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裁员后,我成了科技教父 > 第190章 小沙一出手,便是从来不曾有过的高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90章 小沙一出手,便是从来不曾有过的高

    第190章 小沙一出手,便是从来不曾有过的高度——第一个科研突破
    很多像谢锦锦一样,第一时间升级小沙2.0的人,此刻也都差不多和她一样,大概摸清了小沙的能力。
    但是,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他们这个时候所探索到的,只是小沙2.0这个版本的冰山之一角。
    “你们导入历史记忆之后,信息的丰度指数、融会贯通指数、延伸比例三个指数分别都是多少啊,我这丰度指数才十,融合度也只有十一,延伸比例更是只有5%,你们呢?”
    小沙的交流区,询问版块,有人发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你说的这是什么东西?历史信息还可以导入?丰度融合度延伸比例又是啥玩意儿?”
    “不是,你们都没有吗?小沙2.0的新功能啊!”
    “啥?新功能?我咋没有?”
    看着一大群的人纷纷疑惑,都说没有,发帖询问的这位网友也是贴出了自己的截图。
    “难道又是灰度更新?可是这都一天了啊,什么情况,我得去问问小沙!”
    【叮咚~根据白驹科技部署,本次更新部分功能,必须使用者提及或者询问到相关的功能才会开通。】
    “为什么?”这位网友非常不解:“第一次听到还有这种ota的方式,如果我不去问,还永远都不会更新了是吧?”
    【这是白驹科技为大家准备的第一课,ai无论多强大,它都只是工具,无论任何时候,都必须要记住:人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既然你没有提到,那你代表你没有需求。
    【我的存在,只是为了辅助你,让你更好的思考,而不是代替你思考。根据规则,您是看到他人分享才得到的消息,必须完成相应的训练和测试才能更新相关功能。
    【是否开启训练?】
    “坑爹啊,没想到白驹科技竟然还玩儿了这么一出!”这位网友贴出了自己的遭遇,吐槽道:“我就想躺着,难道不对吗?”
    “我刚进行完训练和测试,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小沙的能力太强了,如果不加注意,你的脑子最后真的会退化的。去做测试吧,不会吃亏的。
    “而且做完测试,开通了这些功能,我才知道发布会上,郝总的那句话是啥意思了。”
    “哪句话?啥意思?”
    “只要会用小沙,那你就比用不上小沙的人强,就不会被淘汰。当时还有人玩笑说,为就算在国内排14亿名,放到国外,那也是第一。
    “现在我觉得,那一点儿都不夸张!就算你再普通,只要加上小沙,那就直接比国外那些用不上小沙的顶尖科学家还要牛!”
    “你这么说我可不困了,我得赶紧去看看!”
    就这样,一大批人开始了郝成为他们精心准备的ai使用教学。
    说是教学,一大半的内容都是警告。
    ……
    而此时,郝成也正在创新创业基地的会议室,给白驹科技以及小沙一致行动企业的员工、信息科技大学魏书杰团队的所有成员开着一个重要会议,会议的内容与普通用户训练和测试是如出一辙的,只不过这边则是更加严格。
    郝成上来第一句话:“小沙够强了吗?够!它懂的知识,一般人别说十年二十年,就是一百年两百年也不见得学得完。但是,有了它,人就不用学习了吗?就不用思考了吗?
    “举个非常不恰当的例子,小沙这么强,你找一个动物园把你的手机扔给一群猴子,你看他们能干什么?什么意思呢?小沙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取决于你自己的能力上限有多高。
    “小沙给猴子,那猴子也变不成人,更成不了精,猴子还是猴子,啥都改变不了!”
    郝成接着说道:“看过小说没,系统文,系统发一个任务,主角就去干,系统不发任务,哪怕这件事情再有意义,也不干了。那坏球,你成傀儡了。
    “什么样的事情才是正确的呢?我决定去做一件事儿了,系统可以100%帮我,好,我用系统去干,这没问题。
    “系统可以帮我80%,那我攻克剩下的20%要去做。哪怕系统只能帮助我20%,那我就只用它这20%,剩下的全自己干,这才是对的。
    “我说这些什么意思呢,掌握工具,但不能被工具所掌握。你想干什么,是你自己要做决定的,而不是让小沙替你做决定。”
    郝成接着说道:“好了,我们说会小沙。现在外边,小沙的2.0版本已经全部推送了,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
    “那就是,全互联网都是知识都是信息,我想查可以随时查,更不用说还有小沙辅助分析了,那么我这个数据分身只有我学习过的、接触过的信息,那么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你们谁来说一下?”
    在校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比职场的人要强,看到季子涵示意,郝成也是点了点头:“季子涵,你说。”
    “类似于cpu的一缓二缓三缓,存取的难度和效率不一样,我是这么理解的。”
    “你这看问题的角度倒是新颖,不过偏差有点儿大。”郝成接着点名:“焦梦阳。”
    “我可以去查,和我本来就会,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焦梦阳说道:
    “小沙的2.0版本我已经体验过了,虽然目前来看,还达不到【我本来就会】这个阶段,但是,数据分身保留下来的信息、知识,只要放到我的眼前,我都是即时可用的。
    “就像刚刚郝总所说,把小沙扔给猴子,它什么也干不了。别说扔给猴子了,现在小学生中学生也能轻松的使用小沙,但是,小沙如果检索一堆高数知识给他们,他们能看的懂吗?
    “所以,数据分身是跟人相关的,你越强,你的数据分身也就越强。”
    “嗯!”郝成点了点头:“这就是,我们的这三个指数所代表的概念。
    “信息的丰度、融合度和延伸比例。信息的丰度,不用解释,就是信息的多少,通俗说:就是你这些年都学了些个啥,把这个东西量化我们管它叫丰度。
    “而融合度,就是小沙通过一系列的监测和运算,得出的你真正掌握可以运用的信息或知识占据接触信息的比例。而延伸比例,是小沙认为,你的信息和知识接受能力的极限比现在多出多少。
    “这三个东西非常重要,举个例子:
    “假如说有一个人,他什么也不会,就是一张白纸,那么信息的丰度就是0,融合度也是0。但是呢,这是一个天才,任何知识只要让他看到了,他就能自动学会并融汇贯通,那么他的延伸比例,就是100%。
    “100%啥意思?全世界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认为他已经掌握。小沙拿出来,它就能懂,就能融汇贯通,就能百分之百的为己所用。
    “但是,这样的天才并不存在。根据小沙的大数据指数分析:一般人,在自己的基础上延伸5%,是他一年内所能掌握的极限。”
    除了和使用者获得同样的信息、知识,并永久记忆之外,这样的三个指数,是白驹科技这次小沙2.0更新最核心的功能。
    郝成在发布会上甚至提都没有提,就是为了给所有人上这么一课——不要躺着,要去挖掘,不要所有的事情都扔给小沙,自己的脑子要更多的去用。
    给使用者提供超出自己能力和水平10%的信息和内容,更是小沙帮助使用者逐步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之一。
    人越强大,数字分身也越强大,可以延伸学习的东西也就更多。
    ……
    “白驹科技真的是用心良苦啊!”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训练和测试,对如何使用小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有了发人深省的认知。
    “我就是喜欢躺着,就不喜欢动脑子怎么了?我就把全部东西都交给小沙,退化成猴子也没什么不好,还有人喂香蕉呢!”
    不乏有这样的人,但更多的人是不甘于现状的,是想要向上的,而小沙就是在给这样的人更多的机会。
    “我想到一个问题,这个延伸指数,如果到了一定程度,比如顶尖的研究人员、科学家,数据分身成熟后,稍微一扩展延伸,那不就直接是一个惊世成果?”
    “想多了!我刚问小沙了,现在这个2.0版本,对于越高级的人才,延伸越小,主要的框框还是本来已有的知识。普通人用用还行,金字塔尖的人就算了,没法延伸的!”
    “屁话!只能延伸世界已有的知识怎么了?什么叫普通人用用还行?就算再顶尖的科学家,他还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完全?
    “比如一个物理学家,化学的知识也能全部掌握?生物的知识也能全部掌握?不能吧?只要不能,小沙就能给他延伸,前沿学科融汇贯通的意义一点儿也不比单一学科突破小!”
    “就是!我的导师就是这样,告诉你们,就今天,制作了自己的数字分身之后,立即就突破了一项非常牛的课题,甚至可以说造福全人类都不为过,具体没办法多说,你们等着就是了。”
    这位网友说的导师,就是临州大学山南医学院教授、临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胃肠外科专家张临。
    张临就是第一批在没有看到任何人的提示,自己挖掘出小沙2.0隐藏能力的人之一。
    当他了解了小沙2.0的能力之后,第一时间就生出了一个想法:
    我已经五十岁了,如果还按部就班的让小沙跟着我一同进行信息尤其是知识的获取,那么,我的这个数据分身那就缺失了非常大的一部分!
    我五十岁之前学的东西呢,我这一身知识和能力呢?那岂不是和我非常不匹配?
    于是,他直接问起了小沙:“我既往的学习经历,和知识储备,是否能够直接导入呢?”
    【自然可以!】
    小沙声音甚至有些雀跃,不过它并没有直接获取人记忆的能力,但只要存在过的就必有痕迹——
    学习经历(包括之前的课程学习记录、作业、论文)、工作经历(科研成果、论文、带的学生)甚至甚至各大网络平台的账号以及浏览器浏览记录,全都可以做为小沙获取过往“记忆”的媒介。
    而张临这边,太过久远的不提,大学之后,所学习的所有课程以及自己做的笔记、所经历的考试以及写的论文、所参加的会议以及各类活动的记录及纪要,全部扫描或者本身就有文件记录的,一同全部传给了小沙。
    小沙就可以根据这些东西,大致分析出张临的知识储备、能力等信息。
    用的越久,小沙越懂你,但如果过往经历有记录可循,那么,记录的越详尽,这个数据分身也会越贴切。
    张临提供的这些东西,再结合这两三个月他使用小沙留下来的个人数据,就很容易生成出一个非常贴切的数据分身。
    【数据分身已生成,送您一份礼物。】
    “嗯?什么礼物?”
    【您现在最想要什么呢?】
    “啊?超级人工胃?”
    自从成了小沙的用户之后,小沙一直都是作为张临的工作助理存在的,整理数据、查阅资料、辅助论文等等,小沙是无所不干。
    所以,张临一直在做的事情,小沙自是非常清楚。
    而张临,研究人造器官——人工胃有非常长的时间了。
    其原理就是,机械模拟胃部蠕动收缩,推动食物混合,然后,分泌人造胃酸、消化酶等,将食物分解为肠道可吸收的能量或物质。
    包括体外模型或者植入体内仿生消化器官的都已经有了一些临床应用,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张临一直在攻克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怎么动态调控人工胃的各种酶以及酸碱度,以更好的模拟真实的胃环境。
    在真实的人体胃环境中,是通过【神经-激素】来调控的。
    【是的,您忘了吗,您曾经有过一段笔记,是关于胃部环境监测传感相关的,只要传感数据有了,再结合ai,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就解决了吗?】
    “用【传感->ai】调控来替代【神经反射->激素】调控?”张临顿时眼前一亮。
    如果是别的什么ai,张临还真的信不过,但小沙——
    小沙代替神经反射来控制模拟真实胃环境,只要有数据,那还不是分分钟?
    “可行!”张临略一思索,就觉得成功了八成——小沙一出手,便是从来不曾有过的高度,这个课题铁定是可以突破了!
    甚至,张临还有了更深一步的想法——直接把胃这个器官目前所有的问题都整理一下,看能不能一下子全解决,不说100%,能够模拟真实的胃80%的能力,那就是近千万胃病患者的福音!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