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924章 新作完稿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24章 新作完稿

    藏书家们首先建议,图书馆要有定期翻新、晾晒书籍的规定。
    还要设专门的勘教工,检查重要书籍的印刷错漏。
    焦竑等人还贡献出了自己用各种草药配制的防蛀秘方。
    能够过几十年而不变脆、蛀虫的书籍,对印刷的纸张要求是非常高的。
    这年代的廉价书籍印刷往往粗糙,不光错漏多,而且越便宜的书越容易遭虫蛀。
    一个小图书馆几百本书籍的量,如果都是廉价书,就必须要定期管理。
    王文龙觉得有理,前世的图书馆往往伴随研究机构,这么大的工作量,求实书会的各分馆应该共同配合,某地的图书馆负责教阅某几种的书籍。
    而且还要定期将勘误成果互通有无。
    为此王文龙决定求实书会应该要成立一份协会内部刊物,方便协会成员联络、发表论文、增长工作水平。
    现在求实书会的工作刚刚开始,论文并不多。内部刊物可以一年一期,但随着求实书会的规模扩大、研究员人数增加,内部刊物可能直接变成月刊甚至周刊。
    费一个月时间,求实书会的第一份章程终于制定出来。
    紧接着王文龙又开始选书。
    王文龙前世的华国,各等级图书馆都有推荐目录。
    但即使是最低一级的小学图书室推荐书目,包含的藏书也有接近一千本。
    这对此时的求实书会来说压力太大了。
    哪怕是油印快书,一部最低也得三四钱银子,一千部书就是三百两。
    求实书会募集到的所有钱,除去建馆费用,连十个图书馆都干不下来。
    那还普及个啥?
    所以书目必须删减。
    王文龙和身处京城的会员们一番商议,最后拿出了三套目录:
    最小规模的图书室,推荐书籍仅十套。
    没有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分类,而是分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宗教书籍,综合图书四类。
    社会科学包含一套完整的四书五经,一套资治通鉴或者史记。
    自然科学则包括王文龙所编《横山书斋理科教材一套》,一套适宜当地气候的农书,一套《黄帝内经》。
    宗教书籍和综合图书的选择也都是大路货。
    这种小规模的图书室针对的对象仅是普通百姓和稍有阅读能力的半文盲。
    选择的书籍十分吝啬,有娱乐性的书籍只有一套《三国演义》。因为这套小说印刷量最大,均价便宜。
    二三等级的图书馆也是用类似思路编辑书目。
    二等图书馆藏书一百部。
    三等图书馆藏书才有五百部。
    这已经是求实书会的最大能力了。
    求实书会在京城成立,引起的反响十分有限,但后来的历史上,此协会的影响力却非常深远。
    伴随着移民开拓的进程,求实书会在以后的历史上将发展成一个参会图书馆超过两千间,协会人数二十万,捐赠者和研究员遍布全世界的组织。
    “求实书会”被誉为“大航海时代以后最重要的公益组织”,“世界第一个真正的公共图书馆协会”。
    王文龙所领导编纂的“协会图书馆建设章程”“第一版求实书会书目”,也都成为影响图书馆学的里程碑作品。
    甚至王文龙个人都被图书馆学尊奉为祖师。
    一些欧洲历史学家还对此有所微词。
    他们认为古罗马时代的传教士卡西奥多鲁斯才是图书馆学的祖师,他所编纂的《宗教文献和世俗文献指南》才应该是第一部图书馆藏书推荐书目。
    但中国学者对之嗤之以鼻。卡西奥多鲁斯的作品以及影响力早就在历史上消失,中世纪的欧洲根本没有哪个修道院照着他的文献指南藏书。
    而王文龙制定的“求实书会书目”一直都在更新,并且是全世界的权威书单,在电子阅读时代之前,已经更新到一百四十多版。
    甚至不同年代的求实书会书单,本身都是研究思想史、科技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后来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建设,都以万历三十九年京城成立的求实书会为效仿对象。
    王文龙这个“世界图书馆之父”的名字实至名归。
    ……
    王文龙忙着筹措求实书会。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收尾写作便难免慢了些。
    一直到万历三十九年的夏天,这本书才缓缓写完。
    王文龙也不知道万历皇帝对他这答辩作业感受怎样。
    将书交给孙隆,听天由命。
    全心全意编写自己的图书目录。
    他不知道的是万历皇帝早就关心《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写作。
    万历皇帝是个复杂的人。
    他的行为消极散漫,极不负责。
    但他的决策却又透出一种天生的机敏。
    万历皇帝也曾经有励精图治的抱负,虽然最终还是选择了摆烂,但他却对政治依旧感兴趣。
    万历皇帝一次无意中询问孙隆王文龙的近况,知道了王文龙在写一本名叫《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书。
    他以为这本书是王文龙批评朝政之作。
    非常感兴趣。
    他当然知道自己在天下风评不好,但对于王文龙的学问,万历皇帝也是承认的。
    他很想知道自己的作为在王文龙眼里算是什么水平的君王。
    就像是一个优秀学生总是关心做题,而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却反而更加关心自己的得分。
    孙隆知道皇帝会看此书。
    拿到王文龙的草稿时又不敢透露宫中之事,只能旁敲侧击的提醒:
    “建阳你这书真的写好了?若是持论不公允,写作不完善,可以慢慢改来。”
    王文龙道:“此书只是分析最一般的事实记录,可以对天下言,并无什么宫闱不堪之事,想来不犯忌讳。”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原作是钱穆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跑到香港去写的。
    目的乃是申明“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
    这书的本质其实是为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作解释,体现中国政治变迁的同时,也向读者阐明历代的政治改革其来有自,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是有自主变革的能力的。
    出于这一目的,这本书对于古代政治其实是褒扬多过讽刺。
    虽然身处明朝的人看起来会稍显辛辣,但大体上也是小骂大帮忙。
    王文龙写出这本书,目的也是借之开启理性的制度分析研究。
    万历皇帝看到了不一定喜欢,但真不至于生气。
    听王文龙如此说,孙隆稍稍放心。
    离开王文龙家,他不敢拖延,立刻将书稿送入弘德殿。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