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综合其它 > 鬼谷子的局(1-10卷) > 第573章 应黑咒嬴驷暴崩灭中山赵雍发力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73章 应黑咒嬴驷暴崩灭中山赵雍发力

    别过怀王,苏秦跟在屈平身后,匆匆走向庙门。
    就在跨出庙门的瞬间,苏秦住步了。
    苏秦转过身子,缓缓看向远处的行刑台。
    这一眼,他一直不忍看,但在此时,再不看就看不到了。
    内尹已将怀王的谕旨传给庙尹,但庙尹尚未宣诏。
    张仪仍被绑缚在刑架上,两眼闭合。
    一个是距离太远,一个是被数以百计的看客挡住视线,苏秦看不真切,由不得走前几步。站在观刑的人群后面,透过人头的缝隙看向刑台。
    辰时早到,行刑台上,站在两侧的刽子手左右顾盼,脸上现出诧异表情。巫舞仍在表演,等待观刑的人群开始交头接耳。
    就在此时,担任主祭司的太庙尹跨上行刑台。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群情亢奋,巫舞巫乐戛然而止,无数道目光刷刷刷地射向庙尹。
    张仪晓得死时已至,抬起头,睁开眼,目光如炬地扫射人群。
    张仪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似是在欣赏他们的欢快,又似是在与他们永别。
    人群一层又一层,张仪未能看到站在最外一圈、被无数人头挡住的胡服人苏秦,苏秦却透过人群,清晰地看到了张仪。
    扫视一圈之后,张仪缓缓闭目,神情愈加平静,安然等候他的最后时辰。
    庙尹掏出谕旨,展开,声音洪亮:“诸位大楚臣民,听旨!”
    听到“听旨”二字,除去周边持械守卫并两个刽子手,在场臣民尽皆跪叩。
    “大楚之王谕旨,”太庙尹朗声唱宣,“寡人祈祷上天诸神并列祖诸灵,上天诸神并列祖诸灵昭示寡人,赦免祭品张仪,押解回牢,听后处置。今日之祭,祭品代之以牛鹿猪羊四畜并雁鸭鸡鸽四禽,钦此!大王之王熊槐。”
    全场哗然。
    最惊愕的莫过于心如死灰的张仪。
    张仪猛地睁眼,两道犀利的目光再扫全场,赫然看到,在黑压压跪叩于地的楚人背后,一个胡人的背影正在离去。
    那背影健步走向庙门,穿过一排甲士,眨眼间消失在庙门之外。
    俄顷,十几名甲士快步上台,将张仪解缚,戴上刑具,打入囚车,在更多甲士的护卫下,押往刑狱。
    秦使张仪于眨眼间由祭到释,楚王的谕旨如同戏法,靳尚凌乱了。
    让他更凌乱的是后晌。大祭过后,靳尚正欲随众臣出门,被子启叫住,带他直入太庙偏殿。
    怀王不在。在怀王坐过的地方,赫然坐着王叔。
    “臣叩见王叔!”靳尚叩拜。
    “靳大人,快快请起!”王叔笑吟吟伸手礼让。
    听到王叔的笑声,靳尚缓缓松出一口气,在客席坐下。
    “靳大人,张仪的事,你看到了吧?”王叔盯住他,依旧笑着。
    “臣看到了。臣感恩大王并王叔赦免秦使张仪!”
    “非大王与王叔赦免张仪,是上天赦免他。”
    靳尚吸入一口气。
    “知道上天为何赦免他吗?”王叔问道。
    “臣愚痴,请王叔解惑!”靳尚拱手。
    “为楚国,为楚人。”王叔给出解释,“上天昭示,杀张仪是与秦开战,而与秦开战,于楚人,于楚国,皆是雪上加霜。与秦开战是为复仇,复仇是为收复失地。上天昭示大王不战而屈人之兵,暂与秦人和谈,因为秦人也战不起了,这才遣张仪使郢。”
    “大王、王叔圣明!”靳尚再拱。
    “其实,上天早就昭示了,”王叔接道,“大王之所以仍拿张仪大祭,之所以拖至今日才出谕旨,是要让张仪明白,人算不如天算,所有聪明伎俩在上天面前都不值一提。大王也是让他明白,所有人的生命都是脆弱的,包括他张仪!就在昨晚,上天昭示大王赐酒予他,为他饯行,张仪借酒吐出真言,说他并不想死!上天听到了他的表白,我王也听到了他的表白,是以赦免他。望秦使张仪顺应上天之意,戴罪立功,不再欺人,拿出诚意与我协谈睦邻!”
    “伟哉,上天!伟哉,大王!”靳尚迭声赞道。
    “靳大人,”王叔终于讲到主题,“王叔请你来,是奉王旨,由你前往狱中,释放秦使张仪!”
    “臣……”靳尚起身,跪下,叩首,泣下,“受命!”
    “还有,”王叔盯住他,“大王任命你为特使,与秦使张仪协谈睦邻相关事宜!”
    “臣受命!”靳尚再叩。
    “晓得大王为何命你为使吗?”
    “大王是要罪臣将功折罪!”
    “晓得就好!”王叔伸手,“起来吧。此前的事,莫说是你,除屈平、陈轸之外,所有朝臣,全都有过,包括老身,没有一人看清张仪的伪心。今番不同,大家都看清了,你靳尚也是。身为人臣,是要充当大王耳目手脚的,是要协助大王明辨是非曲直的。你从大王多年,大王对你也寄予厚望,望你不要再障大王之眼,再蔽大王之心!”
    “臣……臣……”靳尚连连叩首,泣不成声。
    “靳尚,”王叔盯住他,一字一顿,“王叔也希望你永远记住,你是楚人,你食的是楚粟,饮的是楚水,受的是楚荫,享的是楚禄,拿的是楚俸。无论你得过秦人多少好处,一切都成过去,秦人永远是秦人,而你,永远是楚人。你要时刻警醒屁股下面,切切不可坐错席位!”
    “王叔,我的王叔呀,”靳尚号啕大哭,额头将地板砸得梆梆直响,“臣……记下了……”
    “记下就好!”王叔扬手,“去吧,靳大人,拿出你曾经有过的智勇来,为大楚效力!”从袖囊中摸出谕旨并一块特赦金牌,“拿上这个!”
    靳尚再叩:“臣……再谢王叔……再谢大王……信任……”
    接过金牌并谕旨,靳尚并未急去刑狱,而是回到府中,关门闭户,怀感恩戴德之心,将整个事件由头至尾思虑数遍,心中完全亮堂,这才驱车赶往秦国使馆,与秦国副使魏冉一起来到刑狱。
    靳尚吩咐魏冉候在门外,自行入内,向早已闻报、守候于内的司败亮出楚王的金牌并谕旨,由司败亲自带他来到死牢。
    张仪气沉心定,闭目端坐。
    靳尚宣过王旨,张仪缓缓应道:“靳大人,您让在下如何谢恩呢?”
    不待靳尚应声,司败出声:“开枷!”
    随从的狱吏当即开枷解镣。
    张仪得到自由,对靳尚拱手:“在下谢过靳大人!”又冲空中拱手,“秦使张仪叩谢楚王不杀之恩!”
    “秦使,请!”靳尚伸手礼让。
    张仪昂然出狱。
    一如苏秦禀报,秦惠王真的就在汉中郡了。
    随他而来的是公子疾与公子华。在惠王抵汉中后不到半月,太子嬴荡也率五万防守咸阳的常备甲士赶到,依从王命屯扎于汉水岸边。
    接后的情势越来越不利于张仪。
    得知张仪最终被打入死牢、楚王已经诏告天下拿他行祭,太子荡这才觉得自己过分了,开始念起张仪的好来,向秦惠王请战说,只要楚人敢杀张仪,他愿请命先锋,杀入郢都。
    秦惠王竟然准奏了。
    嬴荡兴奋异常,立马调配三军,筹谋攻郢。不消数日,汉水两岸但见连营数十里,旗展角鸣。逾千辆战车也都整装待命。
    约定好的大祭这日,汉水岸边,战船连绵,战车待发,三军将士皆持战时态势。
    天色将暮,天空中现出一只黑雕。
    那黑雕盘旋数周,择地落下。
    是天香放出的。
    公子华接过,未及斥看,抱金雕直入别宫。
    殿中,惠王端坐于席,两眼闭合。
    惠王这般坐着已过两个时辰了,始终未出一语。一旁侍坐的是太子荡与公子疾,也都坐着。太子荡是在候令,公子疾是在侍坐。无论是候令还是侍坐,二人脸上各现焦虑。
    “王兄,来了!”公子华声音急切。
    几人皆看过来。
    公子华这才解开缚在金雕腿根的密函,呈送惠王。
    惠王拆看,良久,二目复闭。
    “父王?”太子荡声音急切。
    惠王没有睁眼,将手中的密函循声扔去。
    太子荡接住,读毕,朗声大叫:“没杀他呀!嘿,张相国真叫个命大!”
    众人闻声,无不吁出一口长气。
    公子华从太子手中拿过密函,看毕,递给嬴疾。
    嬴疾没有再看,顺手放在几案上,转向惠王。
    惠王口出旨令:“嬴荡听旨,战备解除,三军将士各回营帐,休整三日!”
    嬴荡应过,起身出去。
    “王兄,”公子华看向惠王,不无慨叹,“真没想到,在最后关头,扭转乾坤的竟然是屈平!”
    “不是屈平。”惠王出声了。
    “那……”公子华怔了,“会是谁呢?”
    “是与屈平同行的那个胡人。”
    “那胡人会是谁呢?”公子华眯起眼睛,陷入长考,有顷,恍然大叫,“别不是苏秦吧?”
    “苍穹之下,”惠王看向远方,“能够力撑大厦于将倾的,惟苏秦一人!”目光转向他,“然而,这么一个巨人,竟然差点儿命丧于你的小雕之手,着实让人擦把汗哪!”
    “嘻嘻,”听惠王提及那档子事儿,公子华做个鬼脸,咧嘴笑了,“臣弟晓得苏子命大!”
    “不是苏子命大,是天佑苏子!”惠王慨叹一声,指向金雕,“华弟,这就放雕,传旨张仪,与楚商约时,无论楚人提何条件,皆可应承!就对他说,除关中之外,寡人没有什么不可舍弃,寡人只求一个,就是他张仪全身归来!”
    “王兄,”公子华凑他耳边,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您不会是当真吧?”
    “去,”惠王白他一眼,指向殿门,“说给他听!”
    公子华将秦惠王的谕旨写入密函,通过金雕捎给天香,天香直接呈送车卫秦,由后者一字不落地“说给”张仪。
    受旨的是二人,张仪与魏冉。
    谕旨宣完,张仪示意二人出去,独坐于室,让自己沉定下来。
    张仪的眼前再次浮出那个胡服背影。
    按照靳尚在归途中所述,是屈平救出他的。就在行祭之前,屈平与一胡人现身庙中。屈平入大殿奏见楚王,正读祭文的楚王停下来,与王叔、屈平三人走到偏殿,之后是楚王传见那个胡人,再后,赦免他的谕旨就从偏殿里发出。
    整个事件的过程,靳尚是在场的。但张仪晓得靳尚没有入殿,他就站在观刑的人群中,且是站在第二排。鬼谷几年,张仪的眼睛炼得雪亮,谁在场中他是清清楚楚的。靳尚所描述的当是他在现场听到的,张仪问过那个胡人的事,靳尚未能给出笃定的解释。
    给出解释的是车卫秦。
    车卫秦进不去庙,但有黑雕守在庙外,看到昭鱼带屈平与那胡人进去,之后又带他们出来。再后,有黑雕跟从他们的车乘,见那车辆径直驰入位于城外的屈平草庐,于次晨才从草庐驰出。跟在车后的是两个胡服骑手。
    胡服之人,是苏秦无疑了。
    张仪的泪水流出来。
    张仪百般折腾,皆是无用,最终救出他的,竟是他的兄弟兼对手,苏秦。
    是的,关键辰光,也只有苏秦才能救他,才肯救他。
    张仪的心绪回到过去,回到鬼谷里,回到与苏秦相处的日日夜夜,泪水打湿了他的衣襟。
    张仪擦去泪水,睁开眼,瞥向几案上的谕旨。
    张仪的耳边回响起秦惠王的宣旨声:“华弟,这就放雕,传旨张仪,与楚商约时,无论楚人提何条件,皆可应承!就对他说,除关中之外,寡人没有什么不可舍弃,寡人只求一个,就是他张仪全身归来!”
    张仪的嘴角咧出一丝浅笑。
    张仪正自思索秦王,门外传来脚步声与敲门声。
    张仪收起谕旨:“请进。”
    门被推开,是魏冉,手中拿着张仪那支被楚人收走的使节。
    “主使大人,”魏冉禀报,“楚宫来人,归还大人使节,邀请大人入宫!”
    张仪怔了一下,迅即笑了,换上特使服饰,扬手:“副使大人,请随本使入宫!”
    二人乘车入宫,被当值宫人引至偏殿。门外迎出二人,是靳尚与楚王御史景连。
    虚礼见毕,四人入内,见殿中没设主席,只在正殿两侧摆列两个席位,一看就是楚、秦使臣的。楚为主,秦为宾,靳尚就左侧上首坐了,张仪就右侧上首坐了,景连与魏冉各自侍坐。
    “前面诸事,秦使受惊了!”靳尚拱个手,打起官腔,“我王深表歉意,特托在下问候秦使!”
    “不是受惊的事!”张仪出声苦笑,没有回礼,“仪奉秦王使命,与楚睦邻,怀抱热情而来,却差点儿成为楚国的祭品,遭割舌剜心之苦,真正寒心哪!”
    “哈哈哈哈,”靳尚长笑几声,“就在下所知,秦使大可不必寒心。凡事皆有因果,前番秦使使我,使命为结亲睦邻。我王深信秦王,深信秦使所言,绝齐睦秦,与秦使立约画签,之后又特使昭睢随从秦使使秦,以完成契约。种种过程,在下亲历。结果呢?我王特使昭睢在咸阳苦守数月,所历委屈,罄竹难书。有来无往非礼也。此番秦使再次使我,使命依旧是睦邻,我王心有余悸,这才传旨,让秦使略略受点儿惊吓,长个记性,也算是合情合理的嘛,哈哈哈哈,”转向魏冉,敛住笑,朝他拱个手,“副使大人,你在楚地历过不少日子,该当熟知楚人秉性,你说呢?”
    “这个……这……”见靳尚冷不丁调转矛头,魏冉猝不及防,支吾几声,方才想到说辞,拱手应道,“回禀楚使,晚生无知,只晓得一个俗识,翁婆吵架,翁有翁理,婆有婆理,因为天下诸事,本无绝对之理。晚生以为,昨日不宜追,明日犹可期,但更切实的永远是今日。前番秦楚互使,皆为昨日之事,今朝我们使楚,大王亦使二位洽谈,我等各奉使命,当摒除过往,就今日之事论今日之事。”转对楚国副使景连,“景大人,您以为如何?”
    “甚是,甚是!”景连连连拱手。
    “哈哈哈哈,”靳尚长笑几声,冲魏冉竖起拇指,“早听王叔讲过副使大人,果真是后生可畏啊!”转对张仪,“两位副使皆认为既往不咎,在下也认同此议,敢问秦使可有异议?”
    “哈哈哈哈,”张仪亦笑几声,“魏冉说得果然是好,让三位都不追究了。三位不究,是因为三位都不是当事人。如果昭睢在这儿,他就能理解在下。不过,在下可以不究,但有一句感慨却是不吐难受。”盯住靳尚,“敢问楚使,在下可否一吐为快呢?”
    “秦使请讲!”
    “在下的感慨是,”张仪敛神屏息,“由小至大,在下历经无数生死离别,从未感受过恐惧,这一次,拜托楚王,让在下切切实实地感受了。”朝空中拱手,“楚王陛下,您真是吓到在下了!”
    “哈哈哈哈,”靳尚笑出几声,“秦使不必纠结,待我们完成使命,在下奏请我王置酒,为秦使压惊!”
    “诚谢楚使!”张仪谢过,盯住靳尚,“楚使,可以开始了吧!”
    “可以。”靳尚笑笑,“秦王既使张子赴郢睦邻,总该拿出点儿什么来表达他的睦邻诚意吧?”
    “敢问楚使,楚王想要什么?”
    “当然是争议之地,商於。”
    “还有什么?”张仪盯住他。
    “没了。”
    “汉中、黔中呢?”张仪略觉诧异。
    “这两地不用争议与商约。”靳尚挥手。
    “为何不用争议与商约?”
    “因为它们原本就是楚国的,无商可约,无议可争!”
    “若照此说,”张仪笑了,“襄陵原本是宋国的,吴地原本是吴人的,越地原本是越人的,庸中、汉中原本是巴人的,上蔡原本是……”
    “秦使扯远了,”靳尚讲不过张仪,摆手止住,“我们一事归一事,先说商於,如何?”
    “好吧,对于商於,靳大人何说?”
    “我王之意是,秦王须遵从秦使前番所签的盟约,就是那份被秦王焚毁的盟约。”
    “那盟约已经不在了。”张仪应道,“在下此来,是奉秦王之命与楚王订立新盟,另议盟约。”
    “怎么议?”
    “依据事理。”张仪侃侃而谈,“武关之西商城等十五邑,是楚国先王赠送于秦国先君的,方今秦王不敢有悖祖宗,妨害秦楚百年之好。武关之东於城等十五邑,是商君个人恃强占取的,秦王诚意归还楚人!”
    “嗯,合于情理!”靳尚微微点头,“在下记下了,容在下禀过我王,就将此事定下。其他两处,汉中、黔中二地,我王之意是,秦人必须无条件撤军,将之归还楚人,秦楚恢复战前边界,否则,秦人以什么方式拿去,楚人就以什么方式再拿回来!”
    “靳大人,”张仪笑了,“我王诚意睦邻,特使在下前来讲清事理,难道你们楚人一味恃强、不讲事理吗?”
    “请问秦使,是何事理?”
    “自春秋以降,礼坏乐崩。”张仪侃侃说道,“天下之地,惟强是有;天下之民,惟强是从。汉中、黔中二地,本为巴人所有,巴人没有赠送楚人一寸土地,是楚人一刀一枪血拚出来的。同理,楚人也没有将此二地拱手送给秦人,秦人也是一刀一枪血拚出来的。汉中、黔中二地在巴人之手,是巴人之地;二地落在楚人之手,是楚人之地;二地今朝落在秦人之手,自然就是秦人的了!”
    “啧啧啧,”靳尚轻拍几下手,冷冷一笑,“听这声音,秦使不是来议和的,而是来向我大楚下战书的了!”
    “靳大人多心了,在下是来议和的!”
    “说吧,这二地,秦王欲作何议?”
    “汉中归秦,黔中归楚,如何?”张仪直盯靳尚。
    “不可。”
    “汉中归楚,黔中归秦,如何?”张仪又换一个说法。
    “不可。”
    “楚使欲作何议?”
    “在下说了,二地尽皆归楚,两国恢复至战前边界。”
    “看来,”张仪淡淡一笑,两手一摊,“楚使是真想再打一仗哟!”倾身向前,二目如炬,先盯靳尚,后看景连,再后回归靳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下提请楚使好好想想,不讲道理是何代价。商君不讲道理,不宣而战,将於城十五邑夺走。楚王呢,亦不讲道理,不宣而战,使景翠引兵袭商於,结果败了。之后,大王使屈丐引兵再伐商於,结果又败了。再后,大王亲自引兵征伐商於,结果败得更惨。秦、楚先后四轮交战,除第一次是商君失义伐楚之外,后面三次,无不是楚人兴兵袭秦,秦人被迫应战。秦人失义,将所占楚地归还,合情合理。楚人失义,也让秦人将所占之地归还,敢问楚使,情理何在?”
    “这……”靳尚讲不过张仪,真还理屈辞穷了,转头看向景连。
    “请问秦使,”景连拱手,“关于黔中、汉中二地,可有再议余地?”
    “有。”
    “秦使请讲!”
    “黔中、汉中由秦、楚两国分而治之。”
    “怎么分?”
    “以城邑中分划治。汉中地共有四城十二邑,秦人据二城六邑,与秦国土相连。楚人据二城六邑,与楚国土相连。黔中同理。”
    “可有再议余地?”靳尚问道。
    张仪摇头。
    “今日暂议至此!”靳尚冲张仪拱手,“俟在下将秦王所欲禀奏我王,俟王旨到,我们再议细则,如何?”
    张仪回过礼,与魏冉起身,别过靳尚,被宫人带出宫门,径回馆驿。靳尚、景连二人来到御书房,向怀王并候于此地的王叔禀报商约细情。
    秦使提议基本与苏秦的提议相合,秦使所言也基本合理。秦人已经退让至此,再开战事,于楚只有不利了。
    “宛城的事,你怎么没讲?”怀王转移话头。
    “回禀我王,”靳尚应道,“宛城涉及韩国,臣之意是,我们先与秦使商约秦国之事,待秦国之事议定,再与秦使商议韩国之事。”
    “就秦使提议,贤弟意下如何?”怀王看向王叔。
    “臣听我王!”王叔接道。
    显然,王叔是没有意见了。
    就眼前情势,先与秦人就汉中、黔中、商於三地划域而治,当是楚人的最好选择。楚虽失汉中、黔中部分城邑,但收回於城十五邑,算是亏中有补。至于后续发展,就看国势与机缘了。如果楚势强,秦势弱,机缘也不错,楚人收回全部失地,甚至夺秦之地,拿下巴蜀,皆是可能的。反之亦然。
    “这事儿算是定下,你可答复秦使,就宛城之事与他商约。”怀王给出谕旨。
    靳尚奉旨辞别,怀王留下御史景连。景连将商约过程悉数禀报,怀王对靳尚的表现大是满意,朝王叔叹道:“苏秦真是神人哪!”
    见怀王赞的不是靳尚,而是苏秦,御史反倒怔了。御史有所不知的是,救出张仪、提出商约条件并荐举靳尚为使等,皆是苏秦一人之功。
    靳尚没有候到第二日,当日就到馆驿,将怀王谕旨大略讲了,提及宛城,要求韩王无条件撤离宛城,将宛地归还于楚。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张仪答应说服韩王归还宛城,但楚人也需做出补偿。靳尚给出的补尝是苏秦的提议,即楚国割让叶城并周边四邑给韩国,韩退出宛城、方城,撤往鲁关以北。
    张仪慨然应允。
    张仪将与楚人商约细节使车卫秦禀报秦王,秦王准允。张仪遂与靳尚拟出细则,形成商约。靳尚学乖了,要求秦人先签约。张仪应允,使魏冉、车卫秦带上盟约驰往汉中,秦王用过玺,带回郢都。靳尚见秦王不但加玺,且还签字画押,甚喜,呈交楚王。楚王再无疑虑,亦如秦王签字画押,加上玺印。
    双方协议无争议签署之后,怀王遂派朝臣赶赴於城、汉中、黔中三地,与秦人办理交接事宜。三地秦将也都分别得到秦王旨令,与楚人和平交接。
    俟三地完成交割,张仪才向怀王辞行,赶赴韩地就宛城事宜游说韩王。怀王兴甚,在宫中置酒,由王叔、靳尚作陪,为张仪、魏冉二使臣饯行。
    翌日晨起,张仪赴韩,魏冉西行,代张仪回咸阳复命。
    至此,自商君袭占商於谷地而引发的秦、楚数十年铁血征战,被苏秦千里驰救,一招化解。
    处置完楚国的事,秦惠王长长地松出一口气,悠哉游哉地回到咸阳。
    无论如何,历经数战,张仪所设定的目标达到,楚熊之力被卸去大半,楚地民不聊生,朝无能臣,军无良将,已经失去张牙舞爪的势,不再成为大秦伟业的障碍。
    然而,惠王天生是个操心的命。
    一回到咸阳,惠王的心就被苏秦的五国纵盟再吊起来,紧急召回司马错与魏章,与二人摆开沙盘,反复推演垂沙之战。之后,三人进一步向前推演,将齐国伐燕之战、桑丘之战、轻骑奔袭项城等,凡是匡章参与的战役无一遗漏地复盘一遍。
    复完盘,三人心里沉甸甸的,尤其是司马错。桑丘战败之后,司马错极不甘心,总想找机会与匡章再战一场,这辰光,他憋住气不再出声了。
    司马错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孙膑之后,匡章是个无敌的存在,所历战阵,无不完胜,且能做到功成身退,从不恋权,也基本不在军营,似乎战争于他只是一场游戏,打完就玩完了。
    惠王关注的却不是匡章,而是拥有匡章的齐湣王。
    楚国去势了,能够与秦角力的,惟有东方大齐。
    齐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齐国再与楚、赵、魏、燕结成纵亲。魏、燕可忽略不计,但齐、楚合力,外加一个胡服骑射的赵国,迅即将秦楚和谈之后惠王一路归来、游山玩水的大好心情冲了个荡然无存。
    能够化解苏秦纵势的,只能是张仪,而张仪却坚持要守在韩国。是的,惠王完全明白张仪为何要守要韩国。五国结盟之后,秦国是万不能失去韩国的。
    夜深了。
    惠王长叹一声,离开御书房,若有所失地回到后宫。
    侍寝的是芈月。
    按照后宫规矩,这夜是不该轮到她的,她来侍寝是惠王钦点。这些日来,惠王越来越离不开这个胆敢在爱爱时骑他身上的风骚女人,从汉中回来后,这已是他第三次召她临幸。
    对此宠幸,芈月感恩不尽,拿出全身本领,一番折腾,几乎将惠王吸干。
    惠王累极了,倒头呼呼大睡。
    芈月也是累瘫了,躺在惠王身边迷乎过去。
    矇眬中,芈月眼前现出一团黑色烟雾。
    那团黑烟越聚越紧,渐渐凝成一个人形。
    与其说是一个人形,毋宁说是一个巨大的黑色魔影。
    那魔影一步一步地逼近她。
    芈月吓坏了,转身欲逃,却逃不动,眼睁睁地看着那可怕的魔影逼到她跟前,将她推倒在地,压在她身上。
    那魔影分开她的腿,将她牢牢制住,一只巨口张开,口中喷出黑气。
    芈月伸出两手,死命顶住他的下巴。
    “你……你是谁?”芈月惊惧交加,舌头打颤。
    “我是来索命的!”那魔影发出恐怖的声音,现出两只尖利、狰狞的獠牙。芈月感觉那声音不是出于魔影的口,而是出于他的腹腔。
    “向……向谁索命?”
    “向欠账的人!”
    “我……没有欠过你的账!我没有欠过任何人的账!”
    “你没有欠过,可有人欠了!”
    “谁?”
    “压你身上的那个人!”
    “是你压在我身上呀!”芈月来气了,舌头也活络起来。
    “我压在你身上了吗?”那黑影冷笑一声。
    “咦,你真是个无赖!”芈月来气了,厉声大骂,“你这就压在我身上,把我压得全身生疼,这却赖账不说,反倒向我讨账!你你你……你算什么狗东西,你是非不分,你良莠不辨,你让我恶心,恶心,恶心,真恶心!”
    “哟嘿!”那魔影也来劲了,呲起獠牙,“真还没见过你这般恶人,死到临头,脾气倒还挺大哩!好吧,我这讲给你听。我要杀的是你身上的人,他出尔反尔,失信欺天,欠下我等血债,今朝我奉上天之命,特来向他讨还。你挡在这儿不说,还把他搂得紧哩,这不是成心坏我的好事体吗?”
    “我搂你了吗?”芈月怒道,“你也不尿一泡照照,自己是啥鬼模样,我躲还躲不及哩!”
    “你好好看看,这正搂着的是啥?”
    芈月转眼看去,方才顶着魔影下巴的两只手,竟然于眨眼间真就搂在他的脖子上了。
    芈月惊呆了,大叫:“你这恶魔,你使的是魔法!”
    “魔法?你成心拦我的路,成心坏我的好事,看我先拿你祭牙!”那魔影扳歪她的头,使她的脖颈完全暴露在他的两只大獠牙前。
    芈月吓坏了,松开他的脖子,死命顶住他的下巴。
    可那两只獠牙自行从他的嘴里长出来,如两根又粗又长的象牙,直直地伸向她的脖颈。
    就在那对獠牙就要刺到她的脖颈之时,芈月“啊”地发出一声尖叫,使尽全身力气将那魔影掀翻在地,整个人也从噩梦中惊醒。
    芈月大口喘气,睁开两眼,见自己一身是汗,身边躺着惠王,仍旧在打呼噜,健壮的大腿沉重地搭在她的肚皮上,膝盖以下部分伸入她的两腿中间,将她压得牢牢的。
    芈月看向自己,见一只手正顶在他的下巴上,另一条胳膊伸在他的脖颈下,肘子弯起,搂在他的脖子上,这辰光已经完全麻木了。
    麻木的不仅是胳膊,还有她那条从小腹就开始被压实的腿。
    梦中场景历历在目。
    猛地想到那魔影之言,芈月由不得打个寒颤,略略一想,推动惠王。
    惠王睡得正香,经她一推再推,醒了,惊讶地看向她。
    芈月吃力地从他脖颈下抽出胳膊,将他的粗腿移开。
    惠王抱歉地笑笑,又要睡去,芈月“哎哟”一声,身子僵直地躺在榻上,呲牙咧嘴地忍受住血液回流后极度麻涨的胳膊与腿。
    “来来来,”惠王坐起,“寡人给你揉揉!”在她的胳膊与腿上轻轻按摩。
    “我的王,”芈月感觉好受些,盯住他,“臣妾方才做个噩梦!”
    “啥梦?”惠王边揉边问。
    “凶得不能再凶的梦!”
    “说说!”
    芈月讲起那梦,将她与那魔影的对话悉数讲给惠王。
    惠王按摩的手僵住了。
    惠王的脸苍白了。
    惠王的第一反应是那黑觋,是在太白顶上设坛、助他将洪灾并瘟疫导向楚国的那个共工大神的祭司。
    “你再讲一遍,就是那魔影讨债时说的话!”
    “他说的是,”芈月应道,“你身上的人出尔反尔,失信欺天,欠下我等血债,今朝我奉上天之命,特来向他讨还。你挡在这儿不说,还把他搂得紧哩,这不是成心坏我的好事体吗?”
    “爱妃听旨,”惠王闭目有顷,搂紧芈月,“从今夜起,寡人只许你一人侍寝,且你须得整夜搂住寡人!”
    “嗯嗯,”芈月连连点头,轻声,“我的王,您真的欠下那……那人的账了?”
    “睡吧,甭再讲了!”惠王松开她,自己却没躺下,静静地坐在软榻上,一直坐到雄鸡啼晓,洗梳一毕,方才来到御书房,使人召来嬴华。
    “娘的,真是个混蛋!”嬴华震怒了,“杀他们的是楚人,他不去楚地寻仇,反过来倒打一耙,岂有此理!”
    “唉,”惠王长叹一声,“是寡人不该,寡人是欠他们了!”略顿,“华弟,你这就陪寡人前往太庙!”
    惠王驾临太庙,请大巫祝摆上共工大神的祭坛,按祭天规格摆下祭品,焚香磕头,许愿在终南山太白顶立共工庙一座,四时祭祀。
    巫事做过,惠王仍不放心,旨令大巫祝在咸阳城布下捉拿阴魔的天罗地网,又旨令宫中侍卫甲不离手,昼夜轮替,太庙巫祝持法器跟从守护。
    为安全起见,惠王哪儿也不去了,每天只守在王宫里,御书房、寝宫、朝殿三地轮转,且每一处都设有三重甲士守护,其中一层甲士持的是大巫祝特制的驱邪之器。入夜,卧榻上,惠王也只让芈月侍寝。
    如是过有十余日,平安无事,芈月再也没有梦到那个魔影,惠王也渐渐睡得踏实。
    惠王的心安定下来,再到太庙,给共工大神又设一祭,现场拨出足金一百镒,旨令嬴华前往终南山太白顶为共工大神修筑大庙,请专业祭司守驻,四时祭典。
    做完这些,惠王的心方才踏实下来,旨令于次日大朝,朝会中大夫以上群臣。
    从汉中回来,惠王还没顾上召集大朝。此番朝会群臣,他必须理清并明确当下朝务。与楚国的战事暂时缓和,之前的朝务是战,眼下需要调整为耕,而事关国家战略方向的调整,身为主君,他要首先从纷乱的头绪中理出一条清晰思路。
    当下最大的朝务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内,改战为耕,与民休息。连番大战,近二十万伤亡及钱粮消耗,不仅是民众,即使朝廷也吃不消了。幸亏苏秦阻止,否则,楚熊真要发疯,血拚秦国,于秦人来说,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与楚人同归于尽。另一类是外,苏秦纵盟五国,赵国胡服骑射,楚太子质押于齐,齐、楚再度合盟,韩国归还宛城,等等,一系列的天下大势变化如何应对,他必须有个明确。
    再有一桩大事,就是嬴荡。
    想到嬴荡,惠王心里一震。
    是的,该向这孩子说点儿什么了。
    惠王不再迟疑,使内臣召来嬴荡,带他前往先君孝公的怡情殿,从密室里取出那个石匣子,对他缓缓讲起孝公大行之前所发生的往事,包括孝公之梦、枯井觅匣等,最后提及三只黄鸟。
    嬴荡抚摸那只石匣子,目光落在上面所刻的先知文字上:“周数八百,赤尽黑出;帝临天下,四海咸服。老聃!”
    “荡儿,”惠王盯住太子,“这个石文,你作何想?”
    “回禀父王,”嬴荡握拳,“没有什么是拳头搞不定的!”
    “有。”
    “何物?”
    “你的心!”惠王指向他的心。
    “是的,父王,”嬴荡兴奋,再次握拳,“我的心比乌金还硬!”
    “他人的心也是。”
    “哼,”嬴荡应道,“那就试看谁的心更硬了!”
    “荡儿,”望着这个恃力轻智的儿子,惠王长叹一声,闭上眼去,良久,睁开,盯住他,语重心长,“你须记住,拳头是永远服不了人心的,不过,有一物可以!”
    “何物?”
    “此物!”惠王从袖管里缓缓摸出一卷竹简,递给他。
    “这不是《商君书》吗?”嬴荡瞄一眼,脱口而出,“儿臣早就遵循父王之命,阅过多遍了!”
    “阅过多遍,远远不够,你要日日读之,时时念之!”
    “儿臣遵命!”嬴荡应过,似是想到什么,“对了,父王方才讲到,先君大行,要带走三只黄鸟,儿臣没听明白。”
    “过去的事,就让它成为过去吧。”惠王复叹一声,“寡人可以不用黄鸟,你不可!”
    “黄鸟是谁?”嬴荡绕在三只黄鸟上。
    “好吧,你一定要问,寡人这就告诉你。三只黄鸟,一只是商君,一只是甘龙,还有一只,是老太傅,你的虔阿公。”
    “虔阿公?”嬴荡眨巴几下眼睛,“虔阿公不是……安享晚年了吗?”
    “虔阿公得以安享晚年,一是他自请引退,二是血浓于水,寡人于心不忍。”
    “敢问父王,您所养的三只黄鸟是谁?”嬴荡冷不丁问道。
    “这个……”惠王盯住他,“寡人没有黄鸟!”
    “儿臣晓得他们是谁!”嬴荡阴阴一笑,“一只是张仪,一只是魏章,还有一只,儿臣迄今没看出来!”
    “嬴荡!”惠王猛地敛神,指住他的鼻子,声色俱厉。
    嬴荡吓一大跳:“父王——”
    “寡人明示你,”惠王一字一顿,“寡人没有黄鸟!张仪不是黄鸟,他是你的姑父!魏章不是黄鸟,他是你的——”略顿,“不说这个了。寡人再示警你一事。秦国大业,最大阻力是合纵,最大的敌人是苏秦。只要苏秦在,秦国就离不开张仪!”
    “儿臣明白。”
    “明白不可,你须记下!”
    “儿臣记下了。”
    “去吧。”惠王指向殿门。
    嬴荡走出。
    听到嬴荡的脚步声渐去渐远,惠王复叹一声,缓缓闭目。
    有顷,惠王眼睛没睁,声音却是说给候于旁侧的内臣:“传旨相国,请他速回咸阳。”
    内臣应过,刚要安排传旨,外面风声大作。
    惠王打个惊颤,起身:“回寝宫!”
    内臣召人,负责守护的数十甲士并两名手持降魔法杖的巫祝迅即现身,簇拥惠王回到寝宫。
    寝宫门外,芈月闻讯,已在恭迎。
    风很大,天空布满乌云,但雨没下来,也没雷声。
    一夜无事,芈月也没做噩梦。
    鸡啼头遍,惠王起榻,沐浴更衣,换上王服。
    风停了。天空阴沉沉的,不知多少层黑云将咸阳城完全笼罩。奇怪的是,空气仍旧是干爽的,几乎嗅不到任何水汽。
    宫城内外是死一般的压抑。
    与任何一次大朝一样,有不少杂音传过来,细细听去,大体可以辨出三拨人,一拨是赶往前殿的朝臣及远处宫门外面的送行人马,一拨是负责警戒的甲士,似乎在分派岗位,还有一拨是负责驱邪的巫人。
    朝钟响过三遍,朝臣们都已进殿。
    在近百卫士与巫人的簇拥下,惠王疾步赶往大殿,由偏门步入。
    惠王跨进,偏门随即关上,门外守着四名甲士并两名手持法器的巫人。
    殿堂上,朝臣逾百,分作数排黑压压地笔直站着。
    内臣候立于侧,高声唱宣:“王上驾到!”
    随着唰唰声响,众臣齐刷刷地正襟跪下,叩拜于地,异口同声:“我王万寿!”
    惠王健步登上王位,正襟坐下,威严的目光扫向众臣,声音缓缓的:“众卿平身!”
    “谢王上!”众臣起身,依序站定。
    就在此时,大殿外面,天空愈发阴沉,空气愈发凝滞。
    陡然,空中掉下一个火球。
    那火球约有人头大小,直落下来,发出刺目的光。
    负责守护的所有卫士并巫人无不被这光团吓傻了,呆若木鸡,谁也不敢看它。
    那火球落到地面,弹起来,之后一下接一下地朝大殿方向滚弹过来,一边滚动,一边发出耀目的白光。
    不知是谁识得此物,大叫:“是滚地雷!”
    听到滚地雷,所有卫士全都闪躲。
    那火球弹向惠王刚刚走过的偏门。
    偏门关得极紧。那火球正要撞门,一巫人举起法杖辟头打去。
    巫人的法杖尚未打到,先自倒地,法杖着火。
    滚地雷放弃偏门,弹跳着滚向正门。
    正门守着更多甲士,但所有甲士尽被它的强光照得睁不开眼,纷纷拿甲衣遮眼。
    滚地雷径直滚向殿门。
    两扇殿门紧紧关着。
    门槛下面有一小孔,是专门留给宫猫进出以捉耗子用的。那火球竟然变化身体,如长蛇般从那方孔里直钻进去。
    所有甲士惊呆了。
    “快,打开殿门!”宫尉大叫一声,打开殿门,却是迟了。
    整个大殿被那火球照得亮如白昼,所有朝臣全吓傻了,谁也不晓得发生何事,无一人敢动。
    大殿正中是一条可并行四人的通道。那火球沿着通道一跳一跳地滚向王座。
    显然,惠王晓得在发生什么,一脸惊惧。
    一切发生得太快,惠王欲逃不及,欲叫不得。眼见火球跳到跟前,惠王于情急之下抓起王玺,朝它狠命掷去。
    却是迟了。
    那火球如一只轻猿,只几下就滚弹到他的身前,刚好撞上尚未完全扔出的王玺。随着一声爆响,王玺被炸得粉碎。
    巨大的爆炸气浪并声响震倒了所有朝臣。
    惠王被雷电击中,倒在地上。
    惠王面前的龙案连同周边物体全都起火,站在惠王旁侧的内臣也被震倒,昏迷不醒。
    惠王动也不动,任由烈火焚烧。
    “父王——”太子荡最先回过神来,大叫一声,扑向惠王。
    众臣也都爬起,纷纷解衣脱帽,扑打火苗。
    “快,水,水!”司马错大叫。
    为防火灾,大殿门口各摆一只巨大的水缸,缸中盛满清水,缸后摆着一摞子铜盆。随着司马错的叫声,军尉命令甲士排作两队,将一盆盆的清水飞速传进。
    嬴荡与司马错分别接过,先浇灭惠王身上的火苗,再浇向其他火头。
    火熄了。
    再看惠王,早已驾崩,全身遭雷击火焚,已经不成人形。
    “王上——”朝臣们跪在地上,大放悲声。
    公子疾朝公子华嘀咕几句,公子华起身,急步走到放声悲哭的太子荡跟前,急急耳语。
    太子荡打个惊战,忽地起身,声如洪钟:“诸卿,诸大夫,听旨!”
    听到是太子嬴荡的凶狠声音,朝臣们无不止哭,齐刷刷地看过来。
    “此时此地所发生之事,你们谁也没有看见,必须让它烂在心里!”嬴荡几乎是厉声,神色威严,“先王是为秦民,是为秦国,是为天下,操劳过度,于今日早朝意外驾崩。自今日起,举国大丧,致哀七日!”
    众臣面面相觑,继而跪叩于地,异口同声:“臣领旨!”
    “诸卿,诸大夫,”嬴荡接道,“眼下未到致哀辰光,谁也不许哭,全部到偏殿去,为先王默哀!”转对公子华,“华叔,封闭宫门,旨令所有宫人、卫士、繁杂人众,不可喧哗,不可交头接耳。凡妖言惑众者,诛杀九族!”
    “臣领旨!”公子华朗声应道。
    “召御医、殓人入殿,为先君定妆!”嬴荡转对御史车卫君,压低声音。
    “臣领旨!”
    一日之内,赵武灵王接到两个特大喜信儿,一个来自秦国,秦惠王驾崩了;另一个来自中山,江姬及公子元楞被处死之后,中山新王在阴公协助下,进一步迫逼江氏一族,江公欲起事,使人向赵王求助。
    武灵王强压兴奋,连做二事:使信使赴大梁召请苏秦,使肥义善待江公使者。
    肥义厚待江公使者,向他转达赵王口谕,对江姬及公子元楞遇难及江氏一族的当下处境深表同情,对不义之君的恶行深恶痛绝,并承诺说,如果江公起兵,赵王愿意站在江公一侧,要人给人,要枪给枪,要钱给钱,要兵给兵,助江公诛杀不义之君,为中山人匡扶正义,立江氏一族所推举的王室公子为王。
    江公使者喜不自禁,急不可待地赶回禀报。
    不消旬日,苏秦亦由大梁驰邯郸,马未停蹄,直接入宫觐见赵王。
    “苏子,”一向沉稳的武灵王也是喜极,急不可待,“寡人所候的机缘,终于到了!”
    “可是中山之事?”苏子淡淡一笑。
    “正是。”武灵王扼要述过中山江公使者向他求助一事,盯住苏秦,“寡人这请你来,是谋议如何少死些人!无论如何,中山人马上就是赵人了!”
    “善哉我王!”苏秦拱手,“我王可有取中山良策?”
    “呵呵呵,”武灵王搓搓两手,捋一把胡须,“是有一策,但在苏子面前,不敢称良!”
    “请问王之策?”
    “待江公起事,”武灵王踌蹰满志,“中山王必将出兵弹压。江公势力多在太行山中,易守难攻,中山王师必倾其力。此时,寡人可兵分五路,由南北西东四个方向攻打中山。主力为南路,出自邯郸,强渡槐水,向北攻打;西路出自涞源,分两路东出,一路出井陉,直击中山内脏;一路出拒马河,攻打紫荆关,配合北路;北路出自代地,经由军都径,与燕人由北向南合击,东路为舟船,经河水至大野泽,封锁河道,主要是防止中山人东蹿。”
    “我王好策!”苏秦竖起拇指,“此为军事,非臣所长。”
    “是的,是的,”武灵王笑道,“寡人急请苏子,为的是邦务!”指向北方,“此战非同小可,寡人志在必得。但要吞灭中山,寡人虽有胜算,但心里仍旧忐忑。总听苏子讲,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所谓上兵,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过,寡人早看明白了,要想拔掉中山这根毒刺,不战是不行的,必须用其次,而寡人所念,不过是其下,伐兵与攻城。寡人眼巴巴地望着苏子来,为的正是求您的上策,伐交与伐谋!”
    “谢我王信任!”苏秦拱手,“臣以为,就中山之事伐交,我王可借五国纵亲会盟良机,派五使问聘列国。一是问聘齐王,重申不干涉宋国之事;二是问聘魏国,重申不干涉卫国之事;三是问聘韩国,可让出上党地区所争议二邑;四是问聘燕国,助燕收回其下都并中山所占之地;五是问聘秦国……”
    “秦国?”武灵王重复一声,几乎是呢喃。
    前面四使,之前曾与苏秦议过,只这问聘秦国,武灵王尚未想透。无论如何,纵亲以秦为敌,以制秦为旨,身为纵亲的发起国,赵国若是前往敌国问聘,叫其他纵亲国去作何想。
    “大王,”苏秦侃侃应道,“当年先君驾崩,秦王使人前来邯郸凭吊。今秦王驾崩,我王亦当使人前往致哀才是!”
    “嗯,这倒是个理。”武灵王捋一把胡须,“依苏子之见,使何人致哀为好?”
    “陈轸。”
    “陈轸?”武灵王怔了,“他……在何地?”
    “邯郸。”
    “啊?”武灵王一脸错愕。
    陈轸的家暂时安处在一个略略偏僻的街道上。
    与其说是街道,毋宁说是一个大胡同,窄到只能行下一辆车。如果走到半道,对面也来一辆车,就须得有一辆退回去,因而,但凡有车拐入此街,御者就得先站到车辕上照个高。
    车身比通常辎车宽大数尺的王辇及其余宫车自然是通不过的。
    武灵王吩咐御者守在胡同外面,扯起苏秦径走进去。宦者令带着几个宫人抬下几箱厚礼,与几名侍卫跟在身后。
    苏秦叩门,开门的是陈轸。
    见一群胡人来到门口,陈轸先是一怔,继而认出苏秦,既惊且喜,连连拱手:“哎哟哟,我的苏兄呀,这方赵地就是灵气,在下刚刚对你白嫂子念叨几句苏兄,苏兄这就到了!”
    “陈兄选下这处宝地,真正难寻哩!”苏秦回个礼,指向赵王,“在下——”
    “在下赵雍,”不待苏秦引见,武灵王跨前一步,拱手,“不知陈先生大驾光临僻壤,失礼,失礼!”
    “赵雍?”陈轸打个惊怔,见他除一身胡服之外,并无特征,迟疑一下,盯住他,“可是赵王?”
    “正是寡人!”
    “哎哟!”陈轸惊叫一声,扑嗵跪地,“草民……陈轸叩见赵王!”
    武灵王猝不及防,待反应过来,陈轸已经叩下了。
    “先生,快快请起!”武灵王拉起陈轸,上下打量他,笑道,“先生名闻天下,寡人久慕,只不得见,没想到先生竟然悄无声息地光临赵地,真叫寡人喜不自禁哪!听苏子说,先生喜得贵子,寡人聊备薄礼,特来问候!”转对宦者令,“上礼!”
    宦者令使人抬上几个大礼箱。
    陈轸又要叩谢,被赵王扯起,与苏秦等直入院中。
    巷子不大,院子倒是不小,被人打理得干净整洁。
    陈轸调整席次,摆出南面尊位,恭请武灵王坐下,自与苏秦于陪位坐了。
    三人再度客套几句,武灵王移至正题,拱手,语气恳切:“寡人此来,除拜望先生之外,另有一事求请先生!”
    “求字轸不敢受,大王请讲!”
    武灵王看向苏秦。
    “陈兄,”苏秦接道,“秦国出事了。”
    “哦?”陈轸一怔,盯住他,显然尚不知情。
    “秦王驾崩,其子嬴荡继位,谥其号为惠文,举国治丧!”
    陈轸闭目,眼前浮出嬴驷,良久,泪水出来。在这世上,能够知他、用他且能让他真心敬服的人无外乎二人,一个是眼前的苏秦,另一个就是秦王嬴驷。
    “先生,”武灵王拱手,“秦国大丧,寡人不胜悲哀,本欲亲往凭吊,无奈国事繁冗,一时脱不开身。寡人欲使他人代行大礼,可遍视朝中,竟无可意者。求问苏子,苏子举荐先生,寡人适才得知先生已光临敝邦,不胜欣喜,亦不胜惶恐,即刻拖苏子冒昧登门,有扰先生了!”
    “轸谢大王厚爱!”陈轸略略一想,回礼,“轸举家奔赵,寄身大王福地数月矣,饮赵水数月矣,食赵粟亦数月矣,理当报效大王,是以大王之命,轸不能不从!”
    “谢先生!”武灵王拱手谢过,转对宦者令,“宣读诏命!”
    “陈轸听旨!”宦者令摸出诏命,朗声宣道。
    陈轸离席,叩首。
    “奉天之命,册封大贤陈轸为赵国客卿,赐客卿府宅一座,驷马辎车一乘,黄金三十镒,玉圭一对,丝帛三十匹,臣仆十名。钦此,赵王雍。”
    “臣轸受命,谢大王厚赐!”
    “客卿陈轸听旨!”武灵王朗声。
    “臣听旨。”
    “寡人拜客卿陈轸为特使使秦,择吉日出行,使命是,凭吊先秦王,与秦睦邻结好!”
    “轸受命!”
    宣完诏命,武灵王告辞,陈轸送客回来,方与苏秦叙旧,叫夫人抱出已有几个月大的婴儿。
    “叫何名字?”苏秦接过孩子,逗他一会儿,递给伊娜。
    “还没定下呢。”陈轸支走伊娜,笑道,“我起了三个名字,只待苏子厘定!”
    “在下荣幸。”苏秦笑了,“说说,都是何名?”
    “一曰康衢,二曰坦途,三曰畛陌。”
    康衢为可供王辇奔驰的宽大驰道,坦途为可错驷马之车的双驱马路,畛陌则为仅供牛车通行的田间小道。
    “哈哈哈哈,”苏秦大笑几声,“陈兄这与路道飙上了。只是这路道哪能越走越窄哩?”
    “唉,”陈轸苦笑,“在下生就个奔波的命,这小子也是在道途中捣腾出来的。至于这道越走越窄,正是在下此生的写照啊。想当年,在下至魏,一心欲搏的是大魏相位,一心欲争的是天下巨贾白圭,可谓是雄心万丈,只可惜时运不济,在下向上的攀爬之道就越走越窄了。迄至今日,在下好不容易想开了,只欲觅个偏远角落了此残生,不想苏兄这又吼动在下上路,你说这……”
    “在下以为不然,”苏秦应道,“就在下所见,陈兄的路非但没有走窄,反倒是越走越宽了,因为陈兄的心,是越开越阔了。一如陈兄方才所说,陈兄是想开了。想开了,就放下了。放下了,也就通透了。是以这孩子,在下以为当叫康衢。”
    “你呀,”陈轸笑出几声,“真会安抚人。好吧,康衢就康衢!”
    “对了,陈兄,”苏秦回他个笑,转入正题,“在下请你远走这趟秦地,一是为嬴驷,二是为张仪。”
    “为嬴驷可解,为他张仪呢?”陈轸盯住他。
    “先秦王不在了,张兄的日子怕就不好过了。你代在下去看看他。如果张兄开心,我就放心了。如果张兄不开心,你就请他过山东来,在下在函谷关外恭候!”
    “苏子请他过山东,来做什么呢?”
    “合纵,摒秦。”
    “啧啧啧,”陈轸吧咂几下嘴唇,“苏子别不是异想天开吧?”
    “唉,”苏秦长叹一声,“陈兄啊,这天,它开也好,它不开也好,在下终归是可以想想吧!”
    在陈轸奉赵王使节使秦的同时,武灵王又使人分别出使,大夫仇液至韩,大夫王贲至楚,大夫富丁至魏,大夫赵爵至齐,各奉使命予以问聘。
    至于燕国,武灵王就直接拜托苏秦了。
    邦交诸务安排完毕,武灵王开始秘调三军,倾赵国之力,集车、骑、步卒等二十余万众,兵分五路,以泰山压顶之势逼向中山国境:使牛翦统领赵国轻骑,出涞源邑,攻占井陉关、紫荆关,直击中山腹地,是谓西路;使赵希统率草原胡骑,出居庸关,助燕军南攻,收复下都武阳,是谓北路;使赵与统率山地步卒,占据山地,配合江公叛军;使肥义统率舟船,封锁河水并易水、槐水;担任主攻的中路则以赵袑统领右军,许钧统领左军,赵章统领中军,渡槐水北征。
    就在武灵王部署大军之时,中山内乱了。得到赵王承诺的江公举全族之力,集山地丁壮逾两万人,袭击井陉等山地要塞,夺占井陉关。
    井陉塞堪称中山最重要的关塞,中山王闻报大惊,急召司马熹、公孙宏谋议,三人深悔未能及时铲草除根,终致酿出祸端。中山王调遣锐卒三万,前往夺关。江公的叛军据险死战,同时向赵王再度求救。危机关头,牛翦所部逾万骑卒赶到。
    与此同时,赵军其他四路亦不宣而战,同时从四个方向对中山国境发起全面猛攻。四方急报传至灵寿,中山王惊慌失措,灵寿城内人心惶惶。
    在战争全面打响的第三日,中山王正式收到赵武灵王的战书,历数他杀死母妃江姬、诛杀兄弟、侵犯燕国、迫害江氏、贪图安乐、骄奢极欲、后宫淫乱、醉生梦死、巧取豪夺等共一十二宗罪,不仁、不孝、不义、不悌占全,堪称是罪大恶极,气得他拔剑斩杀呈送战书的赵国信使,诏命全国丁壮拿起武器,保家卫国,誓与赵寇血战到底。
    然而,一切皆迟。
    由于井陉塞为江公叛军先一步占领,经过长期筹备的数万赵国骑卒由井陉关络绎而出,中山军失去地利,开始溃退,但无论如何也快不过赵国骑卒,退路被迅速切断。与此同时,赵骑一部迅速插向槐水北岸的中山长城防线。中山长城是专对赵国设置的,只垒起一面石墙,前为槐水,作天然屏障。中山数万守军躲在石墙后面,正全力以赴地防御正在槐水对岸筹备渡水的十万赵国大军,不想却背后受敌,数以万计的赵军骑卒由井陉塞奔驰过来,伏在墙头的中山步卒纷纷成为他们的靶子。槐水北岸长城全线溃散,多段城墙插上赵军旗帜。十万赵军再无阻碍,不慌不忙地渡过槐水,毁掉中山城墙,如排山倒海一般杀进中山国境。
    经过三日苦战,中山全境无处不起烽火,由乐毅引领的五万燕军在赵国胡骑的支援下,将下都团团围困,中山人控制的紫荆关也在赵、燕毛十万军士的双向夹攻下失陷,逾万中山将士大多战死。主将赵希依据武灵王旨令,将下都及北易水等原燕境内被围困的中山军交给乐毅引领的燕人,自率胡骑涉过中易水,由北侧扑入中山腹地。
    一时间,除肥义的舟船军卒之外,四路赵军几无遮挡地杀入中山腹地,将中山军卒分割包围于几座防御坚固的城邑。
    都城灵寿被完全孤立,城外赵军越聚越多,从城门楼上望去,各个方向皆是赵军连营,旌旗招展。
    中山国的数百里乡野几乎全被赵人控制。武灵王早将中山人视作子民,诏令赵军严守军纪,不可扰乱中山人生活,同时四下张贴告示,只要中山人放下武器,既往不咎。江氏、乐氏等受到中山王族压制的部族纷纷活动,四处游说,在乡野的中山人这也看明情势,晓得赵王是成心吃掉中山国的。胳膊拧不过大腿,不少人选择放下武器。
    真正抗拒的是阴公等在朝廷得势的几个部族。
    到这辰光,武灵王反倒不急了,连绵不断地将这些年储存的粮草运入中山,确保部卒不犯中山人的私财。中山乡民渐渐安定下来,不再对赵人反感,更多人放下兵器。
    三个月之后,在苏秦游说下,燕国下都武阳的近中山三万守卒全部降燕,中山所占燕土亦悉数被燕人收回。中山境内,所有边关、要塞及大片乡野落在赵人手里。阴公的老家肥邑,在肥义的支持下,沦为隶民的肥氏一族奋起暴乱,与赵人里应外合,攻陷肥邑,滞留于城中的阴氏一族大多被杀。再后一月,随着房子、石邑、中人、扶柳的先后沦陷,方约数百里的中山国仅余灵寿一座孤城,全部守卒不到三万,逃无可逃。
    时已入冬,北风刮起来,第一场风雪落下。
    就在武灵王与众将谋议最后一击时,苏秦来了。
    “敢问我王,”在武灵王讲完全部攻城方案之后,苏秦拱手,“我王是要得到一个完整、富饶、活力四射的灵寿,还是要一个残破、贫贱、死气沉沉的灵寿?”
    “寡人探过,中山王是不肯降的。”武灵王苦笑一下,拱手回个礼,指向外面尚未化去的薄薄雪地,“冬天已经来了,我三军将士不能长期居住在帐篷里,是以灵寿须在冬至日之前拿下。”
    “臣闻一言,”苏秦应道,“穷兽莫逼,穷寇莫追。就眼下情势,中山王、阴公、阴姬等人不是不肯降,是不能降,因为江氏一族皆在城外候着,断不会放过他们!”
    “你说的是!”武灵王倾身,“苏子可有取城妙策?”
    “策有一个,不能算妙。”苏秦看向几案上所摆的攻防沙盘,指着东门,“我王可网开一面,就是这儿,东城门,放中山王出走。”
    “放他去哪儿?”
    “齐国。”
    “齐王肯收留他?”
    “巴不得呢!”苏秦应道,“齐王若得中山王,就是握住一枚对付我王的棋子。”
    “他有这枚棋子在手,还不——”武灵王苦笑一下,止住话头。
    “中山全境既已归赵,只要大王治理得当,中山人心服,就没人记起这个中山王了。再说,齐王的目标不是中山,是宋国。他拿中山王在手,不过是备个万一。大王既已应承宋国,待齐国谋宋,只要大王守信,中山王就是一枚废子。大王若是强行攻城,中山王无路可退,必拚死一搏。我王今日已得中山,中山人无不是赵人,同为赵人,若为这枚废子互相厮杀,臣以为不智。”苏秦应道。
    “苏子所言甚是!”武灵王想通了,传旨李疵。
    眼见自己一步一步地将棋局走至死处,司马熹有点儿慌神了。好在诛杀江姬并公子元楞并不是他的主谋,是中山王、阴公与公孙宏的合力。然而,司马氏一家皆被困在灵寿城里,一旦城破,就不会有人听他解释。因而,当李疵与他谈及赵王的旨意,司马熹两眼放光,当即召到公孙宏,二人谋议妥当,入宫觐见中山王。
    赵人围城数月,并无一轮进攻。中山王初时惊惧,紧张,日久也就松懈了。
    “大王,”司马熹禀奏,“冬天来了!”
    “是哩。”中山王裹一下身上的裘衣,盯住他,晓得他有话要说。
    “赵人仍旧住在野外的帐篷里。”司马熹指向外面。
    “咦?”中山王盯住他,眯起眼睛,“相国之意不会是……要寡人邀请他们入城吧?”
    “不是,”司马熹一脸忧虑,“是赵人要攻城了!”
    “你……你怎么晓得?”中山王震惊了。
    司马熹看向公孙宏。
    “大王,”公孙宏接道,“是赵使讲的,说是奉赵王旨意!”
    “赵王怎么说?”中山王倾身。
    “赵王旨意是,”公孙宏压低声音,“赵王提供我王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守城,与赵人血拚。我若守住了,赵王退兵。我若守不住——”顿住话头。
    “另一条呢?”中山王急问。
    “放大王出城!”
    “出城?”中山王怔了,“哪儿去?”
    “齐国。”
    “齐王他……为燕国之事,恨着寡人呢!”
    “眼下不会恨了。”司马熹接道,“赵人独吞中山之地,齐王眼红呢。但这辰光齐王听信苏秦,再入纵盟,与楚、赵、魏、燕四国在大梁刚刚结成纵亲,赵王伐我,齐王不便于强行干预,但心里不爽。只要我王入齐,向齐王求救,齐王就得借口,或可迫使赵人助王复国!”
    中山王看向国丈江公。
    江公一直坐在旁侧,两眼闭合,未出一声,见女婿看过来,方才睁眼,盯住司马熹:“赵王可说怎么出城?”
    “赵人撤离东城门,为我王留出一条驰道。我王可东奔至河,赵人有船接我王渡过,送我王至齐!”
    “要是赵王使奸呢?”
    “赵王有个条件,就是我王出城之后,留下旨令,使三军放下兵器,打开城门,放赵人入城。”
    “不成!”中山王一拳震几,几乎是吼,“这是投降,中山人的血里没有这股奴性!”
    江公闭目。
    “王上,”公孙宏小声,“我四面受困,山地、乡野尽被赵人所占,既无处可走,也无救援,守在孤城,只有一个结局……”略顿,“是以臣以为,走为上!”
    “王上,”司马熹亦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昔年魏人乐羊伐我,克我顾都,走先君恒公。之后,恒公又凭一己之力复国。今赵人再度克我全境,灵寿不保,我王若是……”
    “不要说了!”中山王摆手止住他,看向众人,“寡人往投齐地,你等筹备去吧。”
    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在李疵安排下,江公、公孙宏等人护送中山王訾并王后阴姬等众分乘二十乘辎车,携带大量珠宝,出逃东城门,一路向东,至河水处,有肥义部众奉王旨接引,渡河东去。次晨,司马熹传示王旨,洞开四门,灵寿归赵。
    接后数日,在解除中山人的全部武装之后,武灵王依之前约定,立江公荐举的中山先王厝的庶子姬尚为中山国君,拜江公为中山国相,贬司马熹为庶人,中山国的其他朝臣也都或用或贬或罚,一一处置。
    中山人举境臣服,悉听赵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