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穿越重生 > 喜遇良辰 > 喜遇良辰 第27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喜遇良辰 第279节

    孟肃此时心中也不平静,恨不得立即将这纺车试做出来,但他还是压住起伏的心绪道:“嘉安郡主还说了些什么?”
    孟长淑道:“良辰说,赵州养蚕的百姓也多,他们做这纺车也要在赵州用处,良辰给我写信的时候,他们也才开始试着用新纺车。”
    越州有许多丝织作坊,擅长织锦的女眷很多。
    孟肃心中一动:“赵州有蚕丝,我们的蚕丝若是不够,将来也可以从赵州买来。”
    孟肃说着看向女儿:“这算不算投桃报李?”
    孟长淑勉强点了点头:“良辰这大纺车也帮赵州省出了人手,自然也就有更多人能去用织机,做出更多的织锦,再说有这样的纺车,还愁赵州的丝线不好吗?父亲硬要说……投桃报李,勉强算吧!”
    “不过父亲要早些下手,好丝线旁人也想要。”
    孟肃伸手摸了摸女儿头顶:“到时候我再想别的法子帮忙。”
    孟肃出去寻人商议纺车,孟长淑则到自己屋中给谢良辰回信。
    微风吹来,一阵阵花香入鼻,孟肃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女儿说的没错,宋羡和嘉安郡主都是心胸宽广之人,否则不会将纺车图给他们。
    那么海上的情形,他是否也该与宋羡开诚布公?宋羡一心为民,而打开海上贸易,于民是一桩好事。
    不过这样的话,就难免要牵扯出一些人。
    几步路,让孟肃拿定了主意,不如就试一试,或许这次就能将海上的积弊解决。
    不过到底要与宋羡如何联手呢?
    趁着这次做纺车,向赵州买丝线,或许能够与宋羡见上一面,这样一来就算旁人问起,他们也有借口遮掩,不至于打草惊蛇。
    第四百三十一章 果然
    京城。
    皇帝看着手中的文书,旁边站着中书令谢长绅。
    宋羡回到八州已经半年有余,八州之地的消息不停地送入京里,中书省才整理妥当,送到皇上面前。
    “谢相可看出什么端倪?”皇帝道。
    谢长绅躬身道:“如果照交上来的文书核算,今年八州赋税可上缴八成以上,比宋节度使和杜节度使年初向朝廷应承的五成要多不少。”
    宋羡回到八州之后,着手榷场事宜,这期间已经与辽人有了五次货物往来,除了毛皮之外,还有羔羊,甚至买到了种马。
    衙署出面将羊毛赊给百姓做出线穗,线穗卖出之后,八州之地的百姓有了银钱开始买米粮。
    紧接着就是春耕,几个州耕种的农田和山上种的药材数目都不少,春耕结束,代州、忻州开了四处纸坊,其余州也在陆续建纸坊。
    眼下北方的粉蜡纸在大齐已然有一席之地。
    这样算一算,若是今年风调雨顺,八州收的农物,足够上缴八成赋税。要知道朝廷才拿回八州之地时,户部算过一笔账,八州三年之内恐怕无法上缴赋税,而且朝廷还要进行赈济。
    皇帝道:“这些你们都仔细查问过了?属实?”
    谢长绅道:“属实,京中去的官员事无巨细记得清清楚楚,户部的人也前去核算过了,宋节度使让衙署报上来的数目也与此相符。”
    也就是说,宋羡没有隐瞒实情。
    皇帝目光闪烁:“除了这些,宋羡没有做别的吗?”
    谢长绅道:“微臣收到不少来自八州的密信,这些密信之中大多都是称赞宋节度使,宋节度使眼下做的事,都是让八州百姓能吃饱饭。”
    听到这里,皇帝的眉头渐渐松开。
    谢长坤接着道:“难得的是,嘉安郡主将做新纺车的法子给了越州,越州今年又开了不少织作坊。”
    孟肃感谢嘉安郡主的奏折送到了京中,北方虽然不擅长织锦,但赵州的丝线现在也小有名气,光越州就买了赵州产的大部分丝线。
    这一南一北,也算是互相帮衬,赵州、越州都在其中得了利。
    谢长绅道:“越州今年的赋税也能上缴更多,于朝廷是件好事,从这些上看,宋节度使眼下没有什么不轨之举。”
    皇帝将文书合上,吩咐谢长绅:“谢相还要留意着八州,宋羡毕竟年轻,有手握大权,万一做事有什么偏颇,就会危及北方的安定。”
    谢长坤应声。
    将谢长坤遣出去,皇帝目光微深,谢长坤乃是两朝老臣,在中书省任职已久,老臣两袖清风,做事一贯稳妥,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做事直来直去,凡事不往深处思量,也不想杜正那般一心为他筹谋。
    正因为这样,皇帝几次想要将东篱先生请回朝中,让东篱先生任平章事。
    奈何东篱先生不肯入朝。
    “将葛至信传进来。”
    葛至信科举入仕,皇帝将他一路提拔到门下省任侍中,乃是大齐的左相。
    葛至信进了大殿。
    皇帝就像询问谢长绅一样,问他:“你也看了八州文书,觉得宋羡如何?”
    葛至信沉默片刻,在与皇帝四目相对之后拿定了主意:“皇上,微臣以为,宋羡不能不防。”
    皇帝似是没料到葛至信会这样回答,不禁微微挑起眉毛。
    葛至信道:“朝廷派去北疆的官员,大多称赞宋羡,除了宋羡确实有些政绩之外,也证明宋羡擅长收买人心,不管是用利益还是威压,总之能让八州官员上下一心。”
    皇帝眼睛一跳。
    八州官员上下一心,他听着怎么这般熟悉?不就是当年身边人称赞广阳王的话?宋羡年纪轻轻难不成就已经堪比当年的广阳王?
    葛至信接着道:“不但如此,宋羡还以嘉安郡主的名义,送出纺车,笼络越州知州,真的是一心为了百姓自然是好事,可若怀揣私心……后果不堪设想。”
    皇帝听到这里忽然道:“你说宋羡对朝廷不是忠心耿耿?”
    “没有凭据之事,微臣不敢妄言,”葛至信道,“微臣只是觉得,朝廷不能不有所防范。”
    早在宋羡任节度使时,葛至信就有些担忧,如今也是如此。
    葛至信和谢长绅一左一右对宋羡两种态度,也要看皇上到底心中作何思量。
    葛至信接着道:“而且,微臣还听说一桩事,东篱先生留在了陈家村,还迎娶了嘉安郡主的师父许氏为妻。”
    一个被皇上如此看重的人,不肯来京城任职,却甘愿在陈家村那样的地方,教村中的孩子读书。
    这一桩也是皇帝心底的一根刺,李佑说先生习惯了乡野的日子,加上旧疾缠身,进朝中也无法担起政务,之所以迎娶许氏,也是感激许氏多年诊病、侍奉。
    许氏管着陈家村熟药所,先生自然而然也在陈家村住下来。
    皇帝本来觉得这番说辞没什么不妥,被葛至信这样提及,又是一阵不舒坦。
    葛至信道:“微臣以为,无论到什么时候,皇上都要设法节制,微臣听说郡主的弟弟陈子庚聪敏好学,又得了东篱先生真传,不如将他召入京中读书,也算是皇上对陈家村皇恩浩荡。”
    “最好是将嘉安郡主一并请回京里……这边疆重臣,家眷在京也是寻常,更何况嘉安郡主身份不同。”
    皇帝觉得葛至信的话有些道理:“葛相先回去吧,朕会思量。”早在宋羡和谢良辰离京之前,他想着过两年嘉安郡主为宋羡生下了子嗣,他再将他们母子一并传入京。
    眼下他将精神都放在鲁王、祁王身上,安排好他们,两年后再节制宋羡也不算晚,不过现在看来,难保宋羡两年之内不生变。
    葛至信向宫外走去,嘴角微微扬起,鲁王爷说的没错,八州之地一律称赞宋羡,对宋羡来说不一定是好事,他只要不时地提醒皇上,好事也会变成坏事,他这根刺慢慢扎,慢慢刺,积攒的多了之后,皇上总会向宋羡动手。
    将眼前的奏折看完之后,皇帝吩咐杜正:“查孟肃的人回来了没有?”
    杜正低声道:“回来了,孟肃的确与宋羡私自见了面,而且……还不止一次。”
    果然。
    皇帝一掌拍在桌案上。
    第四百三十二章 找到了
    宋羡平日上奏折,看似将一切都据实禀告,为何对私底下见孟肃之事闭口不提?
    尤其是如此频繁的见面。
    光是为了纺车和丝线,用不着宋羡亲自前去吧?
    杜正道:“奴婢也觉得有蹊跷,宋节度使的确有笼络之嫌。”
    人在北方将手伸到了南方,想要做什么?
    皇帝吩咐道:“盯紧了他们,若是查到实证立即上奏。”
    杜正应声。
    皇帝接着道:“将孟肃最近半年送来的所有文书都拿来,朕要仔细看看。”
    批过的奏折虽然发回去了,但中书省会留底,杜正得令立即去查,不一会儿功夫就送到皇帝手中。
    皇帝展开细看,孟肃除了禀告纺车一事,提及最多的就是请求朝廷恢复海上贸易,在越州、泉州等地设市舶使。
    孟肃的请求算是老生常谈,这些年动辄就会提一提,不过这半年仿佛说的尤其多,甚至拿出了前朝时海上的贸易税收。
    虽说沿海因此迎来了几次战事,也趁机壮大了水师。
    皇帝思量到这里:“宋羡笼络孟肃,是不是想要让孟肃在海上动什么手脚?”
    杜正顺着皇帝的意思往下想。
    皇帝道:“海上贸易能赚不少银钱,那些海商喜欢什么?锦缎、瓷器、药材……除了药材之外,八州和越州都有这些东西。”
    杜正点点头:“不过,孟肃是请朝廷设市舶使,海上买卖这些都要通过市舶使,这样一来就算赚了银钱也是……属于朝廷的啊,对宋羡和孟肃没有什么好处,除非……”
    皇帝抬起眼睛。
    杜正道:“除非他们偷偷走私运,但即使朝廷没恢复海上贸易,他们也可以私运,并且……没有朝廷监察,反而跟容易些。”
    皇帝目光一深:“或许孟肃从前没有这样的思量,宋羡笼络他,就是想要让孟肃帮他在海上动手脚。”
    杜正道:“那奴婢让人盯着,看孟肃会不会调动海上的人手。”
    孟肃有所动作就证实了皇上的猜测,到时候朝廷再派人前去将他们捉个正着。
    皇帝安排好这些,站起身向殿外走去,皇后留鲁王、祁王两位世子在宫中用饭,他也准备去瞧瞧。
    正阳宫中。
    站在殿外就能听到背书的声音,皇帝下了御辇,站在外面仔细地听。
    背书的人磕磕巴巴,半晌也没完整地说出一句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