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大明不革命 > 327.第326章 “应该改桑为稻了”

底色 字色 字号

327.第326章 “应该改桑为稻了”

    第326章 “应该改桑为稻了”
    朱简烜安排好了涡轮发动机的研发路线,继续讨论设计细节直到中午,然后在这边吃了中午饭。
    下午离开燃机实验室,在科学院和工程院主要官员和工匠的陪同下,去了与燃机实验室息息相关的石油化工实验室。
    石油化工产业早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各种内燃机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
    但这个产业实际上能做的事情却远不止于此,现代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石油化学产业的产品。
    各种塑料制品和包装物,各种生活电器和工具的材料。
    各种化纤布料、服装、包裹,各种弹性材料、粘性材料、薄膜材料。
    各种橡胶、鞋靴、轮胎。各种洗化原料、电工材料、油漆涂料、医药农药。
    还能与煤炭、化肥、冶金等各种产业相结合,产生更多的产品,影响更大的范围。
    没有石油化工产业,一条有弹性的袜子、手套,一个塑料盆都造不出来。
    所以石油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而石油化工产业则是是现代工业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门类。
    朱简烜知道石油化工产业的重要性,早就做出了规划,主动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快速前进,打好了整个产业的地基。
    朱简烜搭好了这个框架之后,实验室就开始自行产生各种重要的具体成果了。
    首先是用于生产火药的苯类化合物,然后是种用途的塑料和合成橡胶,以及具有各种不同性质的化学纤维。
    其中,石油裂解的产物,可以大规模取代煤化工产业。
    而塑料资料能够取代大量的木质、草编、麻材料的器具,能够替代大量的金属、玻璃、陶瓷器具。
    合成橡胶能够取代天然橡胶产品,能够制造出各种不同性质的新材料。
    化学纤维能够替代、麻、毛等纺织材料。
    这些都是人类社会日常生产生活中能用到,而且消耗量非常大而且会越来越大的产品。
    除了煤炭和金属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之外,其他的大多依赖农业生产。
    依赖广阔的土地作为空间,依赖大量的人力作为劳动力,还需要时间等待动植物生长。
    有了石油化工产业之后,油田开采的石油送进化工厂,化工厂产出的颗粒材料送进生产工厂,生产工厂产出最终产品。
    整个产业链基本摆脱了传统手工业,关键是摆脱农业生产周期的限制,最终让产品数量爆炸式的增长。
    人类就终于能够基本不受天时的限制,能够为所有人提供廉价的生活用品了。
    让工业化进一步深入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之中,让工业革命能够由点到面的铺开到整个社会。
    同时也能够通过工业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控制参与产业链和对产品有需求的人,这几乎是整个工业社会的人。
    完成这种程度的全面工业化之后,国家机构的掌控能力会提升一个数量级,地区强行独立的难度也会提高一个数量级。
    所以,除了石油化工产业本身能够直接产生的实际作用外,还能在社会层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朱简烜安排好了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规划之后,还是会不定期的过来一趟,看看实验室搞出来的新产品。
    石油化工产业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产业,能够持续不断地酝酿出各种具有新特性的新材料。
    如果他们搞出了具有重大用途的新产品,朱简烜也会专程过来验收。
    在朱简烜前世的二十一世纪,由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产生的种种舆论和现实原因,现代人普遍嫌弃化纤材料,普遍反过来追求类似蚕丝、纯等天然材料。
    但是在工业革命时代,人工合成出来的东西,才是最为时髦的产物。
    朱简烜前世石油化工产业产出的尼龙、锦纶、氨纶等等各种化学纤维,被大明工匠统称为人造丝。
    根据不同纤维的特性,继续具体命名为强韧丝、柔性丝、弹力丝等。
    大明的官员和工匠们,以及这个时代的大部分普通人,他们看重的主要是材料本身的性能。
    他们发现很多人造丝的强度和耐磨性能,都是麻毛丝等天然材料的很多倍。
    关键是不需要经过种桑、养蚕、抽丝、剥茧的复杂手段,在大型工厂里面能持续不间断的高速生产。
    还能够继续寻找新的材料,继续摸索不同的混纺配比,形成更多具有不同性能的新布料。
    这当然是划时代的好东西,是在天工皇帝圣上指导下创造的人类智慧结晶。
    关键是这些材料能够让本土的很多土地从农业中解放出来。
    以至于朱简烜在摆弄新试制出来化纤混纺布料的时候,李锐就忍不住再次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
    “陛下,现在人造丝已经可以量产了,已经有很多各种性能指标都远超桑蚕丝的混纺布料。
    “大明本土田土本来就不充裕,桑树还占据了大量最为适合耕种水稻的江南水田。
    “所以学生觉得,咱们应该可以开始推进改桑为稻了,或者改桑为厂了。”
    这种事情其实非常的敏感,桑蚕-丝绸相关的产业利益太大了。
    现场所有的官员,听到这个话题全都竖起了耳朵,等着朱简烜的回答。
    丝绸是大明富贵阶层彰显身份地位的代表产品,也曾长期作为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由于皇帝的经济策略变化,开始限制与外藩的贸易,大明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萎缩。
    但是随着欧洲诸国变成了藩国,大量的非洲藩镇建设有了初步的成效,外贸又开始恢复了。
    如果是一般的官员,考虑到现实中大量的产业人员的利益,为了不被利益相关人员攻讦,基本不会主动提这种事情。
    人造丝产业还处于种子状态,除了直接负责石油化工产业的工匠们,几乎没有实际利益相关人员。
    鼓吹用人造丝完全取代蚕丝只会得罪人,精明的官僚们是不会去做的。
    但李锐的身份特殊,他本身是工匠,不是政务官员,这些研究本来就是他所在的科学院搞出来的。
    他还是天子门生,学生自称挂嘴边,啥话都敢跟老师讲。
    朱简烜也允许甚至纵容他们说话,有什么想法都能跟自己这个老师直接说。
    但是跟自己的外派的皇子一样,如果没有自己的直接授权,不能直接指使朝廷官员干什么。
    朱简烜今天自己听到这种建议,也是非常的意外。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前世经验,让朱简烜根本就没有往这个角度考虑过:
    “改桑为稻?让人造丝完全替代天然蚕丝?”
    李锐直接拱手认下了:
    “是的陛下,学生以为可以这么做……”
    朱简烜听完没有立刻回答,继续低头摆弄眼前的几批混纺布,心中开始思考这件事情的影响。
    周围的工匠都知道皇帝开始认真考虑了,大家表面上下意识的尽可能保持安静,但是很多人内心之中都非常的忐忑。
    因为皇帝开始思考,意味着皇帝认为这件事情是可以考虑,甚至可以讨论的,那就真的有可能会启动。
    如果皇帝下旨,要求整个朝廷推动,那桑蚕和丝绸产业肯定会遭到重创。
    甚至可能会真的彻底废掉乃至消失。
    很多人虽然见识到了人造丝的优越性,但内心之中却仍然觉得丝绸不应该消失。绸缎布料本身都是财富的象征,他们家里都有很多绸缎衣服以及布料,
    用人造丝把绸缎废掉,他们的资产不就直接贬值了吗?
    朱简烜前世留下的记忆中,就算是完成了工业化纺织,当时的真丝仍然属于高档布料,通常价格是化纤的几倍。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也有很多人追捧真丝材料。
    关键是,朱简烜前世都已经习惯了,真丝仍然是一种典型的布料类型,一种普通人稍微点钱就能用上的衣物类型。
    朱简烜也是本能的想要拒绝改桑为稻的建议,特别是拒绝朝廷出面干这个事情。
    就算是要改稻为桑,也应该是让人造丝产品自己去挤压和取代丝绸产品,自然缩小丝绸产品的生存空间。
    朱简烜的思考,其实是自行揣测分析,如果真的把丝绸打没了,对大明乃至世界的未来会有什么影响。
    朱简烜考虑了一会儿,感觉没有应该也不会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只是大明社会少了一种文化遗产。
    不过当工业化全面完成之后,绝大部分普通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就有了保障,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会迅速上涨。
    影视、戏曲、音乐、古董、旅游、文玩、棋牌等等产业,都是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与其他的娱乐项目相比,历史遗迹、传统文化中正面效果更高,有利于竖立民族自信心并提高文化向心力。
    农业时代的生产力相对低下,不足以让全民获得足够的文化知识。
    农业时代只有富贵阶层才有基本的文化素养,传统文化产品通常就是富贵阶层的文化,是富贵阶层将其传承到了现代。
    工业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有能力让全民都获得足够的文化知识了。
    这时候将曾经只能由贵族使用并传承的文化产品推广到全民,有助于让普通平民也获得国家和民族上的认同感。
    有助于将古代王朝治下的平民变成现代公民,进而完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构建。
    丝绸织物是贵族生活的直接象征,生产和使用的技术以及规则都不应该舍弃,但是应该根据现实做出修改。
    让现代的普通平民穿上古代贵族才能穿的衣服,在这个角度上看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所以朱简烜在思考了许久之后,开口就下达了一份出人意料的命令:
    “随行大学士拟旨,正式放开民间所有百姓对丝绸织物的使用限制,任何人都可以穿着丝绸和人造丝材料的衣物。
    “允许所有人着靴子,穿着任何颜色、形制的衣物。
    “但皇室、宗亲、勋贵、官僚所用正式礼服形制,所有官吏、军士制服形制,民间均不得僭越仿制,违者依律处置。”
    这份命令说出来,现场的所有人都懵了。
    崇祯朝以前,平民名义上是不能穿丝绸和靴子的,只有考了功名和当官的人能穿。
    不过这个规定只在早期执行的比较严格,到了嘉靖时期就基本没有人管了,江南民间富商甚至都敢用龙纹了。
    不过直到现在,朝廷官方的规定仍然停留在洪武时代,没有制度上的改变。
    朱简烜这是彻底正式公开掀了祖制,甚至是掀了历朝历代的很多传统,衣服颜色材料和常规制式全都不管了。
    只要不直接穿皇室、勋贵、官僚礼服,以及所有公职人员的正式制服就行了。
    这就是现代国家对服装的管制思路,这时候的大明已经是这样在管理,朱简烜的圣旨只是将潜规则变成法律了。
    但问题是,朱简烜是在面对改桑为稻的建议的时候,给出了这样一份命令作为回答。
    乍一听好像有点驴头不对马嘴,但是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发现,朱简烜显然是不支持朝廷出现改桑为稻的。
    甚至有保护传统桑蚕-丝绸产业的意味,不然为何要用这种诏令来鼓励普通百姓去穿丝绸呢?
    虽然民间富裕百姓很多都会穿丝绸,洪武时代的禁令已经名存实亡了。
    但是官方公开解除禁令,就是事实上的鼓励。
    应该会有富裕百姓看到这种消息之后,专门去置办一套绸缎衣服来体验一下,或者说响应一下朝廷号召的。
    他们根本就想象不到,朱简烜的真正思路和意图,确实已经完全脱离了改桑为稻本身了。
    朱简烜想的是民族和国家层面的影响,根本没有在具体利益上打滚。
    朱简烜自己说完命令之后,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能起到鼓励使用绸缎的作用,这可不利于人造丝的推广。
    于是朱简烜又看了一眼周围愣神的工匠们,补充式的说明和提醒:
    “至于改桑为稻的事情,还是顺其自然就好,朝廷官方不用专门出面干涉这种事情。
    “如果人造丝大面积上市之后,民间慢慢的没有人继续购买丝绸了,那用不完的桑田自然就该改成稻田了。
    “如果百姓面对更加廉价,同时性能更好的人造丝,仍然选择使用丝绸,那桑蚕就继续养着好了。
    “华北百姓多喜吃面食,江南百姓多喜吃大米。
    “朝廷官员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出面,要求华北和江南百姓都只能吃面食,也不能要求他们都只能吃大米。
    “也不能规定华北百姓只能吃面食,江南百姓只能吃大米。
    “也不能说废话,要求所有人都可以吃面食,也都可以吃大米,小米高粱也都能吃,这种就是废话。
    “现有的律法,如果已经变成废话的,也应该尽早革除。
    “就像洪武年留下来的四民服饰规定。
    “否则相应官员判案的时候,便可能会出现无凭无据,让当事人无法信服的情况。
    “解除限制的同时,也不要专门出规定,哪些情况必须用绸缎。
    “如非必要,勿增新律,就是无为而治。
    “大明本土的田土确实不多,但是其中的桑田同样也没有多少。
    “就算是桑田全部改稻田,大明本土的粮田数量,也增加不了几个百分比。
    “与其折腾本土这点桑田,还不如到东北、南洋、美洲、霖洲地区多开垦一些荒地呢。”
    周围的工匠和官员们都听得出来,这是皇帝在打补丁教训他们怎么做事,就赶紧一起拱手躬身领命:
    “臣等遵旨。”
    不过大部分工匠和官员的心里面,都觉得朱简烜这种决定只是求稳而已。
    不想强制处理桑蚕-丝绸产业的人员、厂商、官员、工匠们,那肯定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甚至还在这种时候宣布开放丝绸限制,试图在人造丝出来的时候挽救一下肯定要衰弱的桑蚕-丝绸产业。
    但却又不允许朝廷主动鼓励丝绸产业,不想让两种有冲突的产业正面冲突。
    因为赌坊的思维方式就不在一个层面上,朱简烜这个皇帝已经基本不在意具体经济利益了。
    朱简烜看着这些臣子和工匠们,心中也是稍微有点惆怅和疲惫,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理解自己的意图。
    不知道未来的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自己已经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对象了。
    这时候的大明与前世历史上的任何国家都完全不同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