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合适之人
第303章 合适之人九月这场志在沟通跨国公司的会议,是改开以来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举行类似会议,高层领导非常重视。
姜首长也在当晚宴请16个较大跨国公司代表。
大家边吃饭边谈探讨,如何通过在华投资实现双赢。
竹下雅人也是其中之一,不过他英文一般,有点听不懂大家说什么,因此更多时候选择埋头干饭。
姜首长性格热情开朗,身上充满着人文气息。
他注意到青年沉默多时,温和的轻声问。
“竹下君,你觉得,我们要如何实现双赢?”
虽然被突然询问,但竹下雅人心中早有腹稿,从容的说出自己想法。
“贵国现在是人力资源非常发达的国家,最好是多发展代工产业。”
“以我们公司为例,就计划将星海手机的一部分产能放在中国。”
“这样做既可以降低成本,让更多人享受到世界最先进技术,又可以提高贵国的就业率,让更多人有钱赚。”
什么事情都要一点一点来,现在的中国就适合做代工厂业务。
至于科技领域的投入,暂时不宜大规模搞,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早前的日本和韩国,同样经历类似的旅途。
最开始没钱的时候,只能发展1美元衬衫的纺织行业,稍微攒下点家底后,可以开始发展钢铁、汽车等重工业。
再之后,才是电子、半导体等高新技术领域。
通过前世看,日韩中走的都是这条路线,也都发展的不错。
竹下雅人没必要标新立异,反抗客观经济规律。
“哦,贵公司准备将一部分手机产能放在我们国家?”
“是的,不仅是手机,星海电脑也有类似计划。”
以后日本国内,只保留一部分种子工厂,大部分的产能都会放在中国。
日本国内工资太高,不利于星海手机出海竞争。
如果不是揪心日本国内的失业率,以及需要保证星海集团的本国影响力。他恨不得将全部工厂都放在中国内地。
宴会结束后,竹下雅人又和这位日理万机的领导聊了半个小时。
这才结束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展望。
这一次他也稍微泄露了一些天机,就像对待中国互联网问题。
是的,竹下雅人小小的改变了一下中国互联网命运。
今年7月底,银河网吧联盟正式开业前,中美两国就因特网合作达成合作。
自此之后,中国的互联网与国际接轨,可以轻松浏览全世界的网上信息。
真正达成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美好生活。
“竹下会长,晚上好呀!不知贵公司签订了多大规模的投资协议?”
“藏重社长好。我们公司签了份15亿美元规模的投资协定,但具体能实现多少还不好说。”
签订合作协议,并不代表要真的执行。
前世这次会议后,外商合同投资有1000多亿美元,实际执行却只有270亿。
当然,竹下雅人没想过撕毁合约,他只是不想让佳能看出虚实。
真实情况是,15亿美元可能都不够。
因为子公司星海科技明年不仅要扩大在华电子厂规模,还要建设一座8英寸晶圆厂。
除此之外,子公司星海生活要开启兼并,大规模收购中国食品行业优质公司。
“还是贵公司有魄力,一下子投资这么多。”
“勉强凑合,我们属于晚辈,希望贵公司今后多多照顾。”
与青年交谈的藏重信隆,是佳能在中国的负责人。
他在1985年,就被佳能集团派往中国考察,帮助佳能在中国投资多家代工厂。
“哪里,我们互相关照。不过真羡慕你们,一来就什么都有。”
藏重信隆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着实是度过了一段艰苦岁月。
他在津门住了三个月,结果宾馆没有床位,只好睡合作伙伴从医院借来的床。
至于到餐馆吃饭因为没有粮票被拒绝,经常要走路去公司上班等麻烦事,更是数不胜数。
可以说,是真真正的吃遍了各种苦。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青年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接。
这时,藏重信隆意识到自己貌似是说错话了。
连忙笑着补救道:“不好意思,年龄大了就喜欢感慨。那什么,如果贵公司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我一定不会推迟。”
“嗯,好,谢谢藏重社长。”
青年确实有许多事想让这位佳能中国区负责人帮忙,但这里人多眼杂,不适合谈论。
他准备等事情结束,单独进行宴请,顺便小小的试探一下。
从下个月开始,星海集团将在中国区进行更大规模投资。
但现在的临时负责人林清浅年龄太小,管理经验不足。眼下的小规模还好,规模扩大后容易出现问题。
因此需要选一位有经验,并且很了解中国社会的负责人。
竹下雅人很看好藏重信隆,希望挖角成功。
接下来一连数天,青年每天都找藏重信隆吃饭。
直到他忍不住问:“竹下会长是有什么事吗?”
青年这才点头回应,“没错,是有一点事。”
“我们集团在中国缺少一位负责人,我希望你可以过来帮忙。”
随后竹下雅人也不给他反驳机会,干脆利落的说。
“年薪6000万日元,这是我们集团可以承担的基本薪资。”
对于欧美大公司主要高层领导来说,年薪几十万美元根本就不算什么。
很多大公司的中上层领导,都可以拿到这一薪资。
日本不一样,就算是三井和三菱的高层主要领导,年薪也只有两三千万日元。
后世有一项关于大公司总裁收入的统计,可以很好的反应日美两国公司在这方面的不同。
美国大企业总裁,平均年薪有1000万美元。日本大公司总裁,平均年薪只有100多万美元。
这还是后世货币通胀了许多倍后的结果。
当然,星海集团的工资还是比较高的。
子公司中最高的郭士纳,年薪超300万美元。最低的星海通信社长,年薪也有80万美元。
当然,这是正常年份。
如果有大的金融动作,星海资本的几位负责人,年收入轻松达到公司最高。
“基本薪资?”
藏重信隆有一丝心动,但还想听听看。
“是的,基本薪资。星海集团还有各种类型的福利和奖金。如果不发生严重事故,年薪破百万美元非常简单。”郭士纳就是类似情况,基本工资才200万,乱七八糟的奖金都算上才超过400万。
“嗯,我考虑考虑。”
“没问题,我这三天不会离开京城,电话号你知道。”
“明白,我会三天内给您具体信息。”
藏重信隆不自觉的将自身身段放的更低,已经有答应的想法。
不过佳能待他不薄,还有那么些犹豫。
竹下雅人敏锐的观察到了这一点,貌似无意的说。
“经过藏重社长的多年建设,佳能这才能在中国站稳。果然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啊。”
“哪里,还需要努力,只能说勉勉强强。”
“你们这都算勉强,那我们岂不是一无所有,就别谦虚啦!”
随后竹下雅人将佳能中国里里外外的夸了个遍,为的就是留下更好印象。
说起来,竹下雅人来中国前,着实没少查资料。
只要在中国深耕多年的公司,他都会查主要负责人。
最开始,青年比较属意松下的负责人。但既然遇到佳能中国区社长,那么也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已经没有会议,竹下雅人晚上自然和林清浅睡在一起。
“怎么样,有结果吗?”
女孩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力不足。
以银河网吧项目为例,大体方向完成的很好,但在细节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
下个月集团要在中国开始大建厂行动。只了解表面的她,很难让工厂顺利投产运行。
因此林清浅早在上个月,就多次请辞。
大学慈善工程,以及最新的网吧项目,已经让她分身乏术。
“如果不出意外,你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公司规划中的工厂,也会顺利完成。”
竹下雅人决定后天再上几记猛药,彻底拿下藏重信隆。
至于明天,他要陪恋人逛街游玩,同时也给藏重信隆一定的思考时间。
想到这里,青年干脆结束眼下的工作话题,语气非常轻松温柔的问。
“明天我们去哪玩,你有目标了吗?”
“嗯,没什么计划,就是四处逛逛街,吃点东西,买一些物品。”
“这样啊,那挺好的。”
一夜龙凤呈祥过后,两人都有点容光焕发,早早牵着手来到卖早餐的地方。
“4根油条、2碗豆浆、2枚鸡蛋,再来一份葱油饼、一份焦圈。”
“好嘞,二位请稍等!”
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坐下后,竹下雅人好奇的问:“你最近都在这里吃吗?”
“没,偶尔,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家里或者酒店。今天不想在家,就想去外边吃点。”
“哦,这样啊。”
早餐很快上来,青年娴熟的用豆浆泡起油条。
林清浅看到这一幕,不禁有些感慨的说:“有时候我都怀疑你是中国人假扮的。无论是性格还是生活方式,一点都不像日本人。”
“可能吧。可能我上辈子是个中国人。”
“有道理。”
女孩不复平日的冷艳,娇憨的点点头。
吃过早餐,两人选择在附近的公园小转一会。
“工作上没必要事事关心,要多给下面人机会。然后就是新领导上任后,你多跟着学习学习。”
星海集团在中国的一大摊子事情,最终还是会归女孩管理,她现在只需要弥补管理经验的不足。
至于更多事情,有青年帮忙把关。
“嗯,我知道。”
林清浅乖巧的应了一声,一点也没有对外的冷艳飒气。
“还有,网吧行业很赚钱,但没必要盯的太紧。我们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你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星海软件、星海电子、星海芯片等公司的在华业务。”
“可是,这个我也不懂。”
“我也不懂,但不重要。我们只需要尊重专业人士,照顾好研发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自然就会有好的结果。”
公司顶层管理者最重要的不是懂技术,而是尊重技术。
当下通用电气总裁,被称为20世纪最好总裁的杰尔·韦尔奇,他是化学博士毕业,肯定懂得大量理工类技术。
然而这根本没用。
这家伙毫无人性的创造了活力曲线制度,也就是所谓的末尾淘汰制度。
公司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效益最后面的10%员工,必须要全部淘汰,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这种制度,短时间内确实能增强企业活力。并且因为对员工的极限施压,利益也会大幅度增加。
但他破坏公司科研环境,导致员工人人自危,以及严重的内部斗争。
许多科技人才为了完成绩效任务,只能放弃长远规划,选择短期项目。
通用电气技术至上的的工程师文化理念,被彻底摧残破坏。
大家再也无心搞研发,每个人都在追求短期利润。
等到通用电气的技术底蕴消耗一空,再也没有可能实现大幅度利润增长后。
韦尔奇拍拍屁股走了,却留给继任者无数的麻烦。
因为公司再也没有了行业领先的先进技术,只剩下短时间内可以赚钱的项目。
为此,通用电气不得不转型半金融公司。后果就是公司越来越衰败,甚至被美股标准500除名。
一家百年企业,就这样被末尾淘汰制度玩的半死不残。
如果不是果断放弃末尾淘汰制度,说不定会更加衰败。
对于通用电气来说,这绝对算是一种耻辱。
前世微软后来也搞过末尾淘汰制度,结果就是错失整个pc互联网浪潮。
如果不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选择放弃,估计也会错过。
毕竟人不是机器,需要一定的人文关怀。
残酷冰冷的末尾淘汰制度只会让员工重视短期效益,根本不会在意公司将来的死活。
公司高层规划未来,但手下只想满足要求不被淘汰。
至于未来发展,那和我们这些打工仔有什么关系。
重要的是不犯错,才能减少被淘汰的可能。
毕竟很多时候做的越多就会错的越多,尤其是长线工程的初期阶段,绝对会产生大量亏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