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向教皇发动十字军 > 第292章 树倒猢狲散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92章 树倒猢狲散

    第292章 树倒猢狲散
    盖里斯其实并不怎么懂冷兵器间的战争,他并不能有效指导这个时代冷兵器战斗,反而要去经常请教巴利安,去问那些最最基本的常识。
    盖里斯独特的地方在于,他能够建设出一支完备的军队,他是基于21世纪军人的目光,能够对军队这么一个暴力团体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知。
    这个团体需要什么,什么状态是积极向上能够提高战斗力的,什么是不利于团结会影响战斗力的,在战争中某个部分能够起到什么作用,而那些作用又会怎样的影响战争。
    这些认知,是站在历史长河的下游总结经验而得来的,也恰恰是中世纪这个时代古人所缺乏的见识与认知。
    随着海军的胜利,盖里斯大军开拔,沿着巴勒斯坦海岸穿过阿卡与海法,已经抵达沙仑平原。
    沙仑平原是一个多沼泽的湿地,直到二十世纪初湿地排水以前,这个地区人口并不密集。
    七十士译本的圣经,称沙仑平原为「橡树林」,可以说这里并非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十字军在抵达这片平原后,便再也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有关第二王国治下对待农村的政策,在这里早已经传播开,先前王国的种种善政,在眼下这个关头得到了回报。
    当地民众,在确定了这批十字军确实如传言所说的一样,不会去滥杀无辜,甚至不强征税款后。
    沙仑平原的当地农村,不仅不抵抗,反而主动向十字军提供粮食与向导,请求十字军帮助他们驱赶突厥人。
    没办法,在经历了自己被伊斯兰政权光复的惊喜后,本地的村庄便喜上加喜的遇到了突厥人领主。
    为了巩固对地方的统治,能够快速调集军队,萨拉丁将周边的突厥部族划分伊克塔领地。
    而突厥部族将伊克塔领地,简单粗暴的理解成了各自的劫掠范围。
    在他们的理解之中、征税=劫掠,严格来说似乎是这样,可至少十字军收税的时候,没想过捞一笔就走,加上自身能力有限,因此对乡村往往没法直接控制,因此形象反而更好。
    一开始萨拉丁还试图制止这种野蛮行径,但在发现自己并没有心力关注后,也只能听之任之,所谓树倒猢狲散便是如此。
    在萨拉丁接连失败之后,几乎每一个部族,都在思考自己的退路,都在想着临走之前多捞一笔。
    因此,事情变的愈发糟糕,各部族发觉各自好日子到头后,愈发丧心病狂起来。
    乃至于当十字军来到沙仑平原后,看到的并不是正准备迎击自己的各路军队,而是本地阿拉伯人、希腊人正组织村庄民兵,试图阻止突厥人劫掠的混战处境。
    哪怕十字军的先头部队仅千把人,可面对这么一支先锋,忙于劫掠的突厥人也无心对抗。
    带着各自劫掠来的财物与女人开始跑路,在走之前那些突厥部族,还不忘坚壁清野,到处焚烧村庄,好阻止十字军得到当地人的配合。
    面对这情况,别说盖里斯麾下那些训练有素的部队,即便是伊甸所带领的德意志十字军,都有些茫然。
    实在是突厥人干的太绝了,以至于他们这群乌合之众无事可做。
    在这种情况下,十字军还能去劫掠到什么东西吗?
    被逼无奈的德意志十字军先锋,只能咬着牙,答应本地民众,告诉他们自己一定会把突厥匪徒绳之以法。
    当然,伊甸还有盖里斯,之所以能够约束住军队的纪律,主要在于本次出征的军费,已经通过发行国债提前筹集了。
    参与这次远征的士兵,在出兵之前就各自领取了半年左右的薪水。
    任何不经过指挥部同意的劫掠行动,都是对十字军高层权威的质疑,是要被严肃惩处的。
    另外一方面在于,虽然突厥人放火烧村,大批量的破坏农田,可由于海战的胜利。
    威尼斯舰队以及王国海军,能够昼夜不息的转运资源,确保军队食物补给的充沛,甚至于在行军之外,还能简单救济一下战争灾民。
    这才使得大多数十字军,都控制住了自己有关劫掠的想法。
    一时间,本地的阿拉伯人,便惊奇的发现,这些远道而来的十字军其军纪,居然比之本地民团都要高上不少。至于突厥人?
    他们存在军纪吗?
    现如今十字军的形势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大好特好!
    这种情况下,伊甸便在指挥部的会议上发出了疑问。
    “现在怎么说,我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去发起一次会战么?需要我们去主动进攻么?”
    作为麾下八千人部队,占据了联军近半规模的统帅,伊甸毫无疑问有资格出席指挥部会议,而王国这边的情报信息,也基本上都向他公开。
    对他来说,参与耶路撒冷王国这边的指挥部会议,感觉自己啥都不用干,就有人把准备好的情报信息给送过来,然后自己再从参谋们那边制定好的作战方案中选一套,接着就有专门的人去执行。
    这就是一套完整的体制,从信息的收集、作战计划的制定、到最后的执行,都有专业的人负责,身为统帅,其更多的职责在于居中调控,维持这个体系的正常良性运转。
    而出身于12世纪的伊甸,他在接触耶路撒冷王国前,从未想过战争居然可以如此简单。
    “主动发起进攻的话,其实有些仓促了,我们没必要向萨拉丁准备已久的阵地冲击,在他们海军失利的当下,我不需要急着去进攻,事实上只要维持当下这个状态,胜利的果实就能落入我们手中。”
    康拉德说得有点玄,但他反对进攻的意思,其实已经表露出来了。
    康拉德又简单说了下当下的情况。
    “在我们出兵前,狮心王已经开始准备动身了,他的目标是埃及,而当我们击败萨拉丁的海军后,就可以劝说他直接出兵。”
    “后方的地方民兵也已经集结起来,开始对大马士革方面进行试探性地挺进,牵制住那边的驻军,外约旦方向也准备对耶路撒冷发起进攻了。”
    盖里斯接过话题说道:“伊甸,在当下这个处境里,你觉得我们与萨拉丁之间,谁才是被牵制的一方呢?谁才是急切着想要发起会战的一方呢?”
    大马士革的部队无法支援这边,老家埃及马上就要被狮心登陆,就连圣城耶路撒冷也要面临外约旦士兵的进攻。
    而盖里斯他们这边在,有了舰队能够进行补给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和萨拉丁耗着,耗到天荒地老。
    哪怕萨拉丁自己再有定力,可他麾下的那些将领与士卒们,也能有足够的定力么?
    比十字军更差,萨拉丁自己同样缺乏一个完备的后勤补给体系,他大军所需的粮草,如果不能通过舰船来取得,就只能通过劫掠附近的村庄来满足。
    然而这么两年战乱过去,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所以我们可以等、等到萨拉丁退兵,或者他孤注一掷。”
    盖里斯最后对这次会议做出了总结。
    昔日萨拉丁近乎统一了中东,能够聚集出数万士兵清扫十字军诸国,仅仅是两年之后,敌我力量之比却就颠倒了过来。
    盖里斯依旧记着当初,他进行过的那一次又一次推演。
    无论怎么推,萨拉丁都有着战略上的绝对优势,耶路撒冷王国顶多说苟延残喘。然而如今么,反倒是联军这边处处出击,萨拉丁苟延残喘。
    萨拉丁难道意识不到自己当下的处境么?
    他当然能够知道,可双方力量的对比,却已经拉大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
    联军方面总计四路军队,主力是耶路撒冷王国与德意志十字军的联军、然后除此之外还包括了英法十字军联军、后方民以及外约旦三郡的民兵。
    这四路军队里随便一路,都不是萨拉丁手里军队能说稳胜的。
    而单纯从兵力来讲,萨拉丁可以动员参与这次战争的部队拢共就只有四万多,不到五万。而十字军联军这边,累计起来却已经达到六万了。
    这里面固然有着接近两万多规模的欧洲十字军,但仅仅是盖里斯自己,就组织出了近乎三万人的军队。
    三年、三万人,这可不是说什么拉壮丁,而是盖里斯如今能够确保每一名走上战场的士兵,都有着累计起来超过三个月的训练时间,确保至少一半的士兵有着盔甲与精良的武器。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