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破裂
第793章 破裂刘易斯没想到的是,他的俄罗斯之旅并不顺利,在前往俄罗斯驻伦敦使馆当晚,两位苏格兰场的警员来到刘易斯家中,警告刘易斯在近期内不得离开伦敦。
“为什么?”
刘易斯惊讶,这种事你们苏格兰场都要管?
苏格兰场是伦敦警察厅的代称,成立于1829年。
“你曾经为伯明翰轻武器公司工作超过30年,我们有理由认为,你掌握着一部分英军武器装备的机密信息,所以你不能离开。”
警员的理由让刘易斯无法接受。
“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炒掉我的时候,你们没有想起我;我在矿业公司每天工作12个小时的时候,你们也没有想起我;我听说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的总设计师也去了俄罗斯,他掌握的机密,应该比我多得多,你们为什么不去图拉把他抓回来?”
刘易斯的质问让警员无地自容。
“抱歉,那不是我们的工作范围。”
警员面红耳赤,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上流社会接触的信息,永远比普通人领先一步,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的总设计师4年前就去了俄罗斯,英国媒体是通过俄罗斯媒体的报道才知道这件事。
可以将苏格兰场的行为理解为亡羊补牢。
可刘易斯这样的普通人,强行留在英国国内也没多大意义。
刘易斯已经60岁了。
“好吧,如果你们不让我离开,那么能否给我提供一份可以让我养家糊口的工作?”
刘易斯的要求也不高,如果可以,他也不想去俄罗斯。
刘易斯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一家三代人都为伯明翰轻武器公司工作,这样的元老,本应成为伯明翰轻武器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却被伯明翰轻武器公司无情抛弃。
遗憾的是,恰恰是刘易斯这样的普通人,对英国的感情远比上流社会那些衣冠楚楚的绅士们更深厚。
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的总设计师,去了俄罗斯依旧可以享受高薪,依然是上流社会成员,阶层没有滑落。
刘易斯这样的普通人去俄罗斯,一切都要从头再来,风险更大,困难更多。
警员无言以对,他们无法给刘易斯提供任何帮助。
转天,刘易斯又去了一趟俄罗斯大使馆,向俄罗斯大使馆寻求帮助。
“伱真的掌握了英军的军事机密吗?”
工作人员很好奇。
“如果恩菲尔德步枪的制造过程是机密的话,那么我确实了解一些。”
刘易斯所知道的,都是公开数据。
刘易斯的遭遇,很快就引发媒体关注。
罢工是伦敦时下最火爆的话题,继矿业工人罢工之后,铁路工人和纺织工人也开始罢工,很快又有世界大战结束后没能拿到足额退休金和抚恤金的老兵也加入进来,情况进一步恶化。
只是工人罢工的话,影响力还不算太严重。
退伍老兵的加入就很要命了。
一直以来,由于英国政府的限制,退伍老兵这个群体严重缺乏关注,一些退伍老兵自嘲,他们就像“被榨干的甘蔗”,连成为炉灰的资格都没有。
《凡尔赛合约》签字后,福熙那句“20年停战协议”广为人知,英国迟早还要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战老兵的遭遇在前,到时候还会有数以百万计的英国人响应英国政府的号召踊跃参军吗?
刘易斯就是普通英国人的缩影,努力工作了30年却没有任何积蓄,即便已经60岁还不得不工作,现在居然想逃都逃不掉,托马斯·格兰特又在《泰晤士报》上呼吁,希望英国政府能加大对普通人的保障力度。
刘易斯正是因为看了托马斯·格兰特的文章,所以才动了前往俄罗斯的心思。
现在托马斯·格兰特又在《泰晤士报》上大放厥词,于是托马斯·格兰特也顺利进入苏格兰场的视线。
托马斯·格兰特还是很聪明的,他没有尝试离开伦敦,而是直接避入南斯拉夫王国驻伦敦大使馆。
南斯拉夫驻伦敦大使馆,就在俄罗斯驻伦敦大使馆隔壁。
南斯拉夫驻伦敦大使是参加过世界大战的斯托伊科维奇少将。
斯托伊科维奇脾气火爆,他在世界大战期间因处决战俘引发争议,被勒令退役。
苏格兰场总监史密斯前往南斯拉夫使馆索要托马斯·格兰特,遭到斯托伊科维奇的否认。
“没有这个人!”
斯托伊科维奇的回复简单粗暴。
“这是托马斯·格兰特进入使馆的照片,你无法否认。”
史密斯证据在手,理直气壮。
南斯拉夫使馆和俄罗斯使馆一样,都是苏格兰场的重点监控对象,使馆对面的房子被苏格兰场租下来,专人负责拍照。
“这人是谁?”
斯托伊科维奇不认识照片上的人。
“他就是托马斯·格兰特。”
史密斯没好气,这总不能否认了吧。
“不认识!”
斯托伊科维奇只瞟了一眼。
“很好!”
史密斯不纠缠,南斯拉夫使馆虽然在伦敦,但等同于南斯拉夫领土,苏格兰场无权搜查。
史密斯也不是没办法,他安排人手在使馆外24小时守候,只要托马斯·格兰特离开使馆,苏格兰场就可以将托马斯·格兰特逮捕。
让史密斯没想到的是,一个星期后,托马斯·格兰特却公开出现在君士坦丁堡。
史密斯想破头也没想到,托马斯·格兰特是如何离开南斯拉夫使馆的。
不过史密斯现在也没心情追捕托马斯·格兰特了,就在4月11号,曾在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英国远征军总司令的弗伦奇元帅在清晨散步时,遭到一名爱尔兰反抗军的袭击,不幸身亡。
约翰·弗伦奇生于1852年,1912年任陆军总参谋长。1913年晋升陆军元帅。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弗伦奇任英国远征军司令,第2次伊普尔战役后,弗伦奇因英军伤亡过重被黑格取代。
弗伦奇的遇刺,将英国人的视线再次拉回到爱尔兰。
4月15号,继弗伦奇遇刺之后,椰城又传来噩耗,英国政府和西奥政府之间的谈判破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