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昨日(1)
一九一七年,二十岁的江韫之如愿以偿地离开望西城,在纷乱的战争里到了遥远的法兰西。没有因战争感到畏惧,没有因死亡感到惶恐,自记事以来,她第一次如释重负感到自由、轻松,七岁时不堪的记忆如梦魇一般缠绕她多年,至此,终于被她如抛垃圾似的遗落在梦一般的望西城里。那是一九〇四年的一个夜晚,具体是哪一天她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那晚很暖和,月光很柔和,黑空中高高点缀着无数明亮的星星,微风徐徐。在这样美好的夜晚,她丢下已经熟睡的江玉之,一个人从寝屋里跑出来,坐在凉亭里陪她的小猫玩。
不远处,母亲的房间通亮,她时不时仰起脑袋望过去,不敢弄出太大的声响,生怕母亲出来赶她去睡觉。
小猫在她的赤足边打滚,黑白相间的毛发茂盛又柔软,时不时伸出粉嫩的舌头舔舐爪子上的白毛。当江韫之伸出手指头放在它的嘴边时,它也会顺势热情地舔舐她的手指头,湿润的感觉总能让江韫之想起这猫更小的时候,还没长牙的时候,她伸手给它咬时,那种轻轻的、力道正好的钝感,给了她一种好玩又舒服的感受。
就在江韫之玩得尽兴的时候,一声惊悚刺耳的惨叫声倏然在她耳畔响起,惊得她打了个冷颤。小猫也吓得从地上爬起来,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充满警惕,耳朵向后压去。
江韫之不安地把猫紧紧抱在怀里,小手有意无意在它的脑袋上按压式地抚摸,似是在安抚它,也是在安抚自己。
声音是从母亲的房间里传来的。江韫之跪着挪到了凉亭的边缘,透过围栏的缝隙,借着月光遥望母亲的房间。
门是紧闭的,里面光线明亮得透过窗户,就只有一声惨叫,然后万籁寂静,江韫之只听见自己和猫的呼吸声,猫滚烫的气息打在她的手臂上。
蓦地,房门开了又关上,出来叁个男人,一个是她父亲的下手,两个是家仆,他们拎着一个黑色的小东西匆匆忙忙离开,一路低头疾步穿过长廊走了。
一瞬间,江韫之机智地挪了位置,在看见他们拎着的小东西的脸蛋后,她像被雷劈中一般僵硬了。
只一眼,那惨白的小脸蛋在月光倾照下泛着融融的白光,紧闭的双眼,毫无血色的小唇,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
是她的弟弟,江学之。
江韫之靠着柱子,瘫坐在地上,莫名的寒意袭来,她的手脚都在发软。怀里的猫蹭着她,柔软的身体十分温暖,十分有分量。它眨了眨冒着幽幽绿光的眼睛,冲她叫了几声。江韫之缩起肩膀,将猫放下后起身跌跌撞撞地跑了。
她跑向那叁人离去的方向,大脑一片空白地跟踪他们,抵达的目的地是父亲的书房。书房里的光亮不亚于母亲的房间。他们叁个人推开门进去后将门关上。她小心翼翼地靠近,蹲在紧闭的窗户下面,听着里面传出来父亲的声音——
“等一下把这野种扔河里去,我可不想看见他浮上来!”
“是,老爷。”这个应答的声音的主人便是她父亲的下手。
“老爷……”这个欲言又止,嘶哑的男人声音,是家中的管家的。
“你也跟着你的野种去喂鱼吧!”父亲残酷地说道。
就是这个温度适宜,清风吹拂的夜晚,江韫之似懂非懂地知道了属于父母的秘密,属于江家的秘密。
江韫之躲在草丛里,耳边是嘈杂得令她害怕的声音,她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望着黑暗的天空,满头星星忽然都黯淡无光。
翌日清晨,江韫之在房间里,躺在床上望着帷幔出神。
江玉之在房门外和母亲说话,她问:“妈,为什么弟弟好像变了个样子呢?”
“因为弟弟在长大,长大了就变个样子了。玉儿也会长大的。姐姐人呢?”母亲的声音依旧温柔,像昨晚的月光。
“姐姐还在睡觉呢。”就这样,江玉之忘了弟弟为什么和昨天长得不一样的问题了。
仿佛有疾风骤雨摧残了一整夜,一切人事物本该被改变,事实没有,一切如往日一样平静祥和,颇有风和日丽的氛围。孩子玩孩子的,大人忙大人的。树头的知了仍在孜孜不倦地叫着,小巷里回荡起成群结队的孩子奔跑的脚步声,田野里的大人赤着脚担着水,脚下是湿凉的泥土,燕子从他们头顶上飞过。
没有任何人提出什么疑问,因为理由在天亮的时候就已经解释了,带着一种命运所拥有的权势。
江家的管家走了,离开西川了,带着江家里那个年纪轻轻就当了母亲的女仆,还有那个不知道父亲是谁的男孩子,一起连夜走了。他们似乎是一家叁口。
江韫之只能默默地看着,那个一直跟在母亲身边的男孩子、那个和她的弟弟一样年纪的男孩子、那个明明是年轻女仆的儿子、那个名叫小林的男孩子、那个现在叫江学之的男孩子,最后冲他露出了一个姐姐的微笑。
她害怕会被沉入河里,假如晚上被发现的时候。她相信了他们的说辞,当然,整个西川也都相信了。
过几天,家里来了个新女仆,叫阿秀。阿秀长得也算清秀,五短身材,矮矮的,微胖。
一九一五年的夏天,在父亲打算甄选大女婿的时候,在媒人快把江家门槛踏破的时候,江韫之决定独自离开西川,为此在家中大吵了一架。
离开的前夕,她躺在床上,母亲坐在床边。她背对母亲,母亲一直抚摸她的长发,问她,“韫儿,你没有话要和妈说吗?你就要走了。”
江韫之沉默了很久,脑海里一直重演着那个夜晚,那张小脸,最终她开口问道:“你喜欢小林吗?”
多年来,女人麻木又清醒地过着每一天,俨如一个被活埋的不死的生命。她睁着无法闭上的眼睛,数不清的泥土将她覆盖,沉重地压得她不能呼吸,她本该窒息死的,偏偏她还有知觉。黑暗的视觉,冰冷的感知,狭隘的空间,她多想翻身从厚重的泥土下挣脱出来,但她早已没有力气。泪水从眼眶里冒出来,她看着女儿的肩背变得朦胧,“韫儿……”
“那时我七岁了。妈,你总是提醒我,我长大了,我是大人,我要照顾妹妹弟弟,可是那件事,为什么在那件事上面,你却当我是个小孩子一样……糊弄我?”江韫之闭上眼睛平静地问道。
“韫儿,对不起……”她哭着,从未想过女儿是这样长大的,她竟是什么都知道。
江韫之听着母亲的低泣,听着她的诉说,却半滴眼泪都没有流出来。真相,正如她长大以来逐渐猜测的那样,母亲和管家有了私情,父亲和那个女仆私通,各自都生了个男婴,后来也都各自察觉。母亲懦弱地退了一步,天真地以为能救得了自己爱上的男人和儿子的命。
然而身为一家之主,身为一个男人,他怎么能容忍妻子的不忠?更何况这不忠的行为还留下了一个活生生的印记,成为镌刻在他脸上的耻辱。他杀了他们父子,让自己名不正言不顺的儿子名正言顺地进了江家的族谱,成为嫡子。他遣走了那个下贱的女仆,他仍爱着自己的妻子,这是他最大度的做法了,他没让她颜面扫地,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荡妇,被人谩骂、唾弃。
江韫之明白,那天晚上母亲也跟着死了,存活至今的不过是一个头脑空空的奴隶。
在望西河上,江韫之望着平静的河面。河水是深色的清澈,它很干净,但它看不见底。她幻想着,很多年以前,很多年以后,在人活着的时候,在所谓的爱情、欲望、名声存在着的时候,有多少鲜活的、死去的肉体如鱼料一般被沉入这深不见底的宽阔水域,和吃了他们的鱼一起,在别人的肚子里消化并排出,不知轮回了多少载。
在望西城,江韫之没能上学,在一个中年寡妇的裁缝店里当女工,自力更生。
在这期间,她认识了几位被称为“洋鬼子”的外国女客人,语言不通,她常看着老板用夸张好笑的手势跟她们交流,这时的她仍未想到自己应该多学点什么,好走得更远,直到之后遇见一些青年才俊,这其中甚至有人向她求婚,但都被她婉拒。
江韫之正是不想成亲才独自到望西城来,媒人叁番五次去江家给她说媒,什么富甲什么商人,家里干纺织的卖酒的制烟草的,通通往她这儿塞,她坚决不要就说她不识抬举,父亲更是有意在自己的生意往来对象里给她挑个门当户对的丈夫,只是年纪会大一点。
江韫之自己认识的青年才俊,好歹年轻,还出过国。她林林总总听他们说了在外的见识后才明白,外国人说的那些奇怪的语言是可以学会的,它们也有自己的文字。她开始产生要学习某种语言的兴趣,渴望自己能远走到不一样的国度。
刚入秋的时候,江玉之和江学之都来望西城上学。多年来,江韫之一直无法忘记那件事,她对这个江学之表面客气和善,实则心底厌恶至极。她自认她是公平的,即便江学之不是这个江学之,是那个死去的,她也会是这种态度,假如她知道他是管家的儿子的话。同时,她也厌恶父亲,他让她感到恶心。至于母亲,她的心里只是空空的。
她唯一还在意的,是她的妹妹江玉之。
次年深秋,不谙世事的女校学生江玉之离开望西城,很突然的,她被一个叫黎蔓秋的女人带走了。江韫之只剩落寞。母亲早就在做某种打算,她来返于西川和望西城,找人,找关系,总算在这个时候送小女儿去正在战乱的国度。
江韫之迫切地也想要离开,她知道从望西城到西川不过大半天的距离,根本不够远。
两个月后,母亲终于来找她。母女面对面坐着,江韫之冷冷地盯着桌子上的茶杯,余光中看见母亲轻颤的双手放在桌上,互相绞着。那一双犹如枯死枝杈般的手,青色的血管狰狞地暴露出来,显得十分骇人。
母亲轻声说着,声音依旧温柔,“韫儿,我本想让你和妹妹一块儿走的。我知道,不管是西川,还是望西城,你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混账的事,它带给你的伤害。那个时候,蔓秋她只能带走一个人,我本来想让你先走的,但是,韫儿,我对不起你,我仍想着,姐姐要让着妹妹……”
江韫之的双手在大腿上攥成拳头,紧紧盯着茶杯,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韫儿,对不起,我不指望你原谅我,我不是一个好母亲,我没有颜面求你原谅我。这一次,蔓秋不会再来了,我也不能要求她来。现在的世道乱,走哪儿都不安全。你只有自己一个人了,若是害怕,就暂且先留在城里,若是不害怕……”
江韫之终于抬眼看着母亲,她蹙着眉头,几十年如一日的澄澈双眸莹润得像黑空下的大海,在夜风里波澜起伏,具有毁灭一切的气势和力量,也有悲悯的呼啸。纵使生活将她折磨得枯槁不成人形,这双眼睛却依然能为她辩解,她曾经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女人。她有幸能够像她,以前人们都这么说。
“若是不害怕……”母亲的双唇颤抖着,似是极其不忍再说。看着女儿稚嫩冰冷的脸庞,看着她的眼睛,她知道,那是一个已经被无情伤害摧毁掉的灵魂,那里面的幽深是任何人一辈子也无法触及的冷漠。她咬咬牙,继续说,“若是不害怕,就去吧。我知道你也想离开,硝烟战火,我想也拦不住你。”
“妈……”江韫之微微张合了双唇,发出细若蚊蝇的声音。
“韫儿,我永远都爱你,你永远都是我的女儿。这么多年,我不能为你做什么,只能把一切都给你了。”她自顾自摇着头说着,“已经没有机会……没有机会,母慈子孝,承欢膝下。能弥补这些年的,能替代这些感情的,大概就只剩钱财了。”
“妈,你不跟我在一起吗?”江韫之冷静地问。
母亲摇了摇头,“走不了的,这是我的命。我的孩子,我只希望你能好好活着,自由自在,无论什么活法,但永远不要委屈自己,让自己变得卑微不堪……”
江韫之承认自己很不孝,但这是一个机会,她要走得远远的,即使这有极大可能使她死于战争,也有可能令她重新开始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因此,她接受了母亲娘家可观的资产,接受了母亲的教诲,接受了必须独自踏上战乱的旅途。
母女两人心里都清楚,这一别,今后是再也不能相见了,从此母女陌路前行。
这一天傍晚,江韫之送母亲到码头去。码头的人已经很少了,望过去一片光秃秃的残败景象,大风刮着,是渗骨的凉。
母亲上了船,单薄的身影站在船尾,冲她微笑。她望着船渐行渐远,驶过的地方河水翻腾着冒出了泡沫,接着消散,恢复平静。远处天边的冬日残阳如血染一般出现在船上女子的身后,余晖将云彩渲染得耀眼,她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茶色的衣物在风中扑腾。
直到船走得很远,江韫之依然能看见,母亲还在凝望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