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历史军事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 第332章 玄奘:我归朝去白给啊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32章 玄奘:我归朝去白给啊

    第332章 玄奘:我归朝去白给啊
    “魏师,我是真不想劳动你的。”
    李承乾如是说道:“但这次科举,乃是建立健全科举取士制度的首次施行。”
    “我交给他人负责,担心他不能公平公正,藏有私心。也害怕他能力不够,无法胜任。”
    “思来想去,唯有我魏师,才能堪此大任。”
    “我想,这可能也是天下广大学子的期望。”
    魏征听得脸色是一片红润,呼吸也急促不少。
    太子话里话外,都是在说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
    天下学子也对他崇敬钦佩。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臣,高兴与快慰的呢?
    “殿下,臣的身体臣知道。”
    “臣愿意担此大任。”
    魏征急忙说道,说着就觉得有一股剧烈的咳嗽之意,但他生生的强忍下来,忍不住还狠狠的掐着自己。
    不能咳嗽。
    绝对不能咳。
    “既然如此,就将此事交给魏师负责。”
    李承乾不知道魏征的行为,他继续说道:“科举的章程,魏师也清楚。”
    “张师,孔师,贾公彦,寿杏侯,新邵侯等人,那边会负责出题。”
    “你审校查阅便是。”
    本来,这次科举取士,是不准备把天工院与医学院列入科举试题中的。
    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孙思邈与李淳风找到他。
    试题要出,但可以简单。
    如此,李承乾也就应允了。
    简单无碍,送分也行。
    此举可以让两院的试题,在科举试卷上有个开端就成。
    往后的科举,等到学子们对这两院熟悉后,逐步增加难度便是。
    而在这一过程中,学子们肯定会去学习两院的教材。
    这样就能让学子们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臣明白。”
    魏征道。
    “试卷的姓名籍贯等,必须严格执行糊名的规定。”
    李承乾强调了一下:“确保审阅批卷的考官,没有客观因素影响,保证公平公正。”
    “是!”
    李承乾没有多留魏征,奏对完后就让他离开了。
    魏征走出东宫,上了马车后,再也忍不住捂嘴咳嗽起来。
    咳嗽的很是剧烈。
    脸色都憋红了。
    等到平复后,他看着手帕上染的丝丝红色,怅然出了一口气。
    “马上回府!”
    回到府邸后,魏征坐下休息片刻,喝了汤药,神色稍稍红润了点。
    外面传来声响,是张士衡等人送来的乡试考题。
    魏征不敢怠慢,乡试要在今年八月底举行,明年春还要举行会试以及殿试。
    所以,乡试的考题要先出。
    在去年,朝廷就提前下了公文,各地官府要通知学子,做好八月参加乡试的准备。
    考题是今年春末时分,就开始由张士衡等人拟定。
    因为科举主考官的人还没确定,悬而未决,所以等到现在。
    朝中大臣都知道,魏征也明白。
    科举主考官为何悬而未决。
    因为主考官的首选人,是他魏征。
    只是身体一直不好,让两宫难以决断。
    朝中也不是没有声音,催促确定主考官。
    但都被太子给压下来了。
    直到魏征身体好转,李承乾立马拍板,并且立马把消息传达,所以考题才会这么快送来。
    “太子还是念着我这个老师的。”
    魏征心里不感动才怪了。
    太子硬生生拖了这么久,就是等着他身体好起来。
    这是何等恩典啊。
    “试题不能在家审阅。”
    “太子关心我,允许我在家办公,但我不能这么做。”
    “若是传出去,未免有泄漏考题的非议,引起不必要的质疑。”
    魏征道:“我还是去天启殿审阅。”
    他穿戴好衣袍,准备再去东宫。
    其实他并没想到,天启殿的诸公,动作会这么快。
    张士衡等人确定要为科举出题官后,就待在天启殿,不得与外界联络。
    试题能送出东宫来,不是太子的授意,他们绝对不敢的。
    “太子如此为我考虑,我岂能坦然受之。”
    “若是这次科举遭受非议,我死不瞑目……。”
    魏征默默的想着。
    但他身边的魏叔瑜,却满是揪心,“阿耶,你身体都这样了。”
    “还是把这主考官给推了吧,我相信殿下会体谅的,不会怪罪的。”
    魏征转头骂道:“糊涂。”
    “我岂能辜负了殿下的信任与重托?”
    他喘息了一下,道:“二郎,你长大了,应该知道我为什么要坚持。”
    魏征拉着魏叔瑜的手,道:“你是锦衣卫一期出身的,是太子亲军。”
    “出身很好,相信殿下也会多重用你。”
    “但我啊,还是得做些事情。”
    “你不懂,阿耶不怪你,以后你就知道了。”
    魏叔瑜护送着魏征到了东宫,他并没有进去。
    看着阿耶苍老的背影,魏叔瑜嘴唇蠕动。
    他不懂吗?
    他太懂了。
    阿耶把这次科举主持好了,不单单是青史留名那么简单。
    还有想都不敢想的遗泽。
    “听说,狄仁杰,晋王他们都要参加这次科举。”
    “阿耶……。”
    ……
    “去天启殿了?”
    李承乾惊讶的抬头。
    狄仁杰郑重的点头,道:“看郑国公的脸色不太好。”“殿下,郑国公……。”
    李承乾抬手打断了他。
    魏征的身体如何,他其实心里有数的。
    但老头儿为了最后的‘名’,要燃尽最后的心血。
    他要是拒绝了的话,只怕老头儿心气没了,估计更快。
    他有个奔头的话,至少还能支撑他坚持下去。
    “随时关注魏师的身体情况。”
    “是!”
    “吴王那边有消息传来没有?”
    李承乾问道。
    狄仁杰掏出一道奏本,道:“正要向殿下说。”
    “吴王殿下从天竺陆续运送粮食至吐蕃逻些。”
    “预计会有一千万石粮食,会在七月底由吴王殿下亲自押送至长安。”
    李承乾打开奏本一看。
    是李恪汇报天竺的情况,以及粮食运输。
    粮食输回中原,是早就定下的计划。
    如何收集的,李承乾不会过问,他只需要粮食能抵达长安便可。
    一千万石粮食啊。
    十多亿斤的粮食。
    这对整个大唐来说,好坏参半。
    有句话叫谷贱伤农。
    面对十多亿斤的粮食冲击,大唐的粮价必定会受到波及。
    最终受伤的,肯定是百姓。
    不过,李承乾早就想好了对策,倒是完全不用担心。
    只不过,从天竺运回长安,这途中的损耗,只怕也是天文数字。
    损耗多少,这更不是李承乾考虑的了。
    反正又不是大唐损耗。
    ……
    天竺。
    李恪接收到了长安的信息。
    看到大致的内容,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党仁弘一案,他是切身经历了的。
    只不过,最终结案,他没能等到就回到吐蕃,再一步到天竺。
    这等到他获悉结果的时间,齐州案也爆发了。
    如今的齐州案进展,让他感到震怖。
    “玄奘,我觉得今年回去的不是时候。”
    他把信件递给玄奘后,苦笑道:“朝中正是多事之秋。”
    玄奘一目十行的看完,也是心惊不已。
    “殿下说的还真是。”
    “这一回去,不沾惹到事还好,要是沾染上,那就麻烦大了。”
    玄奘摇头说道:“晋王殿下在齐州办事,可以说有好有坏。”
    李恪道:“稚奴倒是不用担心,他以后与我一样,也会分封在外的。”
    “正好他还可以为兄长的刀,狠狠的杀杀世家大族的气焰。”
    “齐州案都敢做,不杀他们一番,他们更加嚣张。”
    玄奘不语,一味的摇头。
    他这么多年来,见得太多了。
    已经不足为奇。
    “玄奘,你这次随我归朝吗?”
    李恪转移了话题,问道。
    “殿下,我还是不回去的好。”
    玄奘婉言拒绝了。
    去年圣天子五十圣辰,玄奘是准备回去的。
    但后来一个消息,就打消了他的念头。
    尼玛,大唐差点把寺庙给连根拔起,寺庙还敢跟朝廷对着干,把新闻总司的司郎给举报了。
    我归朝去送啊。
    弘扬佛法的意义在哪里?
    玄奘拿了真经原件,想衣锦归朝,可不是想回去遭受打压。
    生存的土壤都没了,还回去干什么?
    哪怕有吴王照顾,但能照顾到哪里去?
    他可不想最后失望,然后再次潜逃出国门。
    这次被赦免就算了,下次哪里还那么侥幸啊。
    “你不回去,倒是可惜了。”
    “兄长还说想见见你,跟你讨论交流下佛法。”
    李恪说道。
    这么一说,玄奘就更不敢回去了。
    吴王的兄长,就是太子。
    他跟太子辩论佛法,怎么辩?
    辩赢辩输对他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
    回去扛起复兴大唐寺庙的大旗?
    免了吧。
    还是在天竺舒坦。
    这里的人又多,说话又好听,对他顶礼膜拜的。
    作为一个成功洗白的偷渡犯。
    对自己的认知,玄奘一直以来都是极为深刻的。
    李恪不再多言,叫来侯君集。
    这次侯君集也要与他一同归朝。
    “陈国公,这次归朝后,只怕你不会再来天竺了。”
    李恪说道:“本王真是有点舍不得你。”
    侯君集任劳任怨在吐蕃,又是在天竺。
    罪责早就洗清了。
    代字也早早的给他去掉。
    重新变成正儿八经的陈国公。
    闻言,侯君集不由苦笑。
    “殿下,还未做定论,此时言之,为时尚早。”
    侯君集道:“粮食有收集了一批,是否先运回逻些?”
    “嗯,陈国公看着办便是。”
    “一千万石,只能多不能少。”
    李恪道:“你我归朝,也能腰杆更硬气。”
    “明白!”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