林场的事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千年渡再一次被热议。
受到叶广祥一家主动前往最艰苦地方行为的感召,很多人主动递交报告,要求去最艰苦的地方。
驻地领导觉得这是一次很不错的宣传机会,便派了记者前去采访叶广祥和千年渡。
记者到达千年渡的时候已是九月。
一到达千年渡的范围,满眼是翠意。
沙丘已经消失,变成了一个个绿色的小土坡。
站在一个小土坡放眼望去,才能看到浩瀚无边的沙漠。
一条宽宽的被牲畜车压出来的道路,两旁栽满了胡杨和怪柳,高低起伏。
几乎不敢想象这里曾是一片不毛之地。
记者看到有个老人推着一个放了油桶的架子车,从油桶里接一桶水,拿着水瓢往胡杨树底下浇水。
记者走过去:“老乡,我想问一下,这里的水源很丰富吗?你们怎么往胡杨树下浇水?”
浇水的人是一个头发微有些发白的维族大爷,乐呵呵地:“我们有几口灌溉大口井,这都是从井里用水车踩出来的水。咋能丰富呢?”
用用水车踩出来的水浇胡杨树?
这种行为,记者死活想不明白。
维族大爷指了指道路两旁,“是为了保住路两边的农田。”
记者这才发现,在道路两旁,此时开垦了数不清的农田。
几个年轻人赶着骆驼和驴在垦着荒。
记者心中一动,拿出相机,用珍贵的胶卷拍了一张垦荒图。
拍完照片,记者又拿出纸笔采访维族大爷:“为什么要说给路边的树木浇水是保护农田?”
“因为树能挡住风沙啊。”维族大爷哈哈一笑,“有这几排胡杨树和红柳,就能挡住几百亩地的风沙。”
“今年夏天,我们这里风沙不断,却没有一亩农田受灾。”
“没有一亩农田受灾?”记者有些不信,“今年夏天我采访了很多村子,都说粮食减产了。”
“你可以看看我们千年渡,到底有没有减产。”维族大爷见到记者不信他的话,生气了。
“我还要干活,你自己转吧。”维族大爷不再理记者,任凭记者喊他,也不回头。
推着架子车又去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