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知识是无价的”
第382章 “知识是无价的”波斯国王法塔赫,手中拿着一杯冰镇葡萄汁,站在一个空调机前面,伸手对着风吹了很久。
还不止一次跑到窗户边,隔着窗户看了好几次室室外机。
也不止一次在喝了葡萄汁之后,跟着房间里面的波斯仆人去冰箱旁边,伸手去探冰箱里面的气温。
波斯国王始终无法理解这一切是如何运作的: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这样两个箱子加上几个扇子,就能让夏天变成秋天,让秋天变成冬天?
“这不是单纯的扇扇吹风的凉爽,而是真的让周围整个房间都真的变冷了下来。
“如果放到这样的小箱子里面,甚至可以直接结冰。
“这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旁边的马卫国笑着说:
“这都是圣上带着工匠们做出来的,其中的原理比较复杂,不是专业的工匠根本理解不了。
“我也不是很明白,不过大明的学校里面都有教。
“科学院下属的学校,会教导这些机器工作的原理,就是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以及如何利用这样的效果设计机器。
“工程院下属的学校,会教导学生如何生产、制造、维修这种机器。
“大王如果真的感兴趣的话,等到了大明之后,您可以到科学院的学校里面听听课。”
法塔赫愣了一下:
“这……这种技术不应该是机密吗,是什么样的人都能去学的吗?”
马卫国直接摆手:
“这当然不是秘密,包括我们乘坐的汽车和客船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具体是如何生产制造的。
“也包括如何用石油,制造出这么的东西,也都不是秘密。
“就算是不去学校,其实也能在市面上的书店里面,买到有相应介绍的书籍。
“对于大明朝廷而言,更希望所有百姓都能看懂这些东西。
“那样学校的工作就更加轻松了。”
法塔赫仍然有点难以置信:
“您说的这些,是对大明人而言的吧?我们波斯人……波斯和外国的普通百姓,也能去大明的学校学习吗?”
马卫国继续解释:
“普通外国百姓不行,但大明的藩属国百姓,经所属藩国审核批准之后,就可以去大明学习了。
“如果是波斯的百姓,未来经过大王您的许可后,就可以去学习了。
“当然,他们到了大明之后,就要遵守大明的法律,否则会被依律处罚,然后遣返回到波斯去。
“他们可以自费入学,也可以由藩属国朝廷提供费用,或者是由合作的厂商提供费用。
“也就是说,大王你可以自己出钱,选拔一批聪明的波斯儿童,送他们去大明的学校学习,学成之后回去为您效力。
“大明以及大明藩国的工厂和商行,如果需要有特定技术的工匠,有特定文化水平的管理人员。
“也可以与特定的学校合作,自己出钱支持一部分学生去学习特定的知识。
“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就到对应的工厂和商行工作。
“普通学生自己,也可以单纯为了获得知识,自费到学校里面去学习。”
法塔赫听完这些介绍,惊讶的同时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本来法塔赫真的已经在考虑,自己要想办法安排人去大明的学校,学习一下大明是怎么搞出的这些东西。
特别是学习如何大规模开采火油,如何用火油做出那些神奇的东西。
如果大明不允许,自己就应该钱去大明本土雇人,雇佣毕业的大明学生去波斯,帮自己搞这些产业。
但是马卫国这边说所有人都可以去,藩国更是可以合法公开的安排学生去之后,法塔赫现在反而没有那么的积极了,
法塔赫甚至稍微有点失望了。
他本来是探查到了不可言说的秘密,所以本能的迫切的想要弄清楚这些秘密,这些秘密之中肯定隐藏着巨大的利益。
但是现在秘密变成了公开的知识,随时都可以去了解和学习的知识。
大明已经掌握了这种知识的人非常多,可能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就能直接雇佣到,那自己当然不用专门麻烦了。
法塔赫有些疑惑和纠结的问马卫国:
“先生,大明圣上为什么这样做,这些珍贵的价值连城的知识,怎么能就这样直接公开传播呢?
“还是说……学习这些知识的费用……其实非常的昂贵呢?”
马卫国听到这个问题就乐了:
“圣上说过,知识是无价的。
“圣上和大工匠们创造的技术和知识,按照以前的说法确实都是价值连城的绝门秘籍。
“我们现在生活和使用的东西,都是这些知识的造物。
“但圣上同样说过,无价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没有价格,意味着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知识可以免费提供。
“所以,大明的学校虽然收费,但收的不是知识本身的售价,而是在传授过程中所费的成本。
“比如说一本书,我们只要这本书的编撰、装订、印刷、运输费用,书的内容没有售价。
“现在大明本土的所有州县城内,以及所有设立了下属乡镇的州县的乡镇所在地,都有朝廷出资建设的小学。
“小学的学费是每年二十到三十金票。
“大明官营工厂工人的每月收入起步就是二十金票,民间厂商的普通工人月收入已经提高到了每月十五金票了。
“一个月的工钱就能供一个孩子上一年的学,一个普通工人就能供两到三个孩子上学。
“中学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每年学费在五十到一百金票之间,大学学费在一百到五百金票之间。
“对于最底层的普通家庭而言,中学和大学的学费就比较贵了。
“所以朝廷鼓励地方衙门、官营厂商、民间厂商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资助协议或者免息贷款。
“用工作年限协议,或者是毕业后的工钱分期抵学费的方式,支持学生继续上学。
“中学毕业生的收入,至少在每月三十金票以上,大学生毕业有机会直接进衙门工作,到厂商工作有每月五十金票。
“他们毕业三到五年之内就能偿还所有的欠款了,所以其实也没有什么压力。
“哦对了,也不能说没有压力,因为越是复杂的知识,越是难以理解和掌握,所以学生要由浅入深的学习。
“要通过了结业和入学考试,才能进入更高的学校学习。
“考试成绩不够,脑子不够聪明,想要到更高级的学校去学习,也是进不去的。
“反过来,对于考试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大明地方各级衙门以及中央朝廷,都会额外发放一笔奖学金。
“成绩最好的学生,可以优先到衙门里工作。
“最近好像又有新的圣旨了,每个县统考排名前十的学生,学费和上学所需的书本材料费用,将由当地衙门提供全额补贴。
“不过领过这种补贴的学生,毕业之后必须返回领取补贴的地方工作一段时间。
“工作的时间长度,根据具体的领取时间计算,领了一年就至少工作一年,领过十年那就需要回去工作十年。
“当然,如果学生想要到外地工作,可以将补贴名额让给排名靠后的学生。“藩国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这样做。
“还有,所有屯田卫所系统内,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免费上学。
“所有孩子必须上完小学,成绩优秀的可以继续免费上完中学甚至大学。
“大明所有宗室子弟,由皇家财团出资,全部强制必须去上学,至少要上完中学。
“毕业之后根据成绩,可以去皇室财团工作。
“按照宗人府的说法,这种模式被圣上称为义务教育,现在是在皇室内部测试,以后会考虑要不要对平民实施。”
朱简烜目前只在宗室和卫所实施义务教育。
没有在全大明范围搞全民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不过也没有将教育当做盈利的工具。
绝大部分公立学校,都是处于勉强自负盈亏的状态,几乎没有任何盈利结余,偶尔需要朝廷补贴一下,但也不会太多。
朱简烜对教育体系考核标准,就是收多少多少为最佳。
相比朱简烜前世二十一世纪的义务教育,现在大明在教育上的投入当然是差了很远的。
但相比以往的历代王朝,以及此时的其他国家,都是非常优秀的。
最起码已经能让所有平民都上得起小学了。
这种小学生,按照古代的标准,已经是有学问的人了。
法塔赫听着听着,眼睛就慢慢的瞪大了,总觉得这一切都非常的不可思议。
法塔赫知道在大明上学不算特别困难了。
也确定自己此前了解的那些神奇的技术和知识,真的都是完全公开的了。
大明也真的不把那些技术当做是秘密和条件,而是真的愿意让所有人都能能将对简单的了解和掌握。
但最让法塔赫惊愕的事情,实际上还不是这些:
“不是……马先生您刚才说了什么?
“大明普通工人的工钱,每个月都有十几金票到二十金票,这相当于二十甚至三十块银元?”
“这大明百姓也太富了吧!
“大明有五六亿人,算能干活的工人也有两亿吧?
“每个人每个月二十到三十银元,那每个月就能收到三十到四十亿银元的工钱?
“那他们要交多少税金?
“按照十分之一的比例交税,每年就有四十亿到五十亿?
“关键是,我听马先生您的意思,好像大明朝廷和工厂以及商行,好像都特别缺乏工匠和管理人员?
“竟然都要主动钱跟学校配合,要批量化的去培养学生?
“为什么各级衙门和卫所,也都专门钱去办学,甚至强制要求一部分人去学习。
“大明本土不是有五六亿人吗,朝廷、衙门、工厂、商行,需要什么样的人,直接招募不就行了吗?”
马卫国听到这一连串的话,甚至有点不知从何说起了。
马卫国甚至都没想到,法塔赫听了自己的介绍之后,脑子竟然会直接转到这个角度来。
法塔赫的小家子气和土鳖气息,在这段话里面完全暴露出来了。
大明朝廷的财政收入远不止他算的这点,也完全不是按照法塔赫的方式收的。
法塔赫说的那是固定的人头税,通常存在于人少地多,人作为劳动力的社会价值极高,而土地的相对价值极低的时候。
同时总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普通人不会拥有什么有价值的资产,自然也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的时候。
神洲之外的绝大部分地方,在古代时代的绝大部分时候,都始终处于人少地多的状态。
神洲的人口在北宋中期和明代中期,增长到了需要开垦梯田耕作的程度。
也就是开始人多地少了,人头税自然开始逐步向土地税转移。
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改革,清代的摊丁入亩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都是这种转变的体现。
现在的大明更是逐步进入了工业时代,大明朝廷对普通百姓直接收的税金,主要是收所得税、消费税、土地税。
土地税针对乡村,拥有土地越多,交的越多。
所得税和消费税针对所有人,普通人收入越多,消费越多,也交的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二十金票的数字,只是大明百姓收入的低位数,中位数和平均数都要高很多。
就算是直接从百姓身上收到的税,也远高于法塔赫的粗暴估算。
更何况,大明的主要税收来源是经营税,是针对工厂和商行直接征收的税金。
马卫国觉得这些事情很难跟法塔赫解释清楚。
自己说了的话,他可能还会产生新的误解,干脆把这件事情直接跳过去。
稍微回答一下他后面的疑惑算了:
“大王说的不错,现在的大明真的是哪儿都缺人,现在朝廷、衙门和工厂、商行确实都特别缺人,
“你不知道,大明本土两百多个府城,现在哪个府城没有几十甚至几百个工厂?
“本土的将近两千个州县,哪个城外没有几个工厂和一堆商行?
“一个工厂和商行,就算是规模再小,也至少得有个账房吧?就算是东家自己管账,那东家自己也得学啊?
“每个工厂至少得有几个大师傅吧?这些人是哪儿来的啊?
“这些地方都要人啊,大明对工匠和管理人员的要求,是数以十万计甚至数以百万计了。
“这还只是本土的情况,算上大明边沿省份,海外省份,用人的地方太多了。
“所以朝廷才不得动用了各种手段,想方设法的去主动培养。
“现在直接在民间招募工匠是真的不行,民间自学成才的学生也是不够用的。
“不光是数量不够,质量同样不行。
“按照现在的朝廷标准,以前的私塾教出来的学生只能算是识字,最多是小学生水平。
“到了衙门和工厂里面还得专门再去学习。”
法塔赫听着这话再次愣神,大明那么多的城市有那么多的工厂商行?这大明每年都得收多少税啊?
这怕不是比百姓的人头税还要多,难怪大明皇帝和朝廷这么有钱。
只是仍然想不明白,大明这么多工厂和商行,他们制造和销售的东西都卖给谁?
大明的普通百姓?
好像……确实可以,大明百姓每个月三十个银元,确实能买很多的好东西了。
法塔赫对于大明缺少人才的情况,也是同样的惊讶。
同时还有了几分不解的反问:
“大明民间的私人学校,无法满足现在的朝廷、工厂、商行的需求的话,那就没有人想办法改变吗?
“就算是现在没有相应的人,而朝廷、工厂、商行确实有需要的话,百姓自己也会去学习的吧?
“他们已经有每个月二十金票的工钱了,足够他们去另外主动学习更多的技术和知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