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盗天罡(中)
第143章 盗天罡(中)‘资历’二字。
不懂其中关节的人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人想要建功立业总归是要靠自己的能耐跟本事。
但精读史书者却知道资历有多重要。
“当年前朝高宗以齐王身份,在‘漓江校场’昭告天下起兵,清君侧。
在场的三十七名文臣武将,最后死掉的全有‘美谥’,活着的最低官至三品。
列传‘漓江三十七贤’。
而本朝燕王扫北时,在鹿郊告天。
在场但凡有官身的,成祖成事后没一个落空,通通赐爵,家族富贵与国同休!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如今珍王已呈‘九五’升腾之像,我却被困在这小小的芝海镇里,不得伸展。
难怪当日顶了吕驹的差事,这小子一言不发…”
吕真端脸色发青,心中千头万绪百感交集,突然就听张贵道:
“不过形势比人强。
如今整个东粤行省风头最劲的便是珍王殿下了。
我一个平阳郡城乡下的草头将军,再不满意又能如何。”
突然间峰回路转,吕真端瞪大了眼睛,
“倸央龙虎你的意思是愿意为珍王殿下效力了?”
“古人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又有贤者曰,‘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报之;
君以草芥待我,我以仇寇报之’!
而珍王待我连路人都不如,我一时间实在无法在战场上任其差遣,交托性命。
只能先‘听调不听宣’。
要是殿下真有你说的气度,应该会答应这个条件。
若是因此觉得我狂妄,那这件事就算了。
我听天由命就是。”
吕真端闻言沉思良久,用力一拍大腿,
“好,我这就去面见珍王,让你有个好去处。”
“老吕爽快,那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张贵古怪的一笑,鼓掌应道。
之后事态的发展就像他预料的那样,珍王听从了吕真端的进言,除此以外一切如常……
正午时分,元滦洋东内海波涛涌动。
一艘千料的大铁木龟机关船在水面上载浮载沉。
看似凶险,可真失衡时,那机关船前舷两边二丈粗的‘龟鳍’急划几下,便能一下稳住船身。
十分的神奇。
船首舵舱室中。
张贵双手把玩着‘舵盘’上的黄铜海龟,驾舟前行。
乘风破浪,好不自在。
吕真端站在他身后亦是意气风发,
“倸央龙虎,这艘大铁木龟机关船如果按照你们平阳张家的规制,得是‘甲’等了吧。
听说以前卖都不卖,如今却暗中送给了你。
还外带了打造机关船的全套图纸册子。
这下你总知道珍王在东粤行省的分量有多重。
你听了我的劝,投奔殿下又是多聪明了吧。”
“确实如此。
而且我觉得张六铎大人重新成了平阳张家家主后,便发了颠。
这么轻而易举的把‘铁木龟机关船’造法透露给了我,怕是死后连祖宗都不想见。”
吕真端脸上露出了认同的神色。
毕竟一整套能远洋航海的机关船制造图册,已经不是金山银海所能衡量的。
等于一个称郡或者当府世家的核心机密。
一般情况绝不可能假手与人。
但如今刚刚重上高位的张六铎,已经成了珍王眼中千金买马骨的‘马骨’。
吕真端身为珍王阵营的幕僚,决不能对其妄自菲薄,只能假笑着道:
“倸央龙虎,其实你也是平阳张家的子孙。
亲不亲,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所以张六铎大人把造船图册给了你,也不算是给了外人。”
说话间望了望外面,他又随口问道:
这巨蛇头岛还没到吗?”
“出了东内海进入外野洋,第一座大岛就是巨蛇头。
看海图马上就到了。”
张贵笑着道,双手用力按压铜龟。
大铁木龟机关船底的龟足、龟鳍,开始有规律的加快滑动速率。
这时海面上一阵大风刮过。
后面隐隐可见有一队船队追了过来。
看到‘舵盘’上端的水幕海图上,显示出有其他船只出现。
文人出身的吕真端一下紧张了起来,
“龙虎快看,怎么有船朝咱们追过来了。
是不是千济人的战船!”
“吕宰承莫要紧张。
咱们走到这条航线,是从四平郡城海域直航巨蛇头岛最快的一条航线了。
现在海面上少有盗寇,所以懂行的都这么走。
瞧,巨蛇头岛那不到了吗。”
极目远方的海平面上,一座葫芦形的巨大岛屿慢慢显现出来。
“真的到了。
好,好,好,到了这里,就算后面来的是元山、千济的贼子,也不用怕了。”
到了自己一方的地盘,吕宰承重新变得气定神闲。
“听说倸央龙虎你曾经在巨蛇头岛上的黑木镇上,住过一阵子。
应该对这里很熟悉吧。”
张贵近两年平均下来,十天里边得有五天呆在巨蛇头岛,那里会不熟悉。
但他都是直接瞬移往来,还真很少用肉眼远观岛屿的轮廓。
“要说熟悉吧倒是很熟。
可却少在海上往来,所以看上去还是感觉此岛颇为震撼。”
“是啊,这么庞大的海岛,面积堪比大郡、小省,远观的确让人心生震撼。
恐怕因此珍王才会选择把‘天魁’立于此处吧。”
张贵闻言不动声色的摸了摸眉毛,
“我倒也见过天猛、天威、天富…九岛之上,‘天工开物’建城的气象。
的确是玄妙异常。
可规模还不及芝海镇,未来就算再大…”
“哈哈哈…倸央龙虎,咱们现在也算是朋友了,你莫要怪我直白。
拿你的芝海镇跟天猛、天威…诸城相比,实在是老虎比老鼠。
提都不能提。
要知道芝海镇从码头到校场、兵营、田地、菜园所有一切,统联不过三万余亩而已。
可‘天工开物’三十六天罡里排名最末的‘天巧’,造出来的城池也必须能盛的下一个‘下县’。
按规制就是三万三千户,一十六万五千人。
还不仅仅是住,衣食通通都得自给自足。
你想想得有几个‘三万亩’。
最末的天巧如此,最上的‘天罡’呢!
据说可是能造出一个‘京畿’大小的巨城。
将千万丁口囊括其中。
咱们能亲眼见此奇观,简直是一辈子的谈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