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20节
虽然分了家,不过二老都还建在,一年的最后一日,二老自然是希望一大家子都团团圆圆的,二房三房当然不会反对。既然要去老宅过除夕,当然要带东西过去,杨稔建议道:“咱们就拿一只母鸡过去吧,家里的七只鸡,一直都舍不得吃。过年了就吃一只吧,再带点酒。”一只鸡可不便宜,几十文,加上酒也是很不错的了。
“二十九是在自家过的,这鸡就在家炖着吃吧,到时候盛一碗过去给爹娘就行,一只鸡拿过去,爹娘他们也吃不到几块肉,咱们盛出来专程拿过去,爹娘还能做主,现在大嫂对爹娘已经不太恭敬了。”这是陈如松前些日子发现的,爹娘比去年瘦了。
脸上的笑容也少了,记得仲秋节,爹娘还能对二哥的两个女儿都和颜悦色,可见过得还行,脸上也有肉,可上次儿子周岁宴,他就发现,爹娘好似瘦了,可并不明显,他没想太多。
没成想,前些日子,他碰到他爹,竟然脸都要凹下去了。
今年年三十,他要跟大哥好好说道说道的,给爹娘养老,爹娘还没老呢,就能让他们瘦的脸上没肉,以后真的老了,动不了了还得了。
“行,那就拿两斤猪肉,还有一小坛酒?你看看还要拿些什么?”先将要拿什么东西商量好,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陈如松思量片刻,叹息道:“我想给一两银子给爹娘,爹娘的日子不太好过,我前些日子看见爹的脸都凹进去了。”
“一两银子?爹娘未必没有银子,怕是不好拿出来花,铁蛋读书是个花钱的,一旦爹娘将银钱拿出来,便定会被大嫂觊觎,如今铁蛋读书要钱,大嫂为了儿子,可不是从前那副大方的样子了。”杨稔觉得给了也未必有用。
看着自家男人那副为难的样子,杨稔也不由叹气,给了个办法,“你既然心疼,日后家里买了肉就叫爹娘过来吃吧,盛过去怕是也被几个侄子侄女吃了。”
她嫁进来两年,公公婆婆也没怎么为难她,分家后,还贴补了不少银子,让公公婆婆来吃几顿,她还是乐意的。
陈如松却觉得还能拯救,“没事,我跟二哥说了爹娘的事,年三十我们先去跟大哥好好说道说道,就不信大哥也跟大嫂一个想法,只顾着自己儿子,不顾爹娘了。”
第30章 质问
杨稔却不觉得会有用, 当初陈大哥不顾家里情况硬是要养着一个少时倾慕的人的女儿,最后公公将罗翠儿送走又不敢硬气反抗,做事没个定性。
还有铁蛋上私塾, 一月一百文的束脩, 一年买几次笔墨纸砚,若是要书,族塾有一些基本的藏书,可以借阅和抄写, 这才开始, 应当要不了那样多的银钱。
可他却能在才开始就缺钱要借钱,可见心里根本没个底, 想一出是一出的。
不过到底是自家男人的大哥, 杨稔没有说话。
已经分家,大房到底怎样, 也不太能影响自家,二老在大房能过得好就好,过不好接过来或者时不时给予一些照顾她也不会反对。
关键的是今年过年,腊月二十九,他们这称为小年,晚上这一顿就叫小年夜。
过年的第一天,自然也是很重要的, 要好好规划这一餐。
既然丈夫说鸡留着自家炖, 杨稔就把这个列入一道菜, “二十九那日晚上的菜,我想了一下,你看看有没有要加的,首先就是鸡, 就是老母鸡汤,然后得有鱼,年年有余嘛,现在家里有不少肉,不过是已经腌上盐巴准备熏制了的,过年还是吃新鲜的好,得买,再来几个素菜,三个荤三个素吧,六个菜,六六大顺。”
六个菜两个人吃是很够了,而且从前家里过年也差不多是这样的菜,陈如松点了点头,觉得没什么要加的。
今年过年,杨稔只给儿子做了一身新衣裳,她跟丈夫都是穿去年的衣裳,分了家,到底要多顾着家里,衣裳够穿就不急着做新的,到现在,她总算明白从前家里爹娘为什么好几年都不做一身衣裳,果然是得自己当家了才知柴米油盐贵。
腊月二十九早上,杨稔给儿子穿上新衣,做了一顿不错的早饭。
一家人吃完就开始为晚饭做准备了。
小年是不吃中饭,直接吃晚饭,与村里现在大多数人家的习惯差不离,陈家村基本家家户户都至少有十几亩田地,可也还是与别的村一样,每日只食两顿,只有几户较为富裕的人家才会一日三顿。
晚饭是自家叫的,大多数人是叫夕食的,因为他们是太阳落山就吃饭,所以叫夕食。
而自家一日三顿,就直接将三顿称为早中晚饭了。
杀了鸡又处理好,陈如松才出去买新鲜猪肉。
杨稔则将鸡切好放进砂锅,泡上干蘑菇,只等过些时候就开始烧火。
今日邻村就有猪肉卖,不用去镇上,陈如松很快就买回来了。
食材备好,将儿子安放好,让他先一个人玩,夫妻俩开始贴对联挂灯笼贴福字。
忙活一阵子,家里装饰好了,就开始准备年夜饭。
等热气腾腾的鸡汤炖好,杨稔就开始炒猪肉,天冷,菜容易凉,盛好一碗鸡汤一碗猪肉后,杨稔将它们放进食盒,这才递给自家男人。
“你先送去吧,爹娘肯定留你说话的。”等她将剩下的几个菜做好,自家男人都不一定能回来呢,这也是上次的教训。
鸡汤里有不少好肉,猪肉那一碗也是满满的肉,很是实在,陈如松心里庆幸当初自己选中了媳妇,幸好媳妇也相中了他。
一家人温馨甜蜜的小年夜饭吃完,转眼就到了大年夜。
吃了早饭,想着去买肉,还不如在自家鱼塘捞一条鱼来得实在,陈如松也不想这冷的天跑出去。
遂在家捞鱼,天冷,自然也不会下水,花费了一番功夫,才捞到了一条鲫鱼,陈如松拿在手上掂量一番,感叹道:“不错啊,有两斤多了。”
“精心养了好些时日,喂的饱自然要长肉。”杨稔不太懂养鱼,不过她认为不管养什么,吃饱了自然就长肉了。
“就带一条鱼一坛酒?好似还不如仲秋节带的多。”今儿是大年,这鱼是比之前大不少,可也是一条鱼,总不能比仲秋节还少。
“那就将前些日子买的米糕带一份吧,等吃了饭我再个爹娘各一百文钱,算是孝敬了。”陈如松不想拿多了东西,爹娘吃不到什么,都让大房的没良心的吃了,想想就不爽快。
昨日觉着给银钱不行,今日杨稔又觉着能行,知道公公婆婆手里有钱的话,大嫂想捞到手里,自然要恭敬一点,奉承一番,对公公婆婆也是好的。
于是杨稔点头赞同,“行,你跟二哥说一下,免得他没准备。”陈二哥是个孝敬的人,要是知道自家要给,他定然也会给的,要是不知道,没准备,到时容易闹别扭。
“这你放心,等会就跟他说。”肯定要提前跟二哥说好的。
在家里收拾一番,将给几个孩子的压岁钱准备好,要拿的东西也备好,夫妻俩带着儿子过去二房。
陈二嫂已经是近六月的身孕,肚子较为明显,自今年查出有孕,她的眉目就舒展开来,不像从前总是带着愁思,性子也开朗许多。
看到三房一家子,她扶着肚子,笑着迎上来“三弟,三弟妹,你们也好了,我跟你二哥正想去找你们呢。”
陈二哥手里提着东西,看着确实是准备好了的样子。
“二哥,等会吃了饭我打算给爹娘一人一百文孝敬。”既然都准备好了,陈如松就跟赶紧将自己的想法告知。
“我也是如此想的,正要与你说呢,爹娘疼咱们一场,怎么能让他们二老如此受罪呢。”陈二哥看来,都瘦到脸都凹进去了,可不就是受罪。
自家才六亩田地,都过得有声有色,他陈如明分到了二十亩田地,便是要送儿子念书,也没到苛刻爹娘的地步!
看来二哥火气不小,自己也是,之前他一直认为大哥只分了十几亩田地,当时都只想到自己了,前段时日才算明白,大哥是分到了九亩水田,十一亩四分的旱地,算起来可不就是是二十亩还要多!
这么多田地,怎么会才送铁蛋念书就到了穷到吃不上饭的地步。
这会大哥是无辜的想法在陈如松心里已经摇摇欲坠了,爹娘为什么会瘦,又没生病,便是吃得差了,可一家子难道不是一起吃的么?大哥是怎么不知道的?
怀着这些疑问,到了老宅。
看到大房的人的样子之后,陈如松有些惊讶又有些松快。
大房的人都是一副没肉的样子,只有铁蛋是脸上有肉的,也能理解,要是自己儿子以后去念书,他也要给儿子补一补的,都瘦了,也就是说,不是故意慢待他爹娘的。
陈大嫂看见二房三房的人过来,眼里泛光,因为她瞧见他们手里的东西了。
随即热情招呼,“二弟,二弟妹,三弟三弟妹,你们都过来了呀,快来做。”
昨日只有一盘肉,一大家子人抢着吃,根本没吃几片,看着二房带了肥肥的母鸡,三房带的胖胖的鲫鱼,陈大嫂不停地咽着口水,免得口水流出来。
再看到比分家前瘦不少的二老,陈二哥和陈如松两人心里的心疼和气愤上来了,根本不想等吃完饭再算账,打算现在就问个明白。
“大哥呢?”陈二哥沉着脸问道。
陈大嫂不明白他黑什么脸,大过年的,真是。
因着不满,回答的语气也不大好:“去打水了,等会就回来。”
话音落下,陈大哥就进来了,放下东西招呼道:“二弟三弟都过来啦。”
“大哥,你作甚要虐待爹娘?”陈二哥沉声道。
这话让陈大哥惊异,也倍感委屈,“二弟,你说的什么话,我哪儿虐待爹娘了?”
陈大兴也为大儿子说话,“老二,没有的事,你怎会这样说。”
“爹,你还偏着他,你和娘从分家到现在,都瘦了多少了,要不是没吃饱穿暖,怎会瘦成这样?”听到陈大兴的话,陈二哥也觉着委屈,他从小就知道他爹偏心大哥,可现在他是在为他爹鸣不平,怎么还能偏帮。
陈大兴还要再说,被田氏拉住了,她听到二儿子的话是真的开始觉着委屈了,当初没分家,家里三十多亩田地,一大家子十几个劳动力,每年不仅能存下不少银子,吃喝穿用在整个村子里也是中上等,如今,却吃的最便宜的粮食,还得精打细算,免得日后不够吃。
若是没人说还好,经二儿子这样一说,田氏想想这些日子过得,简直心酸。
老头子说什么分家好,哪里好了?当初直接压下大儿子要送铁蛋念书的念头多好,一家子还在一起,过着好日子。
“铁蛋念书费钱,家里吃的差了点,不光是爹娘,我和你大嫂还有你侄子侄女一样都瘦了。”陈大哥尴尬地说道。
他是个要面子的人,不希望被弟弟们看轻,早知如此,就不听家里那妇人的建议,少在爹娘面前哭穷了,自己的目的没达到,还惹得他娘每日做饭越做越少,越做越差,一家子都瘦下来了。
“铁蛋读书要是真这么花钱,不如不读,这才开始,就这样缺钱,再读下去是不是得卖田卖地来供?”陈二哥恨恨道。
“大哥,铁蛋念书,到底要多少银钱?一月一百文的束脩,笔墨纸砚便是一月一次,也就三百文,算些杂七杂八,一月五百文总够了,一年下来也才五两银子。”陈如松想了很久,也想不明白这费钱到底费到哪里去了?
陈大哥略显心虚,开口道:“还有书和给先生送的礼,这些是要不少银钱的。”
陈如松不相信,“大哥,之前你跟我说,私塾先生有书,可以借了抄写,白纸虽贵,可我想,怕是还用不到一两银子吧,铁蛋去私塾还没到一年,也就是说六两银子也没用到,这钱费到哪去了?”这才是陈如松一直没明白的地方。
第31章 结果
接着陈如松又补充道:“便是给先生送礼, 也只有仲秋节和过年这两次,我打听过,一次送上一百文不到的东西已是极重的礼了, 那么也还是用不到六两银子。”
这话就把陈大哥本来要用送礼做借口的话给堵上了。
陈大兴不是个笨人, 他只是被之前的思想蒙蔽了,从来都说读书费银子,他也毫不怀疑这句话。
是以大儿子说家里的银钱都耗在孙子身上,他也没多想, 可经小儿子这么一算, 铁蛋念书再花钱也没到要咬紧裤腰带的地步。
可大儿子为什么要将多余的粮食都卖掉,只留将将够吃的粮食, 嘴边还一直挂着念书太费钱了, 家底都掏空了?
从前家里若是不办什么大事,一年能存下□□两, 分了家,田地少了四成,但五两银子还是能存下的,算上分家得的,有七两银子,这还是按从前那样过日子能有的。
像大儿子这样,将贵的粮食都卖了, 家里只留一些仅仅够吃到明年秋的便宜的粮食, 手里十两银子都不止, 哪里会缺银钱?
“老大,如松的话你听到了吧,给我跟你娘一个解释。”陈大兴难忍失望,大儿子是想要他跟老伴的棺材本不成, 明明不缺却要在他们面前说缺钱。
陈大哥确实是个要面子的人,可也是孝子,看到爹娘瘦削下来,心里不是不内疚的,原是想着爹娘将小弟的念头打消,他就赶紧停掉儿子的学业,恢复原来的生活,再给爹娘补一补,可不想,却是两个弟弟率先给爹娘抱不平。
“爹,娘,儿子不想送铁蛋继续上学了。”
陈大哥冒出的这句话令人奇怪,跟之前的话有什么关系么?杨稔不解。
“什么?”陈大嫂惊呼。
咦?怎么大嫂竟然不知自己丈夫的想法,不过大房不是要慢待公公婆婆就好,毕竟是大房接下二老养老的任务的,他们三房便是帮也帮不了太多,若要自家接二老过来,便有当冤大头之嫌了,毕竟大房是得了六成家产的。
到这基本就没自家的事了,杨稔心里放松,站在一旁继续听着。
而此时的陈大嫂一脸激愤,“陈如明,你傻了吧,先生可是说儿子读书不错的,继续下去说不得能考个秀才,你在想什么?怎么能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