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红楼兵圣 > 第181章 争取人心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81章 争取人心

    第181章 争取人心
    重新回到雁门关,代州的大户们先后来劳军,王信每日忙着接待。
    这些大户看起来不起眼,仿佛没什么力量似的,实际上才更难对付,明面上的敌人好对付,暗地里的敌人连方向也没有。
    “大户都不是好人。”史平见将军整日被大户们包围,忍不住嘟囔道。
    王信听到史平的孩子话,忍不住笑出声,还是年轻好啊。
    听到将军的笑声,史平不满,“将军嘲笑我。”
    “我错了。”王信摸了摸史平的脑袋,连忙道歉,虽然道歉,脸上却没有一点歉意,仿佛看着自家晚辈似的,史平一脸无语,拿将军没有办法。
    现在自己的亲卫越来越多,因为少年实在是多。
    为什么少年越来越多呢,因为自己信服自然,虽然自然很残酷。当兵打仗自然是先消耗青壮,最后是少年,所以这两年里,越来越多的少年流落到自己手里。
    既然吃了兵粮,那就是当兵的,当了兵要有责任,容不下天真。
    所以少年们要吃苦,军队给他们一个家,养活他们,培养他们,而少年们也要好好学习,跟上军队的要求,不允许滥竽充数。
    哪怕是哭,也要哭着完成学习和训练,不存在躺平的选项。
    这是没有条件可以谈的,王信从而对这些少年亲卫们很惭愧,虽然这些规矩都是自己定下的,而自己也不打算松开口子,但是并不妨碍内心的惭愧和怜悯。
    王信叹了口气,自己对待大户有很清楚的认知,说道:“你要明确的知道,很多时候,大户与百姓们是一起的,而不是分裂的。”
    史平听到将军的解释,并不满意这个回答。
    这就是环境的影响,在河西营这个半封闭的环境里,史平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
    王信没有因为史平的不信服就感到不满,笑道:“百姓把自家田地投献给大户避税避徭役,大户从中获利,因为大部分百姓都在如此做,官府就算想要管也管不了,所以官府上不上税,大户势力越来越大,而要解决这个弊端,就要下狠手,最后天怒人怨,反而引起大患。”
    史平是孤儿,从小在京营里长大,其实不懂民间的事,听到将军的话,只觉不可思议,怎么会如此呢。
    “你啊,别想太多了,想得太多,容易钻牛角尖,年轻人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正经。”王信嘱咐道。
    史平听到将军的吩咐,信服的点了点头,并不怀疑将军的话。
    诸事一一理顺,雁门关的粮草也恢复了不少,王信清点大军,准备出发大同。
    这回许多人赶来相劝。
    兄弟在太原做官的顾时劝慰道:“将军何必多事,等朝廷旨意即可,如将军带军去大同,岂不是送理由给冯节度。”
    相比较顾时在意大同的稳定,郑永廉更担心王信,出声认可道:“是啊,大同军马多,万一”
    “我敢去,就不怕他乱来。”王信笑道。
    他知道众人担忧什么,更不会去赌冯庸讲规矩。
    只是要清楚朝廷派自己来雁门关的目的,的确有对付冯庸的想法,但是对付冯庸,关键不是冯庸,而是野胡部。此次出关,对胡人的战斗力心里有底,野胡部也是胡,所以王信有信心。
    但是野胡部加上冯庸,王信就不得不担心了。
    冯庸可以不管不顾野胡部,因为平衡被打破了,现在的他必然期望野胡部闹得越大越好,让朝廷更加忌惮他,重回以前的态势最好。
    自己却不行,野胡部闹大了,等于自己没把事情办好,何况自己也不会坐视胡人侵扰百姓。
    如果为了争权夺利就把百姓当牺牲品,那与自己以前最讨厌的人有什么区别?
    既然如此,那么越早解决冯庸越好,解决了冯庸,自己才能全力以赴的防备野胡部,可自己的兵力毕竟有限,跑断腿也顾不上整个大同。
    那么解决冯庸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的不让大同的军事体系遭受破坏。
    犹如雁门关当初的守军,的确没什么战斗力,可胡人没有多少攻城的能力,守住各处的关隘,而不是看见胡人就逃跑,作用已经不小了。
    何况大同还是有不少精兵的,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精兵,为了冯庸的私人欲望而葬送。
    所以明知道自己去了大同会很被动,但自己还是要去,光明正大的过去,把冯庸的歪理也给堵在他的嘴里。
    突然间,王信有些理解了当初伟人冒着生命危险的举动,明知道是阴谋还要去。
    当然自己没有那么伟大,自己是因为有凭仗才敢去。
    不顾众人的阻拦,乡绅们的疑虑之中,王信带着两千多人马全副武装出发,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去打仗呢。
    沿途州县自然不会供应粮草,没有收到通知,而且也不是没有听闻消息,反而极其提防,生怕这支军队冲入城内,紧紧的关闭城门。
    河西营如常的行军,丝毫没有停留,此次出发带足粮草,如将军所言,一路所过秋毫不取。
    看着这支安静离开的军队,城头上的官员们眼神复杂,将领们也不知如何是好。
    “要不要偷袭?”
    山阴城的一名守备问道,他知道参将是冯节度的亲信,自己一直想要投靠冯节度,始终没有机会。
    想要投靠冯节度的人太多,轮不到他一个小小的守备,如果这回能跟着参将偷袭那支军队,立下大功,冯节度一定会重用自己。
    而且如参将所言,那王信杀良冒功,激反胡部,擅攻友军,实为造反。
    前些年,也有个参将是这么个罪名。
    听到手下的话,那参将眼神复杂,打个屁啊,别人不知道,自己还不知道么,自己去打他?他不来打自己就谢天谢地了。
    只是这些话自己又不能说,还有一些担心,此次节度碰到了硬茬,能不能过关?
    参将心里犹豫,不知道如何是好。
    一路顺利,到了应州却出了意外,应州的知州竟然主动出城,拦住大军的去路。
    “你们的将军呢,让他来见我。”
    知州大喝道,他身边的几名吏员脸色吓得苍白,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他们才不跟知州来趟这浑水,生怕对面的士兵们野蛮。
    没想到出来一校官,得知他们的身份,态度很客气:“请稍等片刻,这就去请将军来。”
    校官的态度令众人稍微宽心,知州的态度仿佛也好了点。
    盯着这支军队,知州感觉有些陌生,这支军队与自己见过的军队截然不同。
    不久,王信骑着马赶来,远处下马,走到近前,拱手道:“我是王信,雁门关游击将军,请问是否应州知州?”
    伸手不打笑脸人,知州回了礼,介绍了自己后,说起正事,又开始恨恨道:“眼看着六月,野胡部随时可能入关,将军这是要闹哪样?”
    “李知州不知?”
    “知道什么?”
    “冯节度命我去大同,我奉命而行。”
    “既然如此,你带领大军作甚。”
    王信听到这里,认真盯着李坚问道:“李知州为何明知故问呢?”
    原本以为这年轻的游击将军必然嚣张跋扈,自己也做好了准备,没想到与自己想象的不同,甚至印象还不错,李坚叹了口气。
    李坚随后悲鸣道:“这些年里,朝廷在斗,地方也在斗,以至于你们这帮武夫没有了王法,难道真要重演旧唐之事么。”
    王信没有生气,耐心说道:“我是奉朝廷之命驻守雁门关,保一方太平,前奉冯节度之命出关巡边,遇到胡人袭击,又有我们的骑兵混在里头,被我们打败后,从俘虏们的口中得知,他们是受冯节度所派。”
    李坚竖起耳朵,这件事云里雾里,他也不知道具体情况,总是听别人议论,如今见到当事人,无论信不信,听一听也能有个了然。
    “得知此事,我并没有胡来,已经向朝廷送去了奏疏,等待朝廷的决议,而如今又收到冯节度的命令,让我去大同见他,考虑到此人的目的,所以我才带上大军自保。”
    “那你可以不去,为何多此一举。”一则此人的态度客气,二则也了解一些冯庸的做派,三则此人说的有鼻子有眼,李坚信了六七成,于是给出了他的主意。
    王信摇了摇头。
    李坚见此人拒绝,心里遗憾。
    王信笑道:“我如果不去,冯节度有了理由糊弄下面人,更多像李知州这般不知缘由的人会被他蒙骗,才会带来更大的损失,我去直面见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倒是损失小。”
    李坚恍然,心里越发信了一些,竟担忧了起来:“可万一将军失败了,朝廷岂不是损一良将?只怕更没有人敢为将军争取事实。”
    眼前知州态度的转变,这就是自己想要的。
    让更多的人保持中立,或者稳定大同,而不是任由冯庸利用大同来对付自己,自己要的不是一个破碎的大同。
    大同本身无法自给足,需要外地粮食支援,如果再经受内讧大乱,这种自相残杀的事,王信要尽最大努力平息,也是为了自己好。
    自己还呆在大同,大同越稳定,粮食越多,自己的后勤才会越轻松些,后勤才是关键,王信客气笑道:“我既然敢来,当然就不会失败。”
    李坚没话可说,只能拱了拱手,随后默默让开道路。
    看着大军安静的行军,没有一人踏入两边的耕地,心里不禁有了丝期望,竟不希望此人失败,不禁大感奇怪,回到了城里,一直都难以忘怀。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