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好与坏,都是靠对比出……
好与坏,都是靠对比出来的。那对比那拉氏,陆薇已然算很好了。再说皇帝真心认为他与陆薇之间就是一点小误会,不是啥大事。他更加不会因此废后,废后这种事情一次就够了,再来一次,他成了什么昏君!
他生气的是陆薇不珍惜他的心意,父母子女天伦之情,失去之后才会后悔,但那时候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两人的症结主要在如何对待陆家人上。
陆薇的意思是时时警戒,着令宗人府监管,低调再低调,最好别与那些京城的八旗贵胄扯上关系,做个平凡普通人就行。
皇帝就觉得这样对待岳家不好,同时也会伤害父母子女的感情,实在没必要。
其实只要有个人后退一步,两人立刻就能和好。
陆薇很不愿意跟皇帝吵架,毕竟跟帝国一把手吵架,最多也只有他老娘能跟他打个平手,其他人一定都会输,但陆家是她的底线,她别的都可以退让,这一次退不了,一退就是万丈深渊。
帝后暂时处于僵持阶段,于后宫嫔妃而言,正是吃瓜看戏的好时候。
令贵妃现在没不用协管宫务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带娃上面。
娃很好,很可爱,吃喝拉撒自有乳娘与保母,她只用负责陪玩就行了。但她从来不是像愉妃那种有子万事足的性子,顿时就感觉日子过得沉闷无趣。
瑞贵人悄悄与她说帝后之间的小八卦,“这一位果然位置不同,胆儿也大了,这厉害得与上一位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一位指陆薇,那一位指那拉氏。
令贵妃幽幽道:“那当然不同啊,皇后是一国之母,与其他嫔妃是不同的。”
至少她们会在史书上以皇后的名义留下重重的一笔,而她呢,是不是简单的几个字:某氏,阿哥公主之母,就带过去了呢。
瑞贵人不怀好意地笑道:“正式封后在即,现在闹起来,看来怎么收场。贵妃娘娘,咱们作为嫔妃,这个时候自然在皇上与皇后娘娘之间说说和才行啊。”
令贵妃看了她一眼,这小丫头沉不住气。
当年那拉氏刚当皇贵妃、皇后时,皇帝尚且给面子,更何况是陆薇?这个时候上前去凑热闹,别把自己搭进去了。
瑞贵人讪讪道:“娘娘,我说错了什么吗?”
令贵妃道:“不用急。再等等吧,至少等封后大典后再说。”
皇上这人,心胸是有的,但真得罪他的人,他也绝不会让人好过。
霍集占忘恩负义,皇帝就能把他头骨做成酒碗泄恨。还有那拉氏,一点没念旧情,冷酷至此。
对于陆薇,他如果真对她有意见,她的封后大典必定会有所反映出来,不但不会有额外的恩赏,只怕还会有削减,总之皇帝一定也要让她不舒服。
所以得等,看皇帝是个什么态度。
其他嫔妃,诸如舒妃,完全不过问后宫之事;忻妃、豫妃等人关门过自己的日子;容嫔倒是想在其中有所作为,但是难啊,大清的皇帝不是霍集占,不好糊弄,这几年皇帝对她一日比一日冷淡,她连个妃位都没捞到,心里头腻烦到不行;唯有颖贵妃非常担心陆薇。
但她跟陆薇站一条线上,再听陆薇说明缘由后,她也是很无语,悄悄吐槽了一句“皇上当真是不好伺候啊!”
后妃不给娘家要好处,约束娘家的行为,这难道不好吗?
陆薇心道,可不是么!
只能说当皇帝的就是任性,想干啥干啥,心里想得就与众不同。
陆薇娘家这件事也就算了,落到皇子头上还有更“好玩”的事情。
太上进了不行,不上进又不行,哪怕已经出继给履亲王的四阿哥,爵位到手,渐渐有躺平的趋势,但皇帝可没少严厉督促他的课业。
陆薇让颖贵妃不要担心,“我只是向皇上表明我的态度,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
颖贵妃点点头,笑道:“既然皇后姐姐心里有数,那我就放心了。”
再不济还有老太后,只要有她在问题,问题就不至于太严重。
……
很快就到了二月初三,陆薇正式封后的日子。
到了这一日,陆薇需要全身披挂着冬季的皇后礼服走各种礼仪流畅。
大学士傅恒为正使;大学士汪由敦为副使,持节于太和殿册封皇后。
太和殿,位于前朝,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规格最高的宫殿,只有重大朝典才会在此举行。
以往普通嫔妃接受册封一般都是在交泰殿等地,唯有册立皇后放在太和殿进行,以显示皇后独一无二的地位。
陆薇在此行大礼拜皇帝,然后起身,接受王公大臣,文武百官,以及朝鲜、暹罗、琉球、越南、暹罗等等属国使者的朝贺,场面隆重而庄严。
陆薇站在高高的太极殿上,俯视着朝拜她的众人,心里忍不住激荡起来。
她以前总是调侃大清的皇后没啥权力,名份上好看而已,其实不是的,在皇帝发生意外的情况下,皇后是可以走到前朝的人。
只是她回头看了皇帝一眼,稍稍感叹了下,她是没这个机会了,这位太强了。
皇帝面带微笑,冲着她颔首。
太极殿朝贺结束后,陆薇紧接着去了交泰殿,接受内外命妇们的朝贺。
这一日走的是宫廷流程,后面几天也不得停歇,紧接着去祖陵祭祖,给世祖、圣祖、宪宗三位皇帝,以及诸位皇后祭祀扫墓。
皇帝这意思大概就是告诉老祖宗们,他又又又有新皇后了。
这一场封后典礼闹的是人仰马翻,前前后后半个月才算完全落幕。
陆薇早在封后典礼之前就查阅富察皇后与继后两人的当时封后时的旧档案,心里有了一本账。
富察皇后与继后两人封后的规模相当,没太大的差别,可见皇帝还是端了水的。
陆薇的这个第三次封后,规模更大,所耗费的人力与物力也更多,除了有通货膨胀的原因,肯定还有皇帝特意安排的原因。
她同样了解皇帝的处事作风,这场盛大的封后大典就是他的心意。
她去了九州清晏见皇帝,连日来,两人都没功夫好好说说话。
陆薇请他去清辉阁一同欣赏那些属国使者给她送的贺礼。
皇帝道:“不是什么大事,派人来说一声就行了,不必你亲自过
来。”
陆薇笑道:“我亲自来更有诚意啊。我来谢皇上。”
弘历负手看着窗外,“谢什么?”
陆薇:“谢皇上给了我一场盛大的册后礼,我很高兴。”
古代人讲究面子,二婚通常都低调进行,这是第三次,废后再立不算什么好名声,但他一点都没低调,连各路属国都通知到了,让陆薇这个皇后当得名正言顺,坦坦荡荡。
她当然得向他表达谢意。
弘历仍然看着窗外,语气淡淡的,“你高兴就好,就怕你不高兴,又不满意朕做的事。”
天啊,这人还记着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