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717章 法孝直弹指定越嶲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17章 法孝直弹指定越嶲

    甘宁突然罹患热带病,多多少少还是打乱了一点诸葛亮的节奏。
    诸葛亮手头一时没有合适的新主帅人选,也就暂时把这事儿搁下,先将工作中心挪回益州北部各郡的内政和春耕劝农上。
    顺便也操心整顿一番牂牁郡的战后建设、徭役规划、道路航运整备。
    反正对越嶲郡的整合,至少也要拖到五月初,等春耕农忙季彻底过去。而如今才二月,还有的是时间。
    刘备彻底接盘刘璋的势力,是建安十二年的事,而如今已是建安十五年。
    也就是说,眼下已是刘备阵营控制蜀地后整整三周年、经手第四次春耕了。
    按照诸葛兄弟当初定下的规划,去年益州就有过半水田推广了林邑稻,一年两季。今年自然是全境能种双季稻的地方都种上了。
    劝农增产的工作,也终于推进到了最巅峰。整个二月和三月,益州各郡的农政官,全都忙得不行。
    诸葛亮亲自抓吏治,落实劝农。偏远各县缺乏农技人员、缺乏技术经验和配套生产工具的,诸葛亮都见招拆招,针对性落实解决。
    犍为郡的火气井炼钢厂,日夜开工,工匠轮番苦干。
    炼钢厂周边,民间自建自营的铁匠铺、农具工坊,也是每个月都会新开张好几家。产出的钢铁农具和其他新生产工具,都能畅销、热销,有多少就卖掉多少。
    益州全境推广林邑稻,带来的农业生产需求实在是太过庞大了,再加上这几年兴修水利、整顿航运、整备道路的耗费,多少增产的生产工具都能立刻卖完。
    产业链起来后,民间“重手工业”的兴趣也不再仅限于炼钢和打造钢铁器具,而是把其他配套的简易机械产业都渐渐覆盖到,就沿着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最后形成了越来越复杂和专业的分工配合。
    整个后世自贡县、内江县的地界上,这几年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迅猛,甚至都蔓延到了靠近后世宜宾、泸州等地。
    随着产业配套越来越专业和复杂,加上官府也有强烈的自上而下大规模推动新农业技术的需求,犍为郡境内还出现了很多官办的“技术培训庠序”。
    这些庠序也不教四书五经,就只是教简单的农技应用、和其他无需保密的新式生产技术。培训的对象,既可以是各地的农政小吏,也可以是民间自发的好学之人,甚至欢迎地方豪强家族派人来学习。
    这种培训的费用也非常低廉。有官方身份的小吏,自然会有相应的官府承担费用。豪强大族派人来学习,自然需要家族给够钱。
    而对于民间来自学的,如果不想给钱、给不起钱的话,白白旁听也可以,无非就是没有上手实操的机会,只能看。
    毕竟很多生产技术类的经验,光看是看不懂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如此梯度严密的生产技术人才培养制度,还有官府作为托底和背书,才确保了蜀地短短三年之内,新作物和新农业生产方式能全面推广。新式的制盐冶铁和水利营造技术,也快速得以铺开。
    二、三两个月很快在繁忙中过去。益州全境的早稻春耕播种,也非常顺利地落实了。
    诸葛亮预计,今年益州的粮食总产量,能够比去年再增长一成多,甚至两成。
    而随着主要水利工程修缮完毕,今年需要兴修的水利、征发的徭役,也会比去年少一些,相应的徭役耗粮也会减少。
    所以今年的秋粮将会大笔结余,到时候冬天正好对南中全面用兵,同时还能补贴明年可能会开始的北伐。
    时间转眼来到建安十五年的四月。
    按照之前定下的时间表,对越嶲郡的掌控行动,也就剩个把月的准备时间了。
    于是,四月中旬的一天,诸葛亮在听取完今年的春耕劝农工作汇报后,便离开了成都,南下前往蜀郡与犍为郡交界的南安县(今乐山)。
    诸葛亮去南安,一方面是视察一下法正在南安县那边,战前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了。另一方面,也是跟法正商讨一下平定越嶲的最终人事安排。
    从二月份开始,法正就被诸葛亮调到了南安暂驻。
    因为那地方将会是未来对越嶲用兵的出击基地、兵马和粮草都已经提前聚集到了此地。至今法正已经在那里干到第三个月了。
    得知诸葛令君要来视察工作,法正当然也不敢怠慢,提前就做好了迎接准备,还特地突击赶工了一些进度。
    ……
    十二日这天,诸葛亮的船队抵达南安,
    法正提前北上数十里,在岷江边的码头迎候。
    诸葛亮看到法正走那么老远、在原先的旧码头迎接,就知道岷江和沫水河口的航道整治还没完成,暗流和漩涡的问题,依然存在,掐着这条蜀郡水运的大动脉。
    岷江和大渡河河口的航运条件,可以通过人力兴修水利来改善,这个思路,也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提供给他的。
    诸葛亮自己都没评估过具体的工程量,之前也没操持过这样的水利,所以一切只能是边干边评估,慢慢克服实际困难,谁也不知道最终到底要投入多少。
    而诸葛瑾能有这个把握,那是因为他知道后世唐朝的时候,修乐山大佛刚好把附近的山角凿了一下,把原本锐角交汇的河道变得缓钝了一些,不至于对冲湍急。
    他觉得唐朝和东汉的施工技术没多大代差,何况如今二弟治理下的蜀地,各种工商业和技术大发展,生产力水平早已非原本历史同期可比了,上一点唐朝的工程,也不算步子迈太大。
    现在诸葛亮力推此事,也不过是本着对大哥的无条件信任,觉得肯定能行。只要控制徭役的投入节奏,确保人力和钱粮工具的耗费速度循序渐进,也不急着出成果。
    观察了一番岷江的水文,上岸之后,诸葛亮就轻松地跟法正闲聊,随口询问评估进度。
    经过两个多月的劳作,法正虽然还没拿出决定性成果,但也试出了深浅,大致估算出了整个工程的规模。
    他实事求是地说:“按照去年修复都江堰的徭役人力投入规模的话,大约还要两到三年,才能彻底解决岷江和沫水交汇的漩涡之患。如果非要加快的话,那就得重征徭役。
    这两江能在此处交汇,本就是被这座乐山所阻。因为乐山的北角突兀、坚硬,千万年来被沫水冲刷都没消磨掉多少,所以沫水和岷江水在此迎头对冲,极为湍急。
    我让力役挖掘了一两个月,总算知道这山角究竟有多难挖,挖掉表层的浮土之后,内里都是玄岩。”
    法正一诉苦就有些停不下来,把这两个月遇到的困难,全都详述了一遍。
    四川西部也算是地质活动比较活跃的地方,花岗岩玄武岩的山体很常见,乐山也不例外,法正这次就是碰见了硬茬。
    如果按照原先的旧施工方法,那就只能学先秦李冰修都江堰那样,烧火泼冷水,冷热交替指望石头崩裂。
    好在诸葛兄弟改良了火药,如今的刘备阵营,还可以在石头上打孔然后埋黑火药,争取以较低的成本、把大块山体从岩基上崩裂下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施工效率已经比历史上唐朝时更高了,毕竟原本的唐朝黑火药,也没现在诸葛兄弟造的更好使。原本唐朝人要十几年搞定的事儿,诸葛亮让人三年搞定,也算正常。
    不过,即使是这么快了,诸葛亮还是非常持重,表示不用急。
    他仔细想了想,对法正做出了最新指示:“需要两三年么?那就不要投入太多,每年量入为出即可。
    以蜀郡尤其是南安周边数县、每年冬天的农闲人口为限。适合征多少徭役,就铺多大的摊子。一两年内,主公就会重启北伐。
    这个活可能到北伐之日都无法完工,所以不适合立刻投入太多,只是让本地冬天闲着的百姓有个事做就好。
    蜀地转运不便,一个地方的人力物力要去支援别处,耗费太大。所以我们治理民政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尽量在本地给人力和钱粮找到出路、找到用处,慢一点倒是无所谓。”
    诸葛亮这番调整,也算是为乐山这边的岷江和大渡河航运治理,最终定了一个实事求是的调子,不冒进也不拖沓,一切以实际情况为准绳。
    法正听了之后,也算是彻底吃了颗定心丸,知道令君并没有为工程进度的意外延宕而不快。
    他本来就只是来这儿暂驻几个月,顺手帮着起了个头之后,后续的工作也不会由他操心,他后续的工作重点,肯定是平定越嶲。
    而这边的水利工程,只要将来接手的人不出岔子,稳健推进,将来成功之日,肯定也会算他法正一份功劳。
    毕竟这种事情,都是起头的时候最难,要评估,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等摸清难度后的日常体力活,管理难度会低很多。
    放下包袱后,两人并辔而行,沿着岷江走马观花一路南下。法正只是刻意略微控制了一下马速,确保自己的坐骑落后诸葛亮半个身位,这样也不影响一路闲聊。
    一路上,诸葛亮问起法正,对越嶲用兵的战前准备、兵力和物资的集结情况。
    法正也是对答如流,表示早已提前在南安县城西对岸的远郊,另建了一座大型军营。把所需的军队和物资,都提前集结到了那里。
    诸葛亮对这周边的地理很熟悉,所以也不用看地图,只凭空间想象力就能理解。
    南安县位于岷江和大渡河交汇口的东岸,而西岸原本是一片没有城镇的荒僻之地,大渡河自西向东注入岷江。
    法正这次在河口的西南角另外设立了一个营垒,够大约两万正规军长期驻扎。
    军队在和平状态下,肯定不会像战时那样管理严格。
    这两个月里,驻军除了每日操练、偶尔也帮官府干一些力役,剩下的时间军纪都能相对宽松些。
    将士们有军饷可以花销,也没必要没苦硬吃,大渡河西岸也就渐渐形成了集镇。民间自有商旅过来为驻军提供服务,渐渐带动得大渡河沿岸的商贸也稍稍繁荣了些。
    虽然在那里驻军,也会导致一些额外的转运损耗,但也能让军队更好地提前适应环境和水土。因为后续如果进攻越嶲郡,就得沿着大渡河逆流而上行军。
    诸葛亮仔仔细细听完了法正的部署和考量,也非常认同他的做法。
    聊着聊着,一行人也到了南安县城。入城之后,法正引着诸葛亮先去县衙,简单摆酒洗尘。
    诸葛亮稍歇片刻,才跟法正说起征伐越嶲的具体人事安排。
    “孝直,你在南安这边筹备了两个月,颇能掌握军心,体察下情。当初在刘璋麾下时,你与张任配合,也称得上知兵。
    这两个月,我也慎重观察过了,兴霸有恙在身,已经回犍为调养。严老将军年高,不宜过于奔波,而且兴霸回去后,牂牁那边也要留人稳定局面,就让严老将军继续就地驻守。
    所以此番对越嶲用兵,主公麾下那些积年旧将,就只有周泰、蒋钦可用,其余都得指望刘璋旧部。周泰、蒋钦不读兵书,都无帅才,只可为先锋、副将,不如就让你挂帅领兵,你以为如何。”
    法正这两个月在南安,除了民政水利之外,也有操心军事,对即将出征的部队掌控程度还算不错。
    所以他对此也是有点预感的,但当诸葛亮最终挑明时,他还是稍稍有些惊喜。
    看来主公和令君将来对他的期待,那也是“出将入相”的,希望他能够文武全才。
    做参军帮着出谋划策,和亲自挂帅,这两者之间最后那点差距,可不容易迈过去。
    法正连忙精神抖擞地表决心道:“令君放心,我在南安两月,对于如何取越嶲,已经心有成算。此事尽管交给我就是了。
    我觉得,经过牂牁一役,越嶲这边的蛮部酋首们,应该也心中有所忌惮了。越嶲离蜀郡并不远,朱褒的下场也足以让人引以为戒。
    我军对越嶲的平定,或许能以威慑为主,攻城为辅,出其不意,迫降其众。至于此战所需部将,我以为,可让张任担任陆路主攻,蒋钦担任水军副将,由周泰护中军。”
    法正也不跟诸葛亮客气,一口气点了三个将领。
    诸葛亮说过,主公从其他州带来的老将,如今只剩周泰蒋钦可用,法正就顺势全要了,然后再加一个张任。
    张任属于刘璋旧将,正好该拉出来练一练。而且他曾经跟法正合作过多年,知根知底,用着顺手,也不用再特地文武磨合。
    诸葛亮倒是微微一愣,没想到法正弄了这么大阵仗:“打一个越嶲郡,需要那么多将领?”
    法正连忙解释:“这也是跟我最近琢磨的方略有关,既然要以慑服为主,当然要军威壮盛,才能吓住越嶲蛮王高定等人。
    我用兵遣将虽多,但却可以保证用的时间不久。快的话夏收时就能抵定胜局。”
    诸葛亮也不由精神一凛:“夏收?那岂不是只有一个半月?好,若是能那么快,多动用些精兵强将,我也就准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