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章 开办学府
让皇上和房相吕相,以及众多朝臣头疼了数月的南疆问题,王铮仅是寥寥数语,就有了根治的办法。虽说王铮的杀心太重,貌似有些不妥。但乱世需用重典,南疆的百姓不服教化,不大杀一批就镇不住人,南疆就会一直混乱下去。
王铮的办法虽然简单粗暴,但却是抓住了根治南疆的重点。
不服者杀,反正留着那些人也是祸害。服从者赏,让他们能吃饱穿暖,过上比以前好得多的生活。
就是这么简单的办法,就让皇上和房相吕相不再头疼。
这个混账,总会有最简单的方法,做成别人很难办成的大事。不服不行啊!
皇上和房相吕相均是心中暗叹。
王铮的几句话,就把根治南疆的大方向定了下来。
最后,他给钟肃使了个眼色,钟肃凑合到了他跟前,王铮从袖筒里,摸出一本奏折交给了钟肃。
“你自己看看,然后再交给吏部,这是我写的治理南疆的具体步骤。”
“你咋不给皇上?”钟肃诧异地小声问道。
“那老头儿太不地道,我懒得理他。”
钟肃闻言汗了一下,他接过那本奏折塞进袖筒,不动声色地走回原位。
南疆之事议定,然后就是税赋改革之议。
大家又吵吵了半天,这个说这个可行那个不妥,那个说这个不妥那个可行。最后还是没有统一的意见,于是大家就又看向了王铮。
其实有很多国之大事,王铮不在朝中时,大家都拿不定注意,就是等他回来后想办法的。
并不是房相和吕相不能力排众议,而是很多事情,本就是王铮首先倡议的,只有他最清楚该怎么做才能最好。
自从有史以来,历代帝王对于改革之事都不敢草率,万一有一点做的不好,很可能就会动摇国本,很可能就会引起社会动荡,引起人-祸,引起无尽的杀戮。
而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就很容易会造成国家的不稳定。既然王铮可能有稳妥的办法,那大家还何必再摸着石头过河?为何不按他说的,最稳妥的办法去做呢?
众臣议论了半天,依然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可等他们看向王铮时,却发现他的双手放在腹前,低着头看着地下的金砖。脸上一会儿是猥琐的坏笑,一会儿却又皱眉、咬牙、叹气,一会儿又开始喃喃自语。
众臣看看皇上,皇上看看柴公公,柴公公看着王铮。
大家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王将军不仅有病,并且还真是病的不轻。咋觉着他的脑子都不正常。看他此时的表情,他这是陷入疯魔的前兆啊!
“王王卿,你怎了?”
皇上心疼地问王铮道。
王铮又没搭理他,此时的王铮,还在想他自己的事情。
此时他想到的是没藏黑云。
“没藏黑云那个小寡妇,皮肤是足够白嫩,屁股也足够挺翘,胸脯的规模也不小,小嘴儿也够小,嘴唇儿还总是红嘟嘟的。娘的,她的姿色身材的确是不错,可就是太吓人呐!如果她的口水都有剧毒可咋整?”
然后王铮再想想,又觉得不可能。
“她都生了孩子当了娘亲了,难道她都不为她的孩子着想?”
再然后王铮就突然想到:“娘的,我咋又在这胡思乱想呢?我马上都该和翠姑,以及陈妍成亲了,我还想没藏黑云作甚?我又不喜欢她。”
反过来再一想:“难道我的潜意识里,还是喜欢没藏黑云的?要不,我昨日为啥会想到,再纳小妾时,就要没藏黑云这种女强人呢?我不是最喜欢,娇小玲珑温柔听话的小女人吗?唉!我看来是堕落了啊!我都开始喜欢没藏黑云这一类的女人了。”
“算了,不想没藏黑云了,我想点别的,那我想啥好呢?高丽?唉!不让打。倭国?算了,还是不让我打。流求(台湾)?南亚诸岛?澳大利亚那个新大陆?嗯!澳大利亚的此时,应该还没有人居住。美洲?唉!南北美洲是个好地方啊!可惜太远了,现今的航海技术还不行。要不,我没事了就琢磨琢磨航海?嗯!这个可以有,以后要是在大郑活的憋屈了,我就扬帆出海,去别的地方玩去。”
然后王铮就觉得又有人拉他的衣袖,他扭头看去,还是代老将军。
“王将军又胡思乱想了,皇上问你话呢!”
王铮连忙看向了皇上郑成。
“王卿,你怎了?身体可是不适?御医就在后殿伺候,用不用让御医为王卿诊治一番?”
“啊?不用不用,我的病只能慢慢调养,微臣是绝不敢劳烦御医的。皇上有事?”
“嗯!是这,大家对于赋税改革的意见,始终也统一不了,王卿的意思是?”
“我不是写过赋税改革的奏折么?”
“王卿的确是写过,赋税改革的详细策略,可往下却很难推行啊!王卿可有良策,使此事尽快在全国施行?”
“简单,这个比遏制土地兼并好搞的多,还是胡萝卜加大棒。”
“王卿的意思是,不服从的也杀了?不好吧?”皇上皱眉说道。
“皇上咋就知道杀?可以罢官免职,可以不准经商,可以抓进大牢受几天罪,可以罚一些钱粮惩处。法子多的是,针对不同的人就用不同的法子。听话的支持的,表现得积极主动的,可以减免部分赋税,可以破格提拔等等。赋税改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对所有百姓都有好处。再说了,赋税改革的其中一项,就是废除人口税,这是对任何家庭都有好处的事情。”
“皇上,不同意赋税改革的,以臣看,应该是那些,以后无法再贪赃枉法克扣税银的税吏,和一部分大量隐瞒土地的地主。但那些人只会是少数,即便普通百姓也有人不同意,那也应该是受了某些,不怀好意的人的蛊惑。皇上,只要宣传到位,大部分人百姓都会赞成朝廷的做法。凡是强烈反对的,应该就是大量隐瞒了家里的土地,不想交税的那些人。对于那些人,尽可用大棒收拾了。”
“原来如此,怪不得,怪不得。”
皇上郑成在御座上往下看去,部分大臣面有愧色,连忙低头避开了皇上的目光。其中就有王若和陈尧。
反对赋税改革的,就是王若和陈尧叫的最响。看来,他们两家,就可能隐瞒了不少土地。
最后,赋税改革之事,也交给了王铮的这个左仆射施行。当然,皇上和房相良言相劝,依然是让别人去做,只需要王铮想办法即可。
王铮连翻白眼,还没有办法拒绝。谁让他是尚书省的第三人,是房相和吕相的副手呢?这么点小事儿,难道还要让两位宰相亲自去做?
这件事儿也说完了,然后吏部尚书钱望,提出了一件,同样让皇上和房相,挠破了头皮的事情。
前年和去年,已经往原哒突三族的区域,以及燕云十六州,派遣了大量的官吏去治理。可南疆和西夏又被王铮打了下来,南疆需要快速发展,西夏也要适当派人参与管理。
这就又需要大批大批的官吏、工匠和士子等等。
别的先不说,现在即便是,想开发南疆的金银铜矿,和宝石矿翡翠矿等等,也需要大批精通矿业的工匠。
可是,大郑这几年发展的太快,后备人才的培养却跟不上。
大郑现在的全国境内,是人才奇缺。甚至就连开遍了全国的标准件作坊,现在的工匠都不足用。这还是有皇家背景的作坊,可见其他方面的作坊,人才缺到了什么程度吧!
提起这事儿,大部分大臣就又开始唉声叹气。
大家往标准件作坊里,已经三数次追加投资。可眼看标准件作坊都该投产获利了,却因为工匠太少,限制了规模。致使大部分的作坊,只能部分开工生产,无法迅速获利。大家的投资成本,眼看都很难收回来,就更别说获利了。
这次王铮的思想没有跑马,他也正好有一个想法,恰好能在此时提出来。
“所以我想办学院,各类人才的技术学院。把我华夏数千年来的传承,以文字的形势保留下来,然后系统性地,教给渴求知识的那些人。诸位同僚,我华夏的文明传承已久,但大部分的技艺,却都是师徒之间口口相传。而师徒之间的传授,却还有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的说法,师父就因此敝帚自珍,很多技艺也就因此失传。这还导致了人才的青黄不接,以及现今的人才奇缺。因此,开办各类高等学府和技术学院,我觉得已是刻不容缓。”
王铮的话,引起了一片窃窃私语。
历朝历代的官府开办的学府,几乎全是教授的四书五经八股文章。而其他方面的学术,几乎全是师徒,或者是父子代代相传,还没有过开办技术学院的先例。
如果按照王铮的说法,的确能教育出大量的各类人才。可是,谁会把自家的绝学教给别人?
“简单,太容易了。朝廷定下来规矩,任何有绝学的师傅,都可以把绝学献给朝廷。而朝廷根据绝学的作用大小,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者是封官、赐爵、写入史册等等,只要方法得当,谁都不会再敝帚自珍。”
“可是,南疆等地急需工匠,现在开办学府的话也行,可是培养工匠就需要数年的时间,也太晚了啊!”钱望皱眉说道。
“还不算太晚,可以开办速成班,就是仅需三五个月的时间,即能粗略掌握一门技术的那一种。等南疆的局势稳定了,那些人也就学成了,可以马上就能人尽其用。标准件作坊的工匠需求也能解决。这样一来,社会上的闲余人口大量减少,也利于国家的稳定,人人都有活干有饭吃,有薪酬可拿来养家糊口,也就避免了很多祸事的发生。”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有很多都是,农民在走投无路之下的无奈之举。
陈胜吴广不造反就会死。李自成如果不是,失去了他那个驿卒的职位,没有了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他也不会投靠高迎祥造反。
而农民起义的主因,又是地主统治阶级,对土地的疯狂兼并,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以及政治-压迫,才导致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的结果。
现今,遏制土地兼并的事情,已是大郑的重中之重,并且还是由他治理。这一点已经能够避免。
如果以后使所有的农民,都有耕种的土地,不愿种地的百姓,也有别的活路干,并且大家都能获得温饱,谁还会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呐?
王铮所有的所作所为,就是把大郑的内乱,全部遏制在萌芽之中,把大郑周边的民族全部收服。使整个华夏地区的所有百姓,都能有饭吃有衣穿,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他想使大郑这个朝代,一直延续下去,最后直接过渡到,类似后世他生活过的那样的社会。
这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他不懈的努力,需要大郑的历代帝王和朝臣,一直都坚持不懈的努力。
王铮不知道他的这个终极理想,最后能不能实现?但他却在努力去做。
他努力了,最后不管能做到哪一步,他都死而无憾。如果不试一试,都不想办法改变现状,那他岂不是,白来了这个大郑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