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6章 不择手段的连续打击
第1626章 不择手段的连续打击得知手下的电话营销团队闯了祸,哈维·韦恩斯坦很快就改进了做法,把评委里面有丈夫,男友,或者父母是有权有势的人,从名单里面去除,禁止他们再打电话去骚扰。
韦恩斯坦还想打电话给罗纳德表示道歉,不过罗纳德不接他的电话,只是通过经纪人转告,让他好自为之,不要作出一些让业界感到不满的事情。
韦恩斯坦当然不以为意,学院的那些人虽然定了一些奥斯卡奖评选的规矩,比如不能发表公开拉票的言论,不能做公开拉票的广告等等,但是业界谁不想办法打擦边球?就算是罗纳德本人,也自己想出来邮寄录像带这样的招数,自己只不过是在他的基础上改进了一下,采用效率更高的方法——
其实大多数的评委连看录像带的兴趣都没有,她们最喜欢的是有人告诉他们一声,应该投票给哪部电影,而且连投票的理由都帮着想好了……
而韦恩斯坦的这种公关战术,就正好满足了她们的需求。根本不需要看过电影,只要把他电话营销里的那些理由记熟,在各种派对上,就不愁自己没有谈资了。
要知道,在好莱坞的演员圈子,对各种奥斯卡提奖项,有自己的分析,那可是非常有面子的一件事情。如果被韦恩斯坦的公关话术击中的那些评委在圈子里大肆的宣传,很快他编出来的论调,就会成为所谓的圈子里“主流”的意见了……
罗纳德找了几个冲奖电影的制片人,大家商讨了一下,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要阻止韦恩斯坦这种行为。
一方面,几人都分别向学院表示抗议,申明这种行为有违学院的规程。另一方面,大家也别无良法,追加了一些公关预算,采取以攻代守的办法,同样开始扩大自己方面的声音。
勇敢的心开始连篇累牍地发布公关稿,讲述这是一部符合世界普遍适用的价值观的电影。冷战以阿美利加的胜利结束,也是这种反抗暴政,追求自由的精神的胜利。
梅尔·吉布森扮演的华莱士,最后那句“自由”的怒吼,是如何的含义深远。
理智与情感则开始吹捧艾玛·汤普森的才女背景。她之前已经荣获奥斯卡演技方面的奖项,而这部电影更是让她的编剧才能得以体现。
阿美利加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好莱坞有这样的才女演员出现了。能够改编简·奥斯汀的作品,把一部长篇小说改成一百多分钟的电影,全部的摄政时代风情都得以保留,情节的安排和删减可以说已经有大师风范了。
而离开拉斯维加斯剧组,就开始极力讲述一个演员为了达成巅峰的演技而竭尽全力的故事。
尼古拉斯·凯奇,伊丽莎白·苏,不断地参加各个电台和电视节目的采访。凯奇不断地讲他体验了两周醉鬼的生活方式的故事,苏也大谈她和真正的拉斯维加斯站街女交流,理解她们做这份职业的内心想法。
这几手公关手段,也是在回应米拉麦克斯的恶性公关。他们同样给出了一些演员或者导演获得奖项的理由,只不过是以一种传统的公关手段放出的,并没有使用韦恩斯坦的电话营销团队这样的手法。
毕竟电话营销还是一种非常让人反感的方法,如果圈内人问你的信息来源,也不太方便公诸于众。总不能说,我听到的这段八卦是电话营销里听来的吧。
而这三部电影采用的公关渠道,都是有头有脸的媒体报道。不管是讲述自己偶然在电台听到采访的片段,还是综艺,好莱坞报道这样的专业类报纸上的访谈,在圈内人八卦的时候,都算是一种可以很方便引用的渠道。大家一看你居然能够完整地看完几百字的报纸采访,肯定是高中毕业的,总会对你高看一眼。
……
这些措施虽然有效,但是也耗费了大量的成本。而这一切,如果不是韦恩斯坦用了很多盘外招,那就不会额外支出。最好的方法,还是让学院禁用这些下三烂的招数。
学院方面接到投诉以后,也做了一些私下的调查。不过碍于两个障碍,他们不能出台禁令。
一个障碍是,韦恩斯坦用的这种招数,虽然听上去不好听,但是和在报纸上做广告,私下的拉票派对等等传统的方法,没有什么原则上的不同。
不可能因为一部电影使用令人厌烦的电话营销,就说他违规。而另一部电影使在“综艺”杂志上做昂贵的“请考虑某明星获得奥斯卡奖项”的广告,就不违规。即使两部电影想要公关的内容是一样的。
而另一个学院不太能够说出口的障碍,可能更加重要。那就是学院需要这样的公关战,来凸显奥斯卡奖项的含金量。
作为好莱坞规模最大,最权威,颁奖晚会收看人数最多的奖项,越多的钱在事前的公关上,就越能说明奖项的珍贵。这种颁奖前的热炒,更加有助于观众对于最后得奖名单悬念的期待,也就更加想要看最后的小金人鹿死谁手。
“看来,他们不经受一次巨大的丑闻,是不会出台任何禁令的……”
罗纳德的私人律师,林赛·多尔正在为他解惑。学院并不是一个有立法权的组织,除非韦恩斯坦的所作所为违反了联邦法律,学院也没有任何权力就他们的一些做法给予禁止,或者作出处罚。
任何监管都是落后于商业做法的。之前的一系列冲奖的禁令,比如不得公开拉票,不得赠送礼品交换投票等等,也是在以前的奥斯卡奖上出现了大丑闻,激起了好莱坞各工会从业者的愤怒,由工会向学院施加压力,这才发布的禁令。
在历史上,学院和工会有一段时间曾经是互相竞争的机构。工会代表劳工的利益,而学院代表资方的利益。双方产生了很多矛盾,以至于有些年度,因为工会抵制,演员工会的成员都没有参加颁奖典礼。
而之后的学院改弦更张,取消了调解劳资矛盾的功能,专注于举办奖项和对行业进行培训。之后两者之间的矛盾才消弭掉。而工会也和学院成为了利益共同体,评委的名单也主要从各个行业工会里产生。
但是,工会的会员数量,毕竟大大高于有权力投票奥斯卡奖的人数。一个人要成为奥斯卡奖的评委,要么获得了某个奖项的提名,要么连续在好莱坞的电影里,担任某种类别的工作,到达一定的年限以后才会获得投票资格。
所以,平均只有不到10%的工会会员有学院的投票资格。这些人往往也是年资比较长的工会成员。
现在韦恩斯坦就是利用这个比例在做文章。他主要针对这些年长的会员,大价钱做公关。平均在这些有投票权的评委身上的公关费都是以数千美元计。
而90%的会员拿不到这些恩惠,只能羡慕他们的前辈有能力投票,也希望自己能有机会跻身这些评委之列。
这也是为什么朗·霍华德能够获得导演工会最佳导演奖,但是连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提名都没有得到的原因。
韦恩斯坦给那不到500名有投票权的导演进行了高强度的公关,以至于他们和成千上万名导演工会成员的看法有了偏离。导演工会奖是所有导演都有机会投票的。
韦恩斯坦不光光让他的项目里的人可以拿到提名,而且罗纳德怀疑有些不是他项目的人,也获得了一点免费的公关活动。
就拿导演奖的提名来看,朗·霍华德没有拿到提名,而小猪宝贝,和死囚漫步的导演拿到了提名。这样米拉麦克斯发行的邮差的导演,获奖的可能性就陡然增高了。
毕竟小猪宝贝的导演是澳大利亚人,第一次拍摄在阿美利加上映的电影。而邮差的导演之前在阿美利加也没有什么名气。他们的人脉和累积的好感,都没有希望让他们拿奖。
相反,朗·霍华德如果进入提名,他获奖的可能性就高很多了。朗·霍华德最早是参演乔治·卢卡斯的“美国风情画”成名的。后来才在罗杰·科尔曼那里获得了当导演的机会,成功转型。
他的秃顶让他戏路狭窄,但是做导演就没有外型上的问题了。再加上他拍摄了一系列还算卖座的电影,在业内有不少演员都期待和他合作。
不管怎么说,影响500个决定导演奖提名的人,要比影响上万名决定导演奖获得者的人,要便宜多了。通过这种定向爆破,让韦恩斯坦的米拉麦克斯,在某些奖项里去除了某些有竞争力的对手。
而确定了提名奖项的人选以后,米拉麦克斯又开始拿这个做文章。
比如阿波罗13号,获得了九项提名,包括比较重要的最佳影片,最佳剪辑,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等等。
这些奖项都和米拉麦克斯的提名有冲突,而现在的公关稿上,就可以看见一些言论,说阿波罗13号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女配角有难度,因为他没有再获得最重要的最佳导演奖提名。
所以,它获得这些奖项的可能性也很小,毕竟导演是艺术表现力最重要的人,他没有入围的话可见其他的提名也一般,竞争力不强。
相反,邮差是26年来,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外语片,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历史性成就。一部外语片都可以获得最佳导演奖提名,可见观众和其他的评委,对这部电影的艺术水准非常认可,否则谁会去关心一部需要看字幕的外语片呢?
“这是重复利用啊……”
看到这样的评价,罗纳德也觉得实在是太过分了,朗·霍华德本来爆冷没有拿到最佳导演提名就不太开心了,现在还要利用他落选来打击阿波罗13号的其他提名奖项……
不过很可惜,罗纳德现在对于这样的行径,也没有办法做出回应。这不是他公司的电影,出来说话不合适。而且大多数好莱坞的人都是对成功者拍马屁,对失败者不屑一顾的。
现在去电视节目上为朗·霍华德抱不平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让他继续被奚落,对奥斯卡奖项的评选造成更加不平等的后果。
“算了,我也不是主持公义的人,等着吧,总有一天会闹出大丑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