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南北方的差异
第514章 南北方的差异汪直案尘埃落定了,汪直也被封为了双屿卫总兵,而这双屿卫所管辖的区域也就是原来双屿岛所能控制的海域范围。
可以说随着双屿卫的设立,大明在海上的势力延展也得到自永乐之后,最大的一次拓展,其势力范围可以北接倭国,南抵吕宋。
在这一大片的海域上,除了还不死心的倭寇,以及从极西之地来的西洋人外,大明也算是东洋和南洋这一块实力和势力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了。
不过现在这股力量还是有些虚,毕竟这些力量的大部分都是以原来的双屿岛海盗为主要来源,戚继光和俞大猷的部下实力虽然也不弱,但毕竟他们的手下大多数擅长的还是陆地战,能擅海战者也不多。
而且还要受制于如今的海船数量,以及海船的大小和火力大小。
所以要想彻底掌控这一支海上力量,还需要几年或十几年的消化。
而真正能做到消化这支海上力量的前提,就是龙江造船厂可以支棱起来,造出当今之世的无敌之舰,而后再以朝廷正规军充斥其中,这样一来这些被诏安的海盗派力量,就被朝廷大势彻底掌控。
否则的话,这帮做惯了海盗,习惯了黑吃黑的法外狂徒们,可真不好管理的。
弄不好还会自伤其身。
所以,现在的要务就是让戚继光和俞大猷各自带领着自己能打海战的精锐,以混编打散的方式,将一些双屿岛内的精锐海盗拆散到他们各自的水师舰队里面。
然后再让他们通过海上剿倭和缉拿走私,来训练融合,这样一来大明这支海上力量就可以长久的发展下去,并以双屿卫为一个新的起点,将大明也带入到大航海时代的伟大浪潮里面,去和西洋人竞争未来的世界主导权!
所以这次朱载坖对东洋水师的成立,也是非常重视的。
“雨化田你的任务可记住了?”
朱载坖看着来到王府拜见的雨化田。
雨化田听到朱载坖的话后,他立刻拜道:“王爷在上,奴婢句句都铭记在心!”
朱载坖嗯了一声:“很好。本王推荐你去龙江造船厂担任镇守太监,并为东洋水师的监军,其实对你的期望也是非常之大的,你到了南京之后,一定要好好的履行责任,不要和南京那帮只会吟诗作赋的酸儒为伍。”
“还有南京的镇守太监和那些老勋贵们,你也不要在乎他们。他们不过就是朝廷遗忘在南京的一片朽木,担不起任何的大用,你只需记住自己的职责是要造出大船,武装东洋水师,效仿当年的三宝太监,成就不世之功业!”
雨化田激动的又一次大拜,这一次他能捞到这么大的好处,得到如此重用,也都是朱载坖的提携和青睐。
所以他自然也清楚自己这次的责任有多么的重大,只要做好了南京的事情,将来大船出洋之际,也就是他名垂青史之时。
因此雨化田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次裕王爷对他的恩典到底有多大!
雨化田激动回道:“奴婢定不负王爷之所望!一定会好好在南京建造大船,绝不会和南京的酸儒们同流合污。”
朱载坖笑道:“好了好了,不用这么激动了,南京那帮人的好日子是过习惯了,等你过去的时候,肯定也免不了被他们迎来送往。这些人如果要给你好处的话,该收还是要收的,但要记住这些好处到底是谁送的?又送了多少?把这些都记清楚了,也是你的一件大功!”
雨化田听到这句话,也不由在心里打了一个激灵,看来眼前的这位王爷早就想对南京的沉疴动手了。
看来自己这次到南京的龙江造船厂,并非是简单的督造大船。
当然朱载坖让雨化田去南京的龙江造船厂督造大船,也并不是把所有造船的宝都押在龙江造船厂那边。
毕竟现在的龙江造船厂自永乐之后,就已经破败了,虽然现在也还能造船,但现在所造之船,也都是在运河上面跑的平底船,最大也不会超过600料。
而这种600料的小船,肯定也没法在海上乘风破浪的。
所以,朱载坖在请求嘉靖皇帝恢复龙江造船厂的辉煌同时,也命人在天津卫选港造船了。
毕竟这里才是距离京师最近之地,不仅容易被掌控,而且还可以直接就用行政手段征调全国的造船物料和造船工匠。
因此南京那边能不能造出真正的大船,朱载坖并不没有多少的期望,他真正期望的还是天津卫这边能被自己实际掌控的地方,能不能造出远洋大船!
而让雨化田过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想让他在南京收集点证据,方便以后对江南大户动手。
毕竟这帮人江南大户可是整个大明朝最吃饱闲着的一批人,这帮人的生活和思想境界普遍也都比一般的老百姓要高的多。
可是这帮生活水平好,思想境界又高的人,一般也都是自私自利人,他们很难将自己的利益和大明朝的利益统一在一起。
在更多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大明朝是在占他们的便宜。
而这种思想对于朱载坖而言,无疑是最不能容忍的!
所以,朱载坖就必须未雨绸缪,先派一个人过去探一探江南的深浅,待到海瑞这把神剑磨砺到了一定地步,朝廷这边积蓄的力量,也到了一定的地步之后。
朱载坖就会让这帮吃饱了撑着,就会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好处的江南大户们知道儿为什么会那样红?
而朱载坖之所以会看不过这些江南大户,其实也不是他仇富。
而是因为这些江南大户们的思想是真的出问题了。
他们就像是后世的小资产自由主义者一样,满脑子里面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好处,从来都没过自己要为国家付出什么?
而且不仅如此,他们还会说上一套冠名堂皇的说辞,来讽刺和诽谤朝廷,好像他们才是最清醒的一帮人,朝廷和朝廷里的人都是混蛋一样。
所以也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的心态,也导致了大明最后的灭亡!
要知道在原来的历史时空里面,大明北方和南方就好像是存在着两极反差的平行世界一样。
北方的大明因为建州女真之患,以及小冰河时期的摧残,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地步,普通的老百姓们更是没有了活路,不是饿死就是被爆发的瘟疫或其他灾乱夺走了生命,最后在逼不得已的时刻,他们也只能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跟着各路造反义军混口吃的。
可是在江南地区却是另一番的场景,江南的大户和百姓们,依然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在北方易子而食的时刻,他们居然还有闲余粮食去酿造逢年过节和日常享受的酒水。
而这还不是最过分的,以明末清初的大文学家张岱自撰的《湖心亭看雪》这篇怀念散文为例。
他清晰的记载了崇祯五年十二月,他在西湖看雪的悠哉生活。在文中他详细的写到:“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同样是一个世界,崇祯五年的北方天都快塌了,南方却还有心思饮酒赏雪,感怀岁月无常。
虽然后世对这篇文章的评价极高,称其字字珠玑,篇幅虽小,意境却阔大。
可若是熟悉崇祯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黑暗时代之后,再看这篇散文之时,就知道其中的南北的差距到底该有多么的恐怖了。
所以为收拾这一股无病呻吟,又不思报国护家的精致利己的小资主义,朱载坖必须要提前布局。
好好的杀一杀南方文人们的不正之风!
要让他们清楚南北俱为一家,北方没好日子了,到时候也是他们纸醉金迷的梦醒时分。
到时候就算是他们心里再怀念曾经的日子,曾经的闲适岁月,那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镜中水中月了。
一切也都回不到从前了。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放任这种精致利己的思想文风,在南方大族和百姓之中继续荼毒。
要不然真等到天崩地裂的时候,他们除了会写点道德文章把责任全部推到朝廷身上之外,其他的动作是一分都看不到。
所以对于这种精致利己的文化思潮,朱载坖觉得下再黑的手也不过为!
毕竟真要等到天崩的那一刻,想要再收拾他们,那就算什么都晚了。
交代完了雨化田之后,朱载坖也收回了思绪。
现在的他也算是彻底的把自己带入到了时代之中,也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毕竟真要的发展好一个时代,光靠先进的技术,虽然在短期内有有效的,可若是没有思想上的风暴和转变,依然放任原来的思想在大明衰落的肌体里面,像癌症一样疯狂传播。
到时候就算朱载坖用尽了一生的力量,为大明铺就工业革命的基础,到时候这胜利的果实也会是被这帮或另外一帮不知道从哪冒出的野心家窃取。
所以,为了长久之计,为了南北没有那么的文化裂痕,没有那么大的文化差异,朱载坖就必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要准备思想方面的改造。
唯有达成这一点,大明的南北,才可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不是北方看南方富有而小气,南方看北方野蛮且贫穷。
南方觉得北方占了他们大便宜,天天就知道通过运河去吸血。
北方觉得南方的好日子全都是因为他们在前面抵御了草原敌人。
如果有了这样的思想逆差,那么南北方之间就不会有相互的理解,相同的目标。
而如果南北方没有相互的理解和相同目标,那么不管是对于朝廷而言,还是普通百姓而言,无疑都将是一场天大的灾难隐患。
一旦这个灾难隐患爆发的时候,南北方的人都会相互的袖手旁观,彼此不顾对方的死活。
就好比原来历史之中发生过的苦难一样。
北方都要崩掉了,南方都未能施以援手,还在过着自己幸福而又安详的好日子。
那么等到北方彻底崩了,那些走投无路的百姓们为了活下去成为异族手中的快刀之时,他们第一个要挥砍就是南方的闲人。
所以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朱载坖必须从思想和经济两方面同时入手,不仅要改善北方的经济基础,还要改善南方的思想问题。
只有把这两个问题有机的解决掉,不敢说大明朝是否还能有三百年,但至少再存在一百年,应该问题不大的。
毕竟大家都吃饱了满足了,外敌的实力也被克制和虚弱了,圣母的情绪还没有被繁华的岁月引诱出来,那么百十年的安定,还是很有希望维持的。
当然至于百十年后的人,会不会因为吃得太饱,而滋生出圣母情怀,那就不是朱载坖能够左右的了,毕竟到了那个时候,朱载坖的坟头草都已经三尺高了,怎么可能还有能耐影响未来人呢?
所以,做人一定要务实,把自己这一代的事情做好,为下一代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就算是成功了。
至于千秋万世的事情,那就只能交给千秋万世的人自己去解决了。
他们能解决了那就一直一往无前,如果解决不了,那没啥不得了的,挨一次毒打也能长记性。
毕竟历史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历史总会在某些节点出现一些让人无法预料的意外,总会有个让人想不想到的天降猛人来鞭打世界,让那些自以为文明的人,在野蛮面前瑟瑟发抖一次。
然后再经历几十或上百年的苦难,再一次迸发出血性,进入到新一轮的繁荣和蓬勃之中。
至于这新一轮的繁荣和蓬勃又能维持多久,那就要看这新一轮的发展倒是能发展到哪一步了。
发展的好,就多几十年,发展的不好,那就少几十年。
反正毒打是永远无法缺席的,要不然再强大民族也不可能一直靠着平稳的发展就可以突破瓶颈,进入到更高的发展状态之中。
所以,这就是老子说的一样“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一切都会有正反两面!
——————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