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大明不革命 > 第448章 大明禁军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48章 大明禁军

    第448章 大明禁军
    虽然皇子们幼时就经常跟父亲接触,父亲还亲自给他们上过很多课。
    所以皇子们也知道,自己这个父皇虽然权威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但对礼数方面却是一直主张宽松的。
    在日常和口头礼节上更是非常随意,日常见面不需要讲太多的规矩。
    但是原子能武器的问题还是太过敏感了,皇子们思来想去很久还是没有敢问出口。
    只是在具体的产业经营上,跟自己的父皇请教了一些细节。
    这次父子见面一直持续到了中午,朱简烜安排儿子们在宫中跟自己一起吃了饭,才让他们出宫回去做准备。
    等待郡王的册封手续办完,领到新的圣旨之后,就启程回美洲,组织他们自己的美洲开发公司。
    朱简烜这边回过头来,就吩咐枢密院和禁军都督府参谋部,拟定一个新的实验任务。
    在地中海或者大西洋上靠近欧洲或者非洲的地方,选择一个比较荒凉的岛屿,组织一场原子弹空投爆炸实验。
    召集欧洲和非洲的王室、藩君、贵族、政客、名人们一起去观礼。
    对核武器的最好用法,就是不在正式的战争中使用,但是要尽可能的满世界宣扬。
    对于核武器本身管控要高度严格和保密,但是实验本身和效果却要公开宣告,要搞得妇孺皆知。
    让海内外所有地方和各大行业内的那些有活力的大小团体,都因为核武器的存在而安于现状并配合朝廷政策。
    就是对大明皇室和朝廷而言最好的结果了。
    禁军都督府,是朱简烜新设立的新都督府,独立于原有的都督府系统之外,由皇帝直接管辖和指挥。
    大明传统的都督府是以区域分的,各个都督府都有自己的分管区域,比如美洲都督府就专管美洲下属的军屯卫所。
    与此同时,大明传统的都督府内部,通常会进一步设立海军、空军、陆军这三个军种分部。
    都督府下属的都指挥使司和卫所系统,类似于现代的军区却管基本建设。
    海陆空军分部类似于军种司令部,却负责演习和作战。
    而禁军都督府没有自己的辖区,或者说全世界都属于禁军都督府辖区。
    禁军都督府内部也没有海、陆、空军的机构。
    反而有一个都督府平级的禁军司令部,司令部下设禁军参谋部、禁军装备部、禁军后勤部、禁军督军部。
    看上去禁军更像是朱简烜前世的军种司令部,而不是大明的传统都督府。
    但禁军都督府也有完整的都督府框架,下属的常规编制也采取类似军屯卫所的框架,且直接使用明初的亲军卫名字。
    包括金吾卫、羽林卫、虎贲卫、武骧卫等。
    禁军都督府下属卫所的士兵和军官,从其他常规部队中选择精英填充,军饷至少比普通军队高一半。
    士兵和军官所在的家庭,全部和军屯卫所一样编入卫所系统并且集中居住。
    卫所直接提供免费的住房,全都是在京城近郊的独院。
    仍然给他们分配一份土地,但不再需要他们自己亲自耕种,而是卫所组织公司集中经营,给所有家庭直接分红。
    同时每个士兵所属的家庭都有两个名额,可以直接安排家中的亲人到皇家财团下属的工厂去工作。
    百户及以上军官有三个名额,千户及以上的军官有四个,指挥使及以上的军官有五个。
    但禁军都督府和下属卫所内部的官员选调和监督方式,都参考常规的地方官僚机构和现代军队体系做了调整。
    不同的卫之间采用采用流官制度,本卫所的人员不能在本卫所当官。
    所有官员三年一考,满两任之后就要调离,有特殊情况的经皇帝批准,可以连任三到四次。
    同时在禁军都督府下属的卫一级,将财务、人事、军务、司法、监督五权分离,设立五个平级军官分管。
    财务、人事、司法、监督四个方面,都是对应的军官和部门各管一摊。
    而禁军的军务官只负责基本的军事素养训练。
    比如士兵的体能训练、基本的队列队形和服从性训练、常规武器使用以及行军越野等项目。
    所有涉及到核武器使用的,以及需要做军队集体调动的,都列为演习或者直接是实战项目,全都不归本卫所的军官负责。
    与普通的军屯卫所一样,禁军都督府下属的所有军官和士兵本人,同时隶属于禁军司令部下属的军队编制。
    所有的演习和作战任务,都用禁军司令部的框架来执行,使用军师旅团营连排班这套体系。
    禁军司令部的总参谋部,由皇帝选派经验丰富的壮年军官充任参谋,研究禁军才能参与的特殊战术。
    所有核武器相关的实验和实战任务,都由皇帝亲自牵头组织。
    让禁军司令部下属的参谋部与枢密院合作,共同讨论和拟定实验或者作战的具体方案。
    方案经过皇帝的批准之后,亲自从各都督府选派高级军官负责指挥,选派禁军司令部下属的部队去具体执行。
    与此同时,除了日常的基本军事素养训练之外,禁军司令部所有相对正式的演习和实战任务,都要与其他军种配合完成。
    也就是说,要由常规都督府的海陆空军,运送禁军的人员和武器装备,前往目的地。
    也要由海空军的载具将核武器投向指定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禁军的人员负责管理核武器引信和弹体,负责按照皇帝的命令将引信与弹体合并然后引爆。
    皇帝通过海军和空军下达组织进攻和实训之类的计划类命令,通过禁军系统下达将引信与弹体合并以及引爆等控制类指令。
    核武器本身过于重要,朱简烜只能设计尽可能复杂的控制流程,尽可能避免任何潜在的风险和不可控情况。
    这次朱简烜安排实验,就是要这样抽调一个禁军的师,跟着海军去欧洲办事。
    朱简烜安排好了这次的实验任务,才打电话给礼部让他们给美洲的精英们发通知,后天上午召美洲精英们进宫朝觐。
    美洲的精英们收到通知,都是紧张激动而又惶恐。
    他们之中有人早就见过朱简烜这个大明皇帝了,但是这次的参观旅行之后他们对大明皇帝的印象又变了。
    以前朱简烜是权威强盛到了极点的世界征服者。
    既然是征服,说明是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是打败了其他的所有敌人,但并不代表所有的敌人都新感情越的臣服。
    欧洲人常用征服者的说法,在他们的传统认知之中,征服者通常都是不长久的。
    他们以前虽然已经非常崇拜朱简烜了,不过这种崇拜仍然没有发生质变,仍然将其视为一个掌控了强大力量的君主。
    带着一丝丝看待外来君主甚至是强大敌人的轻微抵触心态。
    现在他们对朱简烜的认知,已经转变成世界统治者了,意思是是这个世界属于他所有。
    已经发自内心的彻底臣服了,连心中的细微敌意都不敢有了。
    到了正式召见的当天,朱简烜也没有在新宫的正殿升座,而是选在了更加方便的偏殿。
    美洲精英们对此也没有任何意见,见面之后直接匍匐在地山呼万岁。主动行了五百四叩首的大明最高拜礼,行礼完毕之后仍然全部在地上趴着不敢起来。
    朱简烜对他们的反应颇为满意,看着他们行礼完毕之后又等了几秒,才不紧不慢的说了一句:
    “平身吧。”
    所有人齐声道谢,然后小心翼翼的爬起来。
    站起来之后,就老老实实的站在原地,低着头不敢有任何小动作,连呼吸都尽可能的放缓了。
    朱简烜环顾全场,直接说了让这些人可能比较在意的事情:
    “你们这次来的路上,参观了大明在澳洲的铀矿、放射实验室、原子能武器试验场,以及蓟州的铀浓缩工厂。
    “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原子能武器所拥有的威力,但是你们也都不必为这件事情而担心忧虑。
    “除非你们打算篡权谋反,准备割据独立,这些武器就不是你们的威胁。
    “只要你们始终与大明一条心,配合大明维持美洲秩序的稳定,加速美洲大陆的开发建设。
    “包括这些强大的武器在内,大明天下的所有武装力量,都是你们拥有的权力、地位、资产的最有力保障。”
    下面的美洲精英们心想,我们当然知道这样的道理。
    但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
    他们现在确实完全没有一丝谋反的想法,以前还存在的割据地方的心思也不敢展现了。
    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私心。
    人都会本能借助所处环境的各种规则,为自己的个人和家庭谋取私利。
    所以“与大明一条心”这种标准就没办法细说。
    从绝对的大公无私,到尽可能的给自己捞好处,中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这里面具体有多少空间,就要看高层权力的掌控者们的意思,允许自己有多少牟利的空间。
    关键是,这个意思是可能会变,空间是可能会放大和缩小的。
    现在的大明皇帝如果愿意,可以随时做个最简单的调整安排,就能找个理由收拾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
    所以就算是他们都不敢造反,就算是他们也都愿意配合,但是心中却还是惶恐不安。
    很多人都在心中哀叹,不知道现在这个时代,什么时候能结束。
    而这些人同时意识到,朱简烜的声音仍然洪亮,仍然中气十足,今年五十五岁了,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衰老迹象。
    再考虑现有的医学发展速度,越来越多的老人能活到八十岁,甚至是九十岁以上了。
    朱简烜再活三十年的话,自己这一代人都要提心吊胆下去。
    但没有人能够改变这一切。
    所有人在听完朱简烜的话之后,都是本能的拱手躬身回应:
    “臣等谨遵圣上教诲。”
    朱简烜颇为满意,继续给他们做了个基本的安排:
    “接下来一段时间,礼部会安排人员,带你们到大明本土各地参观。
    “之后会让你们自己到各地参观游玩。
    “三个月后回到顺天府,移民公司会安排船只,送你们返回美洲。”
    美洲精英们再次躬身领命。
    朱简烜起身离开了大殿,所有人继续躬身等待朱简烜离开。
    然后礼仪官宣布朝觐结束,所有人告退。
    美洲精英们小心翼翼的离开宫殿,继续小心翼翼的走出宫门。
    距离宫门也拉开一段距离之后,才敢稍微吐了口气,然后赶紧坐车回住处。
    接下来,就是心情复杂的参观环节了。
    到大明最富裕的地方去参观,去规模最大的工厂区区参观,去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去参观。
    集体见识大明本土的繁荣与富裕。
    美洲的精英们,来自美洲这个还在早期开拓中的大陆。
    美洲大部分地方都还是蛮荒之地,就算是农村地区都算是富裕的地方。
    美洲就是有人就算是富裕地方了,纽约那种地方是特例。
    而在大明本土,最不缺的就是人口。
    任何一处乡村地方,到处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人,几乎看不到荒凉的地方,这是欧洲本土都没有的。
    纽约那样的城市,在大明本土有好几个,而且规模都比纽约更大。
    在他们看来,很多地方已经不是城市了,或者说整个地区和省份都变成城市了。
    大明的环渤海地区、大运河中原干流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都是如此。
    除了那异常庞大的建成区规模之外,还有大量的堪称奇迹的工程设施。
    有跨越长江的巨大桥梁,有从调水几千公里的大运河,有漫长的铁路和高速公路。
    最恐怖的就是东北的三江泽大湖,一个人工构建的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以前,他们觉得青龙湖大堤、老河大坝、河槽运河这些东西,都已经堪称工程奇迹了。
    但是在三江泽大湖被北水南调工程面前,全都只能算是小工程了。
    而且,北美的那些工程,也是大明组织的。
    而大明现在还在搞一个更加夸张的工程,要从蒙古高原建设运河通往地中海。
    充裕到溢出的人口,无边无际的城市和工业设施,庞大的工程设施,让这个帝国的繁荣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级别。
    一切历史上的帝国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而这个帝国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出现衰退的迹象。
    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天工皇帝还在,帝国的秩序就不会大乱。
    除非天工皇帝自己开始胡乱折腾,但那似乎不太够可能。
    美洲精英们在大明地方各地集体转悠了一个月,又被放出去自行参观游玩了一个月。
    有些人跟着队伍中参观了没多久,就盼望着能尽快返回美洲,配合处理美洲的几项主要改革,避免任何对抗行为。
    也有些人已经不太想回去了,与大明本土相比的话,美洲真的就是乡下啊。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