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向教皇发动十字军 > 第286章 银行与国债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86章 银行与国债

    第286章 银行与国债
    如果不让巴勒斯坦地区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那么商路的衰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但盖里斯的出现扭转了这种局面,带给濒死的王国一丝生机。
    不仅抵抗住了萨拉丁的进攻,还带来了更多有利可图的商品,使得自己家族与王国的利益绑定更加深厚。
    而为了绑定自己家族与王国之间的关系,他也一直在替自己家族里的明珠,也就是他的孙女物色一位夫婿。
    最初他将目光投放到了盖里斯身旁的帕拉丁身上,毕竟那些人偶然间多说一句话,其实就意味着先机,意味着快人一步。
    但帕拉丁群体似乎都是坚定的独身主义者,而且关乎教义选择。
    德尔菲诺自然是打消了念头,然后物色起了其他人物。
    而最终的结果其实就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康拉德便被他物色中了,彻底作为威尼斯人的代表掺和在王国政局里。
    而这样一个关系,也就意味着他得到信息的速度又要比别人快一步,乃至于几步了。
    毕竟再怎么挖空心思去收集信息,也比不过规则制定者的一句话。
    “所以、银行还有国债,到底该怎么选呢?”德尔菲诺低声自语了一句。
    作为能够王国的重要投资方,德尔菲诺自然是有资格了解一些寻常人不该了解的信息。
    其中为了支撑住王国财政,确保能够对萨拉丁进行大规模反攻,盖里斯他们打算设立一个机构,用于筹集资金并进行额外投资。
    这个机构被称为银行。
    德尔菲诺了好长时间,才弄明白所谓的银行,就是做货币生意的行当,进行主持货币的兑换,在保护储户财产的同时拿储户的钱去放贷。
    而这样一个行当的暴利,哪怕之前并未真正意义上出现过,他也能意识到这其中的暴利。
    说白了犹太人还是拿着自己的钱去借给别人,而银行这玩意是拿储户的钱去借贷给别人,这种行为在德尔菲诺看来,近乎是空手套白狼了。
    至于货币的兑换,在这个年头本身也一样是暴利,各个国家地区之间流通的货币并不一致,哪怕同为金币,有的可能重4g出头,有的可能只有3g,而含金量的差异就更让人捉摸不透了,如果不是专门从事这种行业的商人就难以洞悉这其中的门道。
    把这几种主要业务统合在一个行业里,如果还不能赚大钱,那他德尔菲诺就想不出还有什么行业能发财了。
    而国债那东西,其实也好理解。
    与东方中原王朝的情况不一样,欧洲自古以来都有君主借钱的传统或者说行为。
    毕竟按照中原王朝的说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全天下都是皇帝家的,那么皇帝去借钱的话,这一是对皇权至高无上的质疑,二就是压根无人能够替朝廷担保。
    而且不止如此,天朝的贷款想要收回本金的风险是显著高于欧洲,因此几乎任何借贷都伴随着高昂利息。
    甚至于对某些人来说,放贷本身就未曾指望过收回本金,而是借此谋夺更多。
    但在欧洲就不一样了,君主没钱是常态,为了支持战争继续打下去,君主找人借钱也是常有的事。
    虽然欧洲君主也存在赖账的问题,但相对来说,为了下一次还能再借到钱,杀鸡取卵这种事,他们不会干的太频繁。
    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破产或者赖账,也会通过其他方面的商业特权进行交换。
    当然,最主要的可能在于,欧洲的国家太多了,君主的权威也会被其他阶层、君主所限制,商人想润也容易。
    因而对于君主来说,利息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的高。
    所以德尔菲诺其实能够理解国债,毕竟先前已经发行过一次土地债券了。
    也清楚眼下耶路撒冷王国的大好局势,基本不会存在赖账的风险,可问题在于,这个国债的利息太低了。
    20年期的国债年利率5%,这个丢在后世会被抢破头的数字,对于德尔菲诺来说,就感觉自己是在被抢钱。
    而30年国债年利率也不过是6.66%,而且耶路撒冷王国的国债是单利,不存在复利利滚利的情况。
    换句话说,购买耶路撒冷王国的不记名国债,假设一切正常,没被逆回购,或者国家提前偿还的话,意味着除去20年后一次性支付全部本金外,这个20年里还将陆续收到一笔与本金相当的利息。
    而30年国债,则就是除去30年后一口气支付本金外,陆续收到本金两倍的利息。
    虽然说这种投资回报看上去挺实在的吧,但如果与时间结合起来,就让人心生犹豫了。
    在这个时代,二十年却就是一代人的时间,而三十年却就是人的半辈子。对于这个乱世来说,人的目光总是放在当下的,一旦目光长远起来,就往往容易吃各种亏。
    而且哪怕是丢在后世,一份长达20年或者30年国债,又真的利润丰厚么?
    要知道2025年的30年前,那还是1995啊,而1995年的收入与物价是什么水准,2025年的收入与物价又是什么水准呢?
    当然了,现如今社会还是并且将长期是贵金属实体货币,再不济也是金银本位的纸币,相比后市那个通货膨胀率来说,几十年物价不变才是一种常态,自然不用担心追不过通胀那回事。
    既然在德尔菲诺看来,国债的利率过低,那么也就意味着,如果想要让他购入大量国债的话……
    “需要别的补偿才行,银行股份其实就不错。”德尔菲诺下定了决心,并且打算在这个消息登报之前,去与盖里斯好好谈一谈。
    ……
    得到消息的不只是德尔菲诺,只不过他确实是第一个上门来谈银行与国债事宜的。
    当国债与银行这两个消息同时流出的时候,几乎所有富有头脑的商人,都将购买国债理解成了银行这个行当的投名状。
    这个误会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但却也算是因祸得福。
    如果说海商们,还希望通过购买国债的方式,来拉近自己与王国的关系,那么普通人对于国债就几乎是完全不感冒。
    毕竟这一批的债券,就收益来说,对很多人而言毫无意义。
    但也不是说就真没人买,类似扬尼斯这样的忠诚之人,以及其他信任教团的市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都纷纷购买。
    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已经谈不上贪图那点利息了,而是希望能够帮助教团以及国家更进一步。
    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是与第二王国休戚与共。
    某种意义来讲,购买国债这种行为,也确实是对耶路撒冷王国在进行支持,帮助王国度过眼下的这个难关。不过除去海商还有扬尼斯他们购买国债之外,又有两位在这次的国债交易里,引人注目。
    其中一位自然是伊莎贝拉,近乎是将自己所能动用的所有私产,都拿来购买了国债。
    而另一位却就是伊拉克略了。
    身为众所周知的反对党头头,伊拉克略在这一次的国债发行中,毫不犹豫的砸入大笔资金,用于购买债券,实在是有些叫人出乎意料。
    为此,甚至有不少人,都主动找上他,想要询问一下到底怎么回事。
    毕竟他这伊拉克略,到底还想不想当反对党领头羊了!
    怎么不仅在口头上投降,就连身体也去投降?
    这白的银币,砸给王国实在是造孽啊!
    要知道到他们这个层次,欠债的才是大爷,放贷的怎么去和君主比划?
    对此,伊拉克略当即就是两巴掌呼了过去。
    “糊涂!糊涂!”
    “一天到晚就尽想着眼前蝇头小利,就你们这样还能成事?还能去反攻倒算?!”
    “你们真以为我们是要把伊莎贝拉女王赶下台?”
    “西比拉那个女人蠢到家了,巴利安他们也没说硬逼着她退位的。”
    “斗而不破四个字懂不懂?”
    “不懂的,就自己找根绳子上吊去!”
    “我们的宗旨是什么?正本清源!拥护正统王家!”
    然后伊拉克略就是一番利弊分析,论证了一个答案。
    王国要是真输了,那么萨拉丁显然是不可能留他们当领主的,指不定连条活路都没。
    至于欧洲?是没他们地的。
    只有王国赢了,他们才能活下去,活的滋润。
    而这个时候出钱,王国不管怎么说,也都要认他们情,至少不会再让他们太难堪。
    毕竟国家是真缺钱了。
    他们反对党反对的什么?
    难道真是王国本身吗?难道真是改革吗?
    不!
    他们反对的是王国不归他们治理,反对的是改革红利没进他们口袋。
    可如果王国都不在了,那么他们就真无路可去了。
    只有国家还在,他们这些人影响力还在,才能慢慢谋求东山再起之日。
    这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一时间不少脑子不太好使的,都纷纷解囊,换成了一张张的大额国债。
    当然,他们所不知道的一点在于,刚把他们送走,伊拉克略就擦了擦额头上的虚汗。
    这样一来,他这边的国债分销算是完成了,回头也能给盖里斯交差了。
    眼下提尔的种种改革、加上上万军队的维系,是真真入不敷出了。
    单凭关税,或者国营工坊的生产,根本抵不住开销。
    这一波的国债,也不晓得能撑多久,按照伊拉克略本人所知,如果在1190年再不结束战事,到时候怕不是还要大规模借贷一波。
    就是不知道那个时候,还有哪些人能挤出资金给王国借钱。
    再度叹了一口气后,伊拉克略从自己的桌上,取来一张印刷精美的国债。
    这上面的写着100再加上一个象征第纳尔的符号,也就是说伊拉克略的手中正捏着一张本金价值100第纳尔的债券。
    如此轻飘飘的一张纸,却了他伊拉克略近一磅黄金才换得,实在是让人感叹【先知】明明是可以抢的,结果还硬要还利息。
    毕竟无论纸张印刷的再怎么精美,可那种轻飘飘的感觉是不可能消失的、
    一想到自己了价值上千第纳尔的货币,就换了那十几张这样的纸,伊拉克略就感到一阵阵的不自在。
    相较于这种轻飘飘的纸,他还是更喜欢将金币与宝石视作财富的象征,再不济教堂里的银餐具、烛台其实也不错。
    说道教堂,也不晓得自己这宗主教,到底还能干多久……
    ……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干部进行储备,军队重新集结,大笔的资金被筹集,一切都准备就绪。
    而另一边,在耶路撒冷城市里,在阿萨克清真寺中,萨拉丁计算着手头可调用的兵力,还有火炮数量,以及补给运输的的道路。
    萨拉丁其实并非一位精于战事的人物,相比较于临场指挥,他更习惯从大势出发。
    能够积蓄起数万军队,那就绝不兵行险招,能够挑拨起敌人的内部动乱,就不行兵家事。
    如果说麻风王是在绝境里求生不得不赌,那么萨拉丁则就倾向于稳操胜券。
    麻风王与萨拉丁之间的对抗,在后世人眼里,就如同比拼谁命长一般。麻风王死于1186年,萨拉丁死于1193年,两者之间相差了七年。
    两人之间交手数次,都有胜有败。
    蒙吉萨战役里萨拉丁大败亏输,而雅各渡口战役里麻风王险些被俘,总体来说鲍德温要赢的多些。
    这使得萨拉丁颇为忌惮。
    可以说二者之间的军事冲突,将萨拉丁置于一个险地,如果说麻风王还有鲍德温五世那么一个并不是很合适的继承人,那么萨拉丁则可以说压根不存在一个稳固的继承人。
    这个年代的穆斯林们的继承法,无论是相较于东方的嫡长子制度还是与欧洲封建法理相比,就相当的粗暴。
    历史上萨拉丁死后,前后出现三次内乱,第一次的诸子内战更是直接将阿尤布王朝给撕裂了。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却就是麻风王要比萨拉丁更敢于直面死亡,因为他死后,耶路撒冷王国尚能统一,而阿尤布王朝一旦中道崩殂,那么就难说其身后事如何发展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