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第125章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鹏举”
周同望着眼前的孩童,那双还显稚气的眼中似是有炽烈的火在跳动。
在这个士大夫至上的时代,他已经有许多年没有见过如此的眼神,一时间仿佛重见了百年前俯瞰天下的盛唐气概。
原来这个时代并非没有真正的武人。
‘仙长?’
蹲在屋脊上的凤凰见他站起身来,金色的眼瞳中闪过一丝讶然,旋即立刻意识到了他心中所想。
‘您真要传授他技法么?’
灵台中的声音显出一分焦躁:‘仙长!您如今根基已然有损,当尽快闭关休憩,不该再为这些小事多费心力了!现今况且他只是个凡人,无法得您传承,教授些边角之功又有何意义?’
“北方尚有些许残党未平,我还需在此留些时日。”周同回道,“即是边角之功,教授些许也不费甚气力。”
他随手折下一边的树枝,在孩童讶然的注视之下,一手点在他腰侧。
“挺腰杆,正脊骨,后肘莫垂,前臂推弓,集九重劲力于弦,方得一点击破。”
十岁的孩童微微一怔,旋即便明白仙师这是在予以指点,赶忙依他所说调整姿势与呼吸。
半个时辰后,又一支羽箭激射而出,这一次箭头没入树干中的深度又多了半尺。
“还不错。”周同望了那树干上的羽箭一眼,“便依照如此练习,先射树木,再射金石,何时能做到没金饮羽,你便算练成了。”
孩子用力地嗯出一声,直直地望着他,眼中有莫名的神情在滚动。
自徽宗上任以来,崇文抑武的风气愈发显著,最严的地区甚至直接禁止民间习武。如此环境下想要寻觅一位武学名师堪比大海捞针,虽只得了一次指点,他已察觉到了眼前此人的不凡之处。
“敢问.仙师您身居何处?日后我可否继续请教?”他谨慎地问。
“并无定所。”周同摇头,“不过汤阴的酒不错,我每月初一会来喝上一碗。”
孩子的眼眸微微亮起。
之后的数年,汤阴的小酒馆外多了一个背弓的男孩。
每个月的初一,男孩都会出现在酒馆之外,握着他的武器静静地等待,等待着一个持枪的身影坐在酒馆之外,将新习得的射术展现与他看。
除却技法之外,二人之间的交流实际并不多,他并未详细问过周同的来历,只是从他拿在手里的长枪和身上不时出现的血气看出,他必然是经了不少战事。
一开始周同兴致来时还会偶尔与他说些外面的局势、说说他所见过的战场,但随着时日推进,他的话愈发地少起来,除却必要的指点之外再不多言辞。
他累了,累到没有了说话的心思。
岳飞将这一切看在眼中,他不知仙师的疲惫来自于何事,只是更卖力地练弓,从夏日三伏到冬日三九。
直至某一日,羽箭划破长空,在锵声中整个没入磐石,只留下尾羽暴露在石外。
“仙师!我已做到没金饮羽了.”
身形已经长开的少年放下长弓,惊喜地朝他说着,乍一转头,后半句话却陡然弱了下来。
在桌前,周同一手支脸,双眼微闭,面庞下垂,正发出轻微的鼻息声。
有那么一个瞬间,他忽然感觉眼前这个男人已经无比苍老了,似是有无形的缝隙在他身上裂开,露出无数岁月留下的蹉跎。
但下一刻回过神来,桌前坐的分明只是样貌清秀的年轻男子。
少年握着弓站在那,默默地注视着他。
“仙师。”
呼唤声传入耳中,周同缓缓地睁开眼睛,身形挺拔的青年正坐在桌子对面,身上的盔甲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色光华。
“我已应募成功,当了敢战士,接下来便要去前去相州清扫贼寇,过几日便要启程。”
他双手呈上手中的酒碗:“这十年来,谢过仙师的指点。某不善多言,便以此酒敬过仙师授业之恩。”
说话间,那碗中酒液倒映出一张刚毅的脸,满身都写着意气风发。
“不必多执谢辞。”他拿起手中的酒碗,“再过些时日,我也要离开了,此番最后回来尝尝汤阴的酒,便当作辞行罢。”
“是么,您要离开了啊”
岳飞捧着酒碗,似是沉吟了一番。
“此前我听到了些坊间传言人们说,您是长生不老的仙人。”
实际上并不需传言他也能意识得到。十年过去,他都已经从孩童成长为青年,可面前的男人依旧没有丝毫改变。
眼见着周同脸上的神色并无变化,他已然验证了自己的猜测。
“您此番离开,还会再回到人间么?”
“自是会的。”周同道,“只是尚需些时日。”
尚需些时日么岳飞垂目。
他听闻过仙人们不时便会前去隐居山林闭关悟道,一去便是数十乃至上百年。以凡人的寿数而言,这一离开便往往意味着永别。
二人相对着沉默。半晌,岳飞却缓缓捧起碗来,将其举至面前。
“那么,便允我以此酒送别仙师。”他的声音忽然扬起,“待您重回人间之日,还请您代我一见——这青史之上,当会有鹏举之名。”
周同微微一愣,恍然间对面男人的身影变得模糊,他像是又看到了十年前那个目光炽热的孩童。
半晌的沉默过后,他忽而轻轻笑了一声,这是他几十年来唯一一次露出笑容。
“如此甚好。”他说,“到那时,我便在这史册上寻你的名字。”
二人相视而笑,举碗相碰,一饮而尽。
“在那之后,我便回到梁州附近,寻了一处闭关之所,用了两百年时间稳定根基,再寻突破。”
小区的街道边,周清半倚在路边的椅背上,望着行过的人群说:“自唐末后数百年,我钻了太多牛角尖,无论是心境还是根基都留下了许多隐患,待问题积累到极限时才不得不闭关休整。”
“为了解决那些隐患,我那时走了许多弯路,也因此错过了许多事。你不应重蹈我的覆辙。”
萧瑶坐在他身边听他说着。周清的讲述始终都很平静,但她仍然从那字里行间中捕捉到了些微的风霜。
两百年时间,哪怕以修士闭关的时间来衡量也算是长得惊人,抵得上一些低阶修士大半的寿命。同为大能者,尽管周清并未详说,她也能想象得到这其中的复杂与艰难。
联想到那两百年间发生在中原的事,她隐隐能明白他口中的“错过许多事”所指为何。
“所以,周兄是想劝我此番不应当出手、迎战那些长生天子民么?”萧瑶问。
“征战为你所行之道,这本身并无错误,只是凡事都不应当走极端。”
周清道:“而今不比当初宋朝年间,你并不需背水一战。若尽力后仍无法战胜,便来找我寻助力,我便是你的退路。”
“不想周兄竟会说这等话。”萧瑶眉眼弯起,瞳中似是流着别样的光彩,“如此说来,周兄是自信可与长生天之力匹敌?”
“当初出关之后,我便已与那些天之子民交过手。”周清道,“他们之功,并不及我。”
萧瑶忽然微微一怔。恍然之间,她仿佛再度看到了当初那股属于周同的骄傲与凌厉。明明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让她都无端生出了一股被其睥睨之感。
他曾与天之子民交手.
按照周清所说的时间,他出关时已过了宋朝年间,这么说来,当时与他交手的对象便是.
萧瑶暗地沉吟片刻,再度开口。
“这一次的情势,与千年前周兄所见或有所不同。”
“当初金人、女真、蒙古是轮番南下、此消彼长,但这一次他们像是得到了统一的指令,所有部族都在同时动作。”
“历史上从未有过此等先例,这恐怕是长生天的意志直接作用的结果。比起千年之前,祂对人间的干涉似乎更上了一层。”
周清抬起头,向远方的天边瞥去一眼。
“无妨,都一样。”
几日后,京城环卫局总部,位于最高层的办公室内。
檀木制成的桌前,头发白的男人正坐在那里,一页页地翻看着电脑上的文件。
他名为吴熙和,是京城环卫局的执行主管、亦是全国环卫局体系的总负责人,在超凡体系的语境中,这个职位无异于兵部尚书,真正意义上以一言撬动一国之力。
而现在他也的确正在这么做。
长桌上的内部座机响起,吴熙和接起了电话,话筒那头传来有些低沉的汇报声。
“总局,卫星监控显示,北方边境处出现大范围灵力反应长生天势力已经开始动作了。”
吴熙和眉头微微拧起。从一个月前开始,全国超凡事件频发,各地环卫局都在极限运转,在成千上万份行动报告当中,“长生天”三字出现频率尤其之高,从那时起总部便已提起了警惕,时刻注意边境情况,而现在他们的猜想应验了。
时隔千年,承载着草原信仰的子民再度引马南下。只是这一次伫立在中原上的并非是大宋王朝,而是名为华国的国家。
“敌人分布情况怎么样?”吴熙和沉声问。
“目前能确定的有十二股势力,正在从不同方向向华国境内靠近,模拟图像已经传给您了。”
桌前的电子屏幕闪了一下,显示出半只公鸡版图。从鸡头到鸡尾,十二个被标示出的箭头正从各方缓缓地挨近国境线,放在现实尺度中,这些箭头跨越的距离大约有一万公里。
“根据测算的行动路线,我们已经向各个边关处加派人手,九黎、青鸾等合作宗门已经响应,一些中立派宗门也表示愿意提供人手,只是”
话音到这里顿了顿:“依照天机院最新给出的推演结果,对方的势力当中包含一颗凶星.推断可能是一位化神之上的存在,威胁程度极高。目前无法定位那个大能者的准确所在,只能知道大约在外东北区域,需特别注意。”
化神之上?
吴熙和眉间更紧了一分。比起那进犯的十二股势力,这四个字更吸引他的注意。
在修士战斗当中,人海战术的功效微乎其微,一位超规格的大能者足以逆转整个战局,解决方法无他,唯有以将棋迎帅棋,令同级大能与之匹敌。
“各个战略级怎么说?”
“除却‘天师’之外,境内的战略级都已前往对应的边关口驻守。”电话那端的声音道,“不过就在几小时前,我们接到了来自‘火圣’的回复。”
听到“火圣”二字,吴熙和微微一怔,紧锁的眉头亦然舒展了些许,仿佛这个名字便是令人安心的基石。
“火圣已经回到境内了么?”
“是的。他已完成了镇压扶桑的任务,同时得到了关于长生天的消息.”
“他说,此番他会出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