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880章 死光了才好呢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80章 死光了才好呢

    第880章 死光了才好呢
    帝俄时代的俄罗斯被渗透的千疮百孔,比现在的情况要严重很多。
    俄罗斯现在严控境外资金进入俄罗斯,英国人的资金无法进入俄罗斯,于是才把主意打到电台上。
    马卡洛夫主动找乔治承认错误,阿尔法这些年将重点放在出版物上,所以忽视了对电台的控制。
    也不能怪阿尔法。
    英国人很聪明,没有在电台里公开煽动俄罗斯人上街闹事,甚至不是使用俄语广播,只是使用英语鼓励听众为追求皿煮和自由努力奋斗而已。
    皿煮和自由在这里的定义就很宽泛了。
    虽然表面上看一切都很合理。
    乔治还是要求马卡洛夫继续追查,尤其是那些带头闹事的,作为阿尔法的重点监控对象。
    真不是乔治阴谋论,而是这事太刻意,痕迹明显。
    广播的内容都一样,为什么别人听了会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获取更大程度的自由。
    你听了却要煽动同学们上街闹事?
    把这帮人全部抓起来,可能有人是被冤枉的,纯粹就是蠢,思想单纯,被人一忽悠就上头,并不是坏。
    隔一个抓一个,肯定有漏网的。
    乔治也没忘记通知瓦西里,只要上了黑名单的人,即便以后表现再好,背景再硬,俄罗斯政府以及政府相关企业,在招募工作人员的时候也永不录用。
    但如果反过来想想,这帮人既然有组织能力,又有忽悠能力,乔治干脆让马卡洛夫把他们组织起来,全部扔到英国或者法国,让他们去努力提高法国和英国的皿煮自由水平。
    俄罗斯不皿煮不自由。
    英国和法国难道就皿煮自由了?
    乔治把这帮人扔到英国和法国,让他们好好感受下英国和法国的皿煮和自由,没准还能救回来几个呢。
    哪怕只救回一个,那也不亏。
    搞定了这帮人,乔治还要给俄罗斯的高等院校校长们开个会。
    俄罗斯的五个顶级高校分别是圣彼得堡大学、莫斯科大学、君士坦丁堡大学、海参崴(阿穆尔)大学,以及门捷列夫和巴甫洛夫创立的托木斯克帝国大学。
    这五所高校全部都是学科设置齐全,科研实力雄厚,以工科为主的理工类大学。
    俄罗斯的高等院校并不论资排辈,水平不够干一辈子到退休也最多只是讲师,30多岁刚毕业就当上教授的青年才俊比比皆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俄罗斯高等院校的皿煮风气确实很浓郁。
    自由那也肯定很自由。
    在俄罗斯大学,不想上课可以不去,没有人逼你去。
    只是毕业的时候拿不到学位证书,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那就不能怪别人了。
    “五大肯定没问题的,真正有问题的,是那些文科为主的二、三流院校。”
    列昂尼德现在依然负责文教工作,主抓五大。
    一个让人很难正视的事实是,俄罗斯对于顶级人才的需求量,并不像俄罗斯政府宣传的那么多。
    俄罗斯这种教育培养体制,从中学开始就进行一轮又一轮的选拔,到高等院校这个层次,真正有能力的都被五大以各种方式录取,所以五大每年获得的资金最多,为俄罗斯做出的贡献也最多。
    五大的容量有限,不能满足所有俄罗斯学生的求学需求。
    所以在五大之外,还需要大量二三流高校补充,既满足俄罗斯对不同档次人才的需求,也满足普通俄罗斯人的求学需求。
    “文科啊——”
    乔治恍若隔世,上辈子他就是文科生。
    文科和理工科一样,对于俄罗斯来说其实也不可或缺。
    但文科比理工科更容易歪楼,这一点也是人尽皆知。
    理工科的科目很诚实,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数学不会骗人。
    文科太偏向主观,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出现我死之后那管洪水滔天的概率尤其高。
    德国那位不就是美术生么。
    这里就不再赘述美国那一群一群法律出身的总统和国务卿了。
    乔治回头就要督促国会立法,俄罗斯各级政府各部门所有主官,必须是理工科出身。
    “咱们的很多文科,其实不是为俄罗斯人设立的,而是为那些——”
    列昂尼德没好意思往下说。
    乔治明了。
    和英国一样,俄罗斯也要对外输出。
    非洲那些英国殖民地,输出理工科人才,效果明显不如文科生。
    乔治也没打算在非洲发展工业,老老实实给俄罗斯挖矿,俄罗斯自然不会亏待他们的。
    像法国那样一直到21世纪,从尼日尔采购一公斤铀只给4000法郎那种事,连英国人也干不出。
    法国人给的还不是法国法郎,而是尼日尔法郎。
    这样算起来,尼日尔的铀矿,价格跟猪肉差不多。
    这就能解释,法国为什么一直到21世纪,经济那么拉的情况下,法国人居然还能过得不错。
    既然五大没问题,乔治就把注意力重新转回英吉利海峡。
    法国投降后,德国遂开始执行海狮计划,第一步首先对英国本土的战略目标进行轰炸。
    德国空军司令戈林曾在敦刻尔克战役中夸下海口,坚持使用空军对英法联军进行轰炸,最终导致33万英法联军撤回英国本土,成为德军自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的最大失误。
    小胡子对戈林的信任,并没有受到敦刻尔克战役的影响,不仅将戈林确认为自己的继承人,而且授予戈林“国家元帅”军衔,和“大十字勋章”。
    这两项殊荣,在德国只有戈林一个人独享。
    不列颠空战爆发前,戈林再次胯下海口,声称凭借空军的轰炸,可以迫使英军主动投降。
    因为对戈林的信任,小胡子再次推迟了渡海作战计划。
    德国的空军虽然表现很出色,但是还没有到将英国彻底摧毁的程度。
    戈林的计划漏洞百出,不仅没有攻击重点,而且还因为空军迷路,对伦敦进行轰炸。
    这一行为打破了英国和德国不轰炸城市的默契。
    英军遂派出轰炸机,对柏林进行轰炸。
    小胡子很生气,决定加大对伦敦的轰炸力度。
    这样一来,德国空军不仅要面对英国空军的殊死反抗,还要面对伦敦周边密集防空阵地的打击。
    小卡尔又来找乔治,希望俄罗斯加大对德国的贸易力度。
    卡罗尔“自杀”后,罗马尼亚王国和德国的贸易量大减,尤其是石油。
    对于德国的石油库存量,俄罗斯一直严格把控,不允许德国的石油库存量达到危险程度。
    让乔治生气的是,虽然俄罗斯减少了和德国的贸易,美国却又加大了和德国的贸易力度。
    乔治再次确认,这爷俩真不愧为一对搅屎棍。
    “我们的油料消耗激增,库存的燃油最多只够我们的空军使用三个月,我们的损失也在增加,很多通过前一阶段作战培养出来的熟练飞行员在英国被击落,下落不明。”
    小卡尔脸上的悲伤不像是伪装。
    乔治这才发现,小卡尔头上居然已经有白头发了。
    估计这段时间,小卡尔的压力也不小。
    “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动手?”
    乔治听其言观其行。
    “大公,您准备如何处理和德国的关系?”
    小卡尔没有正面回答乔治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小卡尔已经问过乔治很多次。
    乔治这一次的回答和以前一样:“停止战争,裁军,我可以保证德意志的安全。”
    小卡尔沉默,久久没有说话。
    关于如何处理和德国的关系,在俄罗斯内部的争议也非常大。
    考虑到德国的实力现在越来越强,愿意和德国和平共处的俄罗斯人也越来越多。
    这又回到最初的问题上,一山能否容二虎?
    也恰恰因为德国的实力越来越强,现在主张对德宣战的人也越来越多。
    德国现在已经消灭了包括法国在内的所有周边国家。
    只要击败德国,俄罗斯就将统一欧洲。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欧洲距离统一最接近的一次。
    比拿破仑更接近。
    稍晚些时候,安德烈来找乔治,告诉乔治一个新情况。
    一部分已经加入俄罗斯国籍的飞行员主动前往德国,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德国空军,加入对英国的空战。
    这段时间的消息有点乱,今天的消息还是英军损失惨重,德军即将从英国本土登陆。
    转天就换成汉堡遭空袭,德国的工业能力受到影响。
    “不要阻拦他们,他们想去,就让他们去。”
    乔治主动放行。
    现在英国和德国相互消耗,最起码从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乔治的目的。
    自不列颠空战爆发后,德国已经损失了近1000架飞机和1000多名机组成员。
    小卡尔说的没错,这些飞行员里,有很多都是在前一段时间的作战中,精心培养出来的熟练飞行员。
    业界传闻培养一名飞行员,要费和飞行员体重等重的黄金。
    这些飞行员大量在不列颠被消耗,对俄罗斯是巨大利好。
    说句不好听的,全消耗光了才好呢。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