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332回国!新婚之后的小别胜?
第333章 332回国!新婚之后的小别胜?随着工期将近,最关心的反而不是林哲,而是北河官方的几个大佬们。
在北河可从来没有哪个厂区什么的能有这样的待遇。
一个是哲通电力的临时厂区,另外几个就是哲通正在修建中的正式厂区。
涉及到这些厂区的修建、维护、翻新还有材料等等工作,基本上都是一路绿灯,北河这边开始专门抽调了专门对接哲通的工作组。
其他工厂正常情况下要是点子背了,那遇到的就是一波又一波的检查之类的。
这谁遭得住?哲通电力现在同样也是高频次的来人。
不过不同的是那些工厂什么的迎来的都是各个检查工作组,包括他们北河一直卡的环保一关,这就没少折腾。
一般这种情况老板那绝对会是一个头两个大,基本上人麻都麻了。
要不就是另外一种情况,来视察工作的比较多。
这倒是件好事,毕竟意味着当地重视你这个厂区。
但要是太多了老板也是吃不消的,毕竟人家来视察工作就得影响工作,影响厂区的一个生产计划等等。
还得安排招待等等,这些都是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的。
但哲通这边不一样,这边哲通高强度迎来的是北河的各个官方部门的工作小组,来了都是对接哲通厂区,然后询问了解有什么问题,遇到问题第一时间给哲通解决。
至于视察工作?因为哲通电力未来会成为北河的唯一电力供应,所以倒也是有一堆人想着等着过来视察一下,顺便表达一个友好的态度,未来合作什么的。
但北河这边的头几号人物可直接交代了的,任何人不许打扰和影响到哲通电力集团旗下任何在北河的厂区修建工作进展。
所以也没人打扰,只有正面的一个帮扶。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哲通电力临时厂区的进展很快,另外人事部门也是紧急的调集了人手来到北河这边开展人事工作。
这厂区是快修缮改建完毕能投入使用了,;另外国内其他厂区调过来支援电路建设的人也不少。
但投产之后还是需要大量的当地员工的。
不过这里相比其他地方唯一的好处就是电工的来源方面哲通这边压根不用怎么操心。
因为官方的协调,这边的当地电力公司什么的表现的也都比较友好,基本上都谈定了。
他们的员工什么的大部分都会被哲通电力直接接收工作。
到时候只需要简单的考核一下,确定没问题就能原地转业成为哲通电力的一员。
这样当地官方也不担心会有大量的之前从事电工行业的人员大规模失业,进而损失掉那么多的一个就业岗位。
另外当地的厂里面也不用担心员工的安置问题,毕竟那么多人放在那里都是一个“负担”。
要是按照规定的什么n+几的赔偿他们厂子也吃不消。
但要是不给的话,这些员工人家也不干。
现在这样的一个局面就是三赢的局面,大家都满意,不对,应该说是四赢。
北河的官方满意了,当地的电厂老板们也满意了,还有之前的电力行业从业者,另外哲通这边也很满意。
……
一下飞机林哲就见到了言溪。
这一晃也是半个月没见了,小别胜新婚更何况俩人本来就新婚没有多久。
所以这边一见面之后言溪就扑了上来抱住了林哲。
“老公……想你。”
听到这话后林哲也是伸出手摸了一下言溪柔顺的长发,接着环抱住了她。
“走,咱回家,这一趟可没少给你们带好东西回来。”
虽然按照言溪的能力要什么东西都有,什么东西也都不缺。
但林哲从国外出去回来这一趟带的伴手礼自然更加珍贵,所以这下听到之后眼睛也是笑的眯在了一起,接着毫不犹豫的给了林哲一个香吻。
“回家。”
……
孩子俩个刚刚结婚,那老林和姜兰自然也是能不打扰就不打扰,给两口子在滨海过他们的二人世界。
另外在滨海久了他们俩也不习惯。
就像是人在年轻时候最喜欢什么类型的歌曲,那恐怕以后一直就会喜欢这个风格的。
林哲二十多岁的年纪热爱摇滚,那想来老了也是。
至于住的地方,生长的地方自然是最熟悉的地方,两口子在林城那么一个小县城待的久了,自然最习惯那里。
而且老林现在还在工作,待在家里是必要的。
这个点,老林刚刚下班在家替林哲喂鱼呢。
……
回到了家里,虽然疲惫但也有免不了一番爱的较量。
好生休息之后言溪这才打开了林哲的行李箱,查看起了带回来的礼物。
至于林哲则是坐在餐桌前大快朵颐。
自己出去的这段时间自然吃的都是好的,但毕竟龙国人的龙国胃,这就好这一口还真没办法。
回来自然得过过瘾。
一边吃饭的同时林哲一边也在拿着平板查看工作日志,目前疆省那边的工作是集团的重中之重。
之前林哲去过的那个小县城现在林场已经在建设当中了,另外按照集团的规划,疆省各个乡村地区已经开始有哲通的电力班组过去开始点对点的供电系统。
这一点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虽然北河现在那边也需要人手,但林哲还是把更多的人调去了疆省那边。
毕竟北河那边接收过来具备电工技术的电工不少。
但疆省那边就少的多了,毕竟那边只有城市地区具备供电功能,其他没供电的地方自然也就没有电工供电了。
所以该培养的还需要培养一批。
现在滨海理工大学里面的电力学院已经开始了上课,而且报名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了校长他们的预期。
所以最后都是挑的尖子生进去,拔尖进入到了电力学院里面开始深造。
不管怎么说,在哲通研究中心的那种大佬的抽空教导下,这些人未来绝对会成为哲通在研究方面的中流砥柱。
……
看着平板上显示的情况,林哲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虽然现在疆省那边已经派遣调集过去了几百个电力班组去均开设供电线路。
但疆省多大?那么大的一个辽阔地方这几百个电力班组,一个班组五个人过去真不够看的。
人员缺口还是很大。
借此林哲想到了以后,以后恐怕这个情况集团还会发生不少,毕竟现在海外市场方面哲通才刚刚崭露头角。
未来一下子并入一个大点的地区什么的,那恐怕人手会一直紧缺下去。
而滨海理工大学电力学院那边的人才去到一线电力作业工作的话恐怕有点不合适。
毕竟那么多的资源倾注在他们身上,是希望他们成为至少中级,高级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
推动哲通的发展和进步的。
所以一线的电力作业工人方面还得想想办法,毕竟相比那些复杂的学识,电工技术确实是更简单一点。
他们不需要明白什么复杂的物理和数学,只需要搞懂并且熟练的电力知识就行。
要不,成立一个电力大学?专门用来接收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强,学习说得过去但又不是特别有天赋的那种。
当然,人品也在考虑的范围内。
未来对电工这一行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报考这个大学,然后这个大学就和当年的什么铁道技术学院一样,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哲通的一线电力作业部门,开始上班。
这样一来,这批人等于是哲通自己培养出来的“嫡系部队”了,不光技术过硬的同时,对集团的亲和力和归属感更强。
浮现这个想法之后林哲就坐不住了。
哲通电力大学?这听着就不错,理工大的电力学院那边可以招收天才,在研究领域给集团输送人才。
至于电力大学这边则是为集团输送基层一线技术人才,各有各的用处。
到时候成型之后集团的人手可就没有这么紧张了。
开个大学,反正自己也不缺钱,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想着也挺好玩的。
……
“小溪,你说我开个大学怎么样?”
听到林哲的声响之后言溪也是帮林哲查了一下,别说,开个大学还真就不是很简单的一些事情,不是光有钱就能成的。
要是直接开办一个本科大学的话恐怕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但如果林哲真的想的话,那也许可以从收购一家民办专科学院入手,这样的话后续再升级成本科。
这样的好处就是省了不少事儿,另外的话林哲可以挑选合适的。
可别小看这些专科学院,不少都是地皮很大的,林哲就可以挑选地方很大的一并收购过来。
这样县城的宿舍楼教学楼办公楼也都有了,另外地方够大可以足够满足林哲的一些想法,未来扩建等等。
……
想了一下之后林哲是把这事儿当真了,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建造一所自己想象中的大学。
未来也许不光是为集团输送人才,还可以有其他的用途,在科技方面林哲的野心是很大的。
也许不光是是技术工人,研究方面也可以深入一下,毕竟理工大那边虽然白校长也倾注了不少资源和心血,但毕竟只是一个学院。
要是得当的话,后续也许可以把电力学院并到这边的哲通大学里面来。
当然,这事儿难度还是有的。
只不过林哲是正儿八经想让想法成真,反正有的是钱,回头就可以安排下去,让留意一下符合自己条件的专科学院,直接收购了慢慢一步步来。
估摸着要是真能成的话,以哲通电力现在在国内的影响力估摸着一个专科学院会有大把成绩能上本科的人过来报名。
“你呀,想法可真多,现在还想当校长?不过真想的话我可以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说着言溪把洗干净切好的水果拼盘放在了林哲面前。
“饭后再来点水果补充一下维生素,营养得均衡一下。”
……
疆省境内的一个小村子,这里常年风沙比较大,而且就十八怪里面说的一样,早穿袄午穿纱,抱着袄吃西瓜。
这里的早晚气候温差相当大,总之相较于其他地方,这里的条件确实艰苦,所以人口自然也不多。
一个村庄就几百个人,但地方却大的很,大家住的也比较分散,村头到村尾甚至能有几公里。
这样的地方自然是没有电力供应的,村里也就村委会里面有一台柴油发电机,会在农忙的时候打开使用。
其他的时候大家也习惯了仿佛和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最大的消遣就是赶上镇子里的工作人员下来放电影的时候,那时候村里也会打开柴油发电机。
虽然发电机的声音吵着大家甚至都听不到电影里面在说什么,但是看着画面大家也很开心,这里就像是与世隔绝一样。
大家还和上个世纪一样,家里晚上用蜡烛煤油灯,出门的话带装电池的手电。
……
今天和往常一样,快到了太阳下山的时间村里大家也是慢悠悠的带着农作工具走在大道上一起往村子里赶。
“今年这庄稼长势不错,就是得多挑几担水,到时候可劲儿长能多收一点。”
“就是呢,长势喜人。”
走在大道上的大伙儿三三两两结伴聊着天踏着脚步,不过就在这时候他们听到了汽车的声音。
虽然没有电力,但村里还是有外出打工的和有钱的人家有车的,所以对于汽车大家自然不陌生。
一些人好奇的回头看了看,一些人只是往道边靠了靠,把中间的路让出来。
也许是路过的车子,这里路过的车子是最多的。
不过随着扬起的一点沙尘,大家也是看到了先他们一步开向前去的车子。
“皮卡车?好大的皮卡车,看着可霸气咧。”
“就是黄颜色的皮卡车,也不知道谁滴,这十里八乡的没听说过谁开这车。”
大家比较好奇,但可能是因为路上灰尘的原因,一晃而过还真没有人注意到车身上的字样。
年纪大的不认识,看得懂的也没注意就这么开过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