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1978合成系文豪 > 315.第314章 上电视了!

底色 字色 字号

315.第314章 上电视了!

    第314章 上电视了!
    《环》的选角并非一切顺利。
    啥事儿都得有一些波折和变故的产生。
    谢晋在童超那儿遭遇了些挫折,他很希望童超能在自己执导的电影中出演角色。
    1974年拍《春苗》的时候,他就想让童超出演电影里水昌伯一角,结果童超当时摔断了腿,所以只好请八一厂的高保成来救场。
    到了78年,谢晋拍《啊!摇篮》,又想请童超出演其中的老炊事班长罗桂田。
    可是恰恰又碰上童超意外中风,为了不影响拍戏进度,谢晋只好从河北话剧团请来了老演员村里。
    这么几次都没请到童超,谢晋其实有点不甘心。
    所以这一次拍《高山下的环》,他非常想请童超在《环》中出演雷军长一角。
    童超是京城人艺的话剧演员,当这事儿传到京城人艺的时候,整个京城人艺都吓了一跳,都觉得吃惊
    ——就算童超的可塑性再强,可他也没演过高级将领啊。
    就连童超自己也有点没信心,说自己身体不大好,还想再休息一段时间。
    但是谢晋已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他演。
    三顾茅庐几次,童超架不住了,只好答应了他的邀约。
    这一方面,是感动于谢晋的诚意。
    另一方面,又是因为《环》这篇小说。
    且不说小说的内容多么让人感动,让童超多么的喜爱,就说这小说的作者:
    江弦。
    这位作家在他们京城人艺的名声太响亮了,一部《天下第一楼》,高耸入云,不到半年时间就在首都剧场演出超过100场次。
    今年《天下第一楼》的演员们已经又开始排练了,8月份,他们就要去上海,在上海的美琪大戏院进行公演。
    美琪大戏院在上海赫赫有名,不过这会儿还叫京城影剧院,解放后给改的名字,85年才又叫回美琪。
    这剧院,梅兰芳演出过、乌兰诺娃演出过如今轮到了京城人艺,轮到了《天下第一楼》的剧组,这绝对是一项可以炫耀的荣誉。
    谢晋这次来京城,摄制团队中也有几位军区的同志,都听说江弦的《理解万岁》在燕大讲的很好,于是兴致勃勃去听了这次江弦在市内的报告。
    这次新华社为江弦准备的《理解万岁》报告,举办在宣武区东部的京城市工人俱乐部,就在虎坊路西侧,离江弦家里都不远。
    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们组织附近胡同的邻里、街坊去听。
    这年头的人,生活秩序非常严格,基本没夜生活,看完新闻联播就睡。
    一听今儿有这报告,非常积极,思想觉悟很高,都去凑热闹。
    当然了,听报告手里也不闲着,要么拿着毛线球、要么拿几本书。
    工人俱乐部这地儿离魏染胡同不远,就是同一片儿的地方,好些人都能认识江弦,望着他心里那叫个五味杂陈。
    “这孩子,小时候我还抱过呢。”
    “可不么,看人现在多有出息。”
    “生下来我就看过,屁股上有胎记,妥妥的文曲星转世。”
    “小时候写作文就写得好,都是让下乡耽搁了,一耽搁就耽搁好几年。”
    江弦跟街道、区里、市里的领导一一握手。
    吴建国也在此列,仰着头,探着脖子往江弦那儿看。
    心里那叫一个唏嘘。
    这谁能想得到呢?
    当年他去江弦家解决街道待业青年的工作问题,还和他妈一块儿给这孩子犯愁呢。
    这会儿人都这地位了,都和大领导们握上手了。
    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报告很快开始,和之前几次一样,江弦的状态也很饱满。
    跟着自己讲的内容,他的思绪也立即飞到了那血与火的战场。
    他讲刀光剑影的格斗拼杀,也讲血肉之躯的喜怒哀乐,讲忍辱负重的老排长,讲酷似“小姑娘”的新战士,讲战士得不到理解的苦恼,也讲一双绣鞋垫给战士带来的力量.
    随着他的介绍。
    看书的,把书压到屁股底下去了。
    打毛线的,针也停住不动了。
    讲到动情的地方时,青年们人人热泪盈眶。
    谢晋和几位军区的干部眼泪也掉下来了。
    他们在前线,他们体会最深。
    群众们听着报告的内容还要想象,他们不需要。
    他们亲眼见证了这些。
    江弦一大家子都在,不管是他爹他妈,还是朱琳的父母。
    朱教授和江国庆俩人都是男人,听着这些事情,比较容易激动,脸上那叫一个慷慨激昂。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江国庆即兴吟诗一首。
    朱教授的亢奋之色同样是溢于言表。
    “江弦这个报告作的好,理解万岁,多好的一个口号,这是一种众生感情上的谅解和宽容,要让它久久远远,让它万岁!”
    朱母和江母俩人,都被江弦所讲的故事打动,听红了眼眶。
    “多好的战士啊,才那么年轻。”
    “是啊,多可惜,你说那帮猴子真是可恨。”
    “一个战士背后就是一个家庭,这要换成我家江弦,我都不敢想。”
    “是啊是啊。”
    朱虹和江珂一人坐在朱琳一边,这会儿情绪波动也很大。
    朱琳抹了抹泪痕,听着听众们的掌声,看着台中央的江弦。
    朱虹瞥她一眼,又看看台上的江弦,最后挽住她的胳膊,笑问:“姐,自豪吧。”
    朱琳抿着嘴唇,瞪她一眼,没有回应,但骄傲之色已经满含于杏眸当中。
    朱虹撇了撇嘴,心里又一阵迷茫。
    她也是该谈朋友的年纪,朋友也给她介绍过,朱虹却总是不满意,觉得要找也要找个和她姐姐一样优秀的才行。
    可现在看看,究竟要去哪找个像她姐夫一样优秀的男人呢?
    报告结束以后,现场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考虑到江弦的人身安全,新华社决定派车送江弦回去。
    没想到的是,有许多青年注意到江弦上车,大概有二十多个青年人,自发的骑着自行车跟在车子后面,护送似得把车子送出去好远一截儿。
    这次报告的反响非常强烈,很快就传开,很多单位找上新华社,要再次组织报告。
    结果江弦已经跟着谢晋一块儿,坐火车前往东北的长影厂去挑选演员。
    在《环》这篇小说里,梁三喜和靳开来是两个备受读者喜爱的军人形象。
    而这两个角色的扮演者,自然也是剧组的重中之重。
    但在京城这么久,这两个角色的人选还未能确定下来。谢晋收到的自荐信和各路人马介绍的演员倒是很多,但都入不了谢晋的法眼。
    所以前往了长影厂,想看看这里有没有适合的演员。
    长影厂地处吉林高官春市,这会儿正散发着东三省最后的余晖。
    对于江弦来说,长春和京城也没太大差别,一来气候相近,二来走到哪,人身上都是一抹水的黑灰蓝,区别就是长春的老外少了点儿。
    来到长春,江弦屁股还没焐热,长春的市领导就找到了长影厂来。
    原来是长春的一位领导,在京城偶然听了那场《理解万岁》的报告,得知江弦来到长春,便一定要请他在自己单位组织报告。
    长影厂的人跟江弦说这事儿的时候,心里也挺忐忑。
    毕竟人家江弦是作家,是写作品、写小说的,天天作报告,他哪能答应。
    没想到江弦非常的通情达理,没让这些同志为难,当即答应在长春讲上几场。
    江弦也知道,《理解万岁》这个报告很好,内容足够感人,更值得让更多人听一遍。
    他既然把它创作出来,总得宣扬开,才能对得起这份报告,对得起战士们的付出。
    很快,他便被请去在长影厂等各个机关,以及长春的高等院校,还有各行各业作了几场报告。
    场场震撼人心。
    《理解万岁》的名声在长春愈来愈火。
    江弦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听众们热烈欢迎。
    规模也是一场大过一场。
    最后一场报告会上,听讲的有数万名工人、数千名学生。
    原本容纳6000人的会堂,报告当天容纳了上万人。
    外面的公园里,还有五千多人听现场广播。
    听众们时而泪流满面,时而开怀大笑,情绪完全包裹在报告当中。
    因为会场小不能听讲的群众,有的要求会场外接有线广播,还有的直接给电视台打去电话。
    这段时间长春电视台正播放着墨西哥的电视连续剧《诽谤》。
    本来这部剧的反响挺好,观众们也很爱看。
    结果因为这报告,电视台电话都快打爆了,观众们反馈的基本就是同一个事儿:
    你这电视剧别播了!
    暂停!
    我们要求转播报告会的实况!
    长春电视台的台长听说这事,人都有点懵。
    这个江弦真神了!
    他还是第一次碰着观众们反馈说:我们不看电视剧,我们要看报告会!
    这叫什么事儿啊?
    台里马上开会商量。
    第二天,《理解万岁》的报告登上长春电视台,第一次由长春电视台进行了播出,江弦的形象和声音登上荧光屏。
    次日的《长春日报》报道:
    “江弦的报告《理解万岁》震撼人心!
    电视台转播报告会的夜晚,cc市内大街小巷乘凉遛弯儿的人明显减少。
    一位离休干部,把在jl市工作的儿子、儿媳、孙子叫回长春。
    转播前半小时,一家十五口人就坐在电视机旁,转播开始,报告人江弦一出场,老人站起来带头鼓掌,霎时间,全家人的掌声与荧光屏里的掌声响成一片。
    市书记同志流着眼泪听完报告后对记者说:
    ‘江弦同志用实实在在的事实说明一个道理,青年人有坚定的信仰,有顽强的战斗精神,是可以信赖的一代’
    ”
    一夜之间,仿佛整个cc市都在喊理解万岁,都在讨论理解万岁。
    “理解万岁”这个词儿,在长春算是彻底的打响了。
    民风彪悍的东三省大兄弟们,都变得温良恭俭让了起来。
    虽然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这确实掀起了社会风气的改变。
    与此同时,谢晋那边儿演员也终于敲定。
    “欠债连长”梁三喜这个角色由沈阳话剧团吕晓禾来扮演。
    “砍甘蔗的刺头”靳开来这个角色由长春话剧团的何伟饰演。
    何伟后来导演、编剧啥都干。
    吕晓禾比较专注演戏,他戏路也很广,演过《笑傲江湖》的任我行,还演过新《三国》里的董卓。
    就是陈建斌演曹操,于和伟“接着奏乐接着舞”那一版《三国》。
    他那个董卓好色俩字就在脸上。
    江弦瞅着吕晓禾这会尚且青涩的脸,忍不住唏嘘感叹,梁三喜同志将来也是“晚节不保”。
    回到京城,经过一轮定妆试戏,很快敲定这俩人成为剧中的剧中人。
    江弦和谢晋都很认可这两个演员。
    不管是吕晓禾还是何伟,俩人身上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特有“军人样”,都非常符合梁三喜以及靳开来的形象。
    这两个角色定下来,有人可要着急了。
    30岁的唐国强老早就给谢晋写了自荐信了,可是迟迟得不到回复。
    唐国强也很快明白了谢晋的意思。
    这左想右想,最后干脆找到北影厂,在《电影创作》编辑部,找上了江弦。
    江弦是完全没想到,唐国强居然会主动来找他。
    这会看着唐老师英俊潇洒的眉宇。
    像啊!
    非常像啊!
    指点他去当特型演员的那位,真是高人。
    “久仰久仰,非常喜欢你饰演的《小》。”江弦和他握了握手。
    “江弦同志您客气了。”唐国强满脸堆笑。
    寒暄几句,《电影创作》的编辑还有文学部的年轻编辑,都跑过来看帅哥了。
    唐国强这会儿虽然被批判“奶油小生”,但大部分是老一辈,年轻一辈还是非常喜欢他的。
    江弦也不跟唐国强磨叽,让他有话直说。
    唐国强深吸一口气,字正腔圆道:
    “江弦同志,我非常的喜欢伱的小说《高山下的环》,尤其喜欢小说里赵蒙生这个角色。
    而今《环》就要开拍了,我真挚的希望参与进赵蒙生的角色创作。”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