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零章 纳什维尔的严冬(三)
詹姆斯.麦克弗森是个学霸级的指挥官,攻守皆能,具备很高的战术素养,在南北双方的众多军官中,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家伙了。但是很可惜,他过去一直在中底层打拼,指挥经验最多的,是指挥一个师或者一个军,像这种指挥一整个军团的情况,也是属于赶鸭子上架,并没有多少经验。
也就是说,詹姆斯.麦克弗森这样的人,由于经验不足,当一个战术指挥官是相当合格的,能合理的组织好兵力,调配好战场布置,用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战果。
然而他的战略统筹能力却略显不足,说白了就是顾虑太多,不够果决,当一个需要更多战略性思维的统帅的话,还有些稚嫩。
比如说很早之前他就想带兵突围了,可他却没有擅自行动,而是规规矩矩向白宫打了报告,等林肯总统不批准,他又在纠结中放弃了自己原先的计划,竟然真的继续在纳什维尔呆了下来。
这一呆,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最终让中国人与南方人攻破了开罗与史密斯兰,并且彻底利用小分队的形势切断了火车线路,让纳什维尔成了一座孤城。
本来他还想坚持的,但当城内的物资越来越少,天气越来越冷,又听说了孟菲斯的部队有了异动之后,他敏锐的感觉到,事情似乎正在向更加糟糕的情况滑去,再不走的话,很可能就真的走不了了。
因此,此时的詹姆斯.麦克弗森,也算在险恶的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尤其是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候,已经不打算完全听从白宫的命令了。
毕竟,白宫的命令是让他继续固守待援,可他自己却很清楚。以纳什维尔如今的物资储备,尤其是粮食储备,他连一周都坚持不了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詹姆斯.麦克弗森掌握的军粮早已见底了,他都是靠打白条,用向当地百姓收购粮食的方法继续维持军队的开销,这也是为什么他之前要面对那么多议院市长之类的本地官僚的原因。
然而,此时的纳什维尔市民根本就达不到那种为了大我牺牲小我的思想境界,加上当地有实力的官僚跟商人大都与南北双方都盘根错节,自信就算投降也不会有太大损失,自然不乐意跟詹姆斯.麦克弗森一起死。
过去。因为詹姆斯.麦克弗森手里有兵,大家还算给他点面子,收了他的白条,给他一点粮食,可现在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局势越来越不利,粮食也已经运不进来了,所以就算不囤积居奇,为了活命。这些还有存粮的有钱人也不乐意继续收白条给粮食了。
这样一来,军队收不到粮食,很快就要饿肚子,一旦开始限制粮食。那么以纳什维尔城目前的氛围,这些士兵很可能就要出问题,毕竟这些士兵的思想觉悟也不高,不可能指望他们饿着肚子打仗。
当然。之所以让詹姆斯.麦克弗森害怕士兵哗变,也跟孟菲斯方的思想宣传有关。
早在一个月之前,孟菲斯就不断派人向纳什维尔放飞热气球。热气球上带着大量的纸条,纸条上面除了写着纳什维尔目前面临的险恶局势外,还写了关于联盟军与中国人的条件,或者说对纳什维尔市民的待遇。
这些纸条的存在,让詹姆斯.麦克弗森对本地军民封锁消息的计划成为泡影,同时呢,联盟军开出的那种“战争让平民走开”的口号,也相当具有煽动力,动摇了很多本地市民的抵抗决心。
所谓战争让平民走开,是南方最近提出来的一个攻心政策,里面避开诸如奴隶制等问题,只是从战争本身为着眼点,阐述了战争是军人的职责,不能绑架公民的利益。
当然,那些都是虚高的假大空,这句话里面真正的含义,是直指联邦政府的强制义务兵役制,强烈要求当兵必须自愿,不能搞强制,政府不能强制绑架自由民,为极少数控制了政府的野心家服务。总之,强制服兵役,是十分野蛮强横又不自由的行为,不但违背了美国宪法,也违背了当初美国建国时代的那些功勋的本意。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些宣传,就是给美国的强制义务兵役制添堵,让他们无法继续安安稳稳的大肆征兵,没办法获得源源不断的兵员。
虽然美国的强制义务兵役制度不可能因为这么点宣传就动摇,但至少会动摇一部分人,而联盟国付出的东西却不多,因此是惠而不费的好事情。
或许要说了,这个宣传是双刃剑,一旦提出这个战争让平民走开的说法,那么联盟国也同样很难实行义务兵役制了,这对人口更少的联盟国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儿,毕竟只靠征兵,联盟国的潜力要比联邦国差的远。
虽然看似如此,但实际上,联盟国因为是为了利益临时成立的政府,底蕴不深,属于由奴隶主控制的造反派,依旧实行奴隶主庄园制,所以他们根本无法实行强制征兵制。
正因为自己没办法搞强制兵役制度,那干脆就大家都别搞,要不然,以合众国的底蕴,再搞这种强制兵役制,假以时日,等美国缓过劲儿来,开始全面动员,那就太可怕了。
不管怎么说,由于这种思想宣传的东西也是刚刚开始,所以总体而言实际效果有限,但在局部地区,尤其是像纳什维尔这种陷入包围困局中的地方势力来说,这种思想就十分具有蛊惑力。
是啊,人都怕死,加上纳什维尔本来就是倾向于南方联盟国的,以前也是自愿加入的联盟国,可当联邦军更猛的时候,他们立刻转变了立场,重新投入了联邦国的大家庭。
既然已经反复过了,那就不介意继续反复一回,所以当看到情况不利后,纳什维尔的有力人士就不乐意继续跟联邦军合作了,如果不是他们依旧有大量军队在此。他们早就翻脸了。
这些纳什维尔的人也有底气,因为他们除了掌握大量物资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不少的民兵组织。
这些民兵都是当地人,很多都有家族,所以哪怕已经被强行编入了所谓的纳什维尔军团,要听从詹姆斯.麦克弗森的调遣,可是一旦有事,这些人很可能会调转枪头与他们反目成仇。
实际上,对于新生的纳什维尔军团来说,由于兵员的来源复杂。既有从外地调过来的正规军跟临时部队,也有当地的民兵部队,所以内部矛盾很多,目前只不过是在外敌当前的强压下暂时平安无事,但这不是说他们就真的没问题了。
现在,当地的民兵发现就算投降联盟军也不会有问题,而继续打下去很可能要丢钱丢命的时候,自然就不乐意打了。
而从外面调过来的临时部队呢,他们的战争意愿也不强。因为他们觉得这是纳什维尔人的事情,跟他们这些外来人无关。
只有那些人数最少的正规军,多少还有一些国家主权之类的意识,爱国心也很强。所以依旧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哪怕是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
应该说,由于纳什维尔军团的主力大都是由当初的援兵组成,也就是外来人更多。所以暂时倒不怕本地人的骚乱,毕竟他们人数太少了,根本翻不起浪来。
但很可惜。外来兵虽然多,但大都是那种没什么斗志的临时兵,这些人的思想觉悟很低,当兵主要就是来混口饭吃,什么爱国主义之类的,对他们这些刚刚解决掉温饱的家伙来说,太过奢侈了。
至于那种拥有旺盛斗志的正规军,数目又实在太少了,而且他们大都是军官,与底层士兵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说的不好听点,就是脱离了群众,因此这群骨干虽然依旧能坚持,可下面的人却已经无心恋战了。
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话不仅仅是中国人管用,外国人也一样通用。什么爱国啊,什么道义啊,这些东西对那些不缺吃喝的少爷来说是很时髦,很流行的东西,可对那些刚解决温饱,日子依旧艰巨的普通底层士兵来说,根本就没意义。
虽然另一个时空中,红色大潮下的国度,普通民众看似也很有激情,但那是因为他们被洗了脑,已经无法自由的思考,或者说在强权之下不敢自由的思考了,所以才不得已为之。
可是此时的美国不同,他们虽然刚开始实行了带有强制意味的义务兵役制,可由于骨子里就不是个集权制的国度,表面上也一直强调白人的自由民主,所以大家哪怕很穷,也基本还能自由的思考。
这自由思考的确是好事儿,但在战争期间,士兵如果会自由思考了,那就不是好事儿了,因为这会影响整个战斗整体的战斗意志跟战斗力。
现在的纳什维尔军团,就是这种军心涣散的局面,导致这个原因的,直接原因是联盟军的思想攻势,让他们知道了外界的情况以及自己面临的险恶局面,但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求战欲不高,已经开始厌战了。
的确是厌战,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联邦军还算信心十足,大家也对什么正义啊,自由啊之类的很认可,也对什么《宅地法》,《没收财产令》等法令感兴趣,觉得当兵能捞一笔,这才自发的踊跃参军。
可战争打到现在,虽然联邦政府一再的宣称自己是多么的正义,并且出台了一些新规定,比如战争缴获归自己,胜利后,有功人员还可以免费分土地之类的,可这些东西都太遥远了,面对接连的失败,所有人都开始失去一开始的热情了。
是啊,先不说正义与否,就说那些什么战后可以在南方分多少东西之类的,这些法令听着很好,可前提是你得赢,得赢得战争,还得是全面胜利才可以。
可现在呢,联邦军连战连败,接连败退,而敌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一个两个的失败,大家都能接受,打仗么,输赢很正常。可如果你三个四个五六个。甚至一直在输的话,那就是有很大问题了。
在这种战场上不断打输的情况下,对民心的打击先不说,至少对前线官兵的军心是影响很大的。
军队是一支需要用金钱与荣誉浇灌的怪兽,相对于金钱,荣誉更加重要。而荣誉是什么?军队的荣誉,最重要的就是要胜利,只有胜利,不断的胜利,才能让军队保持更高的士气。养成所谓的优良传统。
一旦一支军队形成所谓的优良传统,能够代代相传,那么这样的部队往往就是所谓的王牌部队了,这样的部队,就算局势不利,武器很差,他们也依旧可以保持旺盛的斗志。
反过来说,一旦一支军队不断的失败,那么就算这支军队的补给充足。可失去了斗志,战斗力就要大打折扣。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一般来说,就是物质基础乘以精神面貌。
其中。物质基础是基数,精神面貌则是百分比,虽然物质是根本性的,但如果精神面貌太差。百分比太低,那么也有可能出现掌握先进武器的部队打不过持有落后武器,但士气高昂的部队。
纳什维尔军团的部队现在就是这样。他们物质上已经比不过他们的敌人了,精神面貌也比不过,在这种双差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正面跟除了人数,其他各方面都强于自己的人打仗?
可以这么说,现在大家都对峙,互相不打的情况下,彼此摸不透,还能唬住对方,可一旦真的交手,让对方摸透自己的虚实,那崩溃也就不远了。
詹姆斯.麦克弗森已经发现了这种情况,所以他才一点也不同意肯特那个全军出击,吃掉孟菲斯留守部队的计划,因为他知道,以纳什维尔军团目前的状况,防守还凑合,让他们主动出击,绝对是一场灾难。
可是,继续呆在这里也不行,就算敌人不来进攻,就算武器弹药还有不少,可他们的粮食即将吃完,这就是最大的问题了。
普通老百姓没粮食吃,还不算可怕,毕竟他们没有武器,掀不起大浪,可那些士兵要是没饭吃了,那就不是儿戏那么简单了,是要命的。
詹姆斯.麦克弗森可没什么心思玩什么爱国主义教育,也不会玩洗**脑,他也不会玩这一套,所以他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局势最坏之前,先跳出去,避免悲剧的发生。
想来想去,打是打不过了,守又守不住,唯一的办法,就是撤退了。
尽管现在撤退不是个好时机,毕竟外围都有不少联盟军,但依旧还是有缺口,如果快一点,还是能撤走的,至少詹姆斯.麦克弗森是这么想的。
但是,要想撤退,就必须雷厉风行,不能把消息泄露出去,让敌人知道。
现在的纳什维尔,人心思变,很多人都被策反,变成了联盟军的耳目,就连军队中也有不少,因此詹姆斯.麦克弗森才如此谨慎,命令发出之前,一点口风也不漏,哪怕是面对自己的副官。、
果然,刚打发了自己的副官,詹姆斯.麦克弗森终于下定了决心,不再理会白宫方面让他固守待援的命令,而是立刻带兵突围。
为此,他以要组织一次武装演练为借口,开始集结部队,有意思的是,他集结的部队,都是那些外来兵,那些本地兵则全部固守岗位,没有参与到这次武装演练过程中。
等总数高达十二万人的外来人大军集结完成之后,詹姆斯.麦克弗森立刻带着这支部队出城,一溜烟的向东方撤退。
詹姆斯.麦克弗森自认做的很隐秘了,而且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这次行动的真正目标是跑路,正常来说,他的这个策略还是相当有用的,可行性很高。
可惜的是,他的运气实在太差了点,部队刚离开纳什维尔城才一天,就遇见了当地百年一遇的暴风雪,所以这次的突然撤退行动,很快就从天才式的战术性撤退,演变成了一场愚蠢的大悲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