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三章 骑兵
“五郎,有人率军来投!”华洪兴高采烈的前来禀报。陈玄烈一愣,混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人投奔自己,“何人?”
“襄阳沙陀安仁义,五百沙陀骑兵!”
“原来是他!”陈玄烈一阵激动。
当初跟着张自勉围剿王仙芝,南下荆南时,曾与安仁义并肩作战过,离开时还送了他几匹好马,关系处的还算不错。
沙陀不等于李克用,是代北诸胡混合而成的一个新族群。
有昭武九姓,也有阴山南北的鞑靼诸部。
从姓氏就能看出安仁义并非纯沙陀人,而是昭武九姓的后裔。
这支沙陀骑兵,从庞勋之乱时便驻扎汉水之北,将近十一年,山南东道节度使走马观花一样换了几茬,他们却一直没有调回代北。
刘巨容麾下大多是庞勋旧部,与沙陀人不共戴天。
安仁义肯定不受重用。
时来天地皆同力,五百骑兵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即便以大唐当年之盛,每次出兵也就一万左右规模的骑兵。
天宝年间,国势强盛,朔方、陇右等几大节度使不缺马,也只维持四五千规模的骑兵。
弄到马容易,养活马不容易。
陈玄烈赶紧与华洪一起出城去迎接。
五百余骑雄立在城外,一人双马,身披黑甲,手持骑矛,腰跨横刀,马臀上挂着大弓,威风凛凛,前排的几十骑还有马铠。
连同家眷两三千人,翘首而望,满眼期待。
“安兄别来无恙!”
“哈哈,我等势蹙来投,还望五郎收留。”安仁义这才下马,走到陈玄烈面前,却没有行叉手礼。
身边陈孝安、田九等人蹙起了眉头。
如今陈玄烈身上顶着左骁卫大将军、领散骑常侍、汝州刺史、忠武节度副使等一连串的头衔,安仁义只是一客军将领,实在有些失礼。
不过陈玄烈见怪不怪,其实桀骜一些的人还好对付一些,什么都写在脸上,一根肠子通到底,而一些城府深厚之人,比如王建,跟随都一团和气,但坑人的时候从不手软。
安仁义胡人出身,性情耿直,不知礼数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而且人家是拖家带口来投奔自己,等于将身家性命一并带了过来,纵然有些小问题,也可以日后慢慢磨合。
“安兄能来,求之不得,今后就是一家人!”陈玄烈一把握住安仁义的大手。
“就知五郎不会弃我!”安仁义大笑,一脸卷曲的络腮胡子。
这五百骑兵来的太及时了,若运用得当,能发挥奇效。
一顺百顺,出关之后,仿佛蛟龙入海,好事一件接着一件。
不过要养活这五百骑兵并不容易。
战马吃的比人多,比人精贵,养活一匹马的粮食,能养活五口活人。
一千匹战马,精料必不可少。
加上这一路俘虏的青壮,汝州压力陡增。
陈玄烈只能寄希望于张居言,如今是五月下旬,还能补种些庄稼。
刚安顿好沙陀骑兵,将他们的家眷送往鲁山,谁料张居言一盆冷水泼脸上,竟然派人来催粮了……
这段时日,张居言从部下中选三十六人为屯将,三十六人为屯副,每人发一面旗一张榜。到周围残存墟落树旗张榜,招募流散逃亡的民众。
足迹遍及商、金、华、邓、唐、均诸州的大山深泽。
每屯少则弄回四百五人,多则千余众。
短短半个月,邓州就增加了四千多户。
一户四五人,四千余户差不多两万余众!
邓州原本就是望州,人口富足,只因接连不断的兵乱,百姓才逃入深山大泽之中。
张居言对症下药,成效斐然。
这还是只是刚开始,按他这么搞下去,周围均、商、金、华诸州的墙角都被他挖干净了。
不过该支持还是要支持,陈玄烈派人从汝州取粮,李巨川来信诉苦,说汝州虽有粮食,但也经不起这么消耗。
汝州这两年也招抚了不少流民,加上各处的俘虏,汝州人口逼近十万大关。
但无论李巨川怎么诉苦,张居言的粮食必须给。
陈玄烈回信,万事开头难,只要邓州恢复元气,一切都会好转。
“实在不行,不如向长安伸伸手。”华洪提议道。
如今关中大战平息,朝廷花大力气修葺长安宫阙,王徽身上挂着诸道租庸供军使,从关中及关东诸镇弄到不少粮食。
仅一个河中就能让长安维持下去。
大唐虽然破落了,不过各地节度使该粮赋还是没少,运河体系还在,江淮的粮草经运河北上宣武,运抵关中。
历史上,汴宋能崛起,就是因为运河体系。
王徽也是一位能臣,招纳流亡百姓,修复京畿良田,鼓励耕种。
“你此次前去告诉他,只要粮草充足,我定为他剿灭黄巢!”陈玄烈下定决心。
“小弟这就前去!”陈孝安转身就走。
如果没料错,许州、陈州求援的使者应该在路上了。
黄巢联合秦宗权,实力暴涨,周岌和赵犨必然不是对手。
三方都是忠武军,一脉相承,联手是必然。
剿灭黄巢,功莫大焉。
陈玄烈现在还只能算二流势力,只有吞灭黄巢才能跻身一流势力,与李克用、朱温等辈分庭抗礼。
见识到了朝廷的羸弱,陈玄烈的野心也在一步一步膨胀。
唐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同样,王徽也能在围猎黄巢中,获得巨大的政治利益。
此人对大唐忠心耿耿,曾被黄巢俘虏,黄巢授以高官厚禄,利刃相加,威逼利诱,拒而不受,最终逃出长安。
也曾上表朝廷建议联合李克用,借沙陀兵力击退黄巢军。
如今就看他有没有这个魄力。
陈玄烈这一路收复商州、武关、邓州,并在鲁阳关下大破黄揆,已经展现出足够的实力。
向前线供粮,本就是诸道租庸供军使的职责。
这场大战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黄巢之后还有秦宗权,秦宗权之后会更加混乱,在大战之前,必须建立稳定的粮食来源。
汝州、许州、陈州、蔡州全都安静下来,一副井水不犯河水之态。
但这种安静只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
各方势力都在积蓄力量,准备着一场空前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