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东宫之约
第549章 东宫之约本来古代男子三妻四妾很常见,譬如贾赦和贾珍便姬妾成群,就连贾政也纳了两房小妾,所以贾琏纳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王熙凤素来强势善妒,所以贾琏只能在外头金屋藏娇。
可惜纸终究包不住火,事情还是败露了,王熙凤当场发飙,但她不敢把妒火发泄到贾琏身上,更加不敢招惹贾环,于是便拣了贾珍媳妇尤氏这个软柿子来捏,闹得不可开交。
最终还是贾母出面调停,王熙凤这才息事宁人,答应让贾琏的小妾尤二姐进门,但条件是贾琏赚的钱必须由她来掌管,而贾琏为了保住宠妾,也只能忍痛割肉了。
贾环自然懒得理这种破事,但根据王熙凤的红楼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来看,此事肯定还没完,而且以王熙凤的狠毒心肠,不可能容得下那尤二姐,后面肯定会搞事,这夫妻俩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糟糕。
贾环自打去年从金陵回来后,本来并不打算再理会王熙凤的,谁知这女人竟然作死,那日竟算计自己的洋婢曼达琳,所以贾环才一怒之下,定下了这条钝刀子割肉之计,最后王熙凤即便被贾琏休了,也是她咎由自取。
不过如今身份转变了,贾环已经进入朝堂,有了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对于这种无聊的宅斗实不太感兴趣,也不想太多精力在上面,所以他也不关心贾琏和王熙凤夫妻俩的后续发展,只是每日到翰林院上班。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习,此时的贾环已经基本熟悉了翰林院中的工作了,而且他功底扎实,头脑灵活,待人接物从容自如,还写得一手好字,所以上级开始交给他一些史料文案的编写工作,偶尔也替某位六部或内阁大佬写一两篇文稿什么的。
估计贾环的文稿写得不错,所以找他执笔的大佬渐渐多起来,这一日,上头又甩给贾环一个任务,给内阁首辅李标写一篇讲义,其实就是发言稿,上面简单罗列了讲义的主旨要求,午饭之前必须成稿,并送到内阁,可见李阁老挺急。
贾环不敢怠慢,立即便构思动笔,前后不用一个时辰便搞定了,又仔细润色了一遍,没有问题了,这才离开翰林院,动身前往内阁。
内阁的地位特殊而尊崇,办公地点跟其他衙门也不一样,它设在皇城之内,就连晚上也得有阁臣值阁,方便天子随时诏见商议大事。
且说贾环穿过长安街,从东华门入,来到内阁拜见首辅李标,并将文稿逞上。
李标此人虽然见风驶舵,气节有亏,但卖相还是不俗的,而且给人十分慈和的感觉,很有亲和力,他从贾环手中接过讲义仔细读了一遍,笑道:“不错,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论据饱满,甚合我意,子明不愧是空前绝后的六元之才。”
这时贾环忙谦虚地道:“李阁老谬赞了,下官愧不敢当。”
李标捋须笑道:“子明不必谦虚,嗯,这里有一份敕书,你试着拟一份出来,下午放衙前交给老夫。”
此言一出,在场的另外两名阁臣顿时侧目而视,心想,李标这老狐狸下手倒快,趁着赵明诚不在,开始拉拢陪植自己人了,而且这个贾环乃迭翠书院出身的,并非东林一系。
贾环亦暗吃一惊,因为敕书、诏书等都是圣旨的一种,皇上一般交给内阁大臣执笔拟写的,如今李标竟然让自己来拟,这玩笑开大了,急忙婉拒道:“下官才疏学浅,只怕不能胜任。”
李标捋须笑道:“莫慌,不过是让你试着拟出一份来,最后还得经老夫把关修改润饰,出不了岔子,即便出了岔子,责任也在老夫,与你无关。”
贾环看了一眼笑吟吟的李阁老,拱手道:“那下官厚颜一试。”
李标点头呵呵笑道:“去吧,其实也没什么难度,你就当是会试乡试的考卷好了,事实上也差不多。”
贾环施礼退出了内阁,正打算从东华门离开,却遇上了从文华殿出来的太子徐文宏一行人。
如今太子监国,徐文宏每日都在文华殿处理政事,小事他可以和大臣商议决定,大事则必须派快马请示乾盛帝。
此刻徐文宏刚处理完政事出来,准备去用午膳,身边除了东宫侍卫,还有一名穿四爪龙袍的男子,年约四十岁许,正是忠顺亲王徐载嵩,跟乾盛帝同辈,亦即是太子的叔辈。
且说徐文宏见到贾环,不由眼前一亮,心想,这段时忙着处理国事,倒忘了你小子,如今反而自己送上门来了,妙极!
贾环撞见这位,心里也是咯噔一下,但此时躲避也不可能了,只能硬着头皮上前施礼道:“下官拜见太子殿下,拜见忠顺亲王千岁。”
忠顺亲王徐载嵩一直都是拥护乾盛帝的新皇派,如今担任中军都督府都督一职,奉旨总领京师守卫事宜,与内阁首辅李标一文一武,共同协助太子监国。
“你就是新科状元贾环?”忠顺亲王上下打量了贾环一遍,点头道:“倒是生得一副好皮囊,听说贾存周有一子衔玉而生,可正是你本人?”
贾环摇头道:“那是家兄,名唤宝玉。”
忠顺亲王冷笑一道:“本王倒是记起来了,是一个叫宝玉的,此子跟本王座下的琪官交好。”
忠顺亲王口中的琪官即是那戏子蒋玉涵,贾环当年倒是见过一面,此人男生女相,跟贾宝玉眉来眼去,惺惺相识,后来逃跑出王府,忠顺亲王派人到贾家寻人,贾宝玉因此被贾政狠揍了一顿。
太子徐文宏本来就想整治贾环,听闻忠顺亲王的语气不善,更是大乐,问道:“贾环,你不在翰林院做事,来此作甚?”
既然矛盾不可调和,卑躬屈膝也是自取其辱,所以贾环不卑不亢地答道:“李阁老吩咐下官办点事。”
太子暗皱了皱眉,李标乃内阁首辅,也是这次辅助他监国的首席大臣,连他也得敬着三分,问道:“什么事?”
“李阁老抬爱,让下官代拟一份敕书。”贾环从容地答曰。
忠顺亲王和太子讶然相视,贾环才入翰林院没多久,李标竟然让他代拟敕书,不过一想便明白了,李标这老东西分明是想趁着赵明诚不在,培养拉拢贾环这个非东林一系的后起之秀。
太子神色有些不自然地笑道:“李阁老德高望重,历来爱护提携后辈,贾子明你倒是交了好运,竟得他老人家青睐,去吧,用心做事,莫要辜负了李阁老的期望。”
贾环施礼便要告辞,然而刚走了两步,徐文宏却又道:“且慢,贾状元连中六元,乃千年不遇的神童,定然满腹经伦,才高八斗,本太子仰慕已久,恨不得聆听高论,明日未时,请贾状元到东宫为本太子讲经,还请贾状元赏光,万勿推辞。”
贾环暗皱了皱眉,点头道:“下官谨遵太子殿下谕旨。”
徐文宏眼底闪过一丝戏谑,微笑道:“贾状元且忙去,明日未时,本太子在东宫扫榻以待。”
贾环面色凝重地离开了皇城,忠顺亲王看了徐文宏一眼,问道:“此子得罪过太子殿下?”
徐文宏摇头道:“皇叔误会了,侄儿只是仰慕贾子明的才华罢了。”
忠顺亲王呵呵笑道:“太子殿下果真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本王下午还要去巡营,先行告辞。”说完便径直离去。
徐文宏暗皱了皱眉,他跟忠顺亲王的关系不算好,也不算坏,他一直试图拉拢讨好,但忠顺亲王的反应都十分平淡,特别是他被禁足之后,忠顺亲王便更加平淡了。
所以,徐文宏的心里很有点不踏实,再加上这次皇上亲征,特意带上了代王和庆王,更让他感觉太子之位不稳,而且乾盛帝眼下春秋正盛,少说也得再坐十年八年皇位,正所谓夜长梦多,其中存在太多变数了。
且说贾环回到翰林院,把李标交待那份敕书拟出来,放衙之前交到了内阁,然后便收拾回家了。
第二日中午吃过午膳,贾环硬着头皮到了东宫,没成想竟遇到熟人的,原来东宫的侍卫首领竟是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卫若兰和陈也俊。
“咦,这不是贾贤弟吗?”卫若兰和陈也俊认出了贾环,忙上前来相见。
贾环也有点意外,抱拳施礼道:“两位世兄原来在东宫任职。”
卫若兰笑道:“我们也是近期才调到东宫来的,对了,贾贤弟来此作甚?”
“应太子殿下之约而来,为殿下讲经。”贾环答道。
卫陈两人对视一眼,恭维道:“贾贤弟好机缘啊,只怕不久就要升任太子侍读了,未来帝师,以后还望贾贤弟多多提携才是。”
贾环心想,帝师个毛线,这是找麻烦公报私仇来了,不过嘴上还是谦虚了几句。
这时来了一名宫人,对着贾环道:“贾翰林请跟奴婢来,太子在文思阁等候。”
贾环点了点头,跟着宫人往东宫内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