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捉襟见肘
晚上八点,医疗队的专机降落于成田机场。两小时后,医疗队带着各种设备和一批技术人员抵达大使馆,将有充足的条件打造一间高级别实验室,充足的人员也能保证隔离区内外秩序井然,防止病源扩散。
但不好的消息紧跟着传来,接触过秦意的两个情报人员开始发热,下半夜,胡巍和刘少严也出现了体温上升的现象,周牧泽的症状变得更加明显,开始出现脱水症状,不过比起秦意,他症状恶化的趋势缓慢一些。
而秦意开始呕吐,吐了几次后,开始出现吐血的迹象,体温降不下去,脱水也更加严重。
拿到设备后,时雨顾不上实验室还没造好,马上投入实验。
他这么做很危险,危险病原体研究需要最高级别的实验室,实验室条件达不到,研究人员很容易被感染。
“这些症状看起来跟病毒性流感区别不大,感染方式也大致相同”廖院士了解了几个感染者的病情后,不禁迟疑国内有必要这么兴师动众吗?病毒性流感虽也致死,但国内有很丰富的治疗经验,只要治疗及时,几乎百分百痊愈。
他也不是认为没必要竭尽所能去救治感染的病人,只是这次他领队出发前,领导让他做好最坏的打算,比他参与的任何一次疫情更严重。
所以看到几个感染者的病症后,他忍不住有点疑惑。
“不一样。”时雨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服,从显微镜头前抬起头,声线冷清,“或许也是病毒性流感,却与以往的不同。”
“有发现了?”廖院士一听就知道。
“你见过病毒的大剂量固体状态吗?”
廖院士倒吸冷气,“你说是人造的?”
“不确定。”时雨摇头,又道,“很可能。”
廖院士的脸色变得凝重,终于知道为什么领导说得那么严重。
其实病毒一点也不稀罕,人类每天都会直接间接地接触到,只是人类有免疫系统,接触到病毒也一定会被感染,像他这样就一线研究者就经常接触病毒。
但他接触的多是天然病毒,使人类致病的病毒。
但有一种病毒却是可以治病的,那就是人造病毒。
病毒具有极其高效的将基因输入细胞的能力,但天然病毒可能引起免疫应答或是产生癌症,而人造病毒没有这些危害,通过人造病毒,可以向癌症细胞内输送治疗性的基因和药物,相关研究还在继续中,或许不远的未来,人类可以通过病毒治愈癌症。
但作为病毒,人造病毒也并非没有邪恶的一面,如果有人造出病毒不是为了拯救人类,那么就是为了毁灭人类。
意识到引起大使馆疫情的病毒是后者,廖院士的神色顿时坚定起来,看着时雨年轻的脸庞,便起了爱惜人才的心思,想接过他手上的实验,“我对这类病毒性流行病有不少经验,研究病原体的实验就交给我。”
时雨抬起眼帘,看着廖院士严肃的脸孔,道:“感染者中有我的家人,我必须救她。”
廖院士见他态度坚定,也知道他的专业能力一点也不输给自己,一点也不介意地道:“那我给你打下手,不过接触性的实验还是交给我。”
时雨顿了顿,点头。
一老一少马上投入实验中。
第二天,隔离区内出现了三名新的感染者,其中一名是秦意那个病房的医护人员,隔离区外暂时未发现,医护人员不敢大意,对大使馆进行了全面消毒。
而周牧泽也开始出现呕吐症状,两个情报人员中一个严重高烧,一个出现肺炎,刘少严和胡巍也是高热不退,脱水症状更加明显。
秦意持续高热,是有惊厥,听力和视力都开始衰退,只是一个晚上,她就瘦了很多。
医护人员尝试降温,但尝试了各种方式都无济于事,脱水也只能勉强缓解,患者仿佛对各种药物免疫,身体仿佛被上了锁,只有拿到关键的钥匙,才能解开他们的困局。
时雨和廖院士不眠不休,熬得眼睛通红,廖院士上了年纪,实在扛不住才去休息两个小时,起来又继续投入实验。
他们都知道,时间就是生命,他们必须赶在死神来临前搞清楚引发病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并拿出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救下所有人。
第三天,所有人的症状更加严重,秦意的意识开始模糊,对外界反应越来越迟钝。
第四天,刘少严陷入半昏迷状态,秦意失去自主意识。
大使馆的感染者也越来越多,从9人上升到15人,其中三名是医护人员。
时雨和廖院士的心情越发沉重,从感染者的病发情况来看,直接接触的感染概率很大,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坚持到什么时候。
日方提出援助,希望能接大使馆的感染者到医院进行资料,为了表达诚意,还提出治疗团队由时雨和廖院士主导。
谁都知道日方这时候提出援助没按什么好心,至少不全然是好心,前几天他们是怎样阻拦周牧泽和时雨的还历历在目,要不是周牧泽有所提防,他俩现在已经被歹徒射杀,谁也知道日方在援助过程中会不会搞鬼。
但条件还是不够完备,即使国内尽可能提供设备和材料,时雨仍然有捉襟见肘的感觉。
大使馆陷入两难境地。
“比起接受日方援助,我更愿意申请国内支援,如果可以,最好把所有人都接回国内治疗。”研究了几天,廖院士越发地感觉到这种病毒的可怕,病毒的基因组已确定,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式。
可能是日国人造出的病毒,他又如何能放心接受日国人的援助?
但是回国也要冒很大的风险,很可能让这种病毒在华国境内扩散,打心底里他不想这么做,比起国内十几亿同胞,他宁愿自己死在国外。
可是大使馆的感染者也不能不救,廖院士内心前所未有的煎熬,最后咬牙道:“再等一天,如果明天还搞不清楚……”
最后的话,他没说出口。
却不料第五天,廖院士开始发热,他原本就上了年纪,又不眠不休熬了这么多天,谨慎再谨慎,仍然扛不住被感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