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向教皇发动十字军 > 第294章 阿泰尔的提尔见闻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94章 阿泰尔的提尔见闻

    第294章 阿泰尔的提尔见闻
    尼查里·伊斯玛仪派,群山里的教团,有着阿萨辛的蔑称,他们有着与这个时代寻常穆斯林统治者截然不同价值观,
    12世纪这个年头的穆斯林世界,虽然宗教有着颇为强盛的影响力,但与天主教不同,无论是苏丹还是哈里发又或者什么埃米尔,他们本身都有着世俗统治者的身份,
    简单说,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必然需要从世俗统治者的角度出发,这也就塑造出了穆斯林世界的特色,虽然强调宗教信仰,但他们其实要远比同时代的天主教神职者要世俗的多。
    但尼查里·伊斯玛仪派他们不同,在外人看来他们有着极其狂热的信仰,但从这帮人能够在12世纪这个年头,二话不说就能为了信仰而殉教的行为来讲,他们就与正常的穆斯林教派们格格不入。
    不过阿泰尔他们也懒得去澄清这种问题,他们被人误解的地方多了去,如果见到一个传谣的人就上去辩论,那么他们日子也没法好好过了。
    不过在安条克城的那次偶遇,让尼查里·伊斯玛仪派他们遇到了一个没法正常相处的对象。
    毕竟,自称自己是先知的,其实年年有,就连阿萨辛自己都出过,可真正意义上施展过奇迹的……
    确切说是当着这批人面能施展奇迹的,反正他们是没见过。
    出于希望友好相处,加强相互了解的想法,在耶路撒冷王国攻克下阿卡之后,没多久尼查里·伊斯玛仪派就派出了一个代表团,造访了提尔。
    除去某些希望验证盖里斯真假的想法外,就是希望能和王国打好关系。
    1190年,巴勒斯坦,提尔港。
    这个原本在东地中海沿岸地位并不算多么突出的港口,在前些日子里成为了地中海沿岸一圈关注的焦点。
    发生在这里的战争,将会直接影响到地中海沿岸不少地方的商品物价,自然是牵动了无数海商们的心。
    然而出人意料的在于,在巴巴罗萨折戟此地之后,原本都快要被亡国的耶路撒冷王国,居然靠着自己的力量轻取了一旁的贸易大港口,阿卡港。
    当大家伙的目光注意到此处之后,他们才发现这个原本有点名不见经传的提尔港,在短短一年里就脱胎换骨,成为了耶路撒冷复兴大业的基地总部。
    纵观现如今的耶路撒冷王国,提尔城内的政府的以及那个君临议会。
    已经成了新的统治中心,而在新城区,则是几乎整个巴勒斯坦地区,最为繁华的贸易生产中心。
    对于习惯了农业社会慢生活节奏的当地人来说,提尔这个耶路撒冷王国的大本营有如蜂巢一样的忙碌。
    任何第一次来到提尔的人,通常他们只要一登上码头,就能感受到这里忙碌、紧张充满了活力的快节奏气息,而当他们沿着城市的主干道走出城墙后,这样的感受就只会愈发深刻。
    在这片桅杆如林的港口里,各式各样的船只来来往往,大量的引水小船穿插在其中,替那些远道而来的海船安排停泊的位置。
    依靠着一系列长长的栈桥,绝大多数抵达提尔码头的船只,通常无需耗时费力的使用小艇来转运货物与人员,不少合适的货物,甚至可直接使用人力起重机吊运装卸,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人力。
    在货物往码头上转移的时候,就会有搬运工协会的代表过来与船主谈价钱,现如今整个提尔港的搬运工人价钱都是统一制定的,压根不允许通过压低价格来竞争。
    而协会在这个过程里只抽取10%作为维持协会运转的资金,以及对伤残工人的救济,除此之外一分都没去多拿,从而确保了搬运工们劳有所得,多劳多得,而不是和以前一样平白被恶棍压榨。
    搬运工协会,不仅仅是解决了收入分配问题,同样还对搬运工们的工作方式进行培训,规划出来数条专门用于搬运的道路,好提高从码头往仓库转运的效率。
    在东地中海这一片里,唯有提尔码头的船只周转周期,是能够以小时和天来计算,而不是用星期与年。
    时间就是金钱,而在提尔港这里装卸货物意味着能够节省无数金钱,能比其他港口早一个礼拜完成装卸,就意味着能够比竞争对手更早的去抢占市场。
    如此一来自然是吸引了大量的海商选择在提尔港这里进行货物中转。
    每一天都有无数人来到这里,又有无数人离开这里,来来往往的这个过程里,让提尔这座城市日渐繁荣。
    然后就在1190年的秋日暖阳下,又一批的旅客乘着由耶路撒冷海军运营的客运桨帆船,来到了提尔。
    这一批的旅客,有着与往日里寻常基督徒海商们截然不同的打扮,他们有着极其浓厚的穆斯林气质,这就与提尔港的人们格格不入。
    不过大家打量他们的目光或许会很异样,但不会有什么人因为他们的宗教问题就来找他们麻烦,那些试图高喊“因父之名”然后行劫掠之事的家伙们,眼下都已经被送去了矿场挖矿了。
    而不远处一些维持码头秩序的警察们,注意到他们的打扮,特地走过来询问了下他们是否是尼查里·伊斯玛仪派的代表团,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就让人引导着他们先行前往一旁等候已久的牛车。
    搭乘着专门的牛车,他们穿行在提尔的城区里,离开了城门抵达专门替他们准备的一间旅店,在这里有着专门的对接团队,欢迎阿泰尔他们到来。
    考虑到阿萨辛的大名,在巴勒斯坦地区有些过于响彻了,为了方便起见,王国这边没有在码头那边大张旗鼓的迎接。
    事实上,尼查里·伊斯玛仪派他们的这一次造访考察,从头到尾都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没有惊动除耶路撒冷王国外的任何一方势力。
    尼查里·伊斯玛仪派他们与耶路撒冷王国之间达成的密约,更是只有最为核心的那些人才有资格得知。
    不得不说在提尔这边的生活属实是令人意外,阿泰尔来到这边旅馆入住的第一个晚上,就有人过来指导他们怎么使用旅馆里的器具。
    与寻常旅馆不同,耶路撒冷王国这边给阿泰尔他们安排的旅馆或许在面积上有所狭小,但却意外的干净整洁,甚至给人一尘不染的感觉。
    而代表团团员各自房间里的器具,有时也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他们这里的煤油灯设计的就与中东其他地方不同,其使用了玻璃罩子。
    这里的煤油灯点亮之后,就非常的明亮,完全没有其他煤油灯的那种昏暗之感。
    而那些添加了香精的奢侈品香皂,更是免费提供给他们,让人不由得感叹起这间旅店的奢华。
    然而这些东西还算是能够理解,当真正难以理解的事物出现在代表团面前的时候,他们就百思不得其解了,就比如公共浴室里那个拧一下就能出水的水龙头。
    提尔的公共浴室与中东地区其他地方的浴室不同,这里没有什么常见的浴池,反而是在一个个喷水的管子下面洗淋浴,只要打开专门的冷水阀门或者热水阀门,就能有冷热水冲下来,洗去一身的污垢。
    但阿泰尔属实无法理解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然后特地询问了身旁的服务员,最后得到了一个更让他费解的答案。
    “你是说,新城区这边专门修了一个水塔,把过滤过后的干净水弄上去,就为了能给这里送来干净的水?”
    阿泰尔颇为惊讶的向一旁服务员问道,他属实是无法理解这种行为到底有何意义。
    而服务员了解的也不多,只是说着自来水能确保饮用水安全,避免瘟疫传播,减少疾病之类的话。而阿泰尔显然是不信的,但他又找不到其他理由来解释耶路撒冷王国的大费周章。
    在这个年代,为了喝水专门修一座水塔,在不少人看来已经是多此一举了。
    至于专门拿管子运去家中,那么就更让人难以捉摸了。
    然后服务员在临走之前又表示自来水虽然比较安全,但在饮用之前还需要烧开,所以有需要饮水的话还请专门去前台接烧好的热开水。
    耶路撒冷王国在公共卫生这一块,也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特别是在新城区的债券发售后,王国政府手里掌握了一笔资金。
    这笔开发新城区的资金中,专门抽出来一笔,用于建设水塔,设立公用饮水点。
    提尔的新城区是第一个开始实行这项计划的地方,在提尔报社的报纸上,已经将这项计划吹的神乎其神了,并且预言该项工程将会把城镇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从这个时代的36岁提高到40岁。
    事实上提尔报社吹的还是太保守了,但没奈何,总不能说等技术发展起来之后,人均预期寿命涨到六十都不是事,可那就太吓人了。
    饮用开水以及去公共厕所方便之类的行为,更是被报纸宣传成虔诚信徒必须进行的事情。
    阿泰尔不了解这些事,但这不妨碍他想赶紧替自己洗个澡,这一路上的艰苦旅途让他感觉自己身上都已经臭了。
    而在饮水方面他也终究是选择了入乡随俗,毕竟这个季节喝点热水确实会舒服点。
    ……
    总而言之,阿泰尔与他们代表团的其他人,在入住旅馆后,就痛痛快快的冲了个热水澡,洗去了旅途上沾染的尘土,在用上硬质的香皂之后,更是感觉自己整个人都香喷喷的,分外舒爽。
    在换上一套干净的行头后,趁着此时天色尚早,阿泰尔便带着自己的一名兄弟,走出旅社,打算好好逛逛这座与众不同的城市。
    提尔的新城区,面积不算很大,总的来说就几横几纵的几条主干道,把新城区切割成几个大片区。
    这些片区里有专门的手工业片区、专门的住宅区、专门的商业区还有专门的教堂区。
    而提尔港的主街道,是以条石铺设而成的路面,远比其他城市的街道要宽阔。
    中间是车道,只允许马车、牛车、人力车与牲口通行。
    而街道两侧又有着专门的人行道,供路人行走,阿泰尔踩在上面就感觉很舒服,也不用考虑要给马车让路之类的事。
    新城区这一片没有码头区那么的繁忙,但也依旧车水马龙,更让人称奇的就在于这边路面干干净净,不说垃圾,就连个果皮都找不到。而其他城市里会见到的乞丐,则一点踪影都无。
    令阿泰尔他们下意识的就感觉这里格外的富足,民众们生活的格外安心。不过他并不知道的就在于提尔城墙内,还有着大片的贫民区,等待盖里斯去治理。
    阿泰尔与自己的兄弟走在这样令人舒心的人行道上,就感觉这个城市里的铺面格外的多,卖啥玩意的都有,吃的、喝的、玩的、用的……
    走进那些店里还能看见些五彩缤纷的小首饰,以及引人注目的绚丽果,还有嵌入了瓣的透明香皂……甚至还有专门店在这街上卖冷饮甜品!
    只不过他们走进去看了眼价格后就溜了,倒不是讲阿泰尔吃不起,主要是觉得那么多钱就图个嘴快活不值当。
    钱的话如果可以的话,阿泰尔还是想在刀刃上,而不是丢在这些个人享受里,毕竟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阿泰尔与他兄弟,这一路走一路逛,看见店铺就进去瞅瞅,也不买东西,招了各种白眼也丝毫不在意。
    他们走马观的游览着提尔新城区,眼看日头西斜,阿泰尔就拉住意犹未尽的兄弟,打算就近找家店,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尝尝这边的菜色又是如何的与众不同。
    然而他们在踏入一间饭店的时候,阿泰尔遇上了熟人。在认出那个带着女士正在饭店里聊天的人后,阿泰尔低下头就打算离开这里,然而还没踏出饭店门口,他就被人拍了拍肩。
    “好久不见?”
    阿泰尔不用回头,就知道身后是乔斯。
    他与乔斯熟么?其实不算熟,他们见面也就那几次。
    不过奈何人家乔斯就是自来熟,也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认出自己的,凑上来就一副很熟的样子,阿泰尔也没法装不认识。
    “既然运气这么好,隔了这么远都能遇上,不如过来坐下一起吃顿呗,这附近有家饭店,非常实惠就当是我请你们的。”
    阿泰尔与自己教团里的兄弟对视了一眼,就在想要拒绝的时候,他们肚子传来了咕咕的叫声。
    “不太好吧,我是说你不是和别人相约了么?”说话的时候阿泰尔眼神示意了一下乔斯身后的那名女子。
    “没什么不好的,我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的妻子乔万娜,而这位则是我在安条克那边结识过的一位朋友,当时我们有过生意上的往来。”
    乔万娜适时的露出和睦笑容,尽力化解阿泰尔与乔斯之间那点肉眼可见的尴尬。
    她与乔斯新婚不久,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意大利富商,虽然并非是自由恋爱的结果,但双方对彼此还算满意,虽然乔万娜的家庭与日渐位高权重的乔斯相比要差上不少,但乔斯却并不介怀这种事。
    既然人家妻子都没意见,阿泰尔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阿泰尔示意乔斯来点菜,毕竟他对这里的菜色压根没印象,不知道吃啥好。
    然而乔斯却摇了摇头说道:“这边饭店吃啥都是自己拿,东西都在柜台,让那边的师傅帮忙打就行,最后我去结账,别和我客气。”
    说着乔斯就带着三人走到饭店那边的柜台边上去,长长柜台上,放满了一个又一个方方的大木盒子,在这些大木盒子里又堆着样繁多各色菜肴,然而阿泰尔压根认不出来几样菜肴的名字。
    在这里吃饭,就是食客拿个大碟子,想吃什么就让师傅打上一勺,走到柜台尾巴那里结账付钱,所费不多,还会附送一碗汤。
    “对了,我忘记说了那几个菜你别点。”乔斯突然对阿泰尔说道,并且指了指几个看不出来哪里特别的菜,其中就有一项是肉丸子。
    “怎么了?”阿泰尔太理解是怎么回事。
    “那几样不是洁食。”乔斯细心的提醒道,所谓的不是洁食,简单理解就是不清真。
    而洁食这个概念,其实又并非只有伊斯兰教才会有,当初古犹太教的《妥拉》里就有规定。
    而基督教里也有相关的说法,只不过大家普遍的都不把旧约当回事。
    只规定禁止食用祭邪神的肉、被勒死的动物。
    在旧约利未记第十一章纪录了各种可食与不可食的动物名单。
    名单首先把动物分成「洁净」与「不洁净」两类。后者不但不可食用,亦不可接触其尸体,甚至连气味都不能接触,否则直到晚上均属不洁,并须洗涤衣服。
    如落入器物中,要么清洗,要么打碎(陶器)。
    受尸体污染的水更乃禁忌中的禁忌。
    阿泰尔从乔斯的举动里感受到了真诚与尊重,乔斯其实大可不必提醒阿泰尔,而阿泰尔自己教派也不是很注重这些,但乔斯作为一名异教徒,却能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替阿泰尔注意到这些细节问题,就让人颇为感动。
    甚至可以说,阿泰尔在乔斯的行为里看到了闪光。
    “谢谢。”阿泰尔的这一声谢,就非常的真诚。
    “不用谢,这都是应该的,以后你点菜的时候注意一下那些非洁食,其实都是有标志的。”
    乔斯又指了指肉丸子字条下的几个标志。
    “这个标志代表不适合穆斯林食用,这个代表不适合犹太教徒食用……”
    与后世替各种食物打上清真标签不同,在耶路撒冷王国里盖里斯是反其道而行之,替那些不适合各自宗教食用的食物打上各种标签,这样一来也是为了尽量减少宗教之间的冲突,也让政府把握住引导社会风俗改变的权力。
    耶路撒冷王国的国土不大,人口不多,但要说教派数量,却几只手都不一定数过来,可以说巴勒斯坦既是民族的大熔炉,也是宗教的大熔炉。
    不处理好宗教之间的矛盾,那么巴勒斯坦就永远都是撕裂的巴勒斯坦。
    但处理宗教问题,在盖里斯看来绝非什么老死不相往来的宗教隔离。
    事实上越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越是在制造隔阂。
    越是切割人群与人群,就越是在制造偏见与冷漠。可不分青红皂白地强制统一,却就是在主动制造矛盾。
    在盖里斯看来,主动替某些食物打上清真标签并狭隘化,便属于前者,而强制要求某些人触碰禁忌却就是后者。
    在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里,需要的往往是互相尊重,需要的善意的包容与提醒。
    并且在此之上,塑造出一个更高层次,全新范畴的共识与认同。
    强制划分一类食品出来叫清真,那么对于其他的民族与宗教来说是尊重是包容么?
    一边说着要尊重,一边说着要包容,一边却又在抵制着其他民族宗教的传统与习惯,而一旦扩大化后,矛盾激化又只能选择息事宁人。
    对于这种问题,耶路撒冷王国则是从政府的角度给予了善意的提醒,至于是否遵从全看个人,并不强制。
    而对于后世而言,事实上和一般认识相反,恰恰是工业文明建立之后,穆斯林世界才有能力来满足细致到全流程的清真需求。东南亚就有着清真工业体系,用现代工业化的方式实现了从原材料到产品的规范化,或者说绝对清真化。
    “说实话,我以前还未吃过猪肉呢。”如此说着,阿泰尔也就示意柜台后的大师傅打了一份肉丸子。
    乔万娜有些略微惊奇,而乔斯挑了挑眉,反倒是打菜的大师傅与阿泰尔身旁的兄弟见怪不怪。
    如果真按照《古兰经》上面的建议,穆斯林不应当吃的东西多了去。
    【有正信的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赐你们的佳美的食品,当感谢真主,如果你们只敬拜真主,那么,真主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流血、猪肉,以及不念真主之名所宰杀的】
    ——《古兰经第2卷172~173节》
    “食用不洁的食物,无非是40日的功课不予生效,偶尔破戒,真主不会在意的。”
    这里阿泰尔其实是诡辩了,第六代伊玛目贾法里可没说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还建议穆斯林去食用不洁的食物。
    说白了,这家伙就是从来没吃过猪肉,这次闻到肉香了想尝尝了。
    当然,这年头的阿萨辛派,单纯从自身教义来说,其实也挺百无禁忌的。
    而饭店里的大师傅对于这种分明存心违反教法,但又嘴硬的穆斯林是真见怪不怪了。
    事实上犯戒的问题其实问题不大,反而是这种“偶尔犯戒不是大问题”问题更严重,因为很多教法学家关注的是信徒对教法原则的尊重,是论迹但更论心才对。
    与阿泰尔这样的破戒老油条不同,他身旁的兄弟,反而是严格遵循了柜台标签上的建议,选择了洁食进行食用。
    而等到众人落座后,四人各自吃了起来,但阿泰尔有些后悔了,这肉丸子的味道虽然闻着很香,但他吃起来就很不习惯,而且感觉有些过于油腻了,吃起来不怎么舒服。
    但即便如此,阿泰尔还是坚持着把这份肉丸子吃完了,毕竟这年头巴勒斯坦吃不上饭的人一大堆,自己点了就该吃完,食物总不该浪费。
    而且味道倒也不算难吃,只是不适应。
    一顿饭吃完,乔斯和阿泰尔简单说了下自己当下的职位,以及处境,而阿泰尔则没怎么说话,双方之间挥手告别,然后阿泰尔特地找饭店要了碗清水漱口。
    回到旅馆后,阿泰尔他们兄弟回到各自的客房进行礼拜,稍事洗漱便躺床上睡下休息,从拉塔基亚到提尔的旅途可不是多么令人怀恋,那种疲惫深入骨子里。
    ……
    第二天,耶路撒冷王国政府派出了专人,来到旅馆与他们一众进行会晤。
    代表团在表明了自己希望签署互不侵犯协议后,又表示想对耶路撒冷王国进行更深层次的考察,更多地了解这个似乎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国家。
    耶路撒冷王国这边的人直接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那些摆在明面上的东西,被人了解得越多才越好,这样一来其实也能避免一些不必发生的矛盾。
    不过阿泰尔这个时候说了句话,让对方有点迟疑。
    “我想去外约旦。”
    虽然说外约旦也不是什么禁地之类的玩意,但这里面涉及的权责问题,不是那人一句话能说清楚的,所以他干脆说道:“我需要去请示一下。”
    阿泰尔倒也不急,只是希望能够尽快,在他看来提尔的新城区已经如此繁华,那么盖里斯口中曾提到过的外约旦只会更加美好。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