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满唐华彩 > 第560章 问题出现就解决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60章 问题出现就解决

    第560章 问题出现就解决
    上元节将近,长安城渐有了繁盛景象。
    正月十二,颜春卿走进了道政坊中的一座道观。
    道观占地不算大,里面也十分清静,让旁人很难猜到住在这里的是如今地位颇为超然的李遐周。
    颜春卿到时,李遐周捧着一本书在看。
    见了那书的封页,颜春卿不由问道:“你这道士,竟是在看佛经?”
    “你这儒生,如何到我这道观里来?”李遐周反问了一句。
    颜春卿抚须笑道:“我是来见老友的啊。”
    “那贫道煎些好茶来待友了。”
    两人在偃师县时打的交道颇多,相处亦是简单自然,很快就摆上了茶具,煮起水来。
    颜春卿看着李遐周那行云流水的动作,举起案上的茶饼闻了闻,大为诧异。
    “隆冬方过,你竟还真得了好茶?”
    “前些时日,李齐物来拜访我,送了我不少珍贵药材,还有这几盒茶团。更难得的是,他身边还有个十分奇特的年轻人。”
    说着,李遐周动作微微停了一下,稍稍想了一下该如何评价对方。
    “那年轻人,长得虽是其貌不扬,还有口吃,可风采翩翩,能让人忘了他的长相,谈吐不凡,妙语连珠,聪慧过人,甚妙,甚妙,更难得他懂茶、懂水,还懂佛法。”
    颜春卿便问道:“如此人物,名叫什么?”
    “陆羽。”
    “却是未曾听说过。”
    李遐周道:“他是个孤儿,许是因自幼相貌丑陋而为父母所弃,竟陵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在城西门外的湖边捡到他并收养成人,他不愿皈依佛门,而是跑去当了优伶。他演戏很妙,遂得了李齐物的赏识。”
    颜春卿点点头,指了指一旁的佛经,道:“你是担心下次与他谈论佛法输了,今日躲在这偷偷恶补啊。”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怠。”李遐周莞尔道。
    话到这里,也就进入了正题,颜春卿的脸色稍微严肃了些,问道:“你给殿下出的那个主意,并未对他说啊。莫非是因这陆羽让你对佛门改观了?”
    “与此无关。”李遐周道:“只不过是时节未到而已,今年毕竟还是上元二年。”
    他的意思是,薛白虽然监国,用的年号却还是李琮的年号,并未真正的登基掌权。既立足未稳,他那个主意也就不宜说出来了。
    ~~
    少阳院。
    “李遐周估计是想劝我打压佛教。”
    薛白今日没出少阳院,翻看着田亩册子,忽然对在一旁帮他整理文牍的李腾空这般说了一句。
    李腾空微微一愣,紧接着就摇了头,道:“岂可如此?”
    她自己就是個道士,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排挤别的宗教,因此,对李遐周不免也有些恶感,委婉地提醒薛白,说李遐周又搞什么兴阳蜈蚣袋,又要打压佛教,只怕不是甚正经道士。
    薛白不由好笑,逗李腾空道:“那你呢?你却是正经道士?”
    “讨厌,不理伱了。”
    李腾空背过身去。
    薛白只好把她拉回来,道:“好吧,我们正经得很。”
    “我是担心你,你本身就地位不稳,岂可做如此万夫所指的得罪人之事。”
    “此事,我之所以在考虑,并非是为道家所迷惑。”薛白道:“与佛道儒之争关系也不大,唯一让我挥之不去的原因在于……土地与人口。”
    李腾空是宰相之女,一听也就明白了,眼神中的忧虑之色反而更重。
    她斟酌着用词,道:“我是宗室,亦是道士,听到这件事尚且感到不妥,哪怕别的都不论,也担心会有报应;更何况是你的敌人,他们不会想着你是为社稷着想,只会利用此事来对付你。”
    对此事,薛白的想法哪怕是对最亲近之人也很难说清楚。
    他也纠结犹豫,因他现在面对的情形,与原本历史上武宗灭佛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在于,一则安史之乱提前被平定,又还没有经历连年的讨伐藩镇的战急,大唐的财赋、人口并没有损失到那么严重的地步;二则大唐还没有经历后面几个皇帝崇尚佛教,比如举行迎佛骨的活动,眼下佛教还未有那般极度膨胀。
    但另一方面,如今佛教寺院占据的土地与人口,已经是不容小觑了。
    北周灭佛之后,佛教的再次发展起于隋文帝杨坚的提倡;唐高祖李渊虽自诩老子后人,但也比较信佛;唐太宗晚年有忧生之虑,曾宣扬佛法,并下令度僧尼近两万余人;到了高宗、武则天,更是大力崇尚佛教,到处建造佛像,寺院极尽奢华,可与宫室媲美。
    随着租庸调制的破坏,不可避免地,大量的农民除了投靠到世家大族名下,也有不少出家,或成为寺户、佃户,寺院雇逃户种地,不向朝廷交纳租税,然后兼并更多的土地,吸纳更多的人口。
    这两三年间战乱不断,朝廷这边捉襟见肘,国库空虚,经济凋敝。而佛门反而扩充庄园、拥奴呼婢,同时与大户、地方官吏勾结,相互帮忙,私度僧侣,逃避赋税,铸私钱,或放高利贷各方牟利,进而霸占普通农民的田地。
    若不加遏制,只怕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薛白想要变革,想要解决田地兼并的顽疾,不能一开始就拿世家大族们、地方军阀们开刀,相比起来,佛门是一个稍微软一点的柿子。
    这能算是他着手施政的道路上一个不错的起点。
    当然,以薛白眼前的处境,不宜做这么大的动作。他还不是天子,会有非常多的掣肘,冒然行事,反而会起到反效果,甚至把所有事的阻力都增大。
    最好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继续积蓄实力,隐忍到李隆基、李琮都死了,内部的障碍都清除了,到时再大刀阔斧。
    末了,薛白合上案上的田亩册子,道:“放心吧,李遐周既未当面与我谏言,我也知时机未到。不过只是聊一聊而已。”
    他暂时克制住了心中的冲动,再次告诉自己还年轻,路还长,不必急在一时。
    过了一会,有宫人来报,称杜五郎请求觐见,杜家姐妹也来看望太子妃。
    薛白监国之后,依旧重视情报的获取,而杜妗正是为他打探民间情报之人。
    因杜妗到少阳院的次数过于频繁,有时也会以杜五郎的名义前来。
    这一次来,她顾不得与薛白先说些体己话,而是眼神凝重,开门见山便道:“我得到一个消息,郭子仪暗中派人到了长安,似与李隆基偷偷接触。”
    “此事属实吗?”
    “还在查。”杜妗道,“但关于他,不仅有这一桩事。”
    薛白问道:“还有什么?”
    “有传闻说,郭子仪私下与吐蕃统帅达扎鲁恭谈论议和之事。”
    杜妗也知这不是小事,因此声音压得很低,继续道:“据说是因郭子仪的侄子郭昕奉命前往巡抚安西,如今陷于吐蕃的包围,郭子仪为保侄子性命,遂与达扎鲁恭有了信使往来。”
    薛白疑惑道:“只因他侄子就倾向于和谈?”
    “郭子仪的弟弟郭子云,早年就战死沙场,只留下郭昕这根独苗,因此郭子仪待他比儿子还看重些。”
    “消息是何处来的?”
    杜妗道:“有吐蕃来的商旅得知了此事,饮酒时说漏了嘴。”
    薛白沉吟道:“未免太过详细了。”
    杜妗问道:“你是说,消息可能是有人故意放出来的?”
    “不急着下定论,查查消息源头。”
    ~~
    数日之后,杜妗尚未查到消息的源头,薛白却收到了一封奏折,是郭子仪递来的。
    郭子仪在奏折中说,吐蕃想要与大唐议和,想要遣使到长安商议此事。
    随着奏折,还递上了吐蕃的国书,乃是达扎鲁恭亲笔写的。
    达扎鲁恭说,吐蕃与大唐一样,经历了动荡,他们的赞普尺带珠丹前两年过世了,如今的赞普年纪还小,仰慕大唐,希望能与大唐重新结好,为赤松德赞求娶一位大唐公主。
    除此之外,郭子仪还附上了一封信,剖析形势。
    他先是直接表态,认为吐蕃并没有真正想要和平的意思,只是想要麻痹大唐。慢慢消化如今已经占据的土地,早晚还会出尔反尔,甚至这次的议和还有可能会有诈。
    但另一方面,大唐现在刚刚经历战乱,并无与吐蕃长期作战的实力,倒不如先答应下来,设法要回沙州、肃州等地,打通与安西的联系。他在信上称,达扎鲁恭遣使与他说,只要唐廷愿意议和,蕃军愿意退出河西,表现得很有诚意。
    最后,郭子仪说他虽有疑惑,担心是计。但情况如此,不能不报给朝廷,请朝廷决断。
    薛白皱眉思索着,目光不时看向地图。
    这形势与历史上不同,因安史之乱平定得早,吐蕃并没有攻入关中,长驱直入打进长安。但另一方面,蕃军也因此集中力量,在它的西线占据了许多显要之地,把安西与大唐腹地分割开来。
    若不能把河西走廊重新打通,大唐除了要失去广袤的疆域,丝绸之路也要被阻断,这是薛白绝不可能容允的。
    可大唐若要出兵,且不谈打不打得过的问题,这必然会陷入两个大国相互消耗国力的漩涡之中,到时,就不是随时能停下来的了。
    既然暂时不打,似乎和谈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然而,事情未必真就这么简单,郭子仪都说了,蕃人狡诈,提出和谈很可能是要使诈。
    薛白一时拿不定主意,再次召了诸相议事,把吐蕃的国书递给他们看。
    几个宰相之中,颜真卿、李泌是最了解吐蕃的。
    “仅靠和谈,若想拿回河西诸州,必不可能。”颜真卿道:“达扎鲁恭若是对郭公做了这等承诺,必是欺诈之言。”李泌道:“郭公并非轻易上当之人,既有此计,当是达扎鲁恭给了相当大的诚意。”
    “为何呢?”
    “是啊。”李泌亦思忖道,“抛了这么大的饵,目的何在?”
    两人讨论着认为达扎鲁恭能给出这样的许诺,只怕不会带来太平,反而是让大唐放松警惕之后,明年必将大军入境。
    此事讨论了数日,尚未有结果,如今坐镇剑南抗击吐蕃的李光弼却也上了一封奏折,称蜀郡西北部的松州、维州、保州等地都被蕃军包围,可见蕃军毫无诚意,坚决反对与吐蕃议和。
    ~~
    战事不决,薛白遂写信给如今坐镇于蒲州督促军屯的王难得,询问他的意见。
    王难得竟是直接遣快马请求入朝述职,薛白同意了,于是不过数日,王难得便风尘仆仆地赶回了长安。
    宣政殿内,旁人都被驱走。
    “殿下是否想过,借机罢免郭子仪?”王难得沉吟着,缓缓说道。
    薛白闻言,并没有立即给出反应,而是目露沉思,过了一会方道:“仔细说。”
    “郭子仪是老将、名将,赋闲休养,待到需要之时再命他出门,足以震慑外敌,倒不必让他始终坐镇前线。”
    薛白懂这个意思,最大的牌是可以不打出来的,留着作为威慑就够了。
    王难得道:“更重要的是,郭子仪并不是殿下的人。达扎鲁恭看似想要议和,但早晚必兴大军来攻,到时若由郭子仪统帅三军,万一他心怀异志随时可进入长安,行废立之事。哪怕他没这么做,有此顾虑,如何调兵遣将?”
    薛白点点头,补充道:“还有,如今坐镇灵武的仆固怀恩是郭子仪的旧部,仆固怀恩与我并无任何交情。一旦郭子仪对我不满,仆固怀恩必起兵助他。”
    “正是如此。”王难得道,“关中以西的心腹之地,不可完全交在郭子仪手中。最坏的情况,他联合仆固怀恩、吐蕃、回纥,有颠覆诸位之力。”
    薛白道:“此番郭子仪擅自与达扎鲁恭议和,是个调走他的机会。而且,李光弼与他意见相左,可以确定,两人不会串通,调走他基本是安全的。”
    王难得道:“离夏秋之际尚早,此时调开他,好过临阵换帅。”
    薛白伸出手,拍了拍王难得的肩,道:“我若调走郭子仪,想必你也能抵御住吐蕃入侵。”
    “虽没有万全的把握,唯有一颗人头寄在此处,到时若不能挡住敌军,殿下斩了我便是!”
    “国库空虚,兵疲民乏,若不加税赋,西北防线布置不了更多兵力,而蕃人全民皆兵,轻易可聚起二十万众……”
    薛白说到这里,顿了一下。
    眼下的大唐是个名将辈出的时代,除了郭子仪,他不乏有名将能与蕃军一战。
    但郭子仪却有个旁人都没有的优点,就是他自身有威望,且已两次挡住蕃军的进犯,达扎鲁恭怕他。
    只这个“怕”字,也许就能为大唐省下数十万贯的钱粮。
    想到这里,薛白脑中有灵光一闪,泛起一个念头。
    “此番,达扎鲁恭邀郭子仪议和,倘若郭子仪直接拒绝,那便是擅自决定国事,而朝中若想议和,必要治他的罪。因此郭子仪只能试探达扎鲁恭的态度,然后上报朝廷。可他上报,自然而然地遭到了猜疑。只要蕃军故意在蜀郡给大唐施加压力,以李光弼刚强的性格,必反对和谈。”
    说到这里,王难得反应了过来,道:“殿下之意,这些,全是达扎鲁恭的离间之计?”
    薛白道:“我猜测是如此。”
    他铺开地图,继续推演道:“倘若我们撤换掉郭子仪,达扎鲁恭可趁机煽动仆固怀恩的不满。待你上任泾原,他忽然率大军进攻,彼时你立足未稳,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如何应对?而你一旦大败,我在长安,也就镇不住局面了。”
    王难得顿时背上冷汗直冒。
    “达扎鲁恭,一个胡蛮,竟有这般心计?”
    “不可小瞧了他啊。”
    ~~
    “殿下,李齐物求见,称有极重要之事想要禀报殿下。”
    薛白记得李齐物,也是大唐的宗室重臣了,以前还是杨玉瑶的邻居。
    李齐物也是个十分上进的人物,一见薛白就十分郑重地行礼,这也是一种表忠心的方式。
    “听说你近来给李遐周送了不少礼物,他在我这里说了你许多好话。”薛白道。
    李齐物吃了一惊,连忙道:“臣是有极重要之事要禀报殿下,只是苦于没有觐见的机会,只好请李道长引见。”
    “说吧。”
    “喏。”
    李齐物先是左右看了一眼,见殿中没有旁人了,才开口道:“郭子仪曾遣人回长安,暗中拜访了臣,并询问圣人的近况。”
    话到后来,他声音渐轻,愈显神秘。
    薛白问道:“他遣了谁来见你?”
    “回殿下,是泾州的一员将领,名为高晖,正是郭子仪麾下。”
    “人在何处?”
    “臣不知,只知他似乎还去见了不少宗室,如嗣歧王李珍、嗣吴王李祇。”李齐物道,“他言语间,更是……”
    他故意又顿了一下,等待薛白追问,然后才继续道:“更是流露出郭子仪有向吐蕃借兵,清君侧之意。”
    然而,一番话说完,薛白并没有预料之中的反应,而是显得颇为平静。
    “我知道,李珍已与我说过了。”
    李齐物一愣,不由抬眼瞥了薛白一眼,见了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猛地心惊了一下。
    若换作李隆基、李琮、李亨等人的一贯风格,遇到这件事必然是心生猜忌,但这次,薛白不同,踱步沉思着,反而愈发确定是离间之计。
    “达扎鲁恭,弄巧成拙了。”
    他故意低声喃喃了一句,看看李齐物能否反应过来。
    李齐物倒也不傻,身子一颤,瞪大了眼,道:“殿下之意,这莫非是,达扎鲁恭的离间之计?若如此臣……臣惭愧!”
    “起来吧。”
    无论如何,李齐物还是借机向薛白表了忠心,薛白遂就此事询问他的建议。
    “臣以为,殿下洞若观火,识破了达扎鲁恭的阴谋。”
    “只怕是阳谋。”
    “是,是。”李齐物舔了舔嘴唇,沉吟道:“既是离间计,他除了故意在长安放出谣言,必还会怂恿郭子仪,此为阳谋。”
    “你认为如何破解?”
    “眼下撤换郭子仪不妥,不撤亦不妥。”李齐物想了想,很快有了个主意,道:“何不遣一监军,前往郭子仪军中坐镇?”
    “退下吧。”薛白懒得再与之多谈,挥了挥手。
    可他自己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无非是写了一封亲笔信给郭子仪,诚恳地表达了信任。
    这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来自吐蕃统帅达扎鲁恭的威胁,依旧还在。
    监国之后,薛白常常感到了难,行事不像以前那般敢想敢做。
    国事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每当他想解决一个问题,却会发现牵制了太多的问题,让他根本不能轻举妄动。
    ~~
    次日,宣政殿,又是重臣们商议国事。
    几个宰相确实是比李齐物更有水平,短短数日,除了杜有邻,都看出达扎鲁恭的离间之计。
    “臣愿往泾原,代朝廷与吐蕃议和。”
    首先提出解决之法的是韦见素。
    韦见素此前虽然不支持薛白,可对于国事,还是十分上心。由他以宰相身份前去,既可安抚郭子仪,消弥离间计带来的影响,又足够资格与达扎鲁恭谈。
    但薛白其实并不想谈,想的是这次达扎鲁恭既然耍阴谋,是否有旁的办法报复回来。
    宰相们议论时,他便顺着此事在想,忽然意识到,达扎鲁恭与吐蕃的小赞普赤松德赞之间的关系,就好像郭子仪与他的关系。
    薛白遂问颜真卿道:“达扎鲁恭与赤松德赞就没有矛盾吗?”
    “自是有的。”
    当年,薛白在南诏曾俘虏了吐蕃公主,也就是赤松德赞的姐姐娜兰贞。正是由颜真卿出使,护送她回吐蕃,因此最了解这些事。
    “尺带珠丹一死,达扎鲁恭除掉了吐蕃叛臣,他联合玛祥,掌握吐蕃大权。达扎鲁恭在外作战玛祥则在内掌权,声称尺带珠丹的死是因为信奉佛法。”
    “佛法?”薛白听到这里,又想到了什么。
    “不错,达扎鲁恭、玛祥都信苯波教,而尺带珠丹则信佛法。”颜真卿继续道:“赤松德赞冲龄继位,朝政为外臣把持,自是不满……”
    薛白忽问道:“吐蕃想派使者来,来的有赤松德赞的人吗?”
    他在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两个问题,也许可以一起解决。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