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还能这么加密的?
第566章 还能这么加密的?原本是只对领导一人的科普,听着听着就成了对华夏顶级天团的科普了。
对话模式基本都是,李颜先介绍一个东西,因为太多听不太明白的名词,所以领导们齐齐皱眉。
然后李颜逐渐开始用一些有如科幻片的描述解释效果,于是收获大佬们在释然与更疑惑之间反复横跳的眼神。
“哦~原来是画饼来了,但是画饼能画到这来吗?”
光是一句“四项核心技术突破”就够让人没有信心了。
量子相控阵雷达阵列、轨道动能拦截平台、大气层内激光拦截网、纳米蜂群防御系统。
听起来……不明觉厉。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电磁轨道炮、真空管道磁悬浮、自由电子激光技术、超微型无人机……
听起来科幻味道似乎有点浓,不过也不算很不好接受,眼前这个人是短时间内搞定光刻机,又真能搞定癌症的神人,相比起来,本身已经有足够研究基础的电磁轨道炮、真空管道运输、微型无人机啥的,也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东西。
关键是,李颜暂时还没接触军工,虽然还没太清楚量子相控阵雷达阵列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激光拦截网又准备怎么落实,但军工方面应该也有超乎李颜想象的基础。
量子纠缠、可控核聚变、室温超导……
当李颜提到这些的时候,领导们的信心就又飘摇了。
这些但凡掏出来一个,那都是可以震天动地的,你跟我说这些只是完成项目的“基础”?
那一点信心都给不了。
然后李颜又会告诉他们,这些超高级的东西,属于有了就能大成、能理想化实现反核弹系统的加成,如果没有,反核弹系统也还是能搞。
领导们就又开心了点。
但总而言之,一通汇报下来,把领导们是拉扯了个七荤八素。
他们想信,但听起来真的太过小说了;他们想不信,但眼前这个人本身就等于是奇迹。
对于他们来说,判断李颜价值的最好办法,是“他遭到了灯塔的干脆暗杀”。
真来讲科学技术,实在是没法判断可行性。
“全覆盖华夏大地是最终目标,这个最终目标确实需要一些远超当前水平的技术支撑。”李颜说道,“我们完全可以分层级处理,量子相控阵雷达阵列,用于超高精度、超高广度的探测,这个基本可以实现全覆盖,重点地区可以强化。大气激光拦截网则是精确度相对差,但覆盖面非常广的‘保护罩’,是截杀导弹的第一关。轨道动能拦截平台,则是配合雷达阵列进行快速锁定拦截,实现空中地面双重截杀,可以先保护重点地区,后续慢慢实现全覆盖。纳米蜂群防御系统,则是超微型无人机应急响应,既可以当做反核弹系统的最后一关,也可以作为拦截低空滑翔弹的辅助,他就用于关键地区的防御了,就算再怎么发展,恐怕全面铺开也不现实。”
李颜说着突然耸肩,“实际上,只要保障心脏地带可以免受核弹威胁,就已经足够了。所以我才强调,那些技术并非必须,全覆盖也只是一种想象。只要我们能证明,我们拥有了拦截能力,那到底是不是全覆盖,不重要。能拦截,这件事情已经足够翻天了。他们试与不试,都是毒药。”
“李颜,”某位领导发话了,“拦截这件事情,我们在做,他们也在做。你这套系统,相比起我们当前的研究,好在哪?”
“导弹的速度、精准度、打击范围,有一个实际值、实验室实验值、理论值。我针对的是理论值,要比理论值快上两三个数量级。”
这话领导们是听懂了,越听懂就越是整不明白。
“我之前不跟各位领导汇报这件事,就是觉得光凭一张嘴,说这些内容意义不大。”李颜说道,“所以,我先潜心做了好一阵基础研究——虽然今天来得还是早了点,但我确实不止凭一张嘴了。”
李颜掏出手机,套上激光投影接口,在白墙上就投出来了一些文件。
“量子雷达原理验证已经完成,华科院电子研究所确认了可行性,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我们在实验室利用压缩光量子技术提升雷达分辨率40倍,目前量子态压缩技术正在优化,预计年底就能实现雷达阵列的精度需求。
“室温超导其实距离实现也不远了,目前材料迭代到86代,我该收集的信息基本完成,过两个月,实验室完成接近室温的超导没有问题——实际上我们不需要追求完全的室温超导,在我应用这个材料的环境里……现在说已经可用都没问题。
“自由电子激光器的电光转换效率也突破了60%,距离最低可用值68%近在咫尺,大气层内的激光传输热晕效应补偿、自适应光学湍流校正算法我也都做出来了,目前算法正确率与效率值都突破90%,实际上已经是可用状态。
“尺寸达2cm的无人机与能量密度2.6倍tnt的炸药均已达量产水平,石墨烯-氮化硼异质结防护层已经可以用于无人机外壳制造
“还有支撑一整套系统的量子计算机,也已经取得良好进展。量子计算机不能拿来当我们常用的计算机,长版短板都很明显,但非常适合用于相控阵雷达的同步,蜂群无人机的信号同步,轨道炮与激光拦截网的响应,以及系统内多个环节的协同。目前我已同华科院测试了一款量子比特处理器,用60秒完成了经典超算1万年的计算量……”
“啊……”刚刚提问的领导显然没想到李颜会掏出来这么写东西,一时间无言以对。
“嗯……”
“呃……”
“嗯?”其他的看起来也是懵的。
“我充分相信你的能力。”大领导发话了,算是彻底给定了调,“我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些项目能有成果,你看得远,如果能如你所说完成反核弹系统,我们在这项工作上,就是彻底领先世界。这件事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
其他领导纷纷点头。
“那么,李颜,你需要我们给你什么?”
“有不少东西,需要各位领导给予支持。”
某位领导露出了“我听懂了一切”的表情。
“不管是研发资金还是人才,我们会鼎力支持。”
“人跟钱,我都不需要。”李颜说道,“只是希望能提供足够的配合,例如一开始的量子雷达,以及后边的电磁轨道炮,我不可能自己从零开始造……”
“这当然不可能。”大领导笑了,“我反而感到惊讶,你对于我们能给的资源与协助,预期有这么低吗?”
“我要介入的程度可能会比较深。光是建成量子通信干线与量子卫星互相交织的天地一体化量子网络,想必……”
“都没有问题。”大领导再次明确,“既然相信你所做的事情,我自然会方方面面都给足你信任与权限。”
“之前自称来自军工研究院的两位首长找过我,但他们提到了要完全离线式地参与到研发中去,这点我是做不到的,需要提前强调。”
正处于放松兴奋的领导们突然又绷住了。
大领导沉吟了一小会儿,“李颜,我想你也知道,如此行事,只是为了保密而已,你所做的研究,密级已经是最高的了。”
“放心,我会加密的,到了真正推进系统落成的时候,所有难点,我都会加密。”
“不要小看间谍与密码专家。”
“间谍偷不走我脑子里的公式,密码专家也绝无可能破解我的密码。”
要不说这群领导是最顶尖的呢,换作其他层级的,听完李颜这种发言,肯定少不了来上几句教育,贴个“年少轻狂”的标签。
但此刻领导们保持沉默,只是做了简单的眼神交流,就把对话留给大领导与李颜。
“你理解我对于特效药的谨慎吗?”
“不理解。”
有人眉头都抖了一下。
“我必须承认,如果你在研发特效药的时候,已经有‘防御境外生物病毒攻击’的想法,那确实是我低估了你。但我的决策也有你所考虑不到的地方,你所理解的那些缘由,是有的。但绝不仅如此。我并不准备阻止特效药上线,为了人民,这是一件大好事。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坐下来,跟我好好谈谈,至少分分层级,平稳点落地。”
说到这份上,算是够给面子够有诚意了。
“领导,我不理解您对于特效药的谨慎,并不影响反核弹系统这边,我的诚意。一码归一码。”
“你为什么,想要主导这个项目?”
“我生气了。”
有位领导刚拿起水杯,惊得杯盖磕出了脆响。
没听错吧?这么高规格的对话,突然冒出来一句完全的情绪化表达?
“因为灯塔的暗杀么?”
“是的。我的动力很简单,他们必须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不知道为什么,大领导觉得李颜更值得信任了。
“那么,你可否说说,你准备如何加密?虽然我们可能不懂,但还是想听听。有必要的话,或许可以请几个密码专家来评估评估。”
“我其实有自己的两套语言的。”
“嗯?”
“我早就给自己创造了两门语言了,没有依托于世界上的任何一门现存语言,看起来跟鬼画符差不多。随时可以掺杂一下做出第三门,如果我连公式符号都完全自创,并且随机切换,那全世界除了我就没人能看懂那些重要公式与数据了。”
“……”
“所以,就是把全世界所有密码专家安排在一块,他们也不可能解答得出来。”
“但是,参与项目的人……”
“他们也不会有人能看见全貌的。”李颜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全貌只存在于我的脑子里。”
很显然,已经有领导对李颜所说的情况产生些许顾虑了。
只存在于你的脑子里?那倘若研发出来了,全世界岂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知道这反核弹系统是怎么回事?
大领导却带头鼓起了掌,“好,我还是那句话,既然选择了信任,那就信任到底。”
自此,李颜正式作为反核弹系统“天穹”的主导人,拥有了许多连本书都不能写清楚的权限。
因为密级过高,外界没有任何人知晓此事。
在大家眼里,李颜就是继续经营着他的未来科技,只是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新型科技的研发上。
因为有过消失了快一年搞万能特效药的经历,所以大家倒也没有多惊讶。
反而是万能特效药项目重新回归科研圈视野这件事,让他们嗅出了许多不寻常。
李颜对于未来科技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有了那么夸张的基底,未来科技并不需要保持什么持续不断的创新,只要“小有创新”就足够让粉丝满足了。
主要是大家也理性,手机说到底就是这么一个玩意儿,就算创新什么柔性屏变成一张纸,从个人使用上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
还不如多加点功能,提高点性能,降低点价格来得香。
这点孙淼还是足够的,不需要李颜亲自指导。
至于未来科技自己的品牌力,看看李颜正在开疆拓土的那些项目吧,喷都没人刚喷。
因为他妈的看不懂啊。
别人扯量子计算,那都是贴个效果图然后建立简单指令比传输运算速度,然后高呼“比传统超算牛逼多了”;李颜搞量子计算,上来就是建立全球首个集成量子通信干线(上京-新北干线)与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支持9300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并且其“可复制”,“很快就可以实现全国主要节点的天地量子即时通讯”。
别人说常温超导,拿个“新材料”遮遮掩掩忽悠好一阵,最后说实验数据出错了不好意思“但是真的有点启发”;李颜搞常温超导,现在已经整出来在可接受的高压条件下转变温度高达262k(-11.5摄氏度),爆杀了蠢蠢欲动说自己发现在170万个大气压下转变温度为-23摄氏度的lah10的德意志团队。
关键是,这个lah10材料甚至还没能通过验证,170万个大气压的究极苛刻条件本来就让人非常没有验证兴趣。
而李颜,已经在许多场合实打实演示了100个大气压强下零下11.5摄氏度的超导现象了。
喷不动,要喷人还得先读书,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本来大家已经准备把17年10月底推出的这个ly97材料作为年度新材料写进科学报告了。
李颜却突然自己浸在实验室近半个月,然后令人猝不及防地掏出了ly99材料。
“环境压强,室温超导,搞定,我甚至能定制这东西的超导条件。”
连一直跟进室温超导研究的伙伴们心态都炸了。
什么鬼?艰难爬山看日出,你他妈把太阳端过来了?
“颜神,颜神,实验记录呢?”在李颜公布ly99诞生的时候,整个实验室的人都跟嘻嗨了一样,抓耳挠腮。
李颜潇洒地把两个本子扔到他们面前,“随便看。”
一群人猴急地翻开,前边记录的都是他们已经完成的内容,都是推进ly97跟ly98两款材料迭代的实验,他们都知道。
好不容易翻到最关键的两页,李颜如何实现跨神级的优化——
却是一条素描的龙,画得挺好看,但……
“这什么?”
“加密。”李颜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