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219.第210章 魏王的野望

底色 字色 字号

219.第210章 魏王的野望

    第210章 魏王的野望
    “张使君请起。”
    李治亲自将张亮搀扶起来。
    曾经的张亮,表面上是工部尚书,实际上是陛下的密探头子。
    这是宫中的机密,只是少数几个皇子和重臣知道。
    李治是通过长孙无忌才获悉的。
    至于张亮被贬到河北道的原因,长孙无忌没敢说。
    但李治猜也能猜到几分——
    是因为李明。
    李明在辽东造反的假消息曾一度甚嚣尘上。
    后来,前脚谣言被破除,后脚张亮这位工部尚书就去河北道另谋高就了。
    所以,李治推测,张亮与李明应是有嫌隙的。
    可以拉拢。
    而张亮与李世绩、程知节,同为瓦岗寨出身。
    而且还曾是李世绩的手下。
    因此,他便通过程知节向张亮递出橄榄枝。
    张亮接受了。
    并且在河北道的衙门请了个假,秘密回到了长安。
    若陛下没有出征,他是断然不敢的。
    “因为我的一些事,劳烦张使君从河北远道而来,惭愧至极。”
    李治很礼貌地说道。
    张亮苦笑道:
    “臣在河北道,被李明殿下的姐夫崔挹、连同其他博陵崔氏给架空了,履职大半年一事无成。
    “若能再为大唐效力,臣万死不辞。”
    对李明的满满怨念,都快溢出了。
    “使君慎言。”李治有些夸张地压低了声音:
    “李明殿下现在是监国,且将来可能……”
    他向上指了指。
    张亮沉重地叹了口气。
    李明当大唐话事人,张亮毫无疑问是要倒霉的。
    污蔑造反,这是不死不休的大仇。
    更何况,他被陛下支去河北盯着崔氏和辽东,反过来说,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被置于崔氏和辽东的目光之下?
    李明想把他张亮忘记都困难。
    所以,一旦李明继位……
    “使君一生为大唐鞠躬尽瘁,若因政治因素而命途多舛,着实让人唏嘘。”
    李治擦了擦眼睛,语气十分真诚。
    对刚见一面的路人甲如此动情,一眼就看出来是假的。
    但李治的言外之意,老江湖张亮又如何不知?
    他也立刻装出恍然无所措的样子,焦急地跪地:
    “请殿下明示!”
    李治这次没有扶起他,居高临下地说:
    “辅佐我。”
    张亮毫不犹豫地回答:
    “遵命。”
    老实说,他也没有别的选择。
    李明当皇帝,对他来说无异于阎王敲门,不死不休。
    而他原本效力的“那位”,在他失去了陛下的垂青、失去了手下的密探以后,也对他弃如敝帚。
    他要想活命,只能另选一位“参赛选手”,竭力辅佐之,直到成功将李明拉下马,让新主上位。
    很难,但不是没有可能。
    参加过玄武门的人,大都有这种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冒险主义精神。
    “甚好。”
    能收下一位瓦岗寨死士,李治殊为满意。
    除了瓦岗寨旧将,李治对所谓的“晋王党”并不抱有太多信任。
    他们大多是被李明憎恨的政治投机客,投奔李治是因为他最“老实”,容易控制。
    而张亮不一样。
    张亮投靠不为名利。
    是为了活命。
    溺水之人,对唯一一根救命稻草是最忠诚的。
    所以理智分析,李治对他可以完全信任。
    即便两人今天才第一次见面。
    “我有一件事十分好奇,还望使君指点一二。”
    李治这才将张亮搀扶起来,请他在自己对面落座。
    “当初李明在辽东时,是谁让你造谣他造反的?”
    什么?!……程知节陡然抬头,瞪大了铜铃似的眼睛,差点叫了出来。
    作为不问政事的武将,他觉得自己少看了好几集。
    张亮眼神一暗,低下了头,并不吭声。
    作为老油条,他有一万种方法装成完全不之情的样子,瞒过李治。
    但他故意选择了这种破绽百出的演技。
    李治自然知道他的顾虑,道:
    “你的旧主背叛你在先,双方恩断义绝,你便不算是背叛他了。”
    确定不会被新主子嫌弃“不够忠诚”以后,张亮这才放心,回答道:
    “直接向臣下令,要抹黑李明殿下的,是齐王殿下。”
    啥?……李治愣了愣,差点“啊”了一声。
    “莫要说笑,怎么可能是李佑?”
    那位愚蠢的老五如果能有这一半的心机,也不至于被父皇嫌恶,过继给一个死人当儿子。
    张亮看着李治,又看了看旁边满脸空白、怀疑人生的程知节。
    程知节很自觉地起身:
    “末将还是回避……”
    “不必。”
    李治诚恳地说道:
    “义贞公乃是我的老师,我怎么能怀疑我的老师呢?
    “请老师务必在此做个见证。”
    受此礼遇,程知节很是感慨,心情忐忑地坐下了。
    张亮这才简短地说道:
    “是魏王。”
    “什么?!”
    李治几乎从坐席上跳了起来。
    魏王李泰,与父皇的密探头领暗中勾结、造谣污蔑李明、以至于辽东几乎遭遇灭顶之灾的……
    居然是四哥,李泰?!
    这份震撼,甚至比“罪魁祸首是李佑”带给他的更大。
    “是魏王挑唆了齐王与李明的关系,并指示我主动向齐王靠拢。”
    张亮进一步解释道:
    “因为过继一事,齐王本就对李明嫉恨入骨。
    “加上齐王头脑简单,很容易就被诱导,向我下达了传播假消息、抹黑李明的指令。
    “这其实是魏王借齐王之口,向我下达的命令。”
    李治觉得脑子一团乱麻:
    “可……这是为什么?”
    “为了给自己增加一层保护,同时把嫌疑往太子身上引。”张亮讲解道:
    “现在想来,我造谣李明一事,不论最终导致辽东的结局如何,迟早会被拆穿的。陛下一定会下令彻查幕后黑手。
    “而魏王,早就料到了这一层。”
    张亮语气干涩,充满了兔死狗烹的愤懑和无奈。
    “所以,他特意转了齐王这一手,利用齐王的嘴,来下达‘造谣’的这个指令。
    “齐王与太子殿下交好,调查人员一旦查到齐王,自然会把这件案子与太子联系起来。”
    李治恍然大悟:
    “难怪!辽东事件之后,父皇与太子的关系急转直下,以至于几个月不说话……
    “原来太子被父皇误以为污蔑李明、为祸辽东,而实际上是魏王李泰所为?!”
    张亮重重地点头:
    “正是,太子殿下无端遭受怀疑,百口莫辩。
    “据臣所知,陛下在查到太子这一层后,便没有继续查下去。
    “但似乎也没有和太子当面质问。”
    因为父皇害怕和太子当面撕破脸,导致没有当面澄清,就这样成为心结,一直堵在父皇的心中……李治心中无限感慨。
    这样一来,父皇今年的骚操作才算说得通。
    李明从辽东回来以后,好像突然之间,父皇彻底失去了对太子的信心,让几个儿子公开争储。
    原来此事的直接导火索,是一场栽赃导致的误会,误会导致的心结,心结导致的父皇对太子的彻底失望……
    李明能超过他们三个嫡子,一举夺魁,根源居然在这里!
    在于李泰对他和太子抹黑的阴谋之中!
    “李泰为什么要帮李明?”李治脑子发热地问。
    张亮古怪地看着他:
    “怎么会是帮呢?
    “如果李明殿下没有绝处逢生,竟以平州一州之力硬抗整个高句丽,并派遣可信的使者前来长安说明情况。
    “最后的结果会如何?
    “辽东在被高句丽入侵的关键时刻,失去朝廷的支持,辽东彻底沦陷,李明或身殒、或身陷囹圄,太子因涉嫌害死弟弟而失去圣宠。
    “到最后,胜利者会是谁?”
    李治感到毛骨悚然:
    “同时除掉了太子和李明,那么能继承父皇大业的,就只剩下李泰了……”
    要不是李明强到犯规的能力。
    李泰差点就通过这个阴谋,把皇位拿到手了!
    “他居然有如此心机,如此……心狠手辣。”李治喃喃。
    他今天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四哥。
    他本以为,李泰只是一个附庸风雅的伪君子,喜好空谈的清流。
    在四子争储中,最早被淘汰的那个路人——
    因为在四子争储之前,给太子加压力的那个工具人,就是李泰。
    如果李泰表现出了足够的治国之才,父皇根本用不着摆出这个擂台,把李治和李明都拉进来。
    直接用备胎替换李承乾即可。
    因此可以说,“摆出擂台”本身,就意味着父皇对李泰的否定。
    只是,这样一个早早被淘汰、看似只会说些空话大话的无能皇兄。
    居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暗地里搞出了这样的大事!
    和密探头子勾连,设计了精妙的陷阱,一环扣一环。
    几乎将他送上了皇位!
    他的无能、他的附庸风雅,原来都是装的吗?!
    “我……容我再想想……”
    李治擦了擦汗。
    李泰老哥的治国能力暂且不谈。
    但玩弄阴谋的能力真是让他叹为观止。
    这就是真正的夺嫡么……
    要夺嫡,就是要这般铁石心肠、不择手段么……
    李治深深吸了一口气,发散的目光重新收束。
    这才发现,张亮一直在暗中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李治立刻振作起来,说道:
    “也就是说,不论李泰哥哥的阴谋是成功还是不成,张使君都是被牺牲的棋子咯?
    “只要父皇发现辽东的情报是假,张使君必定是第一责任人。”
    张亮的表情出现了微不可查的波澜:
    “确实如此,幸得陛下宽宏怀柔。
    “不但赦免臣死罪,还让臣继续担任官职,皇恩浩荡,无以为报。”
    那也是因为李明没死、辽东没丢,万一真因为你而导致了后果,你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李治在心里嘀咕,继续挑拨道:
    “李泰将使君视为用过即弃的工具,而使君还对李泰忠心耿耿,不在陛下面前出卖他,真是义薄云天啊。”
    张亮的胸脯剧烈地起伏了几次,又重归于平静。
    “但我不会,有义贞公见证,治必以国士之礼待使君。”
    李治起身,规规矩矩地向张亮长揖。
    张亮有些手忙脚乱地起身:
    “殿下,殿下何至于此!快快请起,折煞我也!”
    十来岁的贵公子,天生就带有一股青春的冲劲,让旁人感觉到赤忱。
    如此以礼相待,即使老江湖如张亮,也不会无动于衷。
    “不起,除非使君教我。”李治还是长揖不起。
    “殿下请问,臣定知无不言。”
    “李泰现在的阴谋是什么,你能知道吗?”
    李治下意识觉得,李泰还在阴谋搞个大的。
    因为他在东京洛阳已经待了好几个月了。
    除了几封不痛不痒的信件,没有传出一点动静。
    难道他就此认命,接受李明胜出的事实,安心当个闲散王爷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一个心机深沉至此、不择手段至此、坑害李明和国家至此的皇子。
    不可能就此束手就擒。
    他一定暗中另有图谋。
    李泰抛弃了张亮,是因为张亮没有用了,对他下一步的计划没有助益了。
    问题来了,他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辽东事件之后,臣的耳目喉舌被移交给了李君羡,而从此之后,魏王对臣这个瘟神避之不及。”
    张亮有些自嘲,又有些苦涩。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
    “但是,李君羡只接管了一部分密探。
    “还有几位我真正的义子,仍然听命与我。
    “所以,我并不是闭目塞听、一无所知。”
    李治呼吸顿时急促起来:
    “请使君不吝赐教!”
    张亮组织了一下语言:
    “据臣所知,魏王正在积极联络在外的藩王。”
    “齐王李祐?”李治问。
    张亮点头又摇头:
    “包括但不限于齐王——
    “事实上,魏王似乎与除了李明和三位嫡子以外的所有藩王,都有勾连。”
    “他们?为什么?”李治觉得很奇怪。
    李世民陛下一共有十四个皇子,其中三个早夭。
    剩下十一人中,除了李明和三嫡子,那就是一共七个藩王。
    那七个庶出的皇子,别说和李明比了。
    和他们三个嫡子相比,也只能用“臭鱼烂虾”来形容。
    政事政事不会,阴谋阴谋不会。
    和那些失败者抱团取暖,能起到什么作用?
    难道那七个庶皇子的反对,还能干扰陛下、干扰天下的决心不成?
    张亮看着他,提醒道:
    “那七位藩王,同时身兼着都督府都督一职。”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