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 215.第215章 李世民的放心与担忧

底色 字色 字号

215.第215章 李世民的放心与担忧

    第215章 李世民的放心与担忧
    “很好,此乃才是我大唐真正是热血儿郎!”
    苏定方那雄浑有力的声音在夜空回荡,仿佛能穿透云霄,震撼人心。
    “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内外夷敢称兵者,皆斩。”
    苏定方怒目圆睁,声音洪亮,每一个字都带着无尽的威严与霸气。
    此刻,苏定方站在高台上,高举粗壮的手臂,依旧在滔滔不绝。
    正在进行着一场激昂澎湃的战前誓师。他那坚毅的目光扫视过下方士气高昂的将士们,宛如燃烧的烈焰,点燃了众人心中的功利心。
    紧接着,只听他大声喊道:
    “传本将军令,所有沉重的负载之物,统统舍弃掉,包括重甲以及重型兵器等,全体人员轻装上阵,急速行军,即刻出发!”
    苏定方深知时间紧迫,必须要在薛延陀还未回过神来之时,给予其迎头痛击,因此果断地下达了这道军令。
    即便抛弃了所有的重甲装备,也不过只是让唐军与薛延陀的士兵重新站在了相同的起跑线上而已。
    但眼下,速度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至于粮草物资方面,更是毫不犹豫地彻底放弃。因
    为他所制定的战略方针便是以战养战,走到哪儿便能吃到哪儿,根本无需提前筹备过多的粮草。
    现在这些只不过是负担。
    就在这时,令人瞩目的一幕出现了。只见苏定方当着众多将士的面,毅然决然地脱去了自己那厚重的铠甲。
    他左手紧握长矛,右手紧握着锋利的宝剑,然后动作敏捷而潇洒地翻身跃上战马,他挥动长剑。
    “众将听令,随我杀敌,建功立业。”
    其余的将士,也纷纷效仿,将身上的所有重物全部丢下,只带上刀、枪,上马离去,紧紧的跟上苏定方的脚步。
    ……
    “陛下,灵州城尚在,尚未被敌军攻破啊!”
    一声传呼声划破夜空的寂静。
    只见那长长的队伍举着火把,宛如一条蜿蜒的火龙,突兀地出现在夜幕之下。
    万点火光瞬间点亮了这片土地,仿佛白日重现。
    这就是星夜驰援而来的大唐军队。
    尉迟敬德,这位身经百战的猛将,此刻正挺立在大军的前锋位置。
    他那黑色的盔甲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盔甲之上覆盖的那层厚厚的黄沙。
    仿佛诉说着他们一路行来所经历的艰辛。
    再看他那干裂的嘴角,便可知晓这一路风尘仆仆、风餐露宿,其中的困苦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行军打仗向来如此,讲究一个兵贵神速。
    为了能够抢占先机,赢得战场上的主动,将士们往往都是不得不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路。
    这种高强度的急行军对于每一名士兵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不仅需要顽强的意志,更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
    其实,这样的艰难险阻不过只是军旅生涯中的冰山一角罢了。
    与那些更为残酷恶劣的战斗环境相比,眼下还算不上最为艰苦的时候。
    也正因如此,人们或许就不难理解,为何唐太宗李世民在其漫长的军事生涯中会落下一身病根。
    毕竟,作为一军之统帅,他总是身先士卒,频繁地率领部队进行紧急行军。
    若不是因为他身居高位,有着相对优越的条件保障,恐怕也难以承受这般繁重的压力。
    而其他众多普通将士,则远没有那么幸运。在无数次急行军的途中,许多人因体力透支过度最终累死。
    “张俭和崔敦礼做的不错,朕记他们一功。”
    李世民也是迎面走来,目视这还是一片灯火的灵州城,心中悬着的巨石,才得以放下。
    “兵道诡也,如今尚不知城中虚实,就让末将去一探究竟吧。”
    尉迟敬德驾马而出,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并不能排除,灵州城已经落入薛延陀的可能。
    “好,尉迟敬德将军千万要小心!”
    李世民一脸关切地说道,目光紧紧盯着眼前那整齐威武的军容,思绪不由自主地被拉回到许多年前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岁月。
    想当年,自己还是那个意气风发、杀伐果断的少年将领,带领着麾下将士们南征北战,扫平天下群雄。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自己已贵为一国之君,历经无数风雨沧桑后,性格也逐渐变得沉稳而谨慎起来。
    “陛下尽管放心便是,微臣尉迟敬德只要这手中长矛在手,任它天罗地网又能奈我何?”
    尉迟敬德昂首挺胸,豪迈地扬起手中那柄寒光闪闪的长矛,眼神坚定无比。
    只是他说话间微微喘着粗气,不经意间暴露了他年事渐高的事实。
    曾经纵横沙场、勇冠三军的猛将,如今也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武力虽不如往昔那般勇猛无匹,但那份深入骨髓的胆气却依然存在。
    不等李世民再开口叮嘱,尉迟敬德便一夹马腹,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出。
    转眼间,他单人独骑来到了灵州城南门之下,稳稳地勒住缰绳,然后高高举起手中长矛,声若洪钟般大声呼喊:
    “城中守将快快出来答话,吾乃大唐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是也!”
    此刻,崔敦礼正站在城头之上,手搭凉棚朝着城外张望,当看到城下来人之时,便确定是援军已到。
    “援军到了,快开城门!”
    尉迟敬德长的很有特征,崔敦礼隔着老远,便认出了这是如假包换的本人。
    只见那紧闭的城门缓缓开启,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
    紧接着,一队队身披重甲、手持长枪的守军将士迈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迅速地从城中走出。
    他们神色肃穆,动作敏捷,很快就在城门口两侧恭恭敬敬地排成两列,仿佛等待检阅的士兵一般。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阵阵激昂的号角声和如雷般的马蹄声。
    李世民率领着他那浩浩荡荡的大军正朝这边踏步而来。
    这支军队旌旗飘扬,士气高昂,宛如一条钢铁巨龙蜿蜒前行。
    当他们抵达城门口时,队伍井然有序地依次进入城内,整个场面显得极为壮观。
    “灵州都督参见圣人陛下!”崔敦礼匆匆忙忙地小跑过来,他一脸惶恐之色,身体微微颤抖着,然后诚惶诚恐地对着李世民深深一躬到底。
    李世民骑在高大的战马上,居高临下地看着眼前的崔敦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之意。
    尽管他对那些世家大族心存芥蒂,但对于崔敦礼此次守城之功,他也不得不给予肯定和奖赏。
    内患与外乱,又是两码事。
    于是,他朗声道:“崔敦礼,你守城有功,此役之后,朕便命你回长安任职。”
    听到这话,崔敦礼心中大喜,连忙再次叩头谢恩:“多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所能,报效朝廷!”
    然而,此时李世民的目光却开始在人群中搜寻起来,似乎在寻找什么人。片刻后,他皱起眉头问道:
    “张俭呢?朕怎么没看到他?”
    “张将军,已领军追杀敌寇而去了。”
    崔敦礼立即回道。
    “追杀敌寇?可是那来势汹汹的薛延陀?难不成灵州方向并非薛延陀的主攻方向?”
    李世民闻言一惊,眉头紧皱,心中顿感不妙。
    “正是!陛下,这薛延陀此次确实是以灵州为主攻方向,就在一日之前,薛延陀的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并对灵州城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但在城要被攻破之时,薛延陀的后方大营之中,突然杀出两股我方军士,快速地冲入了薛延陀的中军大营。刹那间,敌军阵营大乱,原本气势如虹的薛延陀大军瞬间陷入一片混乱,最终兵败如山倒。”
    崔敦礼言简意赅地向李世民回禀着战况。
    听到此处,李世民、尉迟敬德以及程知节三人的眼中皆流露出震惊之色。
    此情此景,不正像极了他们当年的虎牢关之战么?
    以区区数千之众,竟能战胜十余万的强敌。
    “然而,关于这场战斗的具体细节,末将目前也所知有限。但依臣所见,想来用不了多久,张俭将军就应该凯旋而归了。”
    崔敦礼稍稍停顿后补充道。
    “这么说来,灵州城之危被解,是另有其人了?可探查是谁人之为了。”
    李世民继续问道,这事关他对整个局势的判断。
    能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北征,不仅是因为薛延陀,还有那叛乱。
    长孙无忌生死未卜。
    叛军是何人,也尚未能确定。
    内忧外患之下,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一定会动摇国本。
    “受伤留下来的是突厥骑兵,是安国公执失思力和左武侯中郎将苏定方将军领军,破了薛延陀大军。”
    崔敦礼是聪明人,没有夸大自己的功绩。
    “哦,照这么看来,那叛逆者必然是张亮无疑了!”
    李世民听闻此言,双眼瞬间变得锐利如鹰隼一般,丝丝寒意与浓烈的杀意从眼眸中弥漫开来。
    一直以来,他都自认对待出身卑微的张亮不薄,未曾有半分亏欠之处。可如今,此人竟敢背叛自己,实在是罪不可赦。
    一旁的程咬金更是怒不可遏,扯着嗓子大声嚷嚷道:
    “这该死的狗杂种,俺老程早看出来他不是个好货色!当年在瓦岗寨时,俺就瞧不上他,一心想着寻个机会把他给收拾掉。这家伙整天不思在沙场上奋勇杀敌、建功立业,反倒尽琢磨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专爱在背地里耍弄那些卑鄙手段。”
    程咬金越说越是气愤难平,继续数落起张亮过往的种种劣迹:
    “就是在上次,他无端诬告太子李承乾谋逆,害得侯君集平白无故地背上了这口黑锅。真没想到啊,这一次他居然愈发肆无忌惮,胆敢犯下如此忤逆犯上、天理不容之事!”
    说起张亮其人,在众将当中着实没几个人能看得起他。
    他之所以能够一路扶摇直上,全仗着出卖他人的机密情报以及暗中使坏得来。
    每逢上阵交锋之际,他便原形毕露,成了彻头彻尾的缩头乌龟,畏敌如虎,毫无半点军人应有的英勇之气。
    “陛下,给俺老程拨三千精兵!俺保证将那些个乱臣贼子一举拿下,把他们的脑袋像摘果子一样给您拎回来!”
    程知节越说越是义愤填膺,气得吹胡子瞪眼,那模样仿佛下一刻就要亲自领兵出征一般。
    而此时,李世民却并未被怒火冲昏头脑,微微眯起双眼,沉声道:
    “张亮此人心性懦弱,胆小怕事,向来难成大事。他竟敢如此大胆地以下犯上,背后必定有他人暗中唆使操纵。”
    尽管心中对张亮的行径愤恨不已,但李世民依旧保持着帝王应有的沉着与冷静,丝毫不受情绪左右,其睿智的判断力令人钦佩。
    这对于大唐而言,着实算得上是不幸之中的一丝幸运。
    倘若此次发动叛乱之人换成执失思力和苏定方,恐怕局势将会变得异常棘手。
    要知道,执失思力在尚未归顺大唐之前,乃是颉利可汗最为倚重的心腹爱将,是其的左臂右膀。
    他不仅掌控着东突厥的诸多机要事务,更是在突厥民众当中颇具威望。若他心怀不轨,那就意味着曾经一度销声匿迹的东突厥极有可能会死灰复燃,再度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
    再者,论及勇武善战,执失思力绝非张亮之流可以相提并论的。
    而苏定方,也是有前科之人,窦建德的得力战将,在北方一带,声名远扬,深受民众爱戴。
    倘若他心怀叵测,稍有异动,那可就会成为又一个刘黑闼那样令人头疼的角色。如此一来,大唐的半壁江山恐怕都要不保。
    苏定方与执失思力以及薛延陀三方联手,其势力之强大,就算李世民亲自出马指挥战局,也未必能够确保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将这样的局势平复下来。
    “不会真是这样吧?”
    听到这里,程知节的脸色骤然间变得异常凝重,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阴云所笼罩。很显然,他已经联想到了某种极为可怕的后果。
    就在这时,尉迟敬德冷不丁地插了一句话:
    “老程,你别在这里胡思乱想啦!等安国公他们回来之后,所有事情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别看这两人平日里总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好像没心没肺似的。
    但实际上,他俩心里头的弯弯绕绕可比绣针还要细密得多呢?
    正是因为有着这份粗中有细的特质,他们才得以一直在权力的核心地带游走,而且还能游刃有余。
    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人,那就是长孙无忌。
    能让整个军队服从,也只有这位主帅了。
    “叛军,可有来攻打灵州城过?”
    李世民眉头微皱,目光落在了崔敦礼的身上,他此时刚毅的面庞显得格外严肃。
    作为一国之君,对于任何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危的风吹草动都极为敏感。
    在此时,他心中隐隐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站在一旁的崔敦礼听到皇上的问话,脸上也是一片凝重之色。他稍作思索后,回答道:
    “回陛下,说来也奇怪,至今为止,并未发现叛军的踪迹。此前前来攻城的,唯有薛延陀的大军。”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