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穿越重生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 第三百八十四章 终章(一)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三百八十四章 终章(一)

    有种说法,说历史上能青史留名者,都有一定本事。
    盛名之下无虚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就说三国吧。
    汉末三四千万人口,但是,汉末这段历史,便数汉末这段时间的史书,记载的人名,最多,也就千把人。
    四千万人口中,重要到能在史册上留下一个名字,以此人口比例,但凡留名者,哪个不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就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斩杀的那些咸鱼。
    那守五关的咸鱼,既然能守一座城池,哪个不是带兵和政治能力都极其突出的人。
    还有,拿走典韦双戟的胡车儿,此人能力负五百斤,奔走如飞。
    如此猛士,放在隋唐,也是力能扛千斤闸的猛人了。
    放在水浒,也是一拳能打死人的好汉。
    可是,在演义中,只提到此人的名字。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为,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顺手牵羊,李孟羲的理解为,就是在进行一场大的军事行动时,顺势完成小的军事行动。
    比如,在夜袭敌军营寨之时,主要目的,是焚毁敌军营寨。
    而突入敌军营寨之后,可顺手把敌军粮草惊了,把敌军马给放了,最好,把敌军的水井里,再丢点巴豆什么的。
    也不说多的,一口井,丢一袋巴豆就行。
    袭营的时候,这些破坏行动,顺手牵羊的就做了。
    这是小的方面。
    大的,战略方面是指,要抓住一切细微的战机,以此打开局面。
    案例有,公元三百八十四年, 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势力强大。
    前秦王苻坚坐镇项城,调集九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
    他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苻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重缺粮,建议苻坚迅速进攻东晋。
    苻坚闻讯,不等大军齐集,立即率几千骑兵赶到寿阳。东晋将领谢石得知前秦百万大军尚未齐集,抓住时机,击败敌方前锋,挫敌锐气。谢石先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
    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前秦军。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
    苻坚见东晋阵势严整,立即命今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
    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放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
    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出击,将晋兵全歼水中。
    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
    秦兵争先恐后,人马冲撞,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已经失灵,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
    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中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大败。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抓住前秦大军的疏漏,这一个破绽抓住,顺手,把前秦的羊都给牵了,哈哈。
    孙膑三十六计,第三部分,为攻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
    此典故,实例为。
    据说,南唐时候,在当涂县,有一个县令叫王鲁。
    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
    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
    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
    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
    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不得不说,百姓之中,也有高人。分寸拿捏的极为到位。
    若是,百姓直接状告县令,难保县令会不会起了杀心杀人灭口。
    所以,虽然写了状书,但是,只举办县令手下的小鱼小虾,并不举报县令本人。
    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我们百姓对县令已极为不满,能状告几个小鱼小虾,就同样能状告县令大人您。
    这是克制又强势的威慑,无怪,县令看完百姓的状纸之后,吓的手中的笔都掉了。
    打草惊蛇,打了草,便起到惊蛇之效。
    为何,不直接打蛇呢。
    不直接打蛇,便是智慧所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