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
罗素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幻听了,她竟然听到赵辞的声音里有些委屈。她微微的抬头,看着赵辞,发现他的眼睛有些泛红。“赵辞。”
“你在海州的事情我都知道,我知道你在那边过的很好,比在北都城要快活。比在我身边的时候要更加好。可是……我还是想你回来。”
“赵辞,你知道的,我们不可能的。不管是你娘,还是其他人,甚至是皇上,都容不下我们。就算我们不在乎,可以后呢,以后如果有了后辈,他们会不会被人所不齿。”
见赵辞不说话,她继续道,“离开北都城之前,薛贵妃曾经召我入宫。她虽然未曾明说,却也暗示,若是我们违背伦常,这天下就容不下我们。”
说着罗素心里也忍不住悲从中来,“你还年轻,有更好的前途。你好好的找个合适的姑娘,一起共度余生。日后做国之栋梁,名留青史,这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第一百零七章
“所以这便是一走了之的原因?”
赵辞黑眸微眯。“你让我寻旁的姑娘成亲,自己却远走?”
罗素听着他这带着几分责问的语气,心里突然有些生气。当初走的时候,她都是为了以后两人都能过的更好,而不是以后互相埋怨。如今倒好,还被人责怪了。她硬着脖子道,“不走能怎么样,难不成我们一起被人唾骂,一起去寻死吗?赵辞,我的心很小,我只想平平安安的在这个世上活着,哪怕是海州那样的地儿,我都能过的有滋有味的。”
赵辞吸了口气,手下的力道加重几分,“你可曾信任我,信我会处理好一切?”
罗素低着头,她不知道怎么回答赵辞。当初离开,确实是她胆子小了。她不敢再进一步的抵抗,所以只能在最合适的时候放弃,寻求最好的结果。
赵辞突然伸手将她紧紧的搂着。“最后一次,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再试最后一次,好不好?”
“你还想怎么做,冲到宫里去找皇上吗?上次是闭门思过,这次呢?”
罗素一点也不同意他的做法。这事情已经过去了,皇上如果答应,早就答应了,再试几次都没用。而且她已经没了勇气了。薛贵妃的话言犹在耳,她可不敢忘了。
“你放心,就这一次,哪怕是让我死心吧。”赵辞满脸恳求。“这次若是不成,赵辞再也不会打扰你。”
罗素静静的看着他,半响才轻轻点头。
这是最后一次了。若是不成,她也死心。
罗素不知道赵辞是准备怎么做,反正后面一直没见他怎么动作,只是在宿州这边里里外外的忙活。
根据赵辞说的,这边之前确实有瘟疫,知道情况后,皇帝和一干大臣们就班师回朝了。赵辞因着受伤就主动留下来照顾宿州。皇帝自然不答应了,不过赵辞这时候生病,疑似瘟疫,皇帝就算再爱惜这个臣子,也不敢把赵辞给带走,便给了他这个恩典,让他留下来,顺便治理瘟疫。
这可让一干大臣们心花怒放。毕竟有赵辞在这边,他们就不用留在宿州城处理这事情了。
好在赵辞的病情很快好转起来。等赵辞能够下床处理公务的时候,宿州城的瘟疫已经有些严重了。好些士兵上吐下泻的,有些没几天就死了。赵辞稍微懂一些医术,先是按着城里的大夫的安排,把这些人都分开隔离,让人尽快配药,又想起在家乡的时候,看到罗素养鸡,在鸡圈里弄了石灰刷墙,说是可以防止鸡瘟,所以便也让人弄了石灰刷地面和墙壁。特别是瘟疫的病人多的地方,到处都刷了一遍。这法子果然很凑效,瘟疫传播也没那么严重了。
疫情一旦控制,也就方便治理了。虽然还是死了很多的人,好在最终抑制住了瘟疫。如今宿州城里还剩下一批的病人正在城外的一个院子里隔离,大夫们还在配药。
“说起来,也是多亏了你的法子,要不然只怕这宿州城已经成为了一座死城了。”
罗素也是一阵阵的后怕。这可是瘟疫啊,她曾经在书上看到过,古代防治瘟疫并不是很有效,加上流民到处走,有时候一次瘟疫,能够死好几十万人。过境之处鸡犬不留。
赵辞虽然轻描淡写的说了这次的治理瘟疫的过程,可她却能想象当初的凶相和艰辛。
“你当初真是胆子大,就这么留下了,万一有个什么,你……”罗素不知道该夸他,还是该骂他。
赵辞轻笑,“素素,我也是人。我没有你想的那样坚不可摧。”
罗素闻言,心里一痛。她知道赵辞说的是什么。
“当日你远走,我心如死灰。十年寒窗,一心为官,可却连自己最想要的都得不到。素素,我心里也会不甘心,也会生怨。”
“你别说了。”罗素心里酸意蔓延。
赵辞抿嘴微笑,眼里流光溢彩,“是啊,我不说了,因为我终于等到了。这次你已经答应我了,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昨日我已经让人飞鸽送信去了北都。这次我不要任何恩典,只求陛下这一件事情。若是他不答应,便当赵辞已经死在了宿州的瘟疫里。”
罗素正要说话,赵辞却阻止道,“我知道我这样对不起母亲和兄长。可我也想自私一次。此次我若真的不回去了,陛下会念及我这次护驾和治理瘟疫的功劳,封赏兄长,母亲也不会老无所依。日后我也会寻机会回去看她老人家,但凭她老人家责罚。”
罗素心情激荡,深吸一口气,往前一扑,紧紧的搂着赵辞。声音哽咽道,“那以后你可再也做不成官了。以后你可不许觉得委屈。”
“不委屈,你扔下我一个人,我才觉得委屈。”那些不眠的日日夜夜,他再也不想经历了。
辗转反侧,午夜梦回,闭上眼,心里都是空荡荡的。
半月后北都城。
“娘,二弟来信了。”
赵城高高兴兴的从大门外跑进来,一路跑到赵母住的寿安堂。
赵母正跪在蒲团上拜佛念经,听到赵城的声音,赶紧从地上起来,激动的迎出去,看着赵城过来了,她赶紧问道,“真是辞儿来信了?他,他身体好了?”
自从传来消息,赵城病重在宿州,且可能身染疫病之后,她就一直急得不得了。想让人去打探消息,北边的路却让人给封锁了,仆人们压根就过不去。
这几个月,她每日吃不好睡不好,就担心儿子在外面回不来了。想着他离开的时候还心事未曾,郁郁寡欢,心里就心疼的不得了。
如今听到儿子的来信,岂能不激动。
赵城虽然不像赵辞这般学富五车,却也是读过书认得几个字的,当即给赵母读了一遍信里的内容。
赵辞写这封信是废了很多的心思的,前面一番言辞恳切,说明自己在外面对家中的思念,后面又阐述自己在重病之时,罗素不顾危险,千里迢迢前来照顾他。
他心中再无他念,惟愿此生能常伴。
赵母听完信件的内容之后,眼睛红肿,时不时的抹泪,最后半响无语。
“娘。”赵城声音很是动容,“您就成全了二弟吧。大不了咱们一家就回赵家村去过日子,不要当什么官了。咱们小老百姓,丢人就丢人吧。反正吃饱穿暖了就行了。咱们老赵家一家好好的过日子,不是挺好吗?”
经历这些,赵城也想通了,虽然二弟和自己之前名义上的媳妇成了亲,自己有些丢人。可二弟是自己的亲兄弟啊,还能为这事情埋怨一辈子不成?自己如今有妻有儿的,还计较那些做什么。特别是这次二弟生死不明,他更是坚定了,若是二弟能够活着回来,他什么都依了。
赵母静默半响,“我哪里不想成全他啊。罢了罢了,说来这些都是缘分。当初你偏偏走了,拜堂迎亲的都是辞儿。估摸着这就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