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628章 大不一样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28章 大不一样

    第628章 大不一样
    先回招待所拉上刘璐,随后去邮局拍电报,再匆匆吃了点东西,便开着车往卢家湾赶。
    汽车换小船,才下午5点多,两人便回到卢家湾。
    小船靠岸,那可真是鸟飞狗跳马儿叫,大堤上热闹得不得了。
    站在大堤上往远处看,秋稻已经长得很高,绿油油的一片,禾苗随风摇摆,宛如绿色的波浪。
    农村干活儿,还得看农历。
    眼下正是农历7月底,双抢早已经结束,秋收还有一个多月,农活没有那么忙。
    稻田里只有零零散散几个人在拔草打药,赶鸭佬挥舞着绑有布条的长竹竿,吆喝着将鸭群从一个池塘赶到另一个池塘。
    更多人则是在自家菜园中不紧不慢地忙碌,又或者剁猪草、喂鸡鸭鹅,还有早就开始出栏的兔子。
    现在养的兔子,已经不是陈凡去年驯化的野兔,而是年初从上海买回来的大白兔。
    这种专门培育的肉兔个头更大,而且更温顺,繁殖也更快,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基本普及到每家每户。
    有了去年的例子,今年整个卢家湾就没有不搞养殖的,家家户户都养了猪和兔子,人口多的还养鸡鸭鹅。
    不仅家庭养,小队和大队也各有各的养殖场。
    大队的养殖场不用说,那是陈凡提出设计、并制定养殖和防疫方案,地点就在大队部旁边,品种也最齐全,除了各种家养禽畜,还有马牛羊这样的大型畜类。
    小队的养殖场则是照抄作业,只是规模小了很多,也没有大型畜类,品种与家养禽畜差不多。
    家庭养殖则在猪、兔、鸡、鸭、鹅几种里面自由选择,由小队兽医提供技术指导和防疫支持,收入在上缴一小部分之后,剩下的由小队自主分配。
    亏得张文良领导的销售公司给力,将一个又一个单位拿下,还在云湖上下游几个码头增开了几家熟食店。
    否则别说兼顾其他小队,就卢家湾自己的货能不能卖掉,都是个大难题。
    当然,现在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来多少卖多少,一点都不打折。
    何况卢家湾正在考察建立食品厂,等这个加工厂立起来,整个南湖公社还不够消化的,正好把东西隔壁两个公社拉上车,一起给卢家湾供货。
    陈凡站在大堤上,收回思绪,望着跟去年大不一样的卢家湾,不禁两手叉腰、有些意气风发。
    再回头看一眼刘璐,她背上背一个、肩上挑一个担子,左手扶着两个大包,右手负责电脑箱子,一道坡爬上来,额头上已然冒出一层细汗。
    陈凡眉头微皱,“你这体力不行啊,才这点东西都提不动。”
    刘璐委委屈屈,“师父,卤肉和骨头太沉了,还有电脑,也好重。”
    为啥行李都是自己扛,师父啥都不用拿?
    这不是天经地义么?!
    哪有徒弟跟着师父,还让师父劳累的?
    自己这么孝顺,以后师父肯定能把压箱底的本事教给自己。
    想到这个,刘璐顿时喜笑颜开。
    哎,对,现在她已经正式拜了陈凡为师,连未过门的师娘都喝了她敬的茶。
    虽说师娘不是大姐有点可惜,但是能和5队的张翠娥一样,成为师父的正式弟子,也是可喜可贺啊。
    瞧瞧以前张翠娥那样子,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所以去年被挑中去师父家的时候,爸妈提的要求就是要么嫁过门、要么正式拜师。
    以前他们是把嫁过门的希望寄托在大姐身上,可惜大姐考上了大学……,唔,这个好像也不可惜。
    总之是没了希望,所以他们又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
    现在嫁过门是不可能的了,谁让爸妈没把自己生的跟师娘一样好看呢,不过正式拜了师,也算完成任务了吧。
    陈凡看看这丫头,刚才还满脸苦哈哈,现在又不知道在呵呵傻笑个什么,不禁暗暗摇头,果然还是年纪小,不成熟。
    什么时候才能像自己一样成熟稳重哦。
    大堤上的狗叫马鸣,还有天上燕隼啾啾、八哥转着圈地叫,也惊动了正在屋门口抽烟扯淡的杨队长几人。
    他挥手打了个招呼,“上去看看。”
    小儿子杨军当即蹭蹭蹭跑上楼顶,站在屋顶上眺望,然后扯着嗓子往下面喊,“爸,陈老师带着刘璐回来啦。”
    他站得高,嗓门又大,这嗓子,不仅他老爹听见,整个6队的村子,包括大堤上的陈凡也听得真真切切。
    连大堤上都听见了,村子不远处农田里干活的人自然也能听见。
    所有人都抬头往大堤的方向看去,不过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动。
    不是他们对陈凡有意见,而是从头到尾,本队都只有杨队长、黄保管员和刘会计三人跟他走得近,其他人跟陈老师之间,充其量算是邻居熟人,见面打招呼、敬支烟就到头了,交情还远没到那一步。
    若是跟杨队长他们一样,听说陈老师回来就上门,那叫不知趣。
    所以听了一嗓子之后,单独干活的看了两眼,便继续干活,附近有人的便说起了话,还在家里的,纷纷走出家门,与邻居左右攀谈,聊着陈老师带着刘璐去上海见世面的八卦。
    至于杨梅和黄鹂,此时还在大队部上班呢,这嗓子还传不到那么远。
    另一边,杨队长听到儿子喊的话,当即起身进屋,往大队部打了个电话,“肖队长,又是您值班呐?啊,没事没事,就是小陈刚带着刘璐回来啦,对对对,刚到,现在还没回家呢,我们在屋顶上看见的。
    请您帮忙叫一下杨梅,跟她说一声,要是不忙的话,赶紧回来。
    对,就这个事,麻烦您了啊。”
    挂断电话,转身走出家门,刘会计和黄保管员还在门口站着,等他一出来,都不用招呼,三人一起往村子后面走去。
    大堤上,陈凡指了指小母马,“你把扁担卸下来,把绳子系紧,东西搭在马背上,能省点力。”
    随后两手往身后一背,颠颠地往坡下走。
    刘璐眼睛一亮,赶紧按照师父说的做。
    多多和球球呜呜呜地叫着,在陈凡脚边摇头摆尾,一路走出s形。
    小马驹也迈着轻快的脚步跟在旁边。
    它现在快两岁了,肩高接近一米五,等成年后,肯定会超过母亲的高度。
    其实所谓的东洋马,准确的说分为东洋骑乘马和东洋挽马,挽马是匈牙利的挽马佩尔什马和小本北海道母马改良而成。
    而东洋骑乘马,是小本子在20世纪初开始,用世界名马盎格鲁诺曼马和少部分阿拉伯马,与本土马一代代杂交而来。
    最后得到的“东洋大马”,其血统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盎格鲁诺曼马”,只有极少数本土马血统,用以使其适应本土气候。
    虽然他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洋马,可这么做的后果之一,就是几乎造成小本子本土马几近灭绝。尤其是在小本子用机械化军团取代骑兵之后,没了持续改良,所谓的东洋马也迅速退化,一部分还原成盎格鲁诺曼马,另一小部分则退化为本土马,更多的则成了四不像劣马。
    而东洋马到了后来已经彻底不见踪影。
    所以严格来说,陈凡这两匹应该是盎格鲁诺曼马。
    只不过老百姓都知道这些马是缴获的战利品,便一直沿用了东洋马的叫法。
    小马在陈凡身边脑袋高高昂起,显得心情很不错。
    陈凡将手搭在马背上,感受了一下小马的体力,心里暗暗点头。
    这个小家伙已经可以开始训练了。
    两岁起开始训练,是一匹骑乘马、尤其是战马最合适的时间,以后它的速度和耐力,一定能远远超过后面驮着两只大包的小母马。
    走过开满鲜的坡地,不一会儿便到了家门口。
    隔着院墙栅栏,陈凡摸摸三只熊猫,算是打过招呼,便转身进屋。
    只背着一个大背包的刘璐、早已上前拿钥匙开门。
    和往常一样,屋子里干净整洁,完全不需要打扫。
    刘璐卸下行李后,先给陈凡倒了一大杯一匹罐冷茶,然后去烧水煮茶。
    陈凡正准备去洗个澡,外面就传来杨队长的声音,“小陈,我们来咯。”
    循着声音走出去,陈凡走到坡前迎接,等三人上来,手里的烟已经递过去,“今天没出工?”
    杨队长接过烟,跟着往回走,同时说道,“这几天没那么忙,早上出半天工就差不多,下午再安排几个人除草灭虫,等着稻谷成熟、秋收就行。”
    陈凡点点头,“今年收成还好吧。”
    听到这个问题,三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刘会计对收成情况最清楚,当即滔滔不绝说起了丰收。
    今年增加了杂交水稻播种的比例,产量也大幅提升,等这一波秋稻收割完,从明年春耕开始,整个南湖公社的5个生产队,都准备全部播种杂家水稻。
    去年钱书记给杨书记他们吹过的牛,在今年全部实现。
    然后就听见杨队长问道,“你屋后面那块地,没有统计到生产队稻田数量里面去,你是怎么想的,继续种那三种普通水稻,还是也跟着一起种杂交水稻?”
    陈凡领着他们到客厅坐下,打开电风扇,将不多的热气吹散。
    随后坐到椅子上,笑着说道,“那点地方就不折腾了吧,还是继续种原来的三种稻谷。”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了一句,“明年春耕,把水田划分成四块,我们这里的江南稻种也种一部分。”
    杨队长忍不住咂嘴,“稻谷不都一个味吗,杂交水稻口感是稍微差一点点,可是也没差很多啊。”
    不等陈凡说话,他便摆摆手,“我就这么一说,你爱种什么就种什么,……”
    说着看向刘会计,“老刘,你记下来,明年别忘了。”
    刘会计嘴里叼着烟,从兜里拿出随身笔记本,一手本子一手拿笔,翻开后记录,同时说道,“忘不了。”
    等他记录完,抬起头看着陈凡,“你那块田里收的稻谷,都当做口粮发还给你了,超过的部分算在刘璐她们名下,一粒都没少你的,三个品种分成了三批,都做了标记,杨梅她们知道。”
    陈凡点点头,“好,麻烦了。”
    刘会计打了个哈哈,“说那客气话。”
    这时杨队长说起另外一件事,“知青点的那十几个知青,今年都考上了大学,他们全都过了本科线,最差的也是省城的本科学校,最好的考上了京城的大学。
    本来他们还想等你回来,请你吃个饭,表示一下感谢。
    这不是你一直没回来吗,他们又要赶在9月1号之前去报到,实在等不到,就各自准备了一份礼物。”
    说着指了指隔壁的客房,“小梅她们都给收起来,放后面那个小客房里面了。”
    陈凡呵呵笑了两声,没有说话。
    礼物什么的都无所谓,他又不是冲着感谢去的,倒是他对另一个问题比较重视,“上面没有继续安排人来?”
    杨队长摇摇头,抽着烟说道,“这个没有,我听说现在地委对还要不要派知青下来,连个准信都没有。
    上次钱书记陪着一个省里的领导来这里,视察双抢的情况,那时候杨书记提了一嘴。听那个领导说,夏季可能就不派人下来,等上面具体通知。
    就算今年没个准信,也会等年底再统一安排。不过今年的情况很复杂,很多事情都不好说。”
    陈凡听着轻轻点头,眼里若有所思。
    如果他记忆中的资料无误,在79年初,也就是今年的冬天、过完春节之后,还是会有一批知青会安排下来。
    事实上这也是最少的一批人,全国很多地方早已自己做了决断,暂停了安排没有工作的毕业生下乡。
    即便继续安排的,也是最后一批。
    这一批人也没在乡下待多久,当年就几乎全部回城,而那些在乡下滞留多年,还坚持没有彻底安家落户的,也会在80年1月全面撤销知青点之后,尽数返城,知青这个词,正式成为历史。
    陈凡抽了口烟,笑着说道,“不来也好,来了人,你们要安排、我也不得消停。要是这次没派人下来,以后那些知青也没有必要申请过来。”
    这一批知青之所以争夺来卢家湾的名额,除了陈凡教课的名气出了圈,学生竟然全部都是大学生。
    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以前学校里教的课程,跟考试没关系。
    可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已经全面恢复以前的教学课本。
    有了正规的教学大纲,又有好的师资力量,那些城里的学生,未必会愿意到农村来吃苦。
    再说了,年初时他是卫生处的干部,还在云湖这个圈子里,那些知青才会想来这里蹭老师。
    而他现在已经是省作协的副处级主任,跳出了云湖,别说在省城,哪怕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回头自己不乐意,往省城甚至京城一躲,来的人又徒呼奈何?!
    想明白这些,陈凡便彻底将这些人抛至脑后,转而期待一年后撤销知青点的那天。
    到时候他跟队里打声招呼,把那个知青点要下来进行改造,这地方肯定住得更舒服。
    前面的知青点面积不小,适合改造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那里是他到达这个时代的第一站,也是他与姜丽丽相遇的地方,留着大小是个纪念,总比日后荒废倒塌了强。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