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满唐华彩 > 第556章 歌舞盛世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56章 歌舞盛世

    第556章 歌舞盛世
    “明天是哪天了?”
    “殿下,是八月初二。”
    薛白听了这回答,转头一看,见回答这问题的是一个有些面生的宦宦。
    “八月?”薛白遂问道:“不是十一月吗?”
    那宦官闻言惊愣了一下,低下头,以惶恐的语气答道:“奴婢……不记得了。”
    薛白也不为难他,道:“下去吧。”
    “喏。”
    自从李琮把岁首改为十一月,旁人如何不提,薛白反正是没当一回事的,平常算时间,都是按原本的时历来算,他身边人也一样。
    但名义上,朝廷确实还在用李琮改过的时历,今天是八月初一。
    薛白当然打算将李琮制定的这乱七八糟的历法废除掉,可此事看起来简单,却有不少人反对。认为薛白此举是对圣人的不敬,甚至可以说是对圣人的否定。
    比如宰相当中,除了杜有邻,另外四人都不支持。
    颜真卿的态度是,可以废除圣人制定的历法,但现在时机不对;韦见素、李岘则是坚持认为保留圣人的制度是监国太子应有的孝行,是本份;李泌的态度则比较微妙,他原本就不想当这个宰相,属于被迫出仕,对薛白的很多决意都是持反对的态度的。
    因此在这件事上,薛白把诏令发下去,政事堂拒不执行,也就没了下文。可见他这个监国太子并非是随心所欲,实则也颇受掣肘。
    好在不论是哪个时历,明日都是双日,不必朝会。薛白打算微服私访,去看一看杜五郎办的表演。
    这几天颜嫣似乎又有些不太舒服,薛白说让李腾空来看一看,颜嫣却总不肯,说自己就是困,想要多睡觉,遂不与他一同前去。
    次日清晨,薛白换了一身便服,出了宫,却在宫门处遇到李岘前来求见。
    “殿下这是往何处去?”
    “有些私事。”
    “臣有一事禀报。”李岘行了一礼,道:“臣听闻,杜有邻之子杜誊今日在城外办了一场表演,声势颇大,其中还有舞马衔杯。敢问,可是为庆祝天长节?”
    薛白道:“想必不是,天长节在八月初五,今日是八月初二。”
    李岘道:“既然殿下还记得天长节在八月初五,岂能容杜誊如此行事?此举,与欺辱太上皇何异?!”
    “误会了。”薛白道:“梨园、教坊已被裁撤,这表演出于伶人们自谋生路。并非朝廷举办的庆典,选在哪天,俱是民间自发所为,总不能因太上皇生辰在初五,便不许百姓在初二载歌载舞?”
    李岘被这话噎了一下,之后脸色愈发严肃。
    他上前一步,以示不再谈论套话,而是掏心掏肺地说两句。
    “我正是因为相信殿下,所以才敢来相劝。世人本就对殿下所有猜疑,当此时节,殿下更该对圣人、太上皇表现出孝行,又岂可反其道而行之?”
    薛白便问道:“李公何以教我?”
    “何不将表演改到八月初五?”
    “方才说过,这并非朝廷举办。且时间早已定下,岂好临时更改?”
    “朝廷有何事不能干涉?孰轻孰重,殿下难道分不清吗?”李岘道:“正是由民间自发为太上皇举办庆典,方显我大唐国运昌隆,岂非更好?若殿下实在为难,让其连办三日,延长到天长节便是。”
    “朝廷若干涉,对乐师伶人可有赏赐?”薛白问道。
    朝廷没有让人平白干活的道理,否则传开了反而要有损朝廷声威。
    李岘遂点了点头。
    薛白便问道:“若如此,与以前有何区别?朝廷缩减开支之目的何在?”
    “这难道不是故意不办在天长节吗?”
    “若民间真的感念太上皇的恩德,又岂会忘了他的生辰?”
    薛白知道,杜五郎选日子时,根本就没考虑这么多,或者说就是单纯不在意李隆基是哪天生的。
    李岘听了这有悖孝道、有违忠诚的话,沉默了片刻,表情有些震惊。
    “太上皇办天长节庆祝诞辰,圣人改岁首以彰显功绩,这些除了带给百姓负担,有何作用?百姓只希望没有战乱之苦,没有税赋之重,安安稳稳地过好日子。别自欺欺人了,人们不在意天长节,这個‘八月初五’也根本不是天长节,天冷了,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
    “殿下!”
    李岘震惊不已,无法苟同薛白的这一番言论,本想说太上皇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对百姓也有着莫大的功绩。
    然而,薛白却道:“‘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这是长安百姓当年挽留你的话。两三年前关中大雨,你心怜百姓,屡次对太上皇敢言直谏,被贬出长安。百姓是否感念太上皇、圣人的时历是否合乎农时,你真不懂吗?”
    随着这一句话,李岘正要脱口而出的叱责之言便说不出来了。
    薛白微微一叹,亲手帮李岘把身上的大氅紧了紧,然后抬起头看向天。
    今天是个阴天,天色并不好,云压得很低,但胜在无雨无雪。
    “过两天,很可能要下雪了。”
    李岘于是也抬起头看向天空,一阵冷风吹来,让他不得不承认,现在确实已经是十一月了。
    试想,倘若再过三天,大雪纷纷,长安城却还在庆贺天长节,认为那是八月初五,岂非是另一种嘲讽?
    感到手掌被拍了一下,李岘回过头来,只见薛白将一张票据放在了他手里。
    这票的材质普通,只是一般的竹纸,工艺却很了得,印的纹颇为复杂,难以仿制。
    至于上面写的内容,则难登大雅之堂,无非是长安城外有大型表演,广召百姓前往观看。
    李岘再一看上面的时日,写的却是十一月初二的午时。
    他不由叹惜,民间果然还是不认可圣人所改的时历。
    ~~
    时近午时,春明门外,一场表演快要开始了。
    除了万年县派出了衙役维持秩序,果然没有任何的官署参与,说白了,与街头卖艺是一个性质,只不过是规模更大,水平也更高。
    李岘出了春明门,放眼望去,只见官道旁搭了一个偌大的舞台,舞台前设有棚子,棚中有座位,需凭票进入。
    但若是没票,也可以站在外面看,或者到城墙上,再或者到不远处的塬上看个热闹。
    再往前走,他赫然见到台上挂着一条横幅,上书“翠楼春酒虾蟆陵,长安少年皆共矜”。
    这该是一句诗,他看得懂,可初看之下却不知把这句诗高挂在舞台上方是何意,心里便在琢磨着此事。
    过程中,他验了票,在离舞台颇近的位置坐下,环顾一看,只见舞台周围立了许多块榜,上面写着各种商行的名字,还有不少商贩就在那榜下卖东西,贵的如书画玉器,便宜的像布帽草鞋,应有尽有。
    他的位置前方竟还摆着一块木制的菜单,拿起来一看,见最上面写的是“丰味楼”三字。
    正此时,有扮相文雅的小厮过来,笑道:“郎官可要点些菜?一边看表演一边吃,好不惬意。”
    李岘确实饿了,遂要了爆炒羊杂、酥生、醋拌脆丝。
    “郎官是否再要壶酒?”小厮又道:“这场表演便是由虾蟆陵酒行赞助的,他家的郎官清、阿婆清、翠楼春都是好酒呢。”
    “赞助?是何意啊?”
    “便是出钱,诸多商号中,虾蟆陵酒行出了大头,因此名字写在最显眼的地方。今日来看表演的上万人,都只喝它的酒,不许别的酒商来卖。”
    李岘以往只喝富水春这种宫廷御宴酒,今日也只好要了一壶郎官清。
    会了账,比在长安城中贵一些,但算上表演,也还公道。
    不一会儿菜就上来了,在他的座位前摆了一张小小的案几,地方虽局促,倒也别有一番风味。至于那醋拌脆丝,李岘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现在才知原来是猪耳朵。
    他以前不吃猪肉,今日难得一尝,味道竟然不错。
    待到表演开始,先是来了一段口技,那伶人一登场,就把所有出钱的商行又感谢了一遍。
    李岘看了,便大概明白了杜五郎带着梨园伶人自负盈亏的手段,票钱终究是没多少的,大头还得靠这些商号。
    他不由感慨,杜有邻看起来不甚精明,没想到竟有个如此脑子活络的儿子。
    台上的每一个表演都能引发人们的欢呼,毕竟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往在宫廷中表演的,自是让没有见识的百姓叹为观止。
    李岘心中有事,却是目光逡巡,环顾四周,寻找着杜五郎,更在意的是想看看薛白在何处,可人多场面混乱,他始终没能找到。
    第一个表演开始不多久,一人从过道处走了过来,不小心碰到了李岘面前的小桌案,他回头一看是李岘,愣了愣。
    “敢问,可是李公?”
    李岘抬头一看,只见这是个三十岁左右的俊美男子,须眉飘逸,风采不凡,他遂点了点头。
    “不错,你认得老夫?”
    “久闻李公盛名,学生姓杨……”
    此时第二个表演已经开始了,热场之后,上台的正是公孙大娘,将带着弟子们舞剑,气氛顿时热烈了起来,观众们欢呼不已。
    李岘只听得了这男子姓杨,一时也未听清他的名字,反而是听到后面的人不满地要求这个杨生坐下。
    杨生手里拿着一张票看了看,却是向李岘身旁之人问道:“叨扰了,敢问能否与你换个位置?”
    那人既知李岘是宰相,也坐不住了,拿了杨生手里的票便走开。
    李岘顺着那人的身影看去,只见不远处坐着驸马杨洄。
    杨洄身边带了一个男装打扮、身材瘦小之人,蒙着脸,大概率是其养的外室。
    李岘本就是独自前来,倒也无所谓身边坐着的是谁,而杨生坐下之后,一边看表演,时不时也评论上几句。他学识不凡,妙语连珠,李岘听得有趣,对他印象愈好。
    待聊得更深入了一些,李岘发现,这杨生还对治国之道,尤其是财赋之事极有见地,不由刮目相看,遂再要了一些下酒菜,添了两壶郎官清,与之同饮。
    ~~
    在棚子后方,还搭了二楼,设了雅间。
    薛白正在雅间中用千里镜看杨洄。“那也是你送出去的票吗?”杜五郎凑过来问道:“你竟邀杨洄前来。”
    包括给李岘的票在内,都是薛白拿来送人用的,至于他自己,反正都是待在这雅间之中。
    “不是。”薛白道:“我给了李月菟一些票,想必是她给杨洄的。”
    “咦,你竟与她还有交往?”
    “怎么?”
    杜五郎欲言又止,目光一瞥,见到薛白身旁的杨玉瑶还是把原本想说的话咽了下去,道:“毕竟是忠王的女儿,少来往些比较好。”
    “我知道。”
    杜五郎很快把话题转了回来,道:“这场表演办得还行吧?我办这桩差事,可是惹了不少御史弹劾我。说我把宫廷御宴上的舞乐给鄙夫看,是大不敬,伱可得保我。”
    “放心吧,我自有分寸。”
    “那就好,我去了,你自己小心些,别让人撞见。”
    杨玉瑶见杜五郎这碍事的终于走了,往薛白怀里一倚,道:“这么怕被人撞见?真当旁人不知你我的关系,哼,掩耳盗铃。”
    “他说的不是这事。”薛白道,“一会让你见一个人。”
    “谁?”
    杨玉瑶已有了猜测,正待相问,却听得舞台上换了一段配乐,报出了下一个表演,竟是《白蛇》。
    她连忙拿起千里镜往台上看去,专注地扫过了每一个伶人的脸。
    然而,并不像她猜测的那般杨玉环扮演了其中哪个角色,不免有些失望。但这场表演她还是看完了,感受到不论是曲乐,还是舞姿都比以往她看过的任何一场《白蛇》要美得多。
    直到表演落幕,欢呼声振天,杨玉瑶才恍然回过神来,擦了擦脸上不自觉落下的泪。
    薛白也伸手替她擦拭了脸颊。
    “若是玉环还在长安,一定会很想看这场表演吧。”杨玉瑶叹道。
    “她想必也很想再与你打打骨牌。”
    杨玉瑶听了这话,破涕为笑,推了薛白一把,道:“就你聪明。”
    说话间,外面忽有人道:“郎君,人来了。”
    “让她进来。”
    杨玉瑶回头看去,只见一个戴着斗笠的女子款款而来,她一愣,情不自禁站起身来上前抱住对方,才止住的泪水又忍不住往下流。
    “你这没良心的,我还以为你真的远走高飞了。”
    “谁没良心?可不是我骗了你。”
    好一会,杨玉瑶收了情绪,仔细看了面前的杨玉环,难免再次嫉妒起那张倾国倾城的脸。
    她还发现,许久未见,杨玉环竟是更年轻貌美,或者说更鲜活了,眼神藏着笑意。
    “你没良心,怕是忘了还有我这姐姐。”
    “我哪就忘了?方才那出戏你可听出青蛇对白蛇的戏词改了?”杨玉环道,“安知那不是我写给你的?”
    杨玉瑶抹着泪,刚哭过又展颜而笑,道:“好嘛,我就知是你排的。”
    “排得好吧?”
    杨玉环流露出了得意的神情,又指点着舞台上的各个地方,一一说哪些是出自她的手笔。
    这份相逢的喜悦持续了很久,雅间的三人饮了一些酒,窝在那看着表演。
    或许杨玉瑶想要问一问既然杨玉环还在长安,那关于她与薛白之间的传言是不是真的,可她最后还是没问。
    杨玉环也刻意没表现出与薛白的亲近来,坐在杨玉瑶的旁边,与薛白隔着一个位置。
    可等饮过两壶酒,大家都有些许醉了,在某次添酒之后,她无意识地坐到了薛白另一边。
    等到舞马开始表演杨玉环愈发显出醉态,白皙的脸颊透着红晕,睡眼朦胧。
    她褪了鞋,把脚踩在座位上,整个人蜷缩着,倚在薛白怀里。
    香风入鼻,感受到那柔软的身体贴在自己身上,薛白有些担心杨玉瑶的反应,但他也没动,任由杨玉环倚着。
    过了一会,另外一边,杨玉瑶也把头靠了过来,抵在他的肩头。
    薛白愈发不敢动,静静地坐在那,望着前方,只见数百舞马登场,随着曲乐翩翩起舞,蔚为壮观。
    这一次,舞马衔杯不再是敬某一个人,而是朝着所有的人,它们也知道,这是它们新的衣食父母。
    昔日的宫廷舞乐,入了寻常百姓的眼。
    坐在那的薛白仿佛因此能感受到大唐盛世还在。
    ~~
    “舞马衔杯,依旧壮观啊。”
    观众席上,李岘不由感慨了一句。
    “学生是第一次见这景象,震撼难言。”杨生道。
    李岘话锋一转,却道:“可惜,太上皇当年每观这一支舞,却不知民生艰难,百姓难堪重赋啊。”
    “恕学生直言,大唐开国一百三十余年,田地兼并,税制崩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绝非太上皇一人之过,至于胡逆叛乱,亦是因国家积弊,究其根本,不仅在于太上皇妄信安禄山。”
    “这说法倒是新奇。”李岘抚须道:“细细说来。”
    “学生再请李公饮一杯酒,如何?”
    “好。”
    此时表演已结束了,时近傍晚,杨生就邀李岘回城小酌一杯,继续交谈,李岘欣然答应。
    他们从春明门入城,寻了一个僻静的小酒馆饮酒。从太上皇的舞马谈到税赋,从租庸调谈到税赋改革。
    很早之前,关于税赋改革,薛白曾提过两税法的概念,被一部分朝臣另眼相看,而彼时还是太子的李亨也非常欣赏。
    李俶还曾就此事承诺薛白,待某日能大展拳脚,他必定实施。
    这些年来乱象不断,权位不稳,所有人都知道不是改制的良机,税法的变革迟迟没有开始。
    总之,李岘原本就听说过薛白的两税法,但今日听杨生开口说起,却又是全然不同了,杨生更具洞察力,想得更细致入微,也更擅长财赋之道,侃侃而谈,使得李岘的脸色一变再变。
    “奇才!”
    到最后,李岘盛赞不已。
    他有了些醉意,也变得豪迈许多,用力拍着杨生的肩,不住地道:“我要举荐你入朝为官,我必当举荐你!”
    “李公谬赞,但我只怕不能为官。”
    “为何?”
    “我杀过人,杀过官。”
    “出了何事?”
    “神乌县令李大简曾侮辱学生,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后来学生得了贵人帮扶,便拿下了李大简,误将他拷打致死,恰好此时学生陷入了朝廷纷争,被问罪了。”
    李岘遂问道:“是何纷争?”
    “学生方才说的贵人,乃太上皇第三子,曾为大唐储君……”
    “忠王?!”
    李岘一惊,登时酒醒了许多,意识到怪不得这杨生这么懂赋税改革,或者说恰因他懂,才入了忠王的眼。
    毕竟李亨当年确实很欣赏薛白提出的税法,偏是薛白不依附他,他自然要另选高贤,广纳贤良。
    理智而言,这般一个人,李岘自然是该远离的。离得越远,麻烦越少。
    可他实在赏识对方的才华,遂又问道:“你瞒不过我,你今日是故意接近我?可是已想通了,要抛弃权位纷争,往后心无杂念,为国出力?”
    “学生为人处事也讲究六个字,‘恩必报债必偿’,忠王待我有重恩,我绝不背叛。今日我出城看表演,乃是得到了监国太子与太上皇宠妃媾和的线索。因李公为人正直,乃宗室干臣,不忍相瞒,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这杨生才华无双,但一番话也足可见其性情狭隘,睚眦必报,还钻牛角尖。
    能把这种事和盘托出,看起来是不管不顾,行事鲁莽,实则却是算准了李岘不会杀他。
    在今日第一眼见到李岘时,他先是诧异,因为据他的消息,来的会是薛白与杨玉瑶。但很快,他便吃透了李岘的身份、性格,所以故意接近……
    ~~
    次日又是单日,一大早薛白就雷打不动地进行了朝会。
    但朝会之后,留下宰相重臣们议事,他连着打了好几个哈欠。
    “臣有事奏。”
    李岘是第一个开口的,说的内容却是让同僚们都大为诧异,竟是主动提出应该废除李琮定的岁首,恢复原本的时历。
    另外,薛白让他举荐一个京兆尹的人选,他说他感知到这份信任,不敢怠慢,连日思考,已有了人选。
    “哦?何人?”
    “此人殿下一定知晓。”李岘道:“河东盐铁使,杨绾。”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