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大汉有活爹 > 第265章 (大章)青霉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65章 (大章)青霉素

    第265章 (大章)青霉素
    铁路已经从陇西,延续到了敦煌。
    敦煌现在是整个西面货物的集散中心。
    发达到恐怖。
    整个敦煌的石头,只有两种命运。
    一种是被掏出个窟窿,窟窿里做成石窟神像。
    一种是被从窟窿里挖出来,做成神像,摆在它处。
    整个敦煌有三个标志。
    神,金,兵。
    神像遍地。
    金银遍地。
    将士遍地。
    因为地上交通的原因,这个敦煌,比霍海前世见过的敦煌还要规模更大。
    毕竟大汉的商人们把整个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区域的财富,全都从这儿带回来大汉。
    而现在,所有的商人都兴奋不以。
    因为大汉要打仗了。
    这意味什么?
    意味着你哪怕是个废物,只要你会驾车,那你就能在战争中赚麻。
    因为战前物资运送,战时各种物资运送,各种战利品处理,各种现金资源,战后,土地分配,市场开拓,遍地廉价工人。
    此时很多来自大汉内部的工人,他们只是拿着两万大钱工资的刚毕业的学生,甚至是不怎么认字,工资只有五千的普通工人。
    都出现在了这条路上。
    战前,一车物资送去战场,战中,拿资金收购各种战利品,战后用积累的资本雇佣一波廉价的工人,只需要抓住这一次战争,后代五代都吃不光!
    他们去赶着车,在马路上往前走着。
    不过所有人都很讲究,只走马路边上,不走正面,至于反方向回程的车,更是要在漫漫黄沙中等待。
    因为中间的道路,要留给将士们走,留给军方高层走。
    一辆辆摩托车从马路中间,赶往下一个地点。
    坐在摩托车上的战士们,意气风发。
    别以为高头大马牛哔,别以为汗血宝马牛哔,现在最牛逼的骑兵骑得是摩托,名字叫做摩托化步兵。
    这群人拿的是自动步枪。
    有人核算过了,一个百人队的带炮摩托化步兵,要是机动袭击守方,一万人守三城五堡,都是守不住的。
    当然了,这种划时代的逆天东西的出现,并不是战场上的核心战斗力。
    只有刘彻的护卫队才是这种配置。
    他们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刘彻特别给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大司马车骑将军都安排了护卫。
    他们出现,意味着大人物出现了。
    后方,一辆特殊制作的汽车出现了。
    这台车上使用的是最先进的六缸v6发动机。
    走的是暴力堆马力路线,马力高达一百八十匹马力。
    怎么说呢,21世纪标杆b级车bba的34c,马力也就这点,甚至不如。
    不过,它速度和加速度不是很快,因为它很重,上面搭配了各种各样领先时代,没办法做出多样的设备,搭载了巨大的油箱,以及弓箭甚至普通子弹打不穿的玻璃。
    最神奇的是,这里面安装了一套小型化的空调。
    这玩意儿在大汉十三州部,目前只有钞票印刷厂和皇宫有。
    而且都是大型的。
    这台车的技术也很不精妙,之所以能做成,就是堆料,能用最好的最新最强的材料的,就用最好的,能怼两厘米的绝不只用一厘米。
    所以才做了出来。
    做出来后,它和普通车加速差不多速度。
    但极速要高一些,比这个时代的火车极速快得多,达到了一百出头。
    为什么霍海要搞出这么一个东西呢?
    不是怕子弹,是担心车祸。
    霍海还记得前世了解下令屠杀金陵的倭鬼子亲王的时候,看到的视频内容。
    在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倭国朝香宫鸠彦王、北白川宫成久王等人驾车到巴黎郊外野餐,撞在了树上。
    驾车的北白川宫成久王当场毙命,朝香宫鸠彦王不仅背部负伤,而且一条腿粉碎性骨折致残。
    而当时,他们开的车型就是脆皮车。
    在汽车不那么普及的时代,这样的人都能给自己撞死,这个时代的车的安全配置实际上是非常垃圾的。
    当然了,可惜的是它没有更垃圾一点,让朝香宫鸠彦王活了下来只瘸了一条腿。
    所以,霍海决定要参与战争去安息之后,第一步就是搞一辆撞断树车自身架构不会毁坏的车。
    然后,搞出安全带装置。
    因为车厢够大,所以只需要有安全带,加上车架牢固,几乎就能防御任何可能遇到的问题了。
    霍海既然来,就不是来苟着的,而是要走遍这片土地,亲手把这个地方塑造成大汉的自留地。
    所以这样一辆车,就很重要了。
    这辆浑身漆黑到反光的车出现在道路上,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里面是丞相还是骠骑将军?”
    “你怎么不问是不是大将军?”
    “废话,大将军多少岁了?!”
    “我的天,丞相在里面穿长袖,他不热吗?!?我都要热死了!”
    “傻帽,丞相穿长袖,是遮太阳的,里面有空调你懂吗。”
    “空调?”
    本来车开的也不快,霍海让吴答停车。
    吴答停下车,往后倒退。
    倒退过去后,主车窗是防弹的固定的,但是旁边有个三角翼玻璃可以推开。
    霍海推开三角翼:“你叫什么?”
    那人:“我叫白一舟。”
    霍海:“你怎么知道我车上有空调,或者说,你怎么知道空调这种东西?”
    就算是瞎猜的,一般也会说有控温装置,有降温装置,或者猜测有冰缶,怎么会说出有冰箱呢?
    白一舟嘿嘿挠头:“我的老师叫冷风。”
    冷风就是很多年前,那个在大汉第一次科技博览会上公开空气压缩机构型,被霍海提拔进研究院的研究员。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空调原型机已经做出来了。
    最开始用的二氯二氟甲烷,后来也换了几种材料。
    因为提取难度,空调一直都没有推广,都是在印钞厂用的,还有就是皇宫用一用。
    霍海:“你老师是冷风?那你来这儿干嘛?”
    白一舟挠了挠头:“我是准备去前线参军。”
    霍海:“滚回去。”
    旁边的人也是不敢说话。
    白一舟:“别啊丞相大人!我想要参军,为国作战!”
    霍海:“前线有的是将士,你知道一个研究员要大汉多少心血多少钱才能培养出来吗?你如果死在前线,等于大汉这些投入血本无归。”
    白一舟严肃:“丞相,我认为,战争是最应该计算成本的事情,但也是最不能计算成本的事情。因为对于朝廷来说,每一个大汉子民的价值是一样的!”
    “的确有些人在后方能创造的价值比在前线高。但是否定我们为国征战的勇气,就是否定了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
    “丞相,那些教育可都是您亲自选出的内容,是骠骑将军亲自传授,然后播撒到大汉各部州的。”
    “我们依靠接受的教育成为了现在的富有的人,那我们能只在书中找黄金,而放弃书中对我们道德的教育吗?!”
    旁边的人一听,都在点头,觉得有道理啊。
    二十多年前,大家都是穷逼,在场很多人都还记得小时候吃糠咽菜呢。
    甚至灾荒一来,直接没有菜没有糠,得剥树皮吃。
    现在大家日子也是好起来了。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书本上学来的知识。
    “既然书本上的知识让大家日子好起来了,大家能只去学那些看起来有短期利益的东西吗?”白一舟大声:“我认为,书上那些对个人看起来没有利益的东西,才是书本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因为那些知识和教育会让大汉永远是强盛的国家,而我们只有依靠这样的环境,才能实现小我!”
    “所以,我要去前线参军。”
    霍海沉默了几秒,开口:“你以什么身份参军?”
    白一舟大声:“我不是良家子,我乃扬州边民,我要以义务兵的形式参战。”
    本来都准备特批文件的霍海抬头:“你不是良家子还来干嘛?朝廷允许你先成为中等家庭,然后再去报效国家。”
    “再说了,现在义务兵还没启动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募兵,目前义务兵制度几乎已经快取消了,只有北方还有。”
    白一舟大声:“因为扬州人口本来就少,能够到长安的良家子不多,到了长安再加入大汉军队的良家子更少,所以我才要代表扬州人参战。”
    霍海皱眉,随即舒展,手握钢笔,指着白一舟:“你的银行账号给我,看在你老师的面子上。我给你一千元,让你以良家子的身份参加。”
    曾经,三万大钱就是良家子,十万才是普遍良家子的标准,如今,一千元也就是一百万大钱才是良家子的下限了。
    白一舟立正,大声:“就是因为义务兵制度已经快取消了只有草原人,北方冰雪覆盖那些地方的人还能以义务兵的方式加入,所以我才要以义务兵的方式加入!”
    “现在我是研究员,我称呼您为丞相。将来我当了兵,要称呼您为大司马。我不希望别人说我是大司马帮忙走后门参军的。”
    霍海一看,好家伙,这还是个犟种。
    不过世界上就是因为有犟种,才能是个好世界。
    霍海:“你知不知道,他们所在的战区,要执行最艰难的任务,他们的武器是所有兵种中最差的,他们的伙食待遇也是最差的,他们的补给,不如良家子部队五分之一。”
    白一舟:“专门了解过。”
    霍海:“参军报名表给我。”
    白一舟打开自己的包,拿出了珍藏的报表。
    他可不敢在长安递上报表,他老师分分钟就能接到通知给他拦回来。
    霍海接过报表,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垫着,在上面写下了几个字。
    【这是个犟种,建议通过——霍海】
    写完后,霍海从腰间拿出安国公的印纽,在上面盖了一下,留下了【安国公印】几个字。
    等白一舟拿到报表,霍海才开口:“你是聪明人,就算打仗,也记得用脑子,别到时候你老师带着阵亡通知书找我麻烦。”
    车子再次出发。
    要不是入敦煌城后速度太慢,霍海的车早就飞速跑了。
    这一次霍海要赶快赶去汗国。
    实际上几个月前霍去病就带着大部队出发了,而更早几个月,卫青就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汗国,准备战争。
    霍海是去的最晚的。
    当然,大军开动本来就很慢,霍海要配合卫长公主做很多后勤方面的事情,所以没有那么快过去。
    等霍海一到,战争就要开始了。
    在这条路上,霍海的车队以时速五十以上的速度,赶过去已经是极限了,因为现在的摩托虽然能更快,但稳定性不够好。
    不过,霍海赶过去一共也不需要多少时间。
    全程不会堵车,全程都是补给点,任何地方都能获得补给。
    ……
    一个跟二十多年前的霍去病非常像的青年穿着披风,指点江山。
    然后被一脚踹了出去。
    霍嬗回头:“谁胆子……二叔,你终于来了!”
    霍嬗急忙上前:“我们等的都快不行了。”
    霍海:“少在这儿献宝,去作战室。”
    随着霍海的到来,这栋修建在原大宛国,现在的汗国国都卫城的指挥中心热闹了起来。
    这几个月,卫青和霍去病已经把前线所有的情况吃透了。
    目前大汉的儒教已经渗透了整个安息东部。
    大汉军队只要一到,这边的人一定会非常配合,投降加入大汉的统治。
    所以最重要的反而不是攻城,而是清缴贵族势力。
    奴隶王投降?不收。
    除了奴隶王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小王子。
    匈奴小王子现在已经是老王子了,做了很多年的单于了。
    因为大汉的帮忙,他们没能把安息怎么样,要是没有大汉,小王子早就打进罗马城去了,绝对躲大汉远远地。
    现在被堵死在了西去的路上,他们只有两个选择。
    和大汉打一仗。
    往北面的无人之地逃窜。
    如果逃,那他的属下绝对不会跑,肯定会投降。
    所以他其实只有打这一条路。
    前期战略就是消化安息的土地,拿下小王子。
    打仗的事情霍去病带作为统帅,带领几路大军去做。
    卫青坐镇后方提供补给和后勤。
    消化土地安排人手,恢复发展,修建道路,吸收人口,发展商业,把本地区变成大汉的自留地这件事情,由霍海一手安排。
    三人分工明确。
    而今天,霍海到来,并不是为了谈战略,而是为了一个新东西。
    所有高层都到齐后,霍海才拿出了一个非常小的玻璃瓶子。
    这个玻璃瓶子里装着透明的东西。
    同时,霍海还拿着一支针筒。
    霍海把针筒晃了晃:“一次性针筒,注射药物使用,由石油提取物进行化工生产而生产出的物品。”
    “这个东西大家都见过,但我今天有一点必须提醒大家,从这里往西,那些地方藏匿了无数种可以杀死人的微生物,而这些东西很可能形成传染病,其中不少都是通过血液传播的。”
    “所以按道理,如果打针,就算不换针筒,也必须换针头。”
    “如果针筒污染,最好是换针筒。”
    “这个是小事,今天主要要说的是这个。”
    “青霉素。”
    “二十七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腐败食物的霉斑五颜六色,可一旦它涨了某种青色的霉斑,上面就不会涨其他霉斑了。”
    “经过多次试验,我们认为,青霉产生的某种东西可以杀死其他病菌,我们把它称之为青霉素。”
    “我们大汉的医学研究者们,用了十二年才生产出有效果的青霉素,可以杀死感染。”
    “这意味着,受外伤后,人产生发烧,肢体溃烂先兆等情况时,用这个,可以迅速杀死身体里的有害细菌。”听到这个话,所有人都慎重了起来。
    别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他们清楚。
    战争最需要的是老兵。
    为什么当初打完匈奴后,这么多年没打仗?
    那是因为从卫青第一次开战时开始培养的老兵,在打完匈奴后,已经老了,没法打仗了。
    如果再继续轻易打仗,没有了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就算有武器代差,都没办法保证战损,如果损失一大,对方慢慢的获得了先进武器,往后投入就更大,在别的地方不好说,在中亚,有可能会陷入泥潭。
    霍海,不希望冒这样的风险。
    霍海只知道汉武帝后期打仗连打连败,所以坚决拒绝刘彻‘穷兵黩武’的想法。
    一直等到了现在。
    而战争中,老兵死亡的最大原因不是被杀了,是感染。
    一支穿透伤的箭,不见得杀死一个人,但是被挂了一小道口子,反而会让人不久后高烧不治身亡。
    而青霉素能治这个问题的话,几乎等于只要不直接被杀死,那就可以不断地积累百战老兵。
    大汉目前的第二代西征军就会越打越强越打越强。
    霍去病:“十几年前就发明出来了,怎么现在才拿出来?”
    霍海:“那是因为之前浓度不够,具体的科学方面的东西我就不跟你们说了,反正就是以前一针打下去成功率不高,而为了提取足够的青霉素,我们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
    “最近十几年,我们的船队已经走遍了全球,把全球的土壤都带了回来,在土壤中分离菌种,慢慢研究,找到了其中青霉素浓度最高的菌种,培养到现在,终于成功了。”
    这一战的问题是,汉军并不是人手持枪。
    因为,皇权拒绝。
    霍海很清楚,大汉现在采用的制度其实就是大明时候的制度。
    不是因为火器贵没法推广,实际上是因为刘彻担心太远的军队拥有火器后会产生反叛。
    霍海之所以不纠正,是因为,刘彻这个担忧是有道理的。
    在高位待久了,霍海也逐渐认识到了人性的恶劣。
    宗室的造反概率有多高,霍海清楚地很。
    而全国有多少恶劣案件,恶劣到非人,恐怖到极限,豪无人性的案子,霍海也是看了一堆又一堆。
    相信没有人造反,和相信世界上都是道德圣人没区别。
    那不是傻子嘛。
    如果全军携带火器,是可以速通全球一统。
    但接下来有可能就是手持火器的诸多诸侯国混战。
    而现在的方案是部分卫兵携带最精良枪械,部分优质队伍携带普通枪械,而大汉招募来的冷兵器部队,携带比对手拥有碾压性的冷兵器。
    这样的架构进行征服。
    这个架构的坏处是,推进不会太快,会产生很多战损,需要巨量的物资供应。
    这个架构的好处是,完全在朝廷掌控中。
    而现在,有了青霉素后,加上以前就有的输血等手段,老兵存活率一提升,那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可就可以迅速积累了。
    霍去病手指敲打桌子最终点头:“明白了,战争又变了。”
    霍海并不是多奢求霍去病一定要打出惊世骇俗的战绩,霍海只希望霍去病不要染病去世。
    有了青霉素,终于不怕因为战争问题导致大哥殒命了。
    ……
    在汗国停留不就后,霍海出现在了安息东部。
    吴答:“大人,如果拿下地图上安国那一块,您真的要在这儿经营,不再回国吗。”
    霍海点头:“不回去了。”
    吴答:“可是,大夫人还在长安坐镇!”
    霍海摆了摆头。
    命运就是这样的。
    霍海和卫长公主心连心,知道这么选是必要的。
    “你知道我离开长安那天谁来送的我吗?”
    吴答摆头。
    霍海:“是提拔你那个人。”
    吴答明白了:“是蒋不疑大人,原来如此。”
    蒋不疑在十多年前,留在了太子身边,担任太子府詹事加京兆尹。
    十多年来早就是太子身边的主心骨了。
    刘据知道,蒋不疑知己知彼,自己要和表哥竞争,没有蒋不疑,赢不了。
    最近这两年,霍海成了丞相,卫长公主是国正,太子那边就越发感觉到紧迫了。
    这两年,刘彻也在全大汉出巡。
    甚至刘彻真的去了山城,留下了一个叫做朝天门的地方。
    因为那个地方的确适合做港口,是地理和时代结合的必然。
    刘彻出巡,太子就是监国。
    监国和国正同在,姐弟俩的交手非常频繁。
    卫长公主的智慧和手段就是要比太子高出不少,太子每次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屡战屡败。
    但是,每一次输的不是特别惨。
    有一种即将成功了的感觉。
    所以,太子挑战愈发频繁,一定要证明自己。
    当初只是因为刘彻鼓励他争,他才争。
    现在,太子更像是为了证明自己能赢,就好像他一定要证明电车比油车好一样。
    十二年过去了,霍海出征前,蒋不疑来送。
    霍海不想让他送的。
    因为这会导致太子彻底的放弃。
    一旦太子放弃,就等于卫长公主大权在握。
    那卫长公主就要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了,那就是霍海当初说给刘彻听,而刘彻听到了,装作没听到那句话。
    ‘太子和皇帝是敌人’。
    现在太子换成了长公主,而长公主拥有继承权后,也一样。
    年迈的皇帝和正值盛年的长公主是敌人。
    但蒋不疑还是告诉了太子十二年前的同一句话:“太子,你的眼光是正确的,电车比油车强。”
    “但您只能分辨对错,却看不到时代。丞相说过,电车要再过一百年,才能比油车强。”
    刘据很清楚自己赢不了,但是他的策略是另一回事。
    他要拖。
    拖到姐姐年纪过大,不合适之后。
    自己就赢了。
    根本不需要赢,只需要活得久就行。
    刘据很愤怒,自己的学生,背叛了自己。
    蒋不疑并没有说自己其实先是霍海的车夫去气自己的老师。
    而是告诉自己的老师‘新学说过,真理就是真理,拖得再久现实也是不会有变化的,那只会浪费您的人生’。
    蒋不疑的退去,其实是卫长公主吩咐的。
    因为卫长公主不确定自己的老父亲年纪如此大了之后会不会变疯。
    就算没有老年痴呆,老年人脾气变得古怪的案例在医学上多太多了。
    卫长公主比谁都清楚,所以卫长公主要把问题拦在朝堂上,避免影响了霍海执行自己的终极计划——统一全球。
    如果刘彻没有发作,那卫长公主白守一场。
    如果刘彻发作,卫长公主能抗住。
    但问题是,一个老年人,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和以前不同,那个临界点究竟是哪一刻,任何科学家都不知道。
    吴答:“那您从此以后就不回去了?和长公主分开?那接下来您要干什么呢?”
    霍海:“生孩子。”
    就算自己最后输了,总不能刘彻要疯到满世界把自己的血脉都砍了吧?
    如果自己没输,自己的某个后代脑子不清醒了,干了某些抄家灭族的大罪,那他们数量够多,也不会被株连多少。
    霍海没想过,当初一句玩笑话,一句,长安城的贵族的外孙都姓霍。
    如今居然真的在稳步实现了。
    好消息是贵族们的女儿生的越来越多了,所以他们的外孙姓霍,但不只是姓霍。
    吴答:“除了生孩子,就没点别的事情干了吗?”
    霍海:“有,看咱们大汉子弟生孩子。”
    吴答:“就……这样吗?”
    霍海:“你现在三十岁,等你四十岁之后,你就知道生孩子意味着什么,大汉子民满世界生孩子又意味着什么了。”
    吴答知道,霍海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实现都会应验,只是,这句话自己实在是不理解为什么。
    ……
    天汉三年夏,大汉出动八十万大军讨伐安息。
    不是虚数,是实数。
    参与运输的商人,工人,数量多达三千万以上。
    如果把提供粮食、水果、牛肉、午餐肉的农民、牧民、果民、养殖户,还有负责这些东西的运输的人也算上,大汉出动了上亿人力。
    这么多的军队倒不是都是去打仗的,主要是,每占据一个城池,就需要有人守卫,所以才要出动这么多大军。
    剩下的怎么办?
    剩下的慢慢生孩子。
    剩下的城市……只能让八十万先头部队生孩子了,大汉也不急于一时非要占领欧亚非,先头部队慢慢生孩子,孩子去统治更遥远的地方的城市也行。
    天汉三年七月,霍去病带领一万骑兵击穿小王子本部,俘虏十七万人口,击杀一万七千人,抓捕匈奴贵族及其家眷,四千四百余。
    八月,霍去病追击逃遁的小王子北上,在一个活人躺下去都能浮起来的地方,堵住了小王子。
    小王子逃了一辈子打了一辈子,逃不了,只能打。
    最终流血漂橹,整片海多染红。
    传说路博德差点死在这儿,是被神仙托起,告诉他他还要去一统世界海疆,完成大汉一统全球的天命。
    从那以后跌落那片海的人都无法沉入水中。
    因为这里死了太多人。
    最终,被叫做死海。
    九月霍去病从北往南,击穿安息东北部,百姓夹道欢迎,欢庆天军杀死了假冒的神使,杀掉了非法的奴隶主,大家愿意成为大汉的奴隶。
    十一月,霍去病不再采用大幅度的活动去袭击,而是开始组织正面推进。
    一日数城,指挥直属部队分成三支,连续三十天,连续攻克八十二座城池。
    与此同时,路博德和李敢也积累了足够的功勋,然后退下。
    接下来是李广利和杨仆。
    杨仆到是命好,比他以前的顶头上司田觉先一步封侯,田觉一大把年纪了,在次年才搞到真正的封地和第二十等爵。
    不知道是不是摇摇呼应,在战场上,霍海正在组织城建,组织儒教进行思想清洗,摧毁安息发展出来的那点可怜的本来也不会传下去的文明文字时,收到了好消息。
    江户七个月前在江户寿终正寝。
    这辈子他帮大汉背了不少业火,霍海最终没有去动他。
    天汉四年三月,霍去病抵达安息的首都。
    天汉四年四月,霍去病分兵攻下纳巴泰王国。
    直到这时候,罗马才收到消息,安息的东部都被打烂了。
    大汉出兵之后,把安息打的溃不成军。
    要不是大汉军队自己走得慢,安息早就整个祭天了。
    大汉之所以走得慢,是因为他们打下领土后,就在当地修建道路。
    任何人敢于二次反叛,新的道路上,大汉军队朝发夕至,直接整城祭天。
    如果跟着大汉,就能过上平静的生活,吃穿不愁。
    此时的马略已经依靠塑造强大的敌人‘安息’顺利登上了罗马执政官的位置。
    这个时候,大汉的强盛传到了罗马。
    马略这才知道当初自己被骗了。
    自己根本没去过大汉,就相信大汉只有那么大是愚蠢的。
    现在大汉到安息的军队,比十个罗马城的人口都要多,大汉在安息进行统治、商业的人口,比罗马的人口还多!
    马略立刻派人和安息谈联盟。
    马略的人还没赶到,安息万王之王已经被霍去病抓了活的。
    霍去病站在小亚细亚海岸上,眺望远方:“这就是地中海么?”
    “南方舰队什么时候到。”
    路博德:“南方舰队已经在地中海另一边,等了八年了。”
    “不过大司马,咱们不休息休息?”
    霍去病:“你年纪大了走不动了?来人,给路将军配车。”
    路博德:“给我配车干嘛,不应该配船吗?”
    霍去病:“使者内瑟斯带队要回归埃及,你带队去一趟。”
    ……
    霍海来到了自己的划定的安国领土,也就是生产石油的沙漠半岛,准备长期安家了。
    内瑟斯面见霍海:“您真的不去埃及播撒光辉吗?”
    霍海:“没空。”
    内瑟斯:“我听人说现在埃及的王是一位刚刚二十岁的女王。”
    霍海:“我早就喜欢埃及的文化了,我最喜欢看屎壳郎滚粪球了你是知道的!”
    埃及艳后吗?不对啊,时间对不上啊。
    内瑟斯:“现在比乐妮姬公主有危险,她的弟弟造反,杀了自己的祖母,想要做法老王。”
    “他现在只要抓住自己的姐姐比乐妮姬和她成婚,就能成为法统上的法老王。”
    “如果拦住他,比乐妮姬就是新王。”
    “此时我们前往,随便帮哪一边,都能重塑埃及。”
    霍海:“看看再说。”
    内瑟斯:“局势?”
    霍海:“长相。”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