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405章 火热的一年(屏蔽章节修改)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05章 火热的一年(屏蔽章节修改)

    第405章 火热的一年(屏蔽章节修改)
    (本章为修改章节,已经阅读的过的朋友请慎读。)
    时光匆匆,转眼间又是一年岁末。这一年,外面的世界风起云涌,诸多变故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在刘家庄的土地上,却仿佛与世隔绝一般,依旧保持着它原有的生宁静与安稳。
    村民们的生活节奏并未因外界的纷扰而被打乱,他们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凡而又踏实的日子。
    也就是从今年开始,夏国老百姓们开始。。。,过起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大年三十,刘之野家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团圆盛况。
    今年,家族成员悉数到齐,无一缺席,营造出前所未有的温馨与热闹。
    此外,家中还迎来了多位尊贵的客人,其中包括刘之野的岳父岳母甘工夫妇与崔教授,他们俩终于被刘之野两口子说通了。
    过完年,刘之野的岳父岳母就会定居在刘家庄,从此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同时,刘之泰的岳父贺知言也是头一次来刘家庄过年,对这里的“环境”非常满意也许今后他也会安家于此。
    更令人欣喜的是,刘之若与黎胜利夫妇俩也携手而至,他们的到来,如同春风拂面,为刘家这个春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再加上家中年迈而慈祥的爷爷,以及大伯一家、姐姐姐夫一家的全员参与,整个屋子瞬间被欢声笑语填满,几十号人围坐一堂,热闹非凡,共同编织着属于这个大家族的温馨记忆。
    一月25日,是农历腊月十五,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沪上《解f日报》发表了一则读者来信。
    来信是沪上玻璃机械厂一个名叫章任行的工人所写,他第一次提出“春节不回家”的倡议,并评论道:“春节算得了啥!我们最盛大的节日来到了!”
    一月29日,《人人日报》便顺应广大群众的要求,发布了“……旧风俗,春节不休假”的通知,同时暂停探亲假,以后再补。
    就这样,原本是法定假日的春节突然取消了,各大火车站、汽车站用广播的方式,轮番播放春节不放假的通知。
    许多原本买好火车票、汽车票打算回家过年的群众,听到这一通知后,纷纷到售票处退票,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上班。
    “移风易俗过春节,大年三十不歇脚,干到腊月二十九,吃完饺子初一早晨就动手。”
    从这一年开始,许多地方老百姓们过年期间,不再放鞭炮、不去烧香拜佛、也不去滚龙舞狮。
    从这以后的十几年里,春节不放假成了一种常态。
    每到春节到来时,不管是机关干部还是工厂职工,以及商店、供销社、饭店的服务员,都不放假,不回家,积极参加生产劳动。
    冬季本是农闲时节,但农民但农民一样要参加劳动,变冬闲为冬忙。
    既然春节不放假,那么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过年习俗,也都被顺理成章地取消了。
    燃放鞭炮、祭拜先祖、舞狮舞龙、置办年货之类的民俗活动,从春节销声匿迹。
    喝酒打牌更是被当作陋习取缔了。唯一能够保留下来的传统习俗,只有“贴春联”一项。
    就算是“贴春联”,也与以前大不一样。以前的春联,会写上“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日日财源顺意来,年年福禄随春到”等寄予着美好祝愿的内容,现在春联的内容都是“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之类的战斗口号。
    这个春节期间,夏国的机关单位、工厂和学校大多都在照常上班。
    许多人也不像往年那样与家人团聚,街道上没有了往年的热闹和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严肃和沉默。
    今年春节,是进入这个时期后的第一个春节,具有很特殊的意义。
    好多公家单位还下达了通知,说:“根据形势需要,今年的春节不放假,职工的探亲假暂停执行,以后再补。”
    在“红星厂”,还有一位青年职工给大家写倡议信,说:“现在正是生产的关键时期,我们怎么能回家过春节?不能!坚决不能!”
    因此,今年的春节,更像是一场“加班盛会”,还流行着一副春联,上联是“三十不停战”,下联是“初一坚持干”。
    大年三十这天,人们流行在单位里吃忆苦思甜饭。
    单位会提前准备好野菜、树皮,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煮成一锅粥,大家一起吃。
    这“忆苦思甜饭”有两种,一种是用烂菜叶、芋头、南瓜、萝卜缨、野菜、米糠、地瓜干煮成的粥,一种是用玉米面、山芋干、山芋粉、麸子等蒸成的窝窝头。
    这两种食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很难下咽——对,这正是主办者希望达到的目的:希望大家通过这种品尝这种旧社会常见的食物,来牢记“万恶的旧社会”,热爱新社会。
    吃饭的时候,单位的大喇叭还会用最大的音量播放《白毛女》,喜儿的哭声惊天动地。
    “北风那个吹,雪那个飘……”
    在春节期间“抓xx、促生产”是全国性的行动。不少地方还要求大家以“xx加拼命”的精神,加班加点干gm。
    在广大农村,“农业学大寨”、移山填海、开沟挖渠、大修水利、大造梯田是春节的一景,到处是红旗招展,人流如潮。
    有的农家门上就写着“三十不停战,初一坚持干”的对联。。
    然而,即使这样,人们心中的春节情节并未太多改变。
    人们或许不会在公开场合庆祝,但在私下里,家人们仍然会相聚一堂,共享这一年的团圆,互道祝福。
    今年的春节,虽然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但家的温暖,亲情的牵挂,仍然给人们以慰藉。
    不过,家里的年夜饭还是要有的,但是在吃饭前,家里老老少少都要开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父母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身份,而是要虚心接受家庭成员的批评。
    最后,大家一起站起来。。。然后再坐下来吃饭。
    拜年礼仪也有了新变化。
    子女们不再磕头,而是鞠躬,并向父母说:“爸爸同志,妈妈同志,春节好!”送礼物时,除了必备的糕点,还会送一张年画。
    长辈们会毕恭毕敬地站起来,把年画小心翼翼地贴在墙上……
    在如今的人们心里,大家对他老人家的感情是真正发自内心肺腑的感激。
    大年初一要给邻居拜年,但不允许说“恭喜发财”之类的话,而是祝对方“在新的征程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在农村,正月里的社戏、娱乐活动也都变了样,民间许多欢庆春节的传统活动和仪式,如扎灯、舞龙、耍狮子等,都销声匿迹了。
    取而代之的是样板戏,高跷上的才子佳人、英雄好汉变成了样板戏里的杨子荣、李玉和、李铁梅、沙奶奶、阿庆嫂、新四军等。
    刘家庄的一位老奶奶给城里的孙女写信如此描绘农村里的gm化春节:“今年公社里过了一个gm化的春节,比往年更加欢乐,更有意义!家家都不请客送礼,除夕那天,全公社大小,都拥进小学礼堂,参加你堂哥兴原的新式婚礼。
    新郎新娘先恭恭敬敬地给老人家行个礼,接着讲话,表扬他们破旧俗、立新风,不坐轿、不办酒席、带头晚婚(男的28岁、女的25岁才结婚),听党的话,不愧为贫下中农本色,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大家说说笑笑、拍拍手,吃喜,怪有意思的。
    我看新式结婚就是好,既热闹,又省钱!除夕晚上,锣鼓喧天,俱乐部的业余剧团,为大家演出gm现代样板戏。
    大年初一,报喜队到军属家拜年贺喜。人们刚辞旧岁,就沉不住气了,纷纷下田挑河泥。全村子热气腾腾,今年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刘家庄地区公社为了响应号召,虽然过年期间继续唱大戏,不过今年都是样板戏为主。
    刘家庄公社还刻意安排一对老夫妻上台唱《天上布满星》,这是今年比较流行的歌曲,老两口在旧社会吃够了地主老财的苦,上台后情绪非常饱满,但由于年龄太大,口齿不清,歌词唱得混混沌沌,台下一阵哄笑,公社领导赶紧让他们下去了。
    接下来是两个女孩儿上台唱《想起往日苦》,唱得非常动情,台下曾经的贫下中农们也都听得泪流满面。
    前来视察的一领导,就问这两个女孩儿是什么家庭成分,刘家庄的干部回答曾经是贫农,不过解放后便翻身了,领导一听就动情了,还是咱们穷人知道……
    …………
    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四,今天开始过“小年”了……
    这日子里,大多数的学校里已经停课,师生们基本上来去自由,无人管理,纯粹靠自觉性约束自己。
    早饭后,刘之泰背着简单的行李,离开医学院,准备回家过年。刘之泰是学校里坚持到最后的几名教授老师之一,这个学校他现在是真待不下去了。
    他就闹不明了,为什么偌大地一个学校现在却放不下他一张安静的书桌。
    刘之泰抱着书本,恋恋不舍地回头再瞧了一眼,校园操场的方向,那里他的学生们正闹哄哄的看电影。
    如今每逢节日,在京城的工厂、学校、机关部队里,露天电影的放映都是“保留节目”。
    姑娘小伙,男女老少,早早就拎着小板凳在放映场占位等候。
    “看的是什么,我们都记不清了,反正大家就是喜欢那种热闹劲儿。”刘家庄村里的一小青年说。
    他用一段顺口溜概括这时的电影:“yn电影飞机大炮,cx电影又哭又笑,夏国电影新闻简报,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
    …………
    某劳动农场。
    春节前秦淮茹所在的草原农场劳动队接到上级领导机关通知,春节不放假,过gmh的春节“zgm、促生产”。
    今年的草原农场,冬天来得早,十一月碎琼乱玉似的雪多次毫无顾及纷涌而下观顾戈壁。
    枯黄的戈壁呈似银色世界,一排排光秃秃的白杨挂着白白的积雪,树枝高昂着头犹如梨开,田野,房屋银装素裹。
    草原农场在银白世界里清楚的留下深深的脚印
    大年初一,清晨起床号响后,全大队人头顶纷飞的雪如平时一样在操场集合早請示。
    大队长根据当天工作做开工动员:“…………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下定决心,不怕困难……。
    只见戈壁、田野间白茫茫一片。农场地头插着几块鼓励人气标语牌,沙丘进口处两边还有迎风招展红旗。特殊时期激发了人们奋斗的意识,也衬托了节日的气氛。
    秦淮茹这些劳动人员,在春节期间的主要工作,是取沙丘上的沙土,然后用架子車送到条田里改良土壤。
    今天的雪下的厚,条田里厚厚的雪已经阻挡了她们拖車的脚步,过膝的白雪让人行动困难,狂风钻进嘴里牙齿就象冻掉了一样。
    站在凛冽的北风中,可冷哪!冰天雪地戈壁似乎在颤抖,空气仿佛凝固了。
    秦淮茹在田野里劳动冻得鼻酸头疼,脚就象二支冰棍。
    他们挂上了攀绳,深一脚浅一脚,吃力地在雪地上拉着车。
    沉重的架子的车轮撕开了雪地,在他们身后留下两行深深的车辙,和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
    这来来回回的碾压车辙有一尺多深,车轮的半径几乎与凹形车辙深度吻合,他们一人一車,由于雪太厚,基本上用身体淌着爬行,学做“小车不倒只管推!”
    就这样,从初一干到初四,猛抓革,狠促生命,过了一个忙忙碌碌的春节。
    这样的日子虽然繁忙,但也特别想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秦淮茹是因为情节严重,才被发配到边疆来劳动的,这每封佳节来临之际,她的孤独感就更加深刻。
    初一那天晚上,秦淮茹睡在冰冷的床上,夜深人静时她就流泪了,开始思念她的亲人,心中泛起了思乡之情,后悔之情就痛切心扉。
    “呜呜……棒梗,呜呜……小当……槐……妈想你们啊,妈悔啊……”
    “我错了,我知道错了,我是千不该万不该,有害人之心啊!”
    秦淮茹在这里劳动了有大半年了,这样的日子她今后还有许多年。
    要不是她心里头还在牵挂着几个儿女,也许她早就崩溃了。
    夜,寂寥的清辉,铺满了心的世界,随着夜色,弥漫着一种想念,在思念中,月,渐渐的沉了。
    南锣鼓巷的四合院内,岁月静好。
    今年,三位大爷再次聚首,于傻柱家门前,那张熟悉的八仙桌依旧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仿佛时间的流转未曾改变它的位置。
    然而,今年的团拜会氛围却与往昔不同,少了许多熟悉的面孔,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清。
    三大爷闫埠贵,面容间难掩疲惫,似乎连往日的热情也减了几分,会议的主持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二大爷刘海中的肩上。
    刘海中,这位多年来一直怀揣着“一把手”梦想的二大爷,今年终于得偿所愿。
    他站在八仙桌旁,神情间既有满足也有责任,仿佛在这一刻,他真正地成为了大家心中的领头羊,引领着这场团拜会的进行。
    不过刘海中没说几句话,就将人给彻底得罪开了。
    “今年,咱们院里的先进文明单位,又没了,同志们这多丢人啊……”
    “我不说什么原因,大家伙其实也清楚……
    “像秦淮茹这样的行为,我希望大家伙要引以为戒,不要像她一样给咱们院摸黑……”
    贾张氏坐在下面,越听脸色越差,最后她一声怒吼道:“刘海中,大过年的你说这些干什么?我们家的事,政府已经有了结果,还需你来瞎哔哔吗……就显得你能耐了是不?”
    “好啊,这院里就属我们孤儿寡母的好欺负是不?是猫是狗的都想来踩我们一脚……”
    贾张氏这么一吵,院里其他人的声音就没有了,就连在院里跳来跳去的孩子们,也是收敛了很多。
    街坊邻居们都远远的看起了热闹,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向前来劝阻她。
    聋老太太其实平常话不多,也没怎么出来走动,一来年纪大了,二来耳朵有点儿不好使。
    不过同为老年人,她跟贾张氏虽然不对付,两人偶尔还是会聊聊天儿。
    往往聊着聊着就干起来了,两个人的脾气都比较冲。
    尤其贾张氏,平常蛮横耍泼惯了,加上孤儿寡母的,特别敏感。
    有时候别人说话本来是无心的,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贾张氏听了就很不舒服,立马翻脸怼人。
    聋老太太目睹贾张氏在春节期间大肆喧闹,行为实在有失体统,脸色骤变。
    她颤巍巍地站起身,绕至贾张氏身后,毫不留情地用拐杖轻敲其背,以示惩戒。
    “张丫头,能耐了你是不,大过年的也不想消停?”
    贾张氏转过身来无比委屈地道:“老太太,您讲不讲理了,这明明是刘海中在欺负我们,你怎么去却帮他说话……”
    “我家现在都成什么样了,你们一个个的都想欺负我们?”
    “…………”围观的街坊邻居们躺着也中枪。
    “贾张氏,你把话给我说清楚喽,什么叫我们也欺负你?”
    “我们怎么欺负你了?”
    “就是……”
    围观的邻居们纷纷不乐意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啊,“吃个瓜”也能碰一身骚。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