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第173章 南北朝天皇
第173章 南北朝天皇为了能更好的存活下去,这一小撮日本浪人跟当初与朱元璋争夺中原失败的海盗勾结到一起。
根据史学家搜寻,洪武年期间,频繁骚扰沿海地区的海盗其中有三成是纯粹的日本人,剩下七成才是中原人。
只是随着时间的演变,这些海盗成员构成的数量逐渐翻转。
等到了嘉靖时期,日本人组成的倭寇已经占据八成人数,剩下的两成,基本都是在中原本土犯下杀头的罪状,为了逃离王法而远遁海域生活的中原汉人。
吴祯送别朱棡之后,他就开始率领自己麾下大明水师开始出海抓人。
不得不说,吴祯作为大明目前为数不多的水师总督,战斗力相当强悍,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跟抓鱼一样,在海域上抓住了不少倭寇。
据不完全统计,一共有大概七八百个男日本浪人。
两三百个日本妇人。
有主动向大明投降的,有宁死不屈的,也有一些人是遭受大明火炮之后,被炸晕后掉落海中,又被重新打捞起来的。
总而言之,只要能喘气,能讲话,吴祯都不会放过。
经过清点计算,这些人数的日本人当中只有不到二十人能说出流利的汉语。
经过吴祯的严刑拷打跟威逼利诱之下,不少人都主动将日本当前的消息给说了出来。
他们把朱元璋想要的日本情报道出,被吴祯全部都编排到一本书上。
大致内容可以分为,目前日本局势、领土分明、各地习俗、各地兵力、社会习惯,还有地名地标等等。
最初本来吴祯只想要抓住一些人就认为差不多行了,反正朱元璋让他去送朱棡的时候也只是提了一嘴。
他也没指望能让这些流浪在海域上的日本人提供出多少有用的消息。
结果万万没想到,这些日本人不乏一些曾经的‘贵族’。
知道的消息还不少,于是老朱直接命令吴祯尽可能的去抓,能抓到多少个就抓多少个,顺便还可以让沿海百姓看看大明是怎么保障他们的利益。
他开心了,那些曾经跟海盗有所勾结的官员就遭了殃,毕竟没有本地官员的支持,这些海盗也不会如此大胆,频繁骚扰海域百姓。
得知这一事情的马皇后秀手紧握成拳头,狠狠砸向桌子上,怒气腾腾说道:
“混账东西!这些官吏私底下自己压迫百姓就算了,咱没查到他们头上,他们就应该祈祷,没成想这一群蛀虫居然恬不知耻的去勾结外人残骸自己的同胞!
从古至今,我最讨厌吃里扒外的狗杂种!
重八,这件事你干的不错,从今往后必须要对这些人严加看管,杜绝再生变出类似的人。
否则官吏伤害百姓,百姓认为是在咱们在背后默许,那岂不是失了民心?”
在这一点上,朱元璋很是认可马皇后的看法。
“妹子你且放心,对那些贪官的处理,咱绝对不会心慈手软,让他们后悔活在这个世界上。”
得到此答案,马皇后也就放宽心了。
“对了重八,现在日本是一个什么形势?对咱们大明攻打日本会不会有什么阻碍?”
这是一个灭国之战,若是对日本不够了解,马皇后是怎么样都不会允许让大明出征,这件事关系重大,容不得不放在心上。
好在目前大明控制在手上的日本浪人,他们情况十分特殊,有的人是不参与南北战争的村庄护卫,也有的人是某次战争失败后,不敢回到属于自己势力范围当中,最后选择远离家乡到海域上苟活。
没办法,大和民族是一个极为变态的民族,一旦战败,要么就死在战场上,要么就回到家乡,切腹自尽,告诉后人,一定要为了自己的势力而拼死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流干。
通过这些日本人的消息能够得知,现在日本南北战争已经迈入白热化阶段。
现如今日本有两个天皇,北朝是后小松天皇,坐镇京都,作为天皇他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参加议会的资格都没有。
任由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掌控以京都作为根据地的一大半日本地盘。
反观北朝,北朝天皇是长庆天皇,他的祖先是醍醐天皇,现如今掌控的地盘是以奈良和吉野这两处位置形成的南朝天皇政权作为根据地,从此地作为中心,以南都是长庆天皇的地盘。
跟北朝傀儡后小松天皇不同,长庆天皇拥有自己的实权,可惜的是,当初从醍醐天皇开始,南朝的军事实力一直都处于一个微弱的状态。
否则也不会连自家控制了几百年的京都都不能回去。
“所以重八,你打算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将这日本给攻占下来?照着目前形势来看,北朝由室町幕府代表的足利义满家族掌控,实力越发强劲,等到他们攻占南朝下来,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马皇后并非纸上谈兵,朱元璋以前在前线作战期间,她在后方没少进行沙盘演练,为此很快就能得出日本目前的具体情况。
朱元璋同样是认可对方所说。
“妹子说的对,足利义满这家伙咱已经派人打听过了,之前就是他父亲足利义诠把咱派遣出去的使者给杀了。”
知道足利义满居然是杀了大明使臣的后人,马皇后脸上旋即显露不快。
“原来是罪人子嗣,这么说,我们可以培养南朝,让他们内乱起来,等到事后,我们再坐收渔翁之利如何?”
闻言朱元璋脸上当即流露出一抹凶残笑意。
“咱当然是要坐收渔翁之利,不过这办法,就担心他们扛不住。”
“喔?莫非.”
看着自己丈夫脸上那副狡黠的面孔,马皇后很快就想起来杨晨当初给他们的建议。
首先利用贸易,让沾染天的物品送到日本岛屿上,派遣谍子尽可能的挑拨离间,让南北朝无缘无故爆发出原本不会出现的战争。
到那时候,天本就喜欢死人环境,随着战争越来越多,死人也就越来越多,天的感染也就极为恐怖。
甚至到了最后,大明不需要费一兵一卒就能摘取这胜利的果实。
至于剩下幸存的日本人,那就全部抓起来,废掉他们的子孙根,铐上脚镣,送到金银山里面挖矿,榨取出来他们最后的价值。
在这一点上,马皇后也没有什么慈悲之心,这些日本浪人光是在沿海地区给大明百姓造成困扰就已经足够多了,若是不在他们国家子民身上榨取出价值补偿大明百姓,那么大明王朝就未免也太对不起百姓的信任了。
关于日本方面,朱元璋正想着结束这话题,马皇后又猛地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重八,还有一件事我想要知道你准备好没?”“何事?”
“你打算派遣谁去日本?”
“这个问题咱早就”
一时之间,朱元璋居然发现自己千算万算唯独缺少命令谁去日本这件事没有算到。
两个月以前,某一天朱元璋本来想要召集所有武将,大家坐下来一起共同商量这件事,结果好像忽然被自己三儿子给打断。
他只好先是答应对方马上派遣对方前往万里石塘找鸟粪岛,同时让吴祯给了他不少水师到吕宋国进行侦查,只要吕宋所代表的东南亚地区能证明稻米在这个地方能做到一年三熟。
届时大明会以最快的速度将吕宋这一片地区全部都给收下来。
目前大明统计人口一共有四千万人,其中流民百姓就占据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也就是,大明能腾出近乎一千万人到世界各地进行殖民同化。
别小瞧老朱舍不得,相比于活下去,远离家乡又算什么。
倘若不是杨晨的出现,现在沐英已经率领十五万大军,同时还有一百万南京城附近的灾民共同迁移到云南。
否则日后也就不会人说在现代社会,南京城其实是云南人的血脉省会。
针对谁去日本进行征伐这个问题,一时间还真让朱元璋感到头疼。
蓝玉?
作为朱元璋留给朱标的武将之一,蓝玉必然是会在他活着的时候提前建立许多战功,同时作为即将让位的皇帝,朱元璋会玩了命的压制蓝玉的晋升。
等到朱标登基上位,新皇在将被前任皇帝研制的臣子被提拔上来,这就叫做政治手腕,几千年来,类似的事情可不少。
因此,蓝玉现在就在江南地区杀的十分欢乐,并且短时间不会离开。
一旦蓝玉杀的时间只有几天,到时候,这些商人肯定又会卷土重来,蓝玉将会作为一根定海神针,至少镇压江南商贾半年时间,让对方知道,朝廷这个手腕的决心究竟有多重。
同时顺道看看,新土地改革法对于百姓而言,到底是好还是坏。
没了蓝玉,年轻一代的武将还有谁?
沐英?
这更不可能,现在沐英已经是被朱元璋安插在杨晨身边最大的一个谍子。
没错,就是谍子,沐英不仅是距离杨晨最接近的一个武将,这更接近还包括了亲属之间的接近。
并非是杨晨不得朱元璋信任,而是杨晨身边需要一个对目前大明军事最为掌握的人,这样才能在镇江府研制出最为适合大明的武器。
很显然,这个人选就是沐英,他既是杨晨的岳父,又是朱元璋自己的干儿子。
没有什么人能比沐英更为合适在杨晨身边。
除了这两位年轻人之外,其余武将,一时间还真不知道应当选择谁。
“哎呀妹子!这件事咱还真没想到,不如这样,明日我去找标儿一起商量商量,你看这天色都这么晚了,咱们是不是也应该.”
朱元璋满口话语都是意不在此,马皇后也知道现在找对方来商谈肯定也聊不下去,最后也就不谈了。
次日早上。
吏部尚书滕毅在自己吏部办公处忙活的焦头烂额。
作为吏部尚书,滕毅兼任整个大明的人事部主任,官员的选拔、任免、考核等工作最终都是由他跟整个吏部的人进行初级校准,到最后才会有机会被朱元璋召见,共同商议对某些大的级别官员进行任职。
滕毅是在洪武元年就开始投靠朱元璋,准确的说当时的他还是一个元朝末年不得志的儒士。
跟在乱世当中,寻找公家的儒士一样,滕毅最终看中了朱元璋一方的阵营,于是就主动投靠老朱的阵营。
最初老朱并没有看上他,因为当时站在朱元璋面前的能人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除非是像刘伯温这样已经成名的人。
否则一般人根本就入不了他的眼。
几经打击之下,滕毅也做出最后的打算,如果不能被朱元璋接纳,那么他就另寻出路,天大地大,他就不相信没有谁能容得下他的肚量。
最后的最后,滕毅依然是没被老朱看上,心灰意冷之下,滕毅准备走,结果徐达告诉对方,如果他不介意,那么可以留在徐达身边做事。
当时的老朱所在阵营,除了他本人之外,徐达跟汤和还有常遇春几个将领都是手足兄弟,除了老朱自己的幕僚之外,三人手下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人。
滕毅最终就投入徐达幕府之下,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滕毅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
期间给予了徐达很多帮助,无论是在处理日常生活,还是打仗布阵方面,滕毅都能给予中肯有帮助的智谋,深得徐达信赖。
等到大明开国,滕毅先是被朱元璋安排了一个湖广按察使的职责,滕毅也在这个职责上尽忠尽责,把朱元璋交给他的任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看出对方本事不错,朱元璋直接将原先的有污点的吏部尚书给处理了,直接让滕毅从一个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员成为京城要官。
在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上,朱元璋也很信赖滕毅,为此还让滕毅为他编撰《起居注》,就是记录朱元璋的日常生活跟政务方面的事情。
除此之外朱元璋命滕毅收集桀、纣等古代无道昏君的事迹呈上,供朱元璋本人以史为鉴、引以为戒。
能够看出来,对于这个吏部尚书,朱元璋相当信任。
“哎!陛下最近一段时间到底是怎么了?跟以往完全不同,在这么下去,大明必然会跟这十几年以来的变化完全不同!”
难得到了歇息的事件,滕毅暂时放下手上的工作,休息下来喘息喘息。
没办法,他最近这一段时间实在是太累了。
可以说他耗费许多精力去做了以往七天时间的工作量,原因都是朱元璋对江南的肃清动作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
这一次,不知道有多少商贾伤筋动骨,也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落马。
而他就是负责找人接替这些落马的官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